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治疗预定位用人工控制缓移式CT影像设备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79394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6 07: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肿瘤治疗预定位用人工控制缓移式CT影像设备及方法,属于CT影像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底座、控制中心、防护罩、初级定位装置、次级定位装置、扫描仪和投影仪,底座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和底座之间设置有初级定位装置和次级定位装置,初级定位装置和次级定位装置均电性连接有控制中心。本发明专利技术肿瘤治疗预定位用人工控制缓移式CT影像设备及方法,进行初步预定位,将中医经验诊断方式和西医依靠数据诊断方式相结合,缩小检测的区间,以红外光线投射的方式标注器官、穴位、血管、骨骼的分布范围,该预定位的设置不仅能够显著提高CT影像设备检测的准确度,或者其尺寸、轮廓,节约检测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检测精度。测精度。测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肿瘤治疗预定位用人工控制缓移式CT影像设备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CT影像设备
,特别涉及肿瘤治疗预定位用人工控制缓移式CT影像设备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CT检查是现代一种较先进的医学扫描检查技术,主要是针对扫描人体大脑的情况。CT检查一般包括平扫CT、增强CT和脑池造影CT。CT是用X线束对人体某部一定厚度的层面进行扫描,由探测器接收透过该层面的X线,转变为可见光后,由光电转换变为电信号,再经模拟/数字转换器转为数字,输入计算机处理。
[0003]专利号为CN201510561054.X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全方位智能CT机,其属于医疗器械
本专利技术的全方位智能CT机,包括扫描躺床,在扫描躺床前侧设有躺床开启板,CT扫描主机右侧设有脑部扫描口,CT扫描主机前侧设有主机控制器,主机控制器前侧设有显示屏,显示屏下侧设有按钮板,按钮板前侧设有电源开关,控制键盘上侧设有按钮控制台,按钮控制台前侧设有扫描启动按钮,扫描启动按钮右侧设有图像显示按钮,图像显示按钮右侧设有断层成像优化按钮,扫描控制台左侧设有移动控制台,扫描躺床内部设有移动带驱动器。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安全高效。
[0004]专利号为CN201620143818.3的专利公开了新型多屏智能脑CT机,属于医疗器械
技术方案是:包括检查躺床,在检查躺床下侧设置有躺床底座,检查躺床左侧设置有颈部连接层,颈部连接层左侧设置有CT检查器,CT检查器右侧设置有扫描检查口,CT检查器下侧设置有检查器底台,检查控制板前侧设置有显示屏,显示屏下侧设置有按钮控制板,检查器底台左侧设置有连接导线管,连接导线管左侧设置有诊断控制台,诊断控制台前侧设置有键盘控制台。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对患者进行脑CT检查时针对性强,显示效果好、方便控制,极大方便了医务人员的观察和诊断工作。
[0005]1、传统中的CT影像设备为全身一次性扫描,对于动态的患者,则会存在扫描精度低的问题,且对于体型不同,各个部位之间间距偏差大,则会进一步增大检测的误差范围;
[0006]2、CT影像设备沿用西方医术,对人体进行精密测算,依据数据诊断,忽视中医学术的应用,导致医术发展向机械化,刻板化进步,而不注重人体各个器官、部位之间相互存在的隐藏联系。
[0007]3、无法预定位,更无法在人体上实施标记,进行实景诊断推测,CT片作为诊断依据,存在误差大,且并无预定位,导致实际检测时间长,工作效率低,检测精度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肿瘤治疗预定位用人工控制缓移式CT影像设备及方法,进行初步预定位,将中医经验诊断方式和西医依靠数据诊断方式相结合,缩小检测的区间,以红外光线投射的方式标注器官、穴位、血管、骨骼的分布范围,或者其尺寸、轮廓,节约检测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检测精度,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肿瘤治疗预定位用人工控制缓移式CT影像设备,包括底座、控制中心、防护罩、初级定位装置、次级定位装置、扫描仪和投影仪,所述底座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和底座之间设置有初级定位装置和次级定位装置,所述初级定位装置和次级定位装置均电性连接有控制中心。
[0010]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包括立柱、支撑板、调位机构和底板,两块支撑板之间设置有调位机构,且支撑板的两端均焊接有立柱,四根立柱的下端分别固定连接于底板的四角上。
[0011]进一步地,所述调位机构包括软板、柔性齿条、旋转齿轮、传动轴、旋转电机和L型安装板,软板呈首尾相接的闭合环形,且其两侧的内壁上均固定连接有柔性齿条,柔性齿条上啮合连接有旋转齿轮,旋转齿轮与传动轴相互连接,传动轴通过联轴器连接有旋转电机的电机轴,旋转电机安装于L型安装板上,L型安装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支撑板。
[0012]进一步地,所述防护罩由PVC树脂制成,且其内部设置有通网制成的屏蔽层。
[0013]进一步地,所述初级定位装置包括半圆形支架、半圆形齿条、驱动齿轮、驱动电机、换向电机、滑板、滑轨、前气缸组件和后气缸组件,初级定位装置的两端均设置有半圆形支架,半圆形支架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半圆形齿条,且其侧壁上设置有滑轨,滑轨上滑动连接有滑板,滑板上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电机轴通过联轴器与驱动齿轮的齿轮轴相互连接,初级定位装置前端的滑板上安装有换向电机,换向电机的电机轴通过联轴器与前气缸组件的端部相连接,初级定位装置后端的滑板上通过轴承旋转连接有后气缸组件,后气缸组件和前气缸组件之间固定连接有次级定位装置。
