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备料并自动切换线棒或线筒进行补料的纺线出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785510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6 07: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纺织纺线生产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可备料并自动切换线棒或线筒进行补料的纺线出料装置,包括带有支撑支脚的纺线座,还包括对称分布在纺线座上的两个承载存储架、分布在两个承载存储架外侧边的两个纺线支撑架;每个承载存储架上均设有通过连接轨道通槽交替连通的若干个存放卡点、通过出料通槽及连接轨道通槽与末端的存放卡点连通的出料卡点;每个纺线支撑架上均设有用于线棒或线筒在相邻的存放卡点之间转移的转移机构、驱使转移机构依次工作的驱动机构、与出料卡点配合的出料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的纺线设备因自身机构所限制,而导致的只能够放置一个线棒或线筒,需要人工辅助装填的问题。要人工辅助装填的问题。要人工辅助装填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备料并自动切换线棒或线筒进行补料的纺线出料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纺线生产加工
,具体为可备料并自动切换线棒或线筒进行补料的纺线出料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线棒或线筒常用于纺织纺线加工中,作为纺线缠绕的载体使用,以保证纺线整齐有序,方便出料。目前的纺线设备上只能够放置一个线棒或线筒,待当前的线棒或线筒出料放空后,需要人工重新装填有纺线的线棒或线筒。使得实际生产中,一台纺线设备需要配备两至三个人轮流换班定时地装填线棒或线筒,导致了一方面人工成本以及工人的劳动量增加,另一方面,纺线设备的生产效率易受本身结构以及人工因素所影响,导致产能不高,间接地影响生产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可备料并自动切换线棒或线筒进行补料的纺线出料装置,以解决现有的纺线设备因自身机构所限制,而导致的只能够放置一个线棒或线筒,需要人工辅助装填的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5]可备料并自动切换线棒或线筒进行补料的纺线出料装置,包括带有支撑支脚的纺线座,还包括对称分布在纺线座上的两个承载存储架、分布在两个承载存储架外侧边的两个纺线支撑架;
[0006]每个承载存储架上均设有通过连接轨道通槽交替连通的若干个存放卡点、通过出料通槽及连接轨道通槽与末端的存放卡点连通的出料卡点;
[0007]每个纺线支撑架上均设有用于线棒或线筒在相邻的存放卡点之间转移的转移机构、驱使转移机构依次工作的驱动机构、与出料卡点配合的出料机构。
[0008]优选的,若干个存放卡点沿竖直方向交替分布,连接轨道通槽的上槽部均呈向上弯折状结构。
[0009]优选的,转移机构包括设置在纺线支撑架内架壁上且与连接轨道通槽同一倾斜角度的导轨、滑装在导轨上的转移托板、端部铰接在纺线支撑架内架壁上的转移拨杆,转移拨杆的另一端部与转移托板滑动连接,转移拨杆的铰接轴与驱动机构连接。
[0010]优选的,转移托板呈L形结构。且转移托板的外底板面上设有配重块。
[0011]优选的,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纺线支撑架外架壁上且与转移拨杆的铰接轴同轴连接的齿轮、竖直分布在纺线支撑架外架壁上且齿轮中间位置处的驱动丝杆、与驱动丝杆连接的驱动电机、安装在驱动丝杆上且底部滑装在纺线支撑架上的连接导座、安装在连接导座水平两侧边上的齿条座,齿条座带动齿轮单方向转动。
[0012]优选的,连接导座的前后两侧边设有向两侧方向延伸的两个滑道,齿条座对应滑装在滑道内且水平距离可调。
[0013]优选的,承载存储架的水平两侧边对应开设有与存放卡点相通的放置开槽、与出料卡点相通的卸出开槽。
[0014]优选的,出料机构包括设置在纺线支撑架内侧壁上且与存放卡点位置齐平的半开式抱卡爪、设置在纺线支撑架外侧壁上且与半开式抱卡爪同轴连接的伺服电机。
[0015]优选的,出料机构还包括竖直分布在纺线支撑架外侧壁上的卸出丝杆、竖直滑装在纺线支撑架内侧壁上且安装在卸出丝杆上的卸出托板、与卸出丝杆连接的卸出电机,卸出托板位于半开式抱卡爪的正下方,卸出托板的滑动轨迹与卸出开槽的分布方向重合。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通过带有若干个存放卡点的承载存储架,使得本工装具备存储多个线棒或线筒的功能,满足了纺线设备长时间生产加工的需求;通过与存放卡点数量匹配的转移机构、驱使转移机构依次工作的驱动机构,使得本专利技术能够自动化完成线棒或线筒的装填工作,不需要人工装填,省去了人工成本以及降低了工人劳动量,解决了现有的纺线设备因自身机构所限制,而导致的只能够放置一个线棒或线筒,需要人工辅助装填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左视内部结构示意图一;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左视内部结构示意图二;
[0022]图4为图1中的A

