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榻榻米的防压安全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79132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6 07: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榻榻米的防压安全防护装置,包括升降机护套,所述升降机护套设于榻榻米的底侧,所述升降机护套的四侧均设有开孔,且开孔的内壁设有内部通风窗,所述升降机护套的内壁设有电加热线圈和风机,所述升降机护套的内壁设有温湿度传感器,且温湿度传感器与电加热线圈和风机之间通过电性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升降空间外变设有一圈护套,用于对席面的良好支撑,同时在底部中设有支撑件,支撑件用于对席面的四侧径向进行支撑,配合上液压缸可更好的支撑升降席面,保证席面收入后的支撑性较好,同时在席面外边上设有托圈,用于定位席面,同时可在升起后,对席面的外边进行防护。对席面的外边进行防护。对席面的外边进行防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榻榻米的防压安全防护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榻榻米
,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榻榻米的防压安全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榻榻米为日语音译,日本名为叠敷。日本名古时期其生活方式称之为席居制、筵席制。榻榻米起源于中国,但起源时间无可考证。榻榻米使用时,中部会设有升降机,用于升降部分席面用于形成桌面。
[0003]传统的榻榻米的升降桌在升起后,桌面与床榻之间存在较大空间,席面下降至榻榻米内时,席面边缘为悬空状态,支撑性差,且随着桌面的下降,桌面与空间边缘交接处很容易压伤手指,且床榻上的其他物件也容易落入该空间内。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
技术介绍
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应用于榻榻米的防压安全防护装置。
[0005]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应用于榻榻米的防压安全防护装置,包括升降机护套,所述升降机护套设于榻榻米的底侧,所述升降机护套的四侧均设有开孔,且开孔的内壁设有内部通风窗,所述升降机护套的内壁设有电加热线圈和风机,所述升降机护套的内壁设有温湿度传感器,且温湿度传感器与电加热线圈和风机之间通过电性连接;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底端设有防潮底板,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一端连接有榻榻米升降席面,所述防潮底板的底端四侧对称设有支撑件,所述榻榻米升降席面的外边设有凹槽,且凹槽的内壁粘接有边缘防护托圈;纱制网筒,所述纱制网筒顶端外边设于所述榻榻米升降席面的底端外边上,所述纱制网筒的底端外边设有固定圈,且固定圈粘接在升降机护套的内壁上。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升降机护套的顶端外边设有防护沿,且防护沿的底侧和榻榻米之间通过密封胶固定。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件包括伸缩支撑杆、弹性减震件、托板和支撑弹簧,所述托板位于伸缩支撑杆的顶端外壁上,所述支撑弹簧套接在弹性减震件的外壁上。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弹性减震件的内壁设有碰撞开关,且碰撞开关与液压缸之间通过电性连接。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托板的底侧内壁设有压力传感器,且压力传感器的信号端和液压缸之间电性连接。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纱制网筒包括纱网和钢丝圈,且钢丝圈等距离平行分布在纱网的内壁上。
[0011]本专利技术中的有益效果有以下几点:1.本榻榻米防护装置在升降空间外变设有一圈护套,用于对席面的良好支撑,同时在底部中设有支撑件,支撑件用于对席面的四侧径向进行支撑,配合上液压缸可更好的
