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沈培德专利>正文

剥山核桃扳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861 阅读:2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山核桃剥壳的扳手。目的是提供的工具应具有剥壳效果好、果仁不易碎、使用方便的特点,并且结构简单、使用时具有趣味性。技术方案是:剥山核桃扳手,包括卡座和扳手;扳手呈长条片状,其一端制有未开锋的刀口,另一端制有至少一个扳口;卡座是在手柄的前端制有两个上下平行布置并往前方伸展的悬伸片,每个悬伸片的前端中央开有叉口;上层悬伸片的中间还制有开孔,该开孔与所述的叉口相通形成缺口;上层悬伸片的上边还设置有一顶压片,该顶压片上也制有叉口及与叉口相通的开孔;顶压片往上层悬伸片方向弯斜,其的前端与上层悬伸片之间形成一夹缝,以便于四分之一大小及小片山核桃果壳的插入及扳撬。(*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坚果剥壳工具,具体是专用于山核桃剥壳的扳手。
技术介绍
山核桃是江南特有的美味坚果,但是果壳坚硬难以开启。现有的用于山核 桃的剥壳工具有多种结构,大多数工具类似一把钳子,都是依靠外力施压把山 核桃果压至破碎,然后拣去碎壳才得到山核桃果仁。该工具的缺陷一是老人、小孩等力量弱小者无法使用;二是使用时力度难以把握,往往容易用力过度将果壳和果仁一同压碎使碎壳和碎果仁混合在一起,增加了食用难度,降低了食用趣味;三是使用时由于碎壳四下飞溅,影响了环境卫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山核桃剥壳工具的改进,该剥壳工具应能克 服上述
技术介绍
的不足,具有剥壳效果好、果仁不易碎、使用方便的特点,并 且结构简单、使用时具有趣味性。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剥山核桃扳手,包括卡座和扳手;所述的 扳手呈长条片状,其一端制有未开锋的刀口,另一端制有至少一个扳口,该扳 口是在通孔的边缘制一缺口后形成,扳口的开口位于扳手的长度方向;所述的 卡座是在手柄的前端制有两个上下平行布置并往前方伸展的悬伸片,每个悬伸 片的前端中央开有叉口,以便使用时叉口托顶着山核桃果的外圆弧面作为施力 的支点;上层悬伸片的中间还制有开孔,该开孔与所述的叉口相通形成缺口, 缺口的宽度小于开孔的宽度,以扎卡住山核桃果的边沿便于扳撬;所述的上层 悬伸片的上边还设置有一顶压片,该顶压片上也制有叉口及开孔,开孔也与叉 口相通形成缺口;顶压片往上层悬伸片方向弯斜,顶压片的前端与上层悬伸片 之间形成一夹缝,以便于四分之一大小及小片山核桃果壳的插入及扳撬。所述的扳口的上侧类似弯钩形的鹰嘴,以便能可靠地扎勾住山核桃果的边 沿进行扳撬;扳口的下侧稍长并同时向前方和下方伸展,以便在扳撬山核桃果 时起到支点作用。所述的两个悬伸片之间的上下距离为10-15mm,以便插入半个山核桃果进 行扳撬;所述的两个悬伸片往前方伸展的距离小于一个山核桃果,以方便对半个山 核桃果的扳撬。所述的上层悬伸片往前方伸展的长度小于下层悬伸片往前方伸展的长度; 而顶压片往前方伸展的长度又小于上层悬伸片往前方伸展的长度。本技术的使用过程是对于整个山核桃果,只需两手分握山核桃果和 扳手,如图8所示将扳手的刀口插入山核桃果的中缝并转动(图2箭头方向) 扳手的刀口,即可将山核桃果扭开成两半。对于半个山核桃,只需如图9所示 将其一端塞入上层悬伸片与下层悬伸片之间,另将扳手的扳口卡住山核桃果的 另一端壳边并往下扳动(图9箭头方向),直至该壳边被扳裂去掉;剩下的山核 桃果还可在该位置中转动90度,继续用扳手的扳口扳掉山核桃果的其余壳边; 直至山核桃果仁取出。对于碎成约四分之一大小的山核桃果,即可如图10所示 将其一个边沿塞入顶压片与上层悬伸片之间夹缝固定,也用扳手的扳口卡住山 核桃果的另一个壳边并往下扳动(图10箭头方向),直至该壳边也被扳裂断开, 即可顺利地取出山核桃果仁。总之,只要在卡座上找到支点卡住山核桃,扳手 找到施力点后都能进行操作。本技术巧妙地采用了杠杆原理进行剥壳,取出的山核桃果仁能够保持 原有状态的完整,破碎率低,取得了很好的剥壳效果;剥壳工具的使用也很方 便而且剥壳的效率也高;老少皆宜,还能在使用过程中给人带来解剖的乐趣, 具有动手益智的功效;另外,本技术结构简单,制作方便,成本也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中的扳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的扳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中的扳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中的卡座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技术中的卡座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技术中的卡座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技术中的卡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用本技术撬开整个山核桃果的示意图。 