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式混合动力驱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78492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6 07: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多模式混合动力驱动系统,输入轴、中间轴、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相互平行布置,所述输入轴的一端通过离合器连接发动机的曲轴输出端,所述离合器设置在第二电机的转子内,离合器的外毂与第二电机的转子固定连接,所述发动机的曲轴输出端与离合器的外毂周向固定连接,所述离合器的主动摩擦盘与外毂固定连接,从动摩擦盘与输入轴固定连接,第三传动组件设置在第一传动轴上,第四传动组件设置在第二传动轴上,第三传动组件与第四传动组件配合,第三传动组件还与第一电机配合,第四传动组件还与差速器配合。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驱动系统趋向于小型化的特点。驱动系统趋向于小型化的特点。驱动系统趋向于小型化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模式混合动力驱动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混合动力汽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模式混合动力驱动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燃油汽车通常以石油作为能量源,随着资源的匮乏和汽车尾气排放带来的环境污染,国家对汽车尾气排放的限制越来越严格,因此许多汽车制造商的研发方向逐渐倾向于低排放、低油耗的新能源汽车。但是,新能源汽车中的纯电动汽车,具有整车成本较高、充电时间长、电池寿命不稳定等难以短期解决的问题,而混合动力汽车同样作为新能源汽车一种,同时具有传统燃油汽车和纯电动汽车两者的优点,具有多种高效的驱动模式,既可以通过发动机和第一电机同时驱动,也能够通过发动机或第一电机单独驱动。
[0003]目前,混合动力汽车通常采用一个发动机和一个电机提供驱动力,档位选择少,适应性较差,无法在行进间启动发动机,节油效果较差,甚至在换挡时动力极易中断,不但驾驶体验感不好,还容易造成事故发生。也有部分混合动力车辆采用一个发动机,两个电机的结构,两个电机平行布置,需要空间较大,布置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的多模式混合动力驱动系统,本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驱动系统趋向于小型化的特点。
[0005]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多模式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包括发动机、第二电机、输入轴、中间轴、差速器、第一传动组件、第二传动组件,第一传动组件设置在输入轴上,第二传动组件设置在中间轴上,第一传动组件与第二传动组件配合,第二传动组件还与差速器配合,还包括:离合器、第一电机、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第三传动组件、第四传动组件,输入轴、中间轴、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相互平行布置,所述输入轴的一端通过离合器连接发动机的曲轴输出端,所述离合器设置在第二电机的转子内,离合器的外毂与第二电机的转子固定连接,所述发动机的曲轴输出端与离合器的外毂周向固定连接,所述离合器的主动摩擦盘与外毂固定连接,从动摩擦盘与输入轴固定连接,第三传动组件设置在第一传动轴上,第四传动组件设置在第二传动轴上,第三传动组件与第四传动组件配合,第三传动组件还与第一电机配合,第四传动组件还与差速器配合。
[0006]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输入轴、中间轴、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相互平行支承于驱动系统箱体内,所述输入轴的一端通过离合器连接发动机的曲轴输出端,所述离合器设置在第二电机的转子内,离合器的外毂与第二电机的转子固定连接,所述发动机的曲轴输出端与离合器的外毂周向固定连接,所述离合器的主动摩擦盘与外毂固定连接,从动摩擦盘与输入轴固定连接;无论离合器是否接合,第二电机在发动机运转过程中均可实现发电功能,提高能量回收效率。
[0007]本专利技术将第二电机与离合器集成在一起,结构简单、空间尺寸小,驱动系统趋向于
小型化设计,能够适应市场所有的三缸发动机及四缸发动机机舱布置,能适应更多的车型,而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多模式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的汽车,不但解决了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换挡过程中动力中断问题,保证动力不会中断,还可以在加速过程中通过第一电机进行动力辅助,并在行进间启动发动机,不但具有良好的动力性能和驾驶性能,也具有更好的适应性从而提高其燃油经济性,降低排放。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发动机四档,纯电四档)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第二实施例(发动机一档,纯电一档)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第三实施例(发动机三档,纯电二档)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第四实施例(发动机四档,纯电三档)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第五实施例(发动机四档,纯电四档)的结构示意图。
[0009]附图中地标记:发动机1、离合器2、第一电机3、第二电机4;输入轴5、第一主动齿轮5

