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料软管的通透性与气密性检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79364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6 07: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塑料软管的通透性与气密性检查装置,所述检查装置包括装置架、装有液体的保压瓶、连接在所述保压瓶与外部气源之间并能够将外部气源中气体导入保压瓶中的通气管、一端部与所述保压瓶上部连通的测试管,所述测试管的另一端部可拆卸的连接所述塑料软管,所述保压瓶的下部盛装液体,上部盛装气体,所述通气管与所述保压瓶连通的一端部延伸至所述保压瓶内的液体中,所述检查装置还包括将所述保压瓶内气体保持在设定压力下的保压机构;通过全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检查装置杜绝了现有技术采用肉眼查看的方式进行检查,减轻了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也提高了检查质量,避免不良品流入市场。避免不良品流入市场。避免不良品流入市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塑料软管的通透性与气密性检查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塑料软管的通透性与气密性检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输液管是我们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医疗耗材之一,在医学上称为一次性静脉输液器,它是经过无菌处理,可以建立起静脉与药液之间的通道,用于静脉输液;现有技术中输液管在生产出来之后,都需要人工肉眼查看整根管子是否全通,避免不良品流出,批量的软管产品采用这种肉眼查看的方式,不仅使作业人员疲劳,而且效率非常低下,此外,由于输液管一般都是透明的,这就给查看工作带来困难,在疲劳状态下极易出现错误,导致不良品流出;而且肉眼查看也仅仅能在一定程度上检查通透与否的问题,对于输液管是否有细微的漏气,则没有办法解决,这就导致购买者使用时,常出现不良品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塑料软管的通透性与气密性检查装置。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塑料软管的通透性与气密性检查装置,所述检查装置包括装置架、装有液体的保压瓶、连接在所述保压瓶与外部气源之间并能够将外部气源中气体导入保压瓶中的通气管、一端部与所述保压瓶上部连通的测试管,所述测试管的另一端部可拆卸的连接所述塑料软管,所述保压瓶的下部盛装液体,上部盛装气体,所述通气管与所述保压瓶连通的一端部延伸至所述保压瓶内的液体中,所述检查装置还包括将所述保压瓶内气体保持在设定压力下的保压机构。
[0006]优选地,所述保压机构包括通过连接管与所述保压瓶的上部连通的气压传感器、设于所述通气管上的电磁阀、与所述气压传感器和电磁阀信号连接的控制模块。
[0007]优选地,所述装置架包括盒体,所述气压传感器、电磁阀、控制器均设于所述盒体内部,所述保压瓶放置于所述盒体上表面上。
[0008]优选地,所述保压瓶内部盛装的液体为水。
[0009]优选地,所述保压瓶由透明材质构成。
[0010]由于以上技术方案的实施,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0011]本技术的塑料软管的通透性与气密性检查装置,通过全新结构设计,利用保压瓶内气压始终需要保持设定压力的原理,在保压瓶内气压减小时,则向保压瓶内通入气体,气体通入水中则使保压瓶内的水发生起泡现象,从而判断被检测的塑料软管是否有堵塞不通气或破损漏气的情况。本技术的检查装置杜绝了现有技术采用肉眼查看的方式进行检查,减轻了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也提高了检查质量,避免不良品流入市场;解决了本领域一直存在的塑料软管通透性与气密性无法有效检查,导致不良品流入市场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检查装置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0013]其中:100、保压瓶;20、气压传感器;21、控制模块;22、电磁阀;g1、通气管;g2、测试管;g3、连接管;g4、塑料软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5]如图1所示,一种塑料软管的通透性与气密性检查装置,该塑料软管g4可以是医用输液管、医用引流管、医用导流管等等;
[0016]检查装置包括装置架、装有液体的保压瓶100(保压瓶100由透明材质构成)、连接在保压瓶100与外部气源之间并能够将外部气源中气体导入保压瓶100中的通气管g1、一端部与保压瓶100上部连通的测试管,测试管的另一端部可拆卸的连接塑料软管g4,保压瓶100的下部盛装液体(液体为水),上部盛装气体(气体为压缩空气),通气管g1与保压瓶100连通的一端部延伸至保压瓶100内的液体中,检查装置还包括将保压瓶100内气体保持在设定压力下的保压机构。
[0017]具体地,保压机构包括通过连接管g3与保压瓶100的上部连通的气压传感器20、设于通气管g1上的电磁阀22、与气压传感器20和电磁阀22信号连接的控制模块21。
[0018]进一步地,装置架包括盒体,气压传感器20、电磁阀22、控制器均设于盒体内部,保压瓶100放置于盒体上表面上。结构设计合理紧凑,操作时也更加顺手。
[0019]本技术的检查装置使用情况如下:测试管的自由端常态下是堵住(通过接头堵住)的,在不检测时,保压瓶100内的气体保持设定的压力(大于大气压),当进行检测时,将待检测的塑料软管g4与测试管g2接通,如果塑料软管g4是通透的,则保压瓶100内空气会通过测试管g2、塑料软管g4向外排出,则气压传感器20检测到保压瓶100内气压降低,气压传感器20将信号传送至控制模块21,控制模块21则控制电磁阀22打开,压缩空气则通过通气管g1进入保压瓶100内,由于通气管g1是通至保压瓶100内水中的,因此,通气时水中就开始冒气泡,作业人员观察到水中冒气泡(比较大的起泡),则判断被检测的塑料软管g4是通透无堵塞的;然后,将塑料软管g4的远端堵住,正常情况下,水中是不会再冒气泡的,如果发现有轻微的起泡冒出,则说明塑料软管g4有漏气现象,可以判断为不良品。
[0020]综上所述,本技术的塑料软管的通透性与气密性检查装置,通过全新结构设计,利用保压瓶内气压始终需要保持设定压力的原理,在保压瓶内气压减小时,则向保压瓶内通入气体,气体通入水中则使保压瓶内的水发生起泡现象,从而判断被检测的塑料软管是否有堵塞不通气或破损漏气的情况。本技术的检查装置杜绝了现有技术采用肉眼查看的方式进行检查,减轻了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也提高了检查质量,避免不良品流入市场;解决了本领域一直存在的塑料软管通透性与气密性无法有效检查,导致不良品流入市场的情况。
[0021]以上对本技术做了详尽的描述,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领域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技术的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塑料软管的通透性与气密性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查装置包括装置架、装有液体的保压瓶、连接在所述保压瓶与外部气源之间并能够将外部气源中气体导入保压瓶中的通气管、一端部与所述保压瓶上部连通的测试管,所述测试管的另一端部可拆卸的连接所述塑料软管,所述保压瓶的下部盛装液体,上部盛装气体,所述通气管与所述保压瓶连通的一端部延伸至所述保压瓶内的液体中,所述检查装置还包括将所述保压瓶内气体保持在设定压力下的保压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软管的通透性与气密性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压机构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切斯林一柯蒂斯
申请(专利权)人:弥尔佩乐慈保健用品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