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AGC株式会社专利>正文

微晶玻璃和化学强化玻璃以及它们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78192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6 07: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微晶玻璃,其为由包含平均曲率半径为5.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微晶玻璃和化学强化玻璃以及它们的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透明性高、强度和成形性优异的三维形状的微晶玻璃和化学强化玻璃以及它们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作为手机、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的显示装置的保护玻璃、仪表板、平视显示器(HUD)等车载显示构件的保护玻璃,要求具有优异的强度和透明性。在这样的保护玻璃中例如使用薄且强度高的化学强化玻璃。
[0003]作为用于上述保护玻璃的玻璃,为了提高操作性、视觉辨认性,有时要求由多个R形状构成的三维形状的玻璃。作为三维形状的玻璃的制造方法,例如可以列举通过加热平坦的玻璃板并使用成形模具进行压制来进行弯曲成形的(也称为三维成形)方法(专利文献1)。
[0004]另外,作为用于上述保护玻璃的玻璃,使用不含晶体的非晶玻璃,但是也提出了更高强度的微晶玻璃(专利文献2)。微晶玻璃为通过对玻璃进行热处理而在玻璃中析出晶体的玻璃。
[0005]作为得到三维形状的微晶玻璃的方法,例如可以列举:在使晶体从非晶玻璃中析出的同时进行弯曲成形的方法、使非晶玻璃晶化后将其进行弯曲成形的方法、通过磨削等方法将微晶玻璃加工成三维形状的方法、使非晶玻璃弯曲成形后使其晶化的方法等(专利文献3和4)。
[0006]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具有曲面形状的微晶玻璃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微晶玻璃的制造方法具有变形工序:保持板状玻璃的温度以使其在第一温度范围内,在使晶体从上述板状玻璃中析出的同时,通过作用于上述板状玻璃的外力,将上述板状玻璃的至少一部分变形为曲面形状。
>[0007]另外,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一种微晶玻璃弯曲板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微晶玻璃弯曲板的制造方法具有:制作结晶性玻璃弯曲板的工序和晶化工序,所述制作结晶性玻璃弯曲板的工序为对结晶性玻璃平板的一个方向上的一部分进行局部加热,使结晶性玻璃平板在软化的状态下变形;所述晶化工序为通过将上述结晶性玻璃弯曲板载置在成形模具上并进行加热,从而使上述结晶性玻璃弯曲板在变形的同时晶化,由此得到上述微晶玻璃弯曲板。
[0008]现有技术文献
[0009]专利文献
[0010]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4/167894号
[0011]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19/022034号
[0012]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7