支撑升降席面,保证席面收入后的支撑性较好,同时在席面外边上设有托圈,用于定位席面,同时可在升起后,对席面的外边进行防护;2.本榻榻米防护装置的支撑件设有弹簧,可挤压支撑,同时杆体端部设有弹性减震件,用于席面的支撑,同时内部设有碰撞开关,在接触到席面内侧后止停液压缸,避免液压缸的持续下降位置不准确,影响席面的密闭性;3.本榻榻米防护装置在席面的底端外边上一圈下垂可收纳的纱网,用于对四侧防护,电加热线圈、风机通过温湿度传感器配合调控,可实现通风换气加热,保证榻榻米的内部干爽。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应用于榻榻米的防压安全防护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应用于榻榻米的防压安全防护装置的闭合状态下主视透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应用于榻榻米的防压安全防护装置的升降机护套结构示意图。
[0013]图中:1、升降机护套;2、内部通风窗;3、防护沿;4、纱制网筒;5、边缘防护托圈;6、榻榻米升降席面;7、支撑件;71、支撑弹簧;72、弹性减震件;73、托板;74、压力传感器;75;伸缩支撑杆;8、液压缸;9、防潮底板;10、电加热线圈;11、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15]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16]参照图1

3,一种应用于榻榻米的防压安全防护装置,包括升降机护套1,升降机护套1设于榻榻米的底侧,升降机护套1的四侧均设有开孔,且开孔的内壁设有内部通风窗2,升降机护套1的内壁设有电加热线圈10和风机11,升降机护套1的内壁设有温湿度传感器,且温湿度传感器与电加热线圈10和风机11之间通过电性连接;温湿度传感器的型号为HTU20D,液压缸8,液压缸8的底端设有防潮底板9,液压缸8的活塞杆一端连接有榻榻米升降席面6,防潮底板9的底端四侧对称设有支撑件7,榻榻米升降席面6的外边设有凹槽,且凹槽的内壁粘接有边缘防护托圈5;纱制网筒4,纱制网筒4顶端外边设于榻榻米升降席面6的底端外边上,纱制网筒4的底端外边设有固定圈,且固定圈粘接在升降机护套1的内壁上,升降机护套1的顶端外边设有防护沿3,且防护沿3的底侧和榻榻米之间通过密封胶固定,支撑件7包括伸缩支撑杆75、弹性减震件72、托板73和支撑弹簧71,托板73位于伸缩支撑杆75的顶端外壁上,支撑弹簧71套接在弹性减震件72的外壁上,弹性减震件72的内壁设有碰撞开关,且碰撞开关与液压缸8之间通过电性连接,托板73的底侧内壁设有压力传感器74,且压力传感器74的信号端和液压缸8之间电性连接,压力传感器74的型号为LQ

080,纱制网筒4包括
纱网和钢丝圈,且钢丝圈等距离平行分布在纱网的内壁上。
[0017]本防压安全防护装置的工作原理:第一,本防护装置使用时,通过将升降机护套1设于榻榻米升降机的空腔内,在使用时,利用液压缸8带动席面升降,下降中,在席面接触到支撑弹簧71时压缩减速,同时接触到弹性减震件72时,内部碰撞开关被启动后,关闭升降的液压缸8,席面止停;第二,席面止停位置的四边处利用边缘防护托圈5卡在防护沿3的内边上,此时可稳定挤压托圈,使其边缘密封,不会遗漏东西进入下侧的护套内侧;第三,内部的电加热线圈10、风机11通过温湿度传感器配合调控,保证内部干爽,四侧的纱制网筒4用于对席面边缘和护套的外边之间的密封性,保证了通风透气。
[0018]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专利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榻榻米的防压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升降机护套(1),所述升降机护套(1)设于榻榻米的底侧,所述升降机护套(1)的四侧均设有开孔,且开孔的内壁设有内部通风窗(2),所述升降机护套(1)的内壁设有电加热线圈(10)和风机(11),所述升降机护套(1)的内壁设有温湿度传感器,且温湿度传感器与电加热线圈(10)和风机(11)之间通过电性连接;液压缸(8),所述液压缸(8)的底端设有防潮底板(9),所述液压缸(8)的活塞杆一端连接有榻榻米升降席面(6),所述防潮底板(9)的底端四侧对称设有支撑件(7),所述榻榻米升降席面(6)的外边设有凹槽,且凹槽的内壁粘接有边缘防护托圈(5);纱制网筒(4),所述纱制网筒(4)顶端外边设于所述榻榻米升降席面(6)的底端外边上,所述纱制网筒(4)的底端外边设有固定圈,且固定圈粘接在升降机护套(1)的内壁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榻榻米的防压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先胜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美佳厨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