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何陆军专利>正文

一种扳手及其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79330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6 07: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扳手,包括扳手本身和耐压部件,所述耐压部件包括:外部套体、内部套体、耐压件,其内部设有用于充入高压气体的腔体;其中,所述外部套体包括外容纳腔,所述内部套体包括内容纳腔,所述内部套体容置于所述外部套体的外容纳腔内,所述多个耐压件套于内部套体上而位于所述外部套体及内部套体之间,所述耐压件内部的腔体用于抵抗由外部套体传导的压力;所述耐压件的相对两侧中的一侧凸设有多个凸起,所述多个凸起沿着耐压件的环向间隔分布,另一侧设有分别与多个凸起配合的多个翻边孔,本发明专利技术能自动调节扳手手爪的夹紧程度,不易断裂,实用性强,更容易推广。更容易推广。更容易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扳手及其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扳手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扳手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扳手简称活扳手,其开口宽度可在一定范围内调节,是用来紧固和起松不同规格的螺母和螺栓的一种工具。活动扳手有头部和柄部构成,头部有活动板唇、呆板唇、板口、涡轮和轴销构成,旋转涡轮可调节板口的大小,规格以长度
×
最大开口宽度(单位:mm)表示,电工常用的有:150mm
×
19mm(6

)、200mm
×
24mm(8

)、250mm
×
30mm(10

)和300mm
×
36mm(12

)等四种规格。
[0003]经过使用后发现,现有的还存在几点问题:
[0004]第一,当扳手被使用的时候,由于外部施加的力太大,而活动扳手本身厚度偏薄,使得活动扳手的刚性不够,可能会造成活动扳手持握处断裂;
[0005]第二,用户在使用扳手进行作业的时候,可能会遇到特别狭窄的地方,不能够用手直接伸进去贴合实际的调整扳手手爪的间距,只能拿出扳手调整扳手手爪的大概间距,同时调节过程也十分吃力,无法精准贴合物体。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自动调节手爪松紧程度的扳手及其控制方法。
[0007]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扳手,包括扳手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扳手本体上设置有耐压部件,所述耐压部件包括:外部套体、内部套体以及至少两个耐压管件,
[0008]耐压管件内部设有用于充入高压气体的耐压腔体;使用时,所述耐压腔体内充入用于抵抗由外部套体传导的压力的高压气体;
[0009]上述结构中,所述内部套体容置于所述外部套体内部,且两者之间具有密封的外部套腔,所述耐压管件连续设在外部套腔内,相邻两个耐压管件固定连接,周向设置在内部套件外侧壁上;
[0010]上述结构的作用是:耐压腔体能够充入高压气,以此提高所述耐压管件的耐压性,耐压管件连续套设在外部套腔中,保证了耐压部件内部的稳定性,大大提高了是耐压部件的抗压性;
[0011]该结构带有的效果:我们都知道同等量的钢材,圆柱体比长方体更耐压,而同等质量的空心钢管比实心钢管更抗压力;所以,耐压管件的横截面为圆环形,使得耐压管件更耐压,且其内部设有密封的耐压腔体,可以往里面充入高压气体,使得耐压管件能够更好的抗住外部施加的压力,更进一步的增强了耐压管件的抗压性,再由于耐压管件设在内部套体和外部套体之间,使得耐压管件能够支撑住外部套体;以此使得扳手的持握部具有极强的抗压性,提高了扳手的持握部的刚性,使其不易断裂,提高了用户的工作效率,提升了用户
的体验感。
[0012]进一步的:至少两个沿耐压管环向间隔分布的凸起,另一侧设有分别与至少两个与所述凸起相互配合的外翻孔;所述凸起开设有用于连通所述耐压腔体的圆孔;所述耐压管件的多个凸起分别插入相邻的另一耐压管件的多个外翻孔中,且相邻的耐压管件的外壁相互接触;
[0013]上述结构的作用是:耐压管件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多个凸起,一侧凸设有多个外翻孔,使耐压管件能够相互连接,凸起内部开设有圆孔,让耐压腔体中通入高压气变得更加简洁,相邻耐压管件的外壁相互接触可以让所有耐压管件内部形成一个密闭的空间,不会漏气;
[0014]该结构带来的效果:耐压管件的相对两侧分别凸设有凸起和凹设有外翻孔的设计,可以让多个耐压管件相互连接,而不局限于仅仅只有两个,并且凸起上设有圆孔,能够让耐压气腔中的高压气体能够相互流通,同时也提高了用户的灌装效率;此外,耐压管件的外壁相互接触,使得两个耐压管件之间的连接变得更稳固,不会因为凸起的长度高于外翻孔的深度,而造成凸起的断裂;综上所述,增强了耐压部件的抗压性,让扳手的持握部不易断裂,提高了用户的工作效率,提升了用户的体验感。
[0015]进一步的,所述扳手本体上设置有用于夹持螺母的夹持部件;所述夹持部件包括:第一夹爪、第二夹爪、滑轨组件、压力传感器和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在所述滑轨组件上做相对靠近或远离的运动的动力控制部件;
[0016]上述结构中,所述滑轨组件安装在扳手本体的一端,所述压力传感器安装在所述第一夹爪或/和第二夹爪上,所述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均水平滑动设置在滑轨组件上;所述动力控制部件安装在扳手本体上;
[0017]上述结构的作用是:压力传感器能够感应夹持力的大小,并对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进行约束,滑轨部件能够让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在扳手本体上滑动;
[0018]当用户要夹紧一个螺母时,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会不断向中间靠近,在接触到螺母的过程中,当压力传感器上感应到的力达到额定值后反馈给动力控制部件,动力控制部件停止作业,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停止运动;