190265号公报
[0013]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4

14135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14]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
[0015]如专利文献1所示,在利用弯曲成形来制造具有三维形状的玻璃的方法中,特别是在弯曲部,由于玻璃与成形模具的接触不均,产生加热时的热不均,在成形后的玻璃中容易产生应力差(延迟)。另外,当为了提高生产率而加快弯曲成形时的冷却速度时,成形后的玻璃中的延迟变大。当玻璃内的延迟变大时,玻璃容易破裂,强度降低。
[0016]另外,在得到三维形状的微晶玻璃的情况下,通常在晶化后进行成形,但是根据玻璃的组成,存在由于成形时的加热而使雾度变差、玻璃的透明性降低的问题。另一方面,在弯曲成形后进行晶化的方法中,存在由于用于晶化的加热处理而容易发生变形、透明性降低的问题。根据这些情况,难以得到适合于保护玻璃的具有优异的透明性、强度和形状稳定性的三维形状的微晶玻璃。
[001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强度、透明性和形状稳定性优异的三维形状玻璃及其制造方法。
[0018]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0019]本专利技术人等鉴于上述问题,对玻璃组成等反复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了强度、透明性和形状稳定性优异的三维形状玻璃及其制造方法,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
[0020]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微晶玻璃,其为由包含平均曲率半径为5.0
×
102mm以下的最小的R形状和平均曲率半径为1.0
×
103mm以上的最大的R形状的多个R形状构成的三维形状的微晶玻璃,其中,
[0021]通过以下的测定方法测定的延迟的最大值为20nm/mm以下,并且
[0022]所述最大的R形状的换算成厚度0.8mm时的雾度值为1.0%以下。
[0023](测定方法)
[0024]对各R形状的圆弧上的1点以上垂直地照射波长为543nm的光,使用双折射测定装置测定延迟。其中,在测定样品中心部曲面的切线与测定对象面的切线所成的角度为90
°
以上的情况下,不进行测定。
[0025]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化学强化玻璃,其为在表面具有压应力层并且由包含平均曲率半径为5.0
×
102mm以下的最小的R形状和平均曲率半径为1.0
×
103mm以上的最大的R形状的多个R形状构成的三维形状的化学强化玻璃,其中,
[0026]所述化学强化玻璃的表面压应力值为500MPa以上并且压应力层深度为80μm以上,
[0027]所述化学强化玻璃为含有晶体的微晶玻璃,
[0028]通过对上述最小的R形状的中心部垂直地照射波长为543nm的光而测定的每1mm厚度的延迟的最大值为20nm/mm以下,并且
[0029]所述最大的R形状的换算成厚度0.8mm时的雾度值为1.0%以下。
[0030]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三维形状的微晶玻璃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三维形状的微晶玻璃的制造方法包含:
[0031]通过对非晶玻璃进行加热并将其弯曲成形,得到由包含平均曲率半径为5.0
×
102mm以下的最小的R形状和平均曲率半径为1.0
×
103mm以上的最大的R形状的多个R形状构成的三维形状的非晶玻璃的工序;和
[0032]通过加热处理使所述三维形状的非晶玻璃晶化而得到三维形状的微晶玻璃的工
序,
[0033]以氧化物基准的质量%计,所述非晶玻璃含有:
[0034]58%~74%的SiO2、
[0035]5%~30%的Al2O3、
[0036]1%~14%的Li2O、
[0037]0~5%的Na2O、
[0038]0~2%的K2O、
[0039]合计为0.5%~12%的SnO2和ZrO2中的任一种以上、和
[0040]0~6%的P2O5。
[004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三维形状的化学强化玻璃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三维形状的化学强化玻璃的制造方法包含:
[0042]通过对非晶玻璃进行加热并将其弯曲成形,得到由包含平均曲率半径为5.0
×
102mm以下的最小的R形状和平均曲率半径为1.0
×
103mm以上的最大的R形状的多个R形状构成的三维形状的非晶玻璃的工序;
[0043]通过加热处理使上述三维形状的非晶玻璃晶化而得到三维形状的微晶玻璃的工序;和
[0044]对所述三维形状的微晶玻璃进行化学强化的工序,
[0045]以氧化物基准的质量%计,所述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微晶玻璃,其为由包含平均曲率半径为5.0
×
102mm以下的最小的R形状和平均曲率半径为1.0
×
103mm以上的最大的R形状的多个R形状构成的三维形状的微晶玻璃,其中,通过以下的测定方法测定的延迟的最大值为20nm/mm以下,并且所述最大的R形状的换算成厚度0.8mm时的雾度值为1.0%以下,(测定方法)对各R形状的圆弧上的1点以上垂直地照射波长为543nm的光,使用双折射测定装置测定延迟,其中,在测定样品中心部曲面的切线与测定对象面的切线所成的角度为90
°
以上的情况下,不进行测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晶玻璃,其中,所述微晶玻璃为含有β

锂辉石晶体的微晶玻璃。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晶玻璃,其中,以氧化物基准的质量%计,所述微晶玻璃含有:58%~74%的SiO2、5%~30%的Al2O3、1%~14%的Li2O、0~5%的Na2O、和0~2%的K2O。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微晶玻璃,其中,所述最大的R形状的换算成厚度0.8mm时的光透射率为85%以上。5.一种化学强化玻璃,其为在表面具有压应力层并且由包含平均曲率半径为5.0
×
102mm以下的最小的R形状和平均曲率半径为1.0
×
103mm以上的最大的R形状的多个R形状构成的三维形状的化学强化玻璃,其中,所述化学强化玻璃的表面压应力值为500MPa以上并且压应力层深度为80μm以上,所述化学强化玻璃为含有晶体的微晶玻璃,通过对所述最小的R形状的中心部垂直地照射波长为543nm的光而测定的每1mm厚度的延迟的最大值为20nm/mm以下,并且所述最大的R形状的换算成厚度0.8mm时的雾度值为1.0%以下。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化学强化玻璃,其中,所述微晶玻璃含有β

锂辉石晶体。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化学强化玻璃,其中,以氧化物基准的质量%计,所述化学强化玻璃含有:58%~74%的SiO2、5%~30%的Al2O3、1%~14%的Li2O、0~5%的Na2O、0~2%的K2O、合计为0.5%~12%的SnO2和ZrO2中的任一种以上、和0~6%的P2O5。8.如权利要求5~7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学强化玻璃,其中,所述化学强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古田仁美福士恭基李清荒井雄介
申请(专利权)人:AGC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