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控冲击载荷发射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86575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6 07: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液控冲击载荷发射阀,包括主阀体,主阀体顶部设置有发射动力输出口,发射动力输出口与外部相连通;主阀体内部设置有压力腔室,压力腔室与发射动力输出口相连通;压力腔室用于接入外部的液压油或者液压气作为发射动力;主阀体内部还设置有主阀芯;主阀芯的顶部卡设套接于发射动力输出口内部;主阀芯的中部与压力腔室相配合形成封闭的环形腔室;主阀芯的底部卡设套接于主阀体底部内且两者接触面紧密贴合;主阀体底面设置有主阀盖,主阀盖与主阀芯的第一盲孔的内壁和主阀体底部内壁形成封闭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按照预设的曲线输出液压或气压动力来发射中高速冲击载荷,使负载按照设定的规律运动。使负载按照设定的规律运动。使负载按照设定的规律运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控冲击载荷发射阀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液压控制
,具体涉及一种液控冲击载荷发射阀。

技术介绍

[0002]以液压或气压为动力的冲击载荷发射装置通常需要在短时间内对发射指令作出响应,并按照预设的规律曲线输出液压或气压动力,而气液压动力的输出规律可以靠发射阀来实现。
[0003]典型的气液压发射装置,主要由气压或液压动力源、电磁换向阀、可变流量阀及其附件组成。但这种气液压发射装置普遍存在以下缺点:

冲击过载大,发射过程不可控;

发射加速距离长、减速慢;

难以满足中高速发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液控冲击载荷发射阀,尤其适用于按照预设的曲线输出液压或气压动力来发射中高速冲击载荷,使负载按照设定的规律运动。
[0005]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液控冲击载荷发射阀,包括主阀体,主阀体顶部设置有发射动力输出口,发射动力输出口与外部相连通;主阀体内部设置有压力腔室,压力腔室与发射动力输出口相连通;发射动力输出口的直径小于压力腔室;压力腔室用于接入外部的液压油或者液压气作为发射动力;主阀体内部还设置有主阀芯;主阀芯的顶部卡设套接于发射动力输出口内部;主阀芯的中部与压力腔室相配合形成封闭的环形腔室;主阀芯的底部卡设套接于主阀体底部内且两者接触面紧密贴合;主阀芯顶部的直径小于主阀芯中部和底部的直径;主阀芯中部和底部的直径相同;主阀芯同轴设置有向下开口的第一盲孔;主阀体底面设置有主阀盖,主阀盖与主阀芯的第一盲孔的内壁和主阀体底部内壁形成封闭结构;还包括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的顶端与主阀芯的第一盲孔的顶面固定连接,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主阀盖的上表面固定;发射动力进入该压力腔室后作用在主阀芯的中部顶端上并产生向下的压力使得主阀芯向下运动,主阀芯的顶部进入压力腔室使得主阀体的压力腔室经发射动力输出口与外部相连通并输出发射动力。
[0006]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主阀芯的顶部设置有特型孔,特型孔的一端开口位于主阀芯的顶面,特型孔的另一端开口位于主阀芯的侧面;主阀芯的顶部进入压力腔室后,特型孔用于连通压力腔室与外部。
[0007]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主阀盖上设置有控制油路接口,用于将控制发射阀动作的液压油导入主阀芯底部。
[0008]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一级缓冲活塞、第二弹簧、连接法兰和缓冲缸;缓冲缸通过连接法兰同轴固定于主阀体的底面;一级缓冲活塞的顶端固定于主阀芯的第一盲孔顶面,第一弹簧套接于一级缓冲活塞的外侧;一级缓冲活塞的底端设置于缓冲缸内;第二弹簧的顶端与一级缓冲活塞的底面固定连接,第二弹簧的底端与缓冲缸的底面固定连接。
[0009]上述技术方案中,一级缓冲活塞为底部直径大于中部直径的阶梯形结构;一级缓冲活塞的底部与缓冲缸的下侧内壁紧密接触,一级缓冲活塞的底面与缓冲缸的下侧内壁及底面配合形成封闭腔体;一级缓冲活塞的中部外表面与缓冲缸的上侧内壁和缓冲缸的顶面配合形成封闭腔体;所述一级缓冲活塞同轴设置有向下开口的第二盲孔;第二盲孔的壁体上设置有用于连通一级缓冲活塞外侧的缓冲缸和第二盲孔内部的引流孔;所述引流孔位于一级缓冲活塞中部;缓冲缸的上侧内壁和下侧内壁上分别设置有通过位于缓冲缸外侧管路相互连通的节流孔;缓冲缸底部设置有液压油。
[0010]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二级缓冲活塞,所述二级缓冲活塞的顶端同轴设置于一级缓冲活塞的第二盲孔的内部,二级缓冲活塞的底端固定于缓冲缸的底面,第二弹簧套接于二级缓冲活塞的外侧;二级缓冲活塞的头部为锥台结构;第二盲孔的顶部为倒置的锥形结构;所述二级缓冲活塞的头部的顶面直径小于第二盲孔的顶部的底面直径。
[0011]上述技术方案中,二级缓冲活塞的底端与缓冲缸的底面之间设置有调整垫片。
[0012]上述技术方案中,主阀芯中部的外表面开设有环形槽。
[0013]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位于缓冲缸外侧管路上设置有调速阀。
[0014]上述技术方案中,控制油路接口连接用外部进油管路,所述进油管路上设置有换向阀。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对主阀芯特型孔和缓冲器的研究和设定,使特型孔与缓冲器协同工作,即可控制发射动力源输出的液压油或高压气按一定规律注入到负载执行机构中,从而保证发射负载所需的压力按照设定曲线变化,实现发射过程的可控。本专利技术通过两级缓冲功能的设计,使发射动力按照先快后慢的速度释放,满足高速冲击载荷发射的需求。本专利技术缓冲器内部始终为充满液压油的封闭油腔,改善了缓冲元件之间的润滑,不易出现运动卡滞,最重要的是通过缓冲缸侧壁小孔和一级缓冲活塞上开设节流小孔在缸筒内构成一个自循环液压系统,不需要补充油液,极大地减小了外部油源所需要供给的油液流量。本专利技术具有紧急制动功能,当发射过程中需要紧急停止时,只需利用电磁换向阀紧急关闭发射动力油路(或气路)并开启控制油路,即可实现发射阻断。本专利技术将发射阀和缓冲器的功能集成在一个阀体中,大幅减小了发射阀的体积、减少了制备成本。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专利技术液控冲击载荷发射阀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专利技术主阀体油(气)路接口示意图。
[0018]图3是本专利技术主阀芯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级缓冲活塞结构示意图。
[0020]图5是本专利技术缓冲器节流孔示意图。
[0021]图6是本专利技术二级缓冲活塞结构示意图。
[0022]图7是主阀体发射动力的输出口的下边沿环形均压槽示意图。
[0023]图8是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冲击载荷发射装置液压原理图。
[0024]其中,1

