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扰流板支撑结构,包括主扰流板和位于主扰流板两端底部的侧扰流板,每个侧扰流板的上端均通过一个连接支架与主扰流板相连接,所述连接支架包括有用于连接主扰流板底部的上连接部和用于连接侧扰流板内侧的下连接部,所述连接支架上还设置有用于连接至车身的固定连接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加强扰流板支撑,解决扰流板振动和异响问题,从而能够增大扰流板尺寸来减少风阻系数,最终到达提高车辆的燃油经济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扰流板支撑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扰流板支撑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整体经济的迅猛发展与汽车工业的不断进步,车辆的燃油经济性要求越来越高,降低整车风阻系数,可以提高油经济性,增加扰流板前后方向的尺寸可以降低整车风阻系数,但是扰流板尺寸增大形成悬臂梁结构,在尾门关闭过程和车辆行驶颠簸路容易激发扰流板振动和异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扰流板支撑结构。
[0004]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扰流板支撑结构,包括主扰流板和位于主扰流板两端底部的侧扰流板,每个侧扰流板的上端均通过一个连接支架与主扰流板相连接,所述连接支架包括有用于连接主扰流板底部的上连接部和用于连接侧扰流板内侧的下连接部,所述连接支架上还设置有用于连接至车身的固定连接部。
[0006]优选的,主扰流板的端部成型有至少两个螺栓连接部,所述上连接部成型有与螺栓连接部等数量的螺栓定位部。
[0007]优选的,所述上连接部的顶部还成型有一个防呆圆台凸起,主扰流板的端部成型有用于配合防呆圆台凸起的定位槽。
[0008]优选的,侧扰流板的内侧壁上成型有若干个弹性卡扣,所述下连接部成型有与弹性卡扣等数量的卡扣插槽。
[0009]优选的,侧扰流板靠近车身外侧的顶部内缘处成型有一个筋条凸起,所述上连接部的外缘处成型设置有一个能够向上抵紧筋条凸起的卡板。
[0010]优选的,所述主扰流板的一端底部成型有一个用于供上连接部对准并定位的型槽,所述型槽靠近车身外侧的一端内壁上成型有用于向下抵触上连接部的压块。
[0011]优选的,所述固定连接部位于上连接部与下连接部的连接处,其形状为一个朝车身钣金方向延伸且能容纳单颗螺栓的矩形沉槽。
[0012]优选的,所述上连接部与下连接部的连接处成型有若干个加强筋。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用于加强扰流板支撑,解决扰流板振动和异响问题,从而能够增大扰流板尺寸来减少风阻系数,最终到达提高车辆的燃油经济性。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扰流板的装配结构示意图一;
[0015]图2为本技术的扰流板的装配结构示意图二;
[0016]图3为本技术的扰流板的装配机构分解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的连接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标号为:
[0019]1‑
主扰流板;2
‑
侧扰流板;3
‑
连接支架;4
‑
螺栓连接部;5
‑
螺栓定位部;6
‑
防呆圆台凸起;7
‑
定位槽;8
‑
弹性卡扣;9
‑
卡扣插槽;10
‑
筋条凸起;11
‑
卡板;12
‑
型槽;13
‑
压块;14
‑
矩形沉槽;15
‑
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技术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技术。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
[0021]参照图1至图4所示,一种扰流板支撑结构,包括主扰流板1和位于主扰流板1两端底部的侧扰流板2,每个侧扰流板2的上端均通过一个连接支架3与主扰流板1相连接,所述连接支架3包括有用于连接主扰流板1底部的上连接部和用于连接侧扰流板2内侧的下连接部,连接支架3与主扰流板1和侧扰流板2之间的连接方式为螺钉连接,可替代为铆钉连接或者粘接,所述连接支架3上还设置有用于连接至车身的固定连接部,连接支架3通过固定连接部与车身进行固定连接。
[0022]主扰流板1的端部成型有至少两个螺栓连接部4,所述上连接部成型有与螺栓连接部4等数量的螺栓定位部5。通过螺钉向上穿过螺栓定位部5并旋设于螺栓连接部4,从而完成连接支架3的上半部与主扰流板1之间的固定连接。
[0023]所述上连接部的顶部还成型有一个防呆圆台凸起6,主扰流板1的端部成型有用于配合防呆圆台凸起6的定位槽7。通过防呆圆台凸起6配合主扰流板1顶部的定位槽7,能够方便快捷的对准连接支架3上半部使其与主扰流板1的一端底部相吻合。
[0024]侧扰流板2的内侧壁上成型有若干个弹性卡扣8,所述下连接部成型有与弹性卡扣8等数量的卡扣插槽9。侧扰流板2通过若干个弹性卡扣8一一插接于连接支架3上的卡扣插槽9中完成固定可拆卸式连接。
[0025]侧扰流板2靠近车身外侧的顶部内缘处成型有一个筋条凸起10,所述上连接部的外缘处成型设置有一个能够向上抵紧筋条凸起10的卡板11。通过上连接部一侧的卡板11向上抵触筋条凸起10,从而使侧扰流板2始终具有向上的趋势,进而防止侧扰流板2的顶部与主扰流板1的底部之间缝隙过大。
[0026]所述主扰流板1的一端底部成型有一个用于供上连接部对准并定位的型槽12,型槽12的形状与上连接部的形状相吻合,所述型槽12靠近车身外侧的一端内壁上成型有用于向下抵触上连接部的压块13,通过压块13向下抵触上连接部,从而使卡板11能够以压块13的接触点为支点,向上抵触筋条凸起10,进而向上翘起侧扰流板2,以减少侧扰流板2与主扰流板1底部之间的间隙。
[0027]所述固定连接部位于上连接部与下连接部的连接处,其形状为一个朝车身钣金方向延伸且能容纳单颗螺栓的矩形沉槽14。连接支架3首先与车身固定连接,通过螺栓穿过矩形沉槽14并旋设于车身钣金上完成固定连接。
[0028]所述上连接部与下连接部的连接处成型有若干个加强筋15,用于加强连接支架3的整体强度。
[0029]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
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内。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扰流板支撑结构,包括主扰流板(1)和位于主扰流板(1)两端底部的侧扰流板(2),其特征在于,每个侧扰流板(2)的上端均通过一个连接支架(3)与主扰流板(1)相连接,所述连接支架(3)包括有用于连接主扰流板(1)底部的上连接部和用于连接侧扰流板(2)内侧的下连接部,所述连接支架(3)上还设置有用于连接至车身的固定连接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扰流板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主扰流板(1)的端部成型有至少两个螺栓连接部(4),所述上连接部成型有与螺栓连接部(4)等数量的螺栓定位部(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扰流板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部的顶部还成型有一个防呆圆台凸起(6),主扰流板(1)的端部成型有用于配合防呆圆台凸起(6)的定位槽(7)。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扰流板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侧扰流板(2)的内侧壁上成型有若干个弹性卡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忠,孙正军,钦英,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宁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