一种蕨藻匍匐茎诱导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79830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6 08: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海藻养殖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蕨藻匍匐茎诱导方法,包括:利用所述固定组件将蕨藻固定在培育板上,并使蕨藻贯穿所述调整孔,且令匍匐茎处于培育板的下方;根据诱导需要,利用固定组件调整蕨藻的位置,以对所述蕨藻的养殖密度进行调整;开启补光灯;当所述匍匐茎的垂直长度达到3cm以上时,开启喷射泵,调节水流,保证匍匐茎处于快速生长状态;通过本方案,可以显著提高匍匐茎的生长优势和其在藻体中的重量比,同时抑制球状体的生长,喷射泵造成的水流和营养盐浓度的调整可以使匍匐茎具有更好的抗流能力和韧性,这些特征为蕨藻在海洋牧场的定植和生长创造了必要的条件;蕨藻的养殖密度可适当调整,为蕨藻的可靠培育创造了有利条件。了有利条件。了有利条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蕨藻匍匐茎诱导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海藻养殖
,具体涉及一种蕨藻匍匐茎诱导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蕨藻现有培植技术过程中,铺匐茎、直立茎及球状体的生长受水质微重儿系光照及水流等因素的影响非常大,陆地人工培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球状体,故常规培养方法产生的匍匐茎比例较低,藻株的稳定性比较弱。
[0003]缺陷:蕨藻匍匐茎作为主要的藻株固定器官在抗拒外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蕨藻状体体积较大在水体中的浮力和水流阻力也大,藻株抗拒外力冲击的能力很弱,蕨藻是一种非常适合作为南海海洋牧场藻场结构体的大型藻类,但开放式海域的水流和风浪对郎藻的有效附着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常规方法培养的蕨藻在投放到海洋牧场或开放式海区时如何确保成活率成为了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蕨藻匍匐茎诱导方法,具有生长稳定的特点。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蕨藻匍匐茎诱导方法,具有培育池、蕨藻、培育板、处在所述培育板下方的补光灯以及安装在所述培育池上的喷射泵,在所述培育板上开设有以矩阵排列的调整孔,所述蕨藻的顶端为球状体、底端为匍匐茎,还包括用于将所述蕨藻固定在所述调整孔处的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可活动地安装在所述培育板顶面对应调整孔的位置处;所述诱导方法如下:步骤一:利用所述固定组件将蕨藻固定在培育板上,并使蕨藻贯穿所述调整孔,且令匍匐茎处于培育板的下方;步骤二:根据诱导需要,利用固定组件调整蕨藻的位置,以对所述蕨藻的养殖密度进行调整;步骤三:开启补光灯,利用所述补光灯的控制定向诱导匍匐茎优势生长;步骤四:当所述匍匐茎的垂直长度达到3cm以上时,开启喷射泵,调节水流,保证匍匐茎处于快速生长状态。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三中,采用波长为760Hz

622Hz的LED灯带,光照强度为2000lx

4000lx。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培育池内水体的氨浓度不高于10mg/kg,磷浓度不高于3mg/kg。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塑料支架、柔性圈和柔性套,所述塑料支架为管状结构,其底部带有用于安装所述柔性圈的安装孔,在所述柔性圈内为下培育孔;所述柔性套嵌套在所述塑料支架上,所述柔性套的顶部带有上培育孔。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手动螺栓,在所述培育板的顶面固定有
对称分布的滑轨,且所述滑轨的纵向切面为倒置的“L”状结构,所述滑轨的水平部与所述下培育孔之间为滑槽,在所述塑料支架外壁固定有与所述滑槽相对应的滑板;在所述滑轨的水平部上开设有腰型孔,在所述滑板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手动螺栓贯穿腰型孔后利用螺纹孔与所述滑板螺纹旋合相连。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塑料支架的外壁带有多个半球状的稳定凸起。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塑料支架与所述柔性圈的内径均为1.5cm。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培育池上还连通有排水口,在所述排水口的端口处利用螺纹旋合方式安装有密封旋盖。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本技术方案的实施,可以显著提高匍匐茎的生长优势和其在藻体中的重量比,同时抑制球状体的生长,喷射泵造成的水流和营养盐浓度的调整可以使匍匐茎具有更好的抗流能力和韧性,这些特征为蕨藻在海洋牧场的定植和生长创造了必要的条件;蕨藻的养殖密度可适当调整,为蕨藻的可靠培育创造了有利条件。
附图说明
[0014]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的固定组件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固定组件轴侧结构示意图;图中:1、培育池;2、蕨藻;3、球状体;4、匍匐茎;5、培育板;6、调整孔;7、固定组件;8、补光灯;9、喷射泵;10、排水口;11、密封旋盖;12、塑料支架;13、安装孔;14、柔性圈;15、下培育孔;16、柔性套;17、上培育孔;18、滑轨;19、滑槽;20、滑板;21、腰型孔;22、螺纹孔;23、手动螺栓;24、稳定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6]请参阅图1

