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材料负泊松比结构吸能盒及其设计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78626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6 07: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材料负泊松比结构吸能盒及其设计方法,将金属负泊松比结构与非金属基体材料进行复合,填充在吸能盒盒体内;通过建立复合材料负泊松比结构吸能盒的自适应参数化模型,改变基体材料孔隙率及负泊松比结构厚度进行整个吸能盒及其内芯的有限元分析,利用最优拉丁超立方抽样技术进行设计变量的取样,利用双响应法建立设计变量与优化目标之间的近似模型,应用第二代非支配遗传排序遗传算法进行多目标优化设计得到高稳健性吸能盒,提高了吸能盒的比吸能和降低了其峰值碰撞冲击力,大大提升了汽车正面碰撞被动安全性能。能。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材料负泊松比结构吸能盒及其设计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安全
,具体为一种复合材料负泊松比结构吸能盒及其设计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作为能量吸收部分,吸能盒一般安装在前保险杠的前梁与车身的纵梁之间,并与两部分相连。在车辆碰撞事故中,一方面,吸能盒可以吸收汽车保险杠的前部和前梁的碰撞能量,通过塌陷变形等方式吸收能量,减少碰撞对车体前部造成的破坏;另一方面,作为机械零件,吸能盒可以将碰撞力从正面传导到车身结构的纵梁,从而分散了集中力,提高了车辆的被动安全性能。
[0003]由于设计不合理以及传统材料的局限性,传统的吸能盒在遇到汽车正面碰撞时吸收和转移的能量不足,不能实现吸能最大化。在传统材料无法满足当前产业对于材料强度、刚度等性能的要求下,伴随着高新技术的兴起,出现了将不同性质的材料组分优化组合而成的新材料(复合材料)。复合材料在比强度、比刚度等诸多方面较单种材料来说都具有极佳的性能,因此复合材料的研究和发展受到了众多行业的密切关注,同时也应用到了各个行业。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以上缺陷,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材料负泊松比结构吸能盒及其设计方法,将金属负泊松比结构与非金属基体材料进行复合并填充在吸能盒内,对复合材料组分的形式、比例、分布进行设计,使汽车在低速正面碰撞中具有更好的冲击能量吸收性能。
[000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复合材料负泊松比结构吸能盒,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安装板、负泊松比结构填充内芯、吸能盒盒体和后安装板,吸能盒盒体的两端分别连接前安装板和后安装板并整体设于车体前后保险杠与车内大梁间隙之间;吸能盒盒体内部填充负泊松比结构填充内芯。
[0007]作为优选,负泊松比结构填充内芯由铝合金负泊松比结构作为支撑结构、聚氨酯作为基体材料复合形成,基体材料完全包裹住所述支撑结构,并贴合吸能盒盒体内壁设置。
[0008]作为优选,负泊松比结构采用双箭头型元胞堆叠而成,双箭头型元胞包括长胞壁横梁、两个长胞壁、短胞壁横梁和两个短胞壁,该长胞壁横梁两端连接两个长胞壁构成一个梯形结构,该短胞壁横梁两端连接两个短胞壁构成另一个梯形结构,两个梯形结构相接构成该双箭头型元胞,其中长胞壁横梁与短胞壁横梁平行,双箭头型元胞关于中轴线对称。
[0009]作为优选,堆叠方式为若干个三维双箭头型元胞的上下胞壁相连,对其阵列化形成的单元结构,再沿吸能盒轴向阵列化形成整个负泊松比结构。
[0010]作为优选,吸能盒盒体由铝合金板冲压而成;前安装板和后安装板由铝合金叠加而成。
[0011]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复合材料负泊松比结构吸能盒的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2]步骤一,基于复合材料的思想,把负泊松比结构作为基体材料的支撑结构,并基于吸能盒盒体尺寸参数设置初始聚氨酯基体材料的密度及双箭头型负泊松比结构的尺寸参数;
[0013]步骤二,将吸能盒盒体厚度、聚氨酯基体材料的相对密度以及负泊松比结构的厚度作为设计变量,结合步骤一中的参数建立复合材料泊松比吸能盒的有限元模型;
[0014]步骤三,利用最优拉丁超立方抽样方法进行设计变量的取样,并利用双响应面法建立设计变量与优化目标之间的近似模型;
[0015]步骤四,对近似模型进行验证,验证合格进入步骤五,否则返回步骤三;
[0016]步骤五,应用第二代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进行多目标优化设计,利用多目标优化算法以吸能盒比吸能和平均碰撞力为优化目标进行计算。
[0017]作为优选,步骤三的具体方法为:步骤3.1,应用最优拉丁超立方方法来对选取的设计变量生成样本点,即对涉及的每个设计变量进行随机性分层以及数据取值,简单来说就是一种更加随机,并且取得的样本点分布更加宽泛的抽样方法;步骤3.2,用有限元软件根据生成的样本点进行仿真,得到每一个样本点所对应的优化目标值,一个样本点即指多个设计变量取值所组成的样本,所对应的优化目标即为在该设计变量取值下,通过有限元模型求解出的优化目标的值;步骤3.3,利用双响应面法建立设计变量与优化目标之间的近似模型。响应面模型是最常用也最普遍的近似模型,属于低阶多项式模型。使用Isight软件,能够分别构建一至三阶响应面模型以及四阶多项式响应面模型。