主阀体,2

主阀芯,3

第一弹簧,4

主阀盖,5

一级缓冲活塞,6、7

螺栓,8

连接法兰,9

缓冲缸,10

二级缓冲活塞,11

第二弹簧,12

调整垫片,13

发射动力输出口,14

发射动力源的接口,15

控制油路接口,16

发射压力区,17

控制压力区,18

特型孔,19

环形槽,20、21

节流孔,22

引流孔,23

环形均压槽,24

液压泵站,25

发射阀锁定蓄能器,26、27、28、29

电磁换向阀,30

负载发射执行机构,31

发射动力蓄能器,32

液控冲击载阀,33

调速阀,34

油箱,35

第一盲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控冲击载荷发射阀,其特征在于:包括主阀体,主阀体顶部设置有发射动力输出口,发射动力输出口与外部相连通;主阀体内部设置有压力腔室,压力腔室与发射动力输出口相连通;发射动力输出口的直径小于压力腔室;压力腔室用于接入外部的液压油或者液压气作为发射动力;主阀体内部还设置有主阀芯;主阀芯的顶部卡设套接于发射动力输出口内部;主阀芯的中部与压力腔室相配合形成封闭的环形腔室;主阀芯的底部卡设套接于主阀体底部内且两者接触面紧密贴合;主阀芯顶部的直径小于主阀芯中部和底部的直径;主阀芯中部和底部的直径相同;主阀芯同轴设置有向下开口的第一盲孔;主阀体底面设置有主阀盖,主阀盖与主阀芯的第一盲孔的内壁和主阀体底部内壁形成封闭结构;还包括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的顶端与主阀芯的第一盲孔的顶面固定连接,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主阀盖的上表面固定;发射动力进入该压力腔室后作用在主阀芯的中部顶端上并产生向下的压力使得主阀芯向下运动,主阀芯的顶部进入压力腔室使得主阀体的压力腔室经发射动力输出口与外部相连通并输出发射动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控冲击载荷发射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阀芯的顶部设置有特型孔,特型孔的一端开口位于主阀芯的顶面,特型孔的另一端开口位于主阀芯的侧面;主阀芯的顶部进入压力腔室后,特型孔用于连通压力腔室与外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控冲击载荷发射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阀盖上设置有控制油路接口,用于将控制发射阀动作的液压油导入主阀芯底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控冲击载荷发射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级缓冲活塞、第二弹簧、连接法兰和缓冲缸;缓冲缸通过连接法兰同轴固定于主阀体的底面;一级缓冲活塞的顶端固定于主阀芯的第一盲孔顶面,第一弹簧套接于一级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璐李想欧阳斌马名中张成亮马锐锋郭威李德南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