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墙移窗及其装配方法组成比例

技术编号:3077869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6 07: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隔墙移窗,包括模块化隔墙,用于实现快速组装并呈模块化设置的隔墙;所述的模块化隔墙内设置有复合式骨架,复合式骨架两侧设置有饰面板;复合式骨架,包括支撑模块和移窗模块,所述支撑模块彼此连接,所述移窗模块包括有横向龙骨,所述移窗模块设置于相邻支撑模块之间,所述支撑模块与移窗模块通过横向龙骨连接;所述移窗模块包括移窗本体,所述移窗本体可沿模块化隔墙宽度方向在复合式骨架内移动。通过支撑模块与移窗模块装配形成复合式骨架,使得移窗本体可在移窗模块与支撑模块之间移动,利用复合式骨架的空心结构确保移窗本体在关合状态下完全封闭窗口,以此保证气密性和水密性符合用户要求。证气密性和水密性符合用户要求。证气密性和水密性符合用户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隔墙移窗及其装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装饰
,尤其是涉及一种隔墙移窗及其装配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窗户在建筑物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通风和采光的主要途径,但是现有的外 开窗还存在许多隐患,特别在高空建筑物中,有些外开窗由于安全性不好,常有高空坠落的 危险,因此现在的高层建筑主要采用移窗。采用移窗,可以运用到学校,办公、住宅、养老院等,养老院的使用主要是为了开拓老年的视野,老年人因为年岁的差距,养老区一般比较空旷,各类用具都有对于的采用,使用移窗相较于固定窗来说,会有更好的用户体验。但现有的移窗结构简单,一般直接设置于墙体窗口内,密封效果不理想,且容易产生积水等问题。
[0003]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告日:2019年11月12日,公告号:CN207017875U)公开了“一种内置推拉窗的墙体”,包括墙体和推拉窗,所述墙体设有窗洞,所述窗洞包括空槽和可容纳推拉窗窗扇的延伸部,所述空槽贯穿于墙体上部,所述延伸部设置于墙体下部内部,所述空槽与延伸部相连接,所述窗洞四周设有窗框,窗框左右两端分别设有供窗扇上下滑动的滑轨,窗框上端底部设置有磁体,窗扇顶部设有铁片,所述窗扇上下两端的边框上分别设有一个长横槽,所述窗扇左右两端的边框上分别设有若干短横槽,所述短横槽的垂直距离为20~30cm,所述窗扇高度分别大于空槽高度和延伸部高度。
[0004]上述技术方案虽然在开关状态均不占用额外空间,但仍存在使用过程中易在窗洞处产生积水,且气密性和水密性均不够稳定等技术问题。
专利技术内
[0005]针对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现有移窗易产生积水,且气密性和水密性均不理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隔墙移窗及其装配方法,通过支撑模块与移窗模块装配形成复合式骨架,使得移窗本体可在移窗模块与支撑模块之间移动,利用复合式骨架的空心结构确保移窗本体在关合状态下完全封闭窗口,以此保证气密性和水密性符合用户要求。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隔墙移窗,模块化隔墙,用于实现快速组装并呈模块化设置的隔墙;所述的模块化隔墙内设置有复合式骨架,复合式骨架两侧设置有饰面板;复合式骨架,包括支撑模块和移窗模块,所述支撑模块彼此连接,所述移窗模块包括有横向龙骨,所述移窗模块设置于相邻支撑模块之间,所述支撑模块与移窗模块通过横向龙骨连接;所述移窗模块包括移窗本体,所述移窗本体可沿模块化隔墙宽度方向在复合式骨架内移动。隔墙由复合式骨架外安装饰面板形成,结构简单,施工便捷。复合式骨架由支撑模块与移窗模块组成,其中支撑模块采用传统的C型龙骨装配形成,作为复合式骨架的支撑部,确保模块化隔墙成型。而移窗模块的作用是与移窗本体进行装配,确保移窗本体稳定安装在复合式骨架上利用移窗模块的横向龙骨作为衔接件,使得支撑模块与移窗模块稳定连接形成复合式骨架。本申请中,移窗模块和支撑模块的位置均可根据用户需求进行调整,例如当需要移窗开在隔墙左侧
时,可将移窗模块移至模块化隔墙的最左侧,接着在其右侧装配连接若干支撑模块直至复合式骨架长度复合预设隔墙尺寸要求;相应的,亦可将移窗模块移至中间位置,在其两侧依次装配若干支撑模块组成新的模块化隔墙,以此更好地适应用户需求。其中值得注意的是,移窗模块中内置的移窗本体可沿隔墙宽度方向移动,并且可移动至支撑模块与移窗模块的交叉处,这种设计能够最大程度的避免因长期使用导致移窗本体无法严密关合的问题,有效杜绝气密性和水密性下降的隐患。
[0007]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模块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龙骨和第二龙骨,所述第一龙骨与第二龙骨同向排列,且第一龙骨与第二龙骨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龙骨与第二龙骨均为C型龙骨。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件为三边设置有侧围,一边为敞口边的矩形盒体,敞口边插合连接第一龙骨正面,敞口边的相对边上的侧围连接第二龙骨背面。
[0009]所述第一龙骨与第二龙骨为同向排列的C型龙骨,这种排列方式相较于传统的对向排列的竖龙骨拥有更好的一致性,在装配过程中利用第一连接件的敞口边插合第一龙骨的C字型凹槽,并利用相对敞口边的侧围贴合第二龙骨的C字型凹槽槽底外侧,使得第一龙骨