图3,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蕨藻匍匐茎诱导方法,具有培育池1、蕨藻2、培育板5、处在培育板5下方的补光灯8以及安装在培育池1上的喷射泵9,在培育板5上开设有以矩阵排列的调整孔6,蕨藻2的顶端为球状体3、底端为匍匐茎4,还包括用于将蕨藻2固定在调整孔6处的固定组件7,固定组件7可活动地安装在培育板5顶面对应调整孔6的位置处;诱导方法如下:步骤一:利用固定组件7将蕨藻2固定在培育板5上,并使蕨藻2贯穿调整孔6,且令匍匐茎4处于培育板5的下方;步骤二:根据诱导需要,利用固定组件7调整蕨藻2的位置,以对蕨藻2的养殖密度
进行调整;步骤三:开启补光灯8,利用补光灯8的控制定向诱导匍匐茎4优势生长;步骤四:当匍匐茎4的垂直长度达到3cm以上时,开启喷射泵9,调节水流,保证匍匐茎4处于快速生长状态。
[0017]在步骤三中,实际应用时,采用波长为760Hz

622Hz的LED灯带,光照强度为2000lx

40001x,每天光照12h。
[0018]具体的,根据附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培育池1内水体的氨浓度不高于10mg/kg,磷浓度不高于3mg/kg,目的是控制球状体的生长速度。
[0019]具体的,根据附图1、附图2和附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固定组件7包括塑料支架12、柔性圈14和柔性套16,塑料支架12为管状结构,其底部带有用于安装柔性圈14的安装孔13,在柔性圈14内为下培育孔15;柔性套16嵌套在塑料支架12上,柔性套16的顶部带有上培育孔17,利用塑料支架12、柔性圈14和柔性套16固定蕨藻2,对蕨藻2起到了一定的定位作用,柔性圈14和柔性套16对蕨藻2进行约束,避免蕨藻2在养殖过程中出现大动作的晃动,同时使得相近的蕨藻2之间的影响较小。
[0020]具体的,根据附图1、附图2和附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手动螺栓23,在培育板5的顶面固定有对称分布的滑轨18,且滑轨18的纵向切面为倒置的“L”状结构,滑轨18的水平部与下培育孔15之间为滑槽19,在塑料支架12外壁固定有与滑槽19相对应的滑板20;在滑轨18的水平部上开设有腰型孔21,在滑板20上开设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蕨藻匍匐茎诱导方法,具有培育池(1)、蕨藻(2)、培育板(5)、处在所述培育板(5)下方的补光灯(8)以及安装在所述培育池(1)上的喷射泵(9),在所述培育板(5)上开设有以矩阵排列的调整孔(6),所述蕨藻(2)的顶端为球状体(3)、底端为匍匐茎(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将所述蕨藻(2)固定在所述调整孔(6)处的固定组件(7),所述固定组件(7)可活动地安装在所述培育板(5)顶面对应调整孔(6)的位置处;所述诱导方法如下:步骤一:利用所述固定组件(7)将蕨藻(2)固定在培育板(5)上,并使蕨藻(2)贯穿所述调整孔(6),且令匍匐茎(4)处于培育板(5)的下方;步骤二:根据诱导需要,利用固定组件(7)调整蕨藻(2)的位置,以对所述蕨藻(2)的养殖密度进行调整;步骤三:开启补光灯(8),利用所述补光灯(8)的控制定向诱导匍匐茎(4)优势生长;步骤四:当所述匍匐茎(4)的垂直长度达到3cm以上时,开启喷射泵(9),调节水流,保证匍匐茎(4)处于快速生长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蕨藻匍匐茎诱导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采用波长为760Hz

622Hz的LED灯带,光照强度为2000lx

40001x。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蕨藻匍匐茎诱导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育池(1)内水体的氨浓度不高于10mg/kg,磷浓度不高于3mg/kg。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跃明文俊粟才红朱嘉程周文川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蓝汀鼎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