[0018]作为优选,步骤四的具体方法为:当建立好近似模型后,需要对近似模型进行精度的验证,如果响应面模型的精度不满足要求,则返回到步骤三重新生成新的样本点,并调整近似模型;如果满足精度要求,则进行下一步。
[0019]作为优选,步骤五的具体方法为:S5.1,基于整个吸能盒系统的比吸能和平均碰撞力为优化目标,以吸能盒盒体厚度、聚氨酯基体材料的相对密度以及负泊松比结构的厚度作为设计变量,建立复合材料负泊松比结构吸能盒的多目标优化模型;S5.2,利用第二代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搜索复合材料负泊松比结构吸能盒设计参数的Pareto解集;S5.3,根据不同优化目标的权重选取复合材料负泊松比结构吸能盒的最优设计解。
[0020]有益效果:
[0021](1)本专利技术基于材料制造学中关于复合材料的原理,将聚氨酯泡沫作为基体材料,负泊松比结构作为支撑结构,使两种材料进行复合,并置于汽车吸能盒中。显著提升了整个吸能盒的总吸能量以及比吸能,同时也大大降低了碰撞过程中的峰值碰撞力;
[0022](2)本专利技术公开的吸能盒设计方法通过多目标优化方法,通过优化各个设计变量达到最优值,使吸能盒的最大吸能量和平均碰撞力达到最佳,解决了传统吸能盒无法达到有效吸能最大化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复合材料负泊松比结构吸能盒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双箭头型负泊松比结构示意图;
[0025]图3(a)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双箭头型负泊松比结构的二维示意图;
[0026]图3(b)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双箭头型负泊松比结构的三维示意图;
[0027]图3(c)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双箭头型负泊松比结构阵列化的三维示意图;
[0028]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复合材料负泊松比结构吸能盒设计原理图;
[0029]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双箭头型负泊松比单胞结构的参数化模型。
[0030]附图标记:1前安装板、2复合材料负泊松比结构填充内芯、3吸能盒盒体、4后安装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2]本专利技术公开了通过将金属负泊松比结构与非金属基体材料进行复合,填充在吸能盒内,并对复合材料组分的形式、比例、分布进行设计,使汽车在低速正面碰撞中具有更好的冲击能量吸收性能。
[0033]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材料负泊松比结构吸能盒,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安装板(1)、负泊松比结构填充内芯(2)、吸能盒盒体(3)和后安装板(4),所述吸能盒盒体(3)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前安装板(1)和后安装板(4)并整体设于车体前后保险杠与车内大梁间隙之间;所述吸能盒盒体(3)内部填充负泊松比结构填充内芯(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负泊松比结构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泊松比结构填充内芯(2)由铝合金负泊松比结构作为支撑结构、聚氨酯作为基体材料复合形成,所述基体材料完全包裹住所述支撑结构,并贴合所述吸能盒盒体(3)内壁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材料负泊松比结构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泊松比结构采用双箭头型元胞堆叠而成,所述双箭头型元胞包括长胞壁横梁、两个长胞壁、短胞壁横梁和两个短胞壁,该长胞壁横梁连接两个长胞壁构成一个梯形结构,该短胞壁横梁连接两个短胞壁构成另一个梯形结构,两个梯形结构通过连接座相接构成该双箭头型元胞,其中长胞壁横梁与短胞壁横梁平行,所述双箭头型元胞关于中轴线对称。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材料负泊松比结构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堆叠的方式为若干个双箭头型元胞的上下胞壁相连,对其阵列化形成的单元结构,再沿吸能盒盒体(3)轴向阵列化形成整个负泊松比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材料负泊松比结构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盒盒体(3)由铝合金板冲压而成;所述前安装板(1)和后安装板(4)由铝合金叠加而成。6.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复合材料负泊松比结构吸能盒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基于复合材料的思想,把负泊松比结构作为基体材料的支撑结构,并基于吸能盒盒体的尺寸参数设置初始聚氨酯基体材料的密度及双箭头型负泊松比结构的尺寸参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帅周冠闫鹏飞李祥王鑫郝岩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