1、第二主动齿轮5

2、第三主动齿轮5

3、第四主动齿轮5

4;第一传动轴6、第一输入齿轮6

1、第二输入齿轮6

2、第三输入齿轮6

3、第四输入齿轮6

4、输入齿轮19;中间轴7、第一从动齿轮7

1、第二从动齿轮7

2、第三从动齿轮7

3、第四从动齿轮7

4、第一同步器71、第二同步器72、第一传动齿轮17;第二传动轴8、第一中间齿轮8

1、第二中间齿轮8

2、第三中间齿轮8

3、第四中间齿轮8

4、第三同步器81、第四同步器82、第二传动齿轮83;差速器15,差速器输入齿轮18。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下面结合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说明。
[0011]如图1至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多模式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包括发动机1、第二电机4、输入轴5、中间轴7、差速器15、第一传动组件、第二传动组件,第一传动组件设置在输入轴5上,第二传动组件设置在中间轴7上,第一传动组件与第二传动组件配合,第二传动组件还与差速器15配合,还包括离合器2、第一电机3、第一传动轴6、第二传动轴8、第三传动组件、第四传动组件,输入轴5、中间轴7、第一传动轴6、第二传动轴8相互平行布置,所述输入轴5的一端通过离合器2连接发动机1的曲轴输出端,所述离合器2设置在第二电机4的转子内,离合器2的外毂与第二电机4的转子固定连接,所述发动机1的曲轴输出端与离合器2的外毂周向固定连接,所述离合器2的主动摩擦盘与外毂固定连接,从动摩擦盘与输入轴5固定连接,第三传动组件设置在第一传动轴6上,第四传动组件设置在第二传动轴8上,第三传动组件与第四传动组件配合,第三传动组件还与第一电机3配合,第四传动组件还与差速器15配合,差速器15输出的动力能够改善换挡时出现扭矩中断的现象,提高驾驶舒适性。
[0012]所述离合器2是普通的单离合器,主动摩擦盘、从动摩擦盘均设置在离合器2内部。所述第一电机3、第二电机4可以共用同一组电池,也可以分别使用不同组电池,所述发动机
1可采用三缸或四缸发动机,或其它功能相似的发动机。所述输入轴5、中间轴7、第一传动轴7、第二传动轴8均通过轴承相互平行支承于变速器箱体内。
[0013]对于第一传动组件和第二传动组件形成齿轮副,第三传动组件和第四传动组件形成齿轮副,例如可以是单挡位的齿轮副,也可是以多挡位的齿轮副。第一传动组件和第二传动组件形之间以及第三传动组件和第四传动组件可以自由组合,形成多种不同档位结构。举例如下:实施例1如图1,第一传动组件多包括第一主动齿轮5

1、第二主动齿轮5

2、第三主动齿轮5

3、第四主动齿轮5

4、第一从动齿轮7

1、第二从动齿轮7

2、第三从动齿轮7

3、第四从动齿轮7

4、第一同步器71、第二同步器72、第一传动齿轮17,其中,第一主动齿轮5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多模式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包括发动机(1)、第二电机(4)、输入轴(5)、中间轴(7)、差速器(15)、第一传动组件、第二传动组件,第一传动组件设置在输入轴(5)上,第二传动组件设置在中间轴(7)上,第一传动组件与第二传动组件配合,第二传动组件还与差速器(15)配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离合器(2)、第一电机(3)、第一传动轴(6)、第二传动轴(8)、第三传动组件、第四传动组件,输入轴(5)、中间轴(7)、第一传动轴(6)、第二传动轴(8)相互平行布置,所述输入轴(5)的一端通过离合器(2)连接发动机(1)的曲轴输出端,所述离合器(2)设置在第二电机(4)的转子内,离合器(2)的外毂与第二电机(4)的转子固定连接,所述发动机(1)的曲轴输出端与离合器(2)的外毂周向固定连接,所述离合器(2)的主动摩擦盘与外毂固定连接,从动摩擦盘与输入轴(5)固定连接,第三传动组件设置在第一传动轴(6)上,第四传动组件设置在第二传动轴(8)上,第三传动组件与第四传动组件配合,第三传动组件还与第一电机(3)配合,第四传动组件还与差速器(15)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模式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当发动机(1)处于工作状态,且所述离合器(2)接合,发动机(1)向输入轴(5)传递扭矩,动力通过第一传动组件传递到第二传动组件,再由第二传动组件将动力传递到差速器(15),在此过程中,所述发动机(1)通过离合器(2)将动力传递到第二电机(4)上,驱动第二电机(4)进行发电。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模式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当发动机(1)和第二电机(4)停止运转,所述第一电机(3)输出的扭矩通过第三传动组件传递给第四传动组件,由第四传动组件将扭矩传递到差速器(1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模式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当离合器(2)的主动摩擦盘与从动摩擦盘接合时,所述发动机(1)通过离合器(2)向输入轴(5)传递扭矩,动力通过第一传动组件传递到第二传动组件,再由第二传动组件将动力传递到差速器(15);所述第一电机(3)输出的扭矩通过第三传动组件传递给第四传动组件,由第四传动组件将扭矩传递到差速器(15);在此过程中,发动机(1)和第一电机(3)同时向差速器(15)提供动力,同时发动机(1)通过离合器(2)将动力传递到第二电机(4)上,驱动第二电机(1)进行发电。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模式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整车制动时,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星罗会兵洪波李益华黄俊童廖梦琦谢运军邓仕林陈梅严博廖金龙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青山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