[0014]进一步地,两个所述半圆形支架的中部分别设置有扫描仪和投影仪,扫描仪和投影仪均电性连接有控制中心以及摄像机。
[0015]进一步地,所述前气缸组件和后气缸组件之间通过气管相互连接,气管上串联连接有气泵以及电磁阀,且前气缸组件和后气缸组件均通过管道连接有气控系统。
[0016]进一步地,所述次级定位装置包括微型半环板、侧向红外线发射器和内向红外线发射器,微型半环板的中部两侧分别固定连接前气缸组件和后气缸组件的气杆,微型半环板的侧壁两端处均设置有侧向红外线发射器,微型半环板的内壁上设置有多个内向红外线发射器。
[0017]进一步地,所述侧向红外线发射器和内向红外线发射器的底部均设置有多向旋转结构。
[001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肿瘤治疗预定位用人工控制缓移式CT影像设备的实施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9]S101:患者仰面平躺于软板中间,扫描仪扫描待检测者全身,确定四肢、头部以及胸腔的位置,并于防护罩的中心处设置基点,令患者两乳中间处位于该基点上;
[0020]S102:投影仪向人体投射红外线网格,在人体表面将其划分为一定尺寸的小格子,以此来详细划分患者的各个显位部位尺寸以及显位部位之间的间距;
[0021]S103:依据中医诊断经验推算人体中隐位部位器官、穴位、血管、骨骼的分布位置及其尺寸大小;
[0022]S104:侧向红外线发射器和内向红外线发射器通过红外投影在人体上标注相应位置,实现预定位。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4]1、本专利技术提出的肿瘤治疗预定位用人工控制缓移式CT影像设备及方法,通过扫描仪扫描待检测者全身,确定四肢、头部以及胸腔的位置,确定基点,而后投影仪向人体投射红外线网格,详细划分患者的各个显位部位尺寸以及部位之间的间距,进行初步预定位,该预定位的设置不仅能够显著提高CT影像设备检测的准确度,而且能够适应体型差异较大的患者使用。
[0025]2、本专利技术提出的肿瘤治疗预定位用人工控制缓移式CT影像设备及方法,将中医经验诊断方式和西医依靠数据诊断方式相结合,能够以先预估再利用仪器精确检测,在肿瘤治疗中能够显著缩小精确检测的区间,节约检测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0026]3、本专利技术提出的肿瘤治疗预定位用人工控制缓移式CT影像设备及方法,设置双弧形的初级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肿瘤治疗预定位用人工控制缓移式CT影像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控制中心(2)、防护罩(3)、初级定位装置(4)、次级定位装置(5)、扫描仪(6)和投影仪(7),所述底座(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防护罩(3),所述防护罩(3)和底座(1)之间设置有初级定位装置(4)和次级定位装置(5),所述初级定位装置(4)和次级定位装置(5)均电性连接有控制中心(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肿瘤治疗预定位用人工控制缓移式CT影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包括立柱(11)、支撑板(12)、调位机构(13)和底板(14),两块支撑板(12)之间设置有调位机构(13),且支撑板(12)的两端均焊接有立柱(11),四根立柱(11)的下端分别固定连接于底板(14)的四角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肿瘤治疗预定位用人工控制缓移式CT影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调位机构(13)包括软板(131)、柔性齿条(132)、旋转齿轮(133)、传动轴(134)、旋转电机(135)和L型安装板(136),软板(131)呈首尾相接的闭合环形,且其两侧的内壁上均固定连接有柔性齿条(132),柔性齿条(132)上啮合连接有旋转齿轮(133),旋转齿轮(133)与传动轴(134)相互连接,传动轴(134)通过联轴器连接有旋转电机(135)的电机轴,旋转电机(135)安装于L型安装板(136)上,L型安装板(136)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支撑板(12)。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肿瘤治疗预定位用人工控制缓移式CT影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罩(3)由PVC树脂制成,且其内部设置有通网制成的屏蔽层。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肿瘤治疗预定位用人工控制缓移式CT影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初级定位装置(4)包括半圆形支架(41)、半圆形齿条(42)、驱动齿轮(43)、驱动电机(44)、换向电机(45)、滑板(46)、滑轨(47)、前气缸组件(48)和后气缸组件(49),初级定位装置(4)的两端均设置有半圆形支架(41),半圆形支架(41)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半圆形齿条(42),且其侧壁上设置有滑轨(47),滑轨(47)上滑动连接有滑板(46),滑板(46)上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44),驱动电机(44)的电机轴通过联轴器与驱动齿轮(43)的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召勤孟祥姣李慧娟彭建峰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省立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