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辊轧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81552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6 07:42
多辊轧机(100)具备设于工作辊(2a、2b)的入侧及/或出侧且在操作侧及驱动侧支承工作辊(2a、2b)的支承轴承(10a、10b、10c、10d、10e、10f、10g、10h),通过使支承轴承(10a、10b、10c、10d、10e、10f、10g、10h)相对于轧道方向向入侧或出侧进出而改变对带板(1)进行轧制的一对工作辊(2a、2b)在轧道方向上的偏移位置。由此,提供能够高效地轧制硬质材料、并且适于得到高产品品质的带板的多辊轧机。品品质的带板的多辊轧机。品品质的带板的多辊轧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多辊轧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轧制金属带板的多辊轧机,尤其涉及适于对硬质材料得到高生产性和高产品品质的带板的多辊轧机。

技术介绍

[0002]作为在侧部支承六辊轧机中设置组入了多区工作辊冷却喷雾器的新型侧部支承构造体的一例,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以下内容:六辊轧机通过具备相对于中间辊具有偏移的工作辊,在动作过程中产生以使工作辊与支承辊卡合的方式作用的实际水平力,实质上由支承辊主要带来工作辊的水平支承。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

31508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在以往的使用硬质材料轧制用的小径工作辊的六辊轧机中,基于中间辊驱动产生的驱动切线力作用于小径工作辊。
[0007]为了防止该小径工作辊的挠曲,如图1及图2所示,具有以下构造:配置有在小径工作辊的入侧及出侧的板宽方向全长上以入侧出侧对称的方式以工作辊偏移量0支承小径工作辊的支承辊和支承轴承。
[0008]另外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在工作辊的入侧和出侧设置支承衬垫的构造。
[0009]然而,在以专利文献1为代表的以往技术中,由于设置用于在板宽方向全长上进行支承的支承轴承和支承衬垫,所以存在没有空间的问题。因此,存在难以设置用于轧机入侧的工作辊冷却和/或板形修正用的冷却区域流量控制的冷却液喷雾头、难以设置用于轧机出侧的除水的防缠导板(cobble guard)的问题。
[0010]另外在轧制力矩变大的情况下,基于中间辊驱动产生的驱动切线力变大。因此,存在作用于工作辊的水平力增加、结果为支承辊组中的尤其是支承轴承的寿命变短的问题。
[0011]另外,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中,由于是在工作辊入侧或出侧设置固定的支承衬垫的构造,所以存在在轧制过程中产生断板时等工作辊正在旋转的状态下对固定的支承衬垫瞬时作用大荷载的情况。因此,担心在该情况下支承衬垫产生大的磨损。
[0012]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提供一种能够高效地轧制硬质材料并且适于得到高产品品质的带板的多辊轧机。
[0013]本专利技术包含多个解决上述课题的方案,若列举其一例,则为一种多辊轧机,其特征在于,具备:对金属带板进行轧制的一对工作辊;支承上述工作辊的一对中间辊;支承上述中间辊的一对加强辊;设于上述工作辊的入侧及/或出侧且在操作侧及驱动侧支承上述工作辊的第1支承辊组或支承轴承;配置在上述金属带板的板宽方向中央部的冷却液喷雾头及/或防缠导板,上述中间辊在上下点对称的方向上设有尖端变细状的辊肩,并具有使上述
中间辊在辊轴方向上位移的位移装置,通过使上述第1支承辊组或上述支承轴承、上述中间辊的轴承中的至少某一方相对于轧道方向向入侧或出侧进出,而改变上述工作辊和上述中间辊中的至少某一方在轧道方向上的偏移位置。
[0014]专利技术效果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高效地轧制硬质材料,并且能够得到高产品品质的带板。上述以外的课题、结构及效果从以下的实施例的说明中得以明确。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说明以往的六辊轧机的详情的图。
[0017]图2是图1的A

A

剖视图。
[0018]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例的六辊轧机的主视图。
[0019]图4是图3的B

B

剖视图。
[0020]图5是图3的C

C

剖视图。
[0021]图6是图4的D

D

剖视图。
[0022]图7是图3的E

E

剖视图。
[0023]图8是说明第1实施例中的工作辊的偏移(offset)的状况的图。
[0024]图9是说明第1实施例中的工作辊偏移时的作用于工作辊的各力的平衡的图。
[0025]图10是说明第1实施例中的工作辊的挠曲的状况的图。
[0026]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例的六辊轧机的主视图。
[0027]图12是说明第2实施例中的中间辊的偏移的状况的图。
[0028]图13是说明第2实施例中的中间辊偏移时的作用于工作辊的各力的平衡的图。
[0029]图14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第3实施例的六辊轧机的详情的图。
[0030]图15是图14的F