A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图1中的B

B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4]其中:1、纺线座;2、承载存储架;21、存放卡点;22、连接轨道通槽;23、出料卡点;24、出料通槽;25、放置开槽;26、卸出开槽;3、纺线支撑架;4、导轨;5、转移托板;51、配重块;6、转移拨杆;7、齿轮;8、驱动丝杆;9、连接导座;10、齿条座;11、驱动电机;12、半开式抱卡爪;13、伺服电机;14、卸出丝杆;15、卸出托板;16、卸出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阐述。
[0026]如图1至图5所示,可备料并自动切换线棒或线筒进行补料的纺线出料装置,包括带有四个支撑支脚的纺线座1,所述纺线座1的左右两侧对称设有沿前后方向分布的两个承载存储架2、两个纺线支撑架3,两个纺线支撑架3对应分布在两个承载存储架2的外侧边上。
[0027]具体的,如图2所示,每个承载存储架2上均设有五个沿竖直方向且自下而上交替分布的存放卡点21,五个存放卡点21均用于存出料棒或线筒,呈交替分布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在有限的空间内存放较多的线棒或线筒;五个存放卡点21通过五个交替分布的连接轨道通槽22对应连通,其中每个连接轨道通槽22的上槽部均呈向上弯折状结构,与上一个的连接轨道通槽22的下槽部偏上的位置相连通,这样使得靠近上弯折状槽部的存放卡点21形成一个卡槽,从而固定位于存放卡点21内的线棒或线筒。
[0028]所述承载存储架2的上侧设有出料卡点23,所述出料卡点23与最上端的存放卡点21之间通过连接轨道通槽22及出料通槽24相连通。
[0029]所述承载存储架2的后侧设有向后突出的延伸端,延伸端上设有与承载存储架2上最下方的存放卡点21相通的放置开槽25,所述放置开槽25呈向下弯折状结构,所述放置开槽25的开口位于延伸端顶部、下槽部向前下方倾斜以与最下方的存放卡点21相通。所述承载存储架2的前侧设有与出料卡点23相通的卸出开槽26,所述卸出开槽26沿竖直方向分布且下槽部向前侧弯折倾斜并延伸至前侧壁上。
[0030]如图3所示,每个纺线支撑架3的内架壁上均设有与存放卡点21数量对应(即五组)的转移机构,所述转移机构起到将线棒或线筒从下方的存放卡点21处转移到相邻上方的存放卡点21处。具体的,每个转移机构均包括与对应的连接轨道通槽22同一倾斜角度的导轨4、滑装在导轨4上的转移托板5、上端部铰接在纺线支撑架3内架壁上的转移拨杆6。其中,所述导轨4距离纺线支撑架3内架壁面的距离大于所述转移拨杆6距离纺线支撑架3内架壁面的距离。所述转移托板5呈L形结构,以保证能够托起线棒或线筒,且所述转移托板5的外底板面上设有配重块51,所述配重块51起到使转移拨杆6带动转移托板5完成线棒或线筒转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可备料并自动切换线棒或线筒进行补料的纺线出料装置,包括带有支撑支脚的纺线座(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对称分布在纺线座(1)上的两个承载存储架(2)、分布在两个承载存储架(2)外侧边的两个纺线支撑架(3);每个承载存储架(2)上均设有通过连接轨道通槽(22)交替连通的若干个存放卡点(21)、通过出料通槽(24)及连接轨道通槽(22)与末端的存放卡点(21)连通的出料卡点(23);每个纺线支撑架(3)上均设有用于线棒或线筒在相邻的存放卡点(21)之间转移的转移机构、驱使转移机构依次工作的驱动机构、与出料卡点(23)配合的出料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备料并自动切换线棒或线筒进行补料的纺线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干个存放卡点(21)沿竖直方向交替分布,连接轨道通槽(22)的上槽部均呈向上弯折状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备料并自动切换线棒或线筒进行补料的纺线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转移机构包括设置在纺线支撑架(3)内架壁上且与连接轨道通槽(22)同一倾斜角度的导轨(4)、滑装在导轨(4)上的转移托板(5)、端部铰接在纺线支撑架(3)内架壁上的转移拨杆(6),转移拨杆(6)的另一端部与转移托板(5)滑动连接,转移拨杆(6)的铰接轴与驱动机构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备料并自动切换线棒或线筒进行补料的纺线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转移托板(5)呈L形结构,且转移托板(5)的外底板面上设有配重块(51)。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备料并自动切换线棒或线筒进行补料的纺线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纺线支撑架(3)外架壁上且与转移拨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昶孙玉童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无为天成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