图9是用本技术撬开半个山核桃果的示意图。 图IO是用本技术撬开约四分之一大小的山核桃果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所示剥山核桃扳手,包括卡座2和扳手1;所述的扳手呈长条片状, 其一端制有未开锋的刀口 1-1,另一端制有至少一个扳口 1-2,扳口的开口位于 扳手的长度方向(图中所示的扳口 l-2也可看作是在通孔的边缘制作一缺口,缺 口的两侧就作为扳口;显然扳口的宽度小于通孔)。由图l可知扳口l-2的上 侧类似弯钩形的鹰嘴,能可靠地扎勾住山核桃果的边沿进行扳撬;扳口 1-2的下 侧稍长并同时向前方和下方伸展成斜坡,以便在扳撬山核桃果时起到支点(扳 手的支点)作用;底部制有下巴l-8,节省使用空间。如图9所示,所述的卡座2是在手柄2-4的前端制有两个上下平行布置并往 前方伸展的悬伸片2-l和2-2;每个悬伸片的前端中央开有叉口,使用时叉口可 托顶着山核桃果的外圆弧面(使得山核桃果壳不能左右移动,定位效果更好), 便于施力扳撬。所述的两个悬伸片之间应具有适当的空间,以便插入半个山核 桃果进行扳撬; 一般的,两个悬伸片之间的上下距离为10-15mm,可以满足不同大小的山核桃果的插入。两个悬伸片往前方伸展的距离应当小于一个山核桃 果(约半个山核桃果的大小),以方便对半个山核桃果的扳撬。此外,为在扳撬时卡座2能更可靠地咬住山核桃果的边沿,位于上层 的悬伸片2-l的中间还制有开孔2-2-1,该开孔与所述的叉口相通形成缺口,缺 口的宽度小于开孔的宽度。这样,扳撬半个山核桃果时,山核桃果的一个边沿 嵌入开孔中被缺口 2-1-1扎、卡住,就得到可靠固定,扳撬效果更佳。为能扳撬更小一些(例如四分之一大小)的山核桃果壳,所述的上层悬伸 片2-1的上边还设置有一顶压片2-3,顶压片往上层悬伸片方向弯斜(往下倾斜), 顶压片的前端与上层悬伸片之间形成一夹缝(夹缝宽度一般可设为3-6mm),以 便于小片山核桃果壳的插入及扳撬。该顶压片上也制有叉口及开孔2-3-1,该开 孔与叉口相通形成缺口 (缺口的宽度小于开孔的宽度);小片山核桃果壳插入后, 其边沿能更可靠地被嵌入开孔中,被缺口 2-1-1 咬住,有利于对山核桃果的 扳撬。图中还可知所述的上层悬伸片往前方伸展的长度小于下层悬伸片往前方 伸展的长度;而顶压片往前方伸展的长度又小于上层悬伸片往前方伸展的长度; 如此设置是为了更有利于对山核桃果的扳撬。此外,所述的刀口 1-1端与手柄1-3之间还可采用铰接方式(通过销轴1-5 铰接;手柄上制有容纳刀口的刀鞘)联结,在非使用状态可以将刀口 1-1端转动 旋入手柄的刀鞘中,以縮小体积,便于携带和储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剥山核桃扳手,其特征在于该扳手包括卡座(2)和扳手(1);所述的扳手呈长条片状,其一端制有未开锋的刀口(1-1),另一端制有至少一个扳口(1-2),该扳口是在通孔的边缘制一缺口后形成,扳口的开口位于扳手的长度方向;所述的卡座是在手柄的前端制有上下平行布置并往前方伸展的悬伸片(2-1)和悬伸片(2-2),每个悬伸片的前端中央开有叉口,以便使用时叉口托顶着山核桃果的外圆弧面作为施力的支点;上层悬伸片的中间还制有开孔,该开孔与所述的叉口相通形成缺口,缺口的宽度小于开孔的宽度,以扎卡住山核桃果的边沿便于扳撬;所述的上层悬伸片的上边还设置有一顶压片(2-3),该顶压片上也制有叉口及开孔,开孔也与叉口相通形成缺口;顶压片往上层悬伸片方向弯斜,顶压片的前端与上层悬伸片之间形成一夹缝,以便于四分之一大小及小片山核桃果壳的插入及扳撬。

【技术特征摘要】
1、 剥山核桃扳手,其特征在于该扳手包括卡座(2)和扳手(1);所述的 扳手呈长条片状,其一端制有未开锋的刀口 (1-1),另一端制有至少一个扳口(1-2),该扳口是在通孔的边缘制一缺口后形成,扳口的开口位于扳手的长度方 向;所述的卡座是在手柄的前端制有上下平行布置并往前方伸展的悬伸片(2-1) 和悬伸片(2-2),每个悬伸片的前端中央开有叉口,以便使用时叉口托顶着山核 桃果的外圆弧面作为施力的支点;上层悬伸片的中间还制有开孔,该开孔与所 述的叉口相通形成缺口,缺口的宽度小于开孔的宽度,以扎卡住山核桃果的边 沿便于扳撬;所述的上层悬伸片的上边还设置有一顶压片(2-3),该顶压片上也 制有叉口及开孔,开孔也与叉口相通形成缺口;顶压片往上层悬伸片方向弯斜, 顶压片的前端与上层悬伸片之间形成一夹缝,以便于四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培德沈公韬
申请(专利权)人:沈培德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