F

剖视图。
[0031]图16是本专利技术的第4实施例的六辊轧机的主视图。
[0032]图17是图16的G

G

剖视图。
[0033]图18是图16的H

H

剖视图。
[0034]图19是本专利技术的第6实施例的被切换的四辊轧机的详情说明图。
[0035]图20是本专利技术的第7实施例的六辊轧机的说明图。
[0036]图21是说明第7实施例的六辊轧机中的边降(edge drop)控制的详情的图。
[0037]图22是图21的I

I

剖视图。
[0038]图23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第8实施例的六辊轧机的详情的图。
[0039]图24是说明第8实施例的其他六辊轧机的详情的图。
[0040]图25是本专利技术的第9实施例的串联式轧机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1]以下使用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轧机的实施例。
[0042]<第1实施例>
[0043]使用图3至图10说明本专利技术的轧机的第1实施例。图3是本实施例的六辊轧机的主视图,图4是图3的B

B

剖视图,图5是图3的C

C

剖视图,图6是图4的D

D

剖视图,图7是图3
的E

E

剖视图。图8是说明本实施例中的工作辊的偏移的状况的图,图9是说明本实施例中的工作辊偏移时的作用于工作辊的各力的平衡的图,图10是说明本实施例中的工作辊的挠曲的状况的图。
[0044]本实施例的多辊轧机100是对带板1进行轧制的六辊轧机。在图3中,多辊轧机100具备工作辊2a、2b、中间辊3a、3b、加强辊5a、5b。
[0045]而且,除了这些工作辊2a、2b、中间辊3a、3b、加强辊5a、5b以外,如图3至图7所示,还具备中间辊轴承4a、4b、4c、4d、4e、4f、加强辊轴承箱6a、6b、6c、6d、轧制线调整装置7a、7b、压下液压缸8a、8b、轧机机架9a、9b、支承轴承10a、10b、10c、10d、10e、10f、10g、10h、臂11a、11b、11c、11d、11e、11f、11g、11h、轴12a、12b、12c、12d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多辊轧机,其特征在于,具备:对金属带板进行轧制的一对工作辊;支承所述工作辊的一对中间辊;支承所述中间辊的一对加强辊;设于所述工作辊的入侧及/或出侧且在操作侧及驱动侧支承所述工作辊的第1支承辊组或支承轴承;以及配置于所述金属带板的板宽方向中央部的冷却液喷雾头及/或防缠导板,所述中间辊在上下点对称的方向设有尖端变细状的辊肩,并具有使所述中间辊在辊轴方向上位移的位移装置,通过使所述第1支承辊组或所述支承轴承、所述中间辊的轴承中的至少某一方相对于轧道方向向入侧或出侧进出,而改变所述工作辊和所述中间辊中的至少某一方在轧道方向上的偏移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辊轧机,其特征在于,通过使所述第1支承辊组或所述支承轴承相对于轧道方向向入侧或出侧进出而改变所述工作辊在轧道方向上的偏移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辊轧机,其特征在于,通过使所述中间辊的轴承相对于轧道方向向入侧或出侧进出而改变所述中间辊在轧道方向上的偏移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辊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支承辊组或所述支承轴承能够旋转地设置于与所述中间辊用的轴承座能够摆动地连结的臂,利用能够调整轧道方向位置的侧块来调整所述臂的轧道方向位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辊轧机,其特征在于,能够选择性地更换第1组束臂和第2组束臂,其中该第1组束臂具备所述第1支承辊组或所述支承轴承、保持所述第1支承辊组或所述支承轴承的第1中间辊轴承座、以及与所述第1中间辊轴承座能够摆动地连结的臂,该第2组束臂具备在所述工作辊的入侧及出侧的板宽方向全长上支承所述工作辊的第2支承辊组、保持所述第2支承辊组的第2中间辊轴承座、与所述第2中间辊轴承座能够摆动地连结的臂。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辊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带板的入侧或出侧具备所述第1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乘鞍隆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森吉米尔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