[0019]当用户使用扳手过度夹紧螺母的时候,压力传感器上感应到力超出它的设定标准,他就会让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向外侧移动,防止动力控制部件发生损坏;
[0020]该结构带来的效果:第一夹爪或/和第二夹爪上安装有压力传感器的设计,避免了因为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夹紧螺母过度,导致的夹紧部件的损坏,可以让夹爪及时松开螺母,提高了用户的工作效率;扳手本体上安装有滑轨组件的设计,为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提供了移动路径,使其移动更方便,让用户有更好的体验感。
[0021]优选为,所述动力控制部件包括:动力输出单元和齿轮传动单元;
[0022]上述结构中,所述齿轮传动单元包括第一齿条、第二齿条和齿轮,所述动力输出单元驱动所述第一夹爪滑动,并且通过所述齿轮传动单元驱动所述第二夹爪与第一夹爪之间反向滑动;
[0023]上述结构的作用是:动力输出单元能够为第一夹爪提供进行滑动的作用力,齿轮传动单元能够让第二夹爪相对第一夹爪反向移动;
[0024]当第一夹爪通过动力输出单元向扳手内部移动的时候,第一夹爪也向内移动,与
动力输出单元固定连接的齿轮传动单元也开始运动,通过第二齿条向扳手外侧移动,使第一齿条通过齿轮向扳手内侧移动,从而让第二夹爪也向扳手内部滑动,且与第一夹爪滑动距离一致;
[0025]当第一夹爪通过动力输出单元向扳手外部移动的时候,第一夹爪也向外移动,与动力输出单元固定连接的齿轮传动单元也开始运动,通过第二齿条向扳手内侧移动,使第一齿条通过齿轮向扳手外侧移动,从而让第二夹爪也向扳手外部滑动,且与第一夹爪滑动距离一致;
[0026]该结构带来的效果:动力输出单元只需要提供一个滑动力,就能够让第一夹爪进行滑动;同时,与第一夹爪固定相连的齿轮传动单元就会开始工作,第二齿条就会做出与第一夹爪相对应的滑动效果,第二夹爪通过齿轮做出于第一夹爪相反的滑动效果,从而使第二夹爪于第一夹爪反向滑动。
[0027]优选为,所述动力输出单元包括:拉伸气缸、气路模块、供气模块;
[0028]上述结构中,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扳手,包括扳手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扳手本体(1)上设置有耐压部件(2),所述耐压部件(2)包括:外部套体(3);内部套体(7);至少两个耐压管件(5),其内部设有用于灌装高压气体的耐压腔体(6);使用时,所述耐压腔体(6)内充入用于抵抗由外部套体(3)传导的压力的高压气体;其中,所述内部套体(7)容置于所述外部套体(3)内部,且两者之间具有密封的外部套腔(4),所述耐压管件(5)连续设在外部套腔(4)内,且周向设置在内部套件(7)外侧壁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耐压管件(5)的相对两侧中的一侧凸设有至少两个沿耐压管件(5)环向间隔分布的凸起(10),另一侧设有分别与至少两个与所述凸起(10)相互配合的外翻孔(11);所述凸起(10)开设有用于连通所述耐压腔体(6)的圆孔(9);所述耐压管件(5)的多个凸起(10)分别插入相邻的另一耐压管件(5)的多个外翻孔(11)中,且相邻的耐压管件(5)的外壁相互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扳手本体上设置有用于夹持螺母的夹持部件;所述夹持部件包括:第一夹爪(12);第二夹爪(13);滑轨组件(16);压力传感器(14);以及动力控制部件,其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夹爪(12)和第二夹爪(13)在所述滑轨组件(16)上做相对靠近或远离的运动;其中,所述滑轨组件(16)安装在扳手本体(1)的一端,所述压力传感器(14)安装在所述第一夹爪(12)或/和第二夹爪(13)上,所述第一夹爪(12)和第二夹爪(13)均水平滑动设置在滑轨组件(16)上;所述动力控制部件安装在扳手本体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控制部件包括:动力输出单元;齿轮传动单元;其中,所述动力输出单元驱动所述第一夹爪(12)滑动,并且通过所述齿轮传动单元驱动所述第二夹爪(13)与第一夹爪(12)之间反向滑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输出单元包括:拉伸气缸(15);气路模块;供气模块;其中,所述扳手本体(1)内部开设有安置空间(8),所述供气模块和气路模块均设置在安置空间(8)内部;所述供气模块通过气路模块控制拉伸气缸(15)的活塞杆(17)往复移动;所述拉伸气缸(15)设置在第一夹爪(12)的一侧,且输出端通过连接部与第一夹爪(12)固定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气模块包括:
气源结构,其包括第一气泵(19)、第二气泵(28)、第一主管(20)和第二主管(29);气路结构,其包括第一节点(21)、第二节点(30)、第一供风分管(23)、第二供风分管(22)和两根引气管(48);供气调节结构,其包括具有主进气通道(24)的切换壳体;控制器(18),其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气泵(19)、所述第二气泵(28)、所述第一节点(21)、所述第二节点(30)和第三节点(56)的工作状态;其中,所述第一气泵(19)输入端连接有第一进气管(46),第一气泵(19)输出端连接有第一主管(20),所述第一主管(20)自由端设置有节点并且通过该节点连接有第一供风分管(23)和第二供风分管(22)形成第一类子供风系统;所述第二气泵(28)输入端连接有第二进气管(47),第二气泵(28)输出端连接有第二主管(29),所述第二主管(29)自由端设置有节点并且通过该节点连接有若干引气管(48)形成第二类子供风系统;所述切换壳体上设置有分别连通至所述主进气通道(24)的第一支口(25)、第二支口(26)和第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七四专利代理机构
申请(专利权)人:何陆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