第一连接件

第二龙骨的装配接合位置均采用“面

面”贴合的方式,配合铆钉或螺钉等固定件快速连接,这种装配方式相较于直接采用连接杆贯穿连接或固定卡插卡连接等方式,巧妙利用第一连接件的C字型截面产生的刚度提升整个支撑模块的结构强度。
[0010]进一步的,所述移窗模块还包括若干组沿横向龙骨长度方向设置的L型龙骨组,所述L型龙骨组包括对称设置于横向龙骨两侧的两L型肋,两L型肋之间连接有第二连接件, 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横向龙骨连接。所述L型龙骨组相较于传统的C型龙骨更加方便调节间距,且节约占用空间,若采用C型龙骨,为避免移窗在滑动过程中出现迟滞或卡涩现象,那么需要在C型龙骨内侧进行表面处理或额外安装面板来提供光滑平面以消除干涉可能;而L型龙骨直接安装后,其靠近移窗侧可对移窗本体进行让位,避免干涉情况出现。
[0011]进一步的,所述L型肋包括长肋和短肋,所述长肋与支撑模块等长,所述长肋靠近移窗模块边缘设置,所述短肋设置于移窗本体上、下两侧。所述长肋设置于移窗模块与支撑模块的连接处,具备支撑和让位两项功能,在支撑模块与移窗模块组合形成模块化隔墙后,长肋能够提升移窗边缘区域的结构强度,避免隔墙重力集中施加在移窗本体上造成窗扇损坏,同时对移窗本体进行让位,避免窗扇移动过程产生干涉。而短肋安装在窗口的上、下两侧,在避免对移窗本体进行遮挡的同时,有效支撑横向龙骨,配合横向龙骨确保窗口中的移窗本体安装稳定。
[0012]作为优选,第二连接件包括主连接部和设置于主连接部两侧的副连接部,所述主连接部包括两插槽,两插槽分别沿横向龙骨的凹槽开口插接横向龙骨的两侧边,所述副连接部上设置有开口向远离主龙骨方向的侧槽,所述侧槽插合连接L型肋。所述第二连接件利用主连接部上并列设置且距离与横向龙骨宽度相同的两插槽插合C字型横向龙骨的两侧边,同时利用主连接部两侧的副连接部对横向龙骨两侧的L型肋进行插接。上述插接结构均通过贯穿螺钉进行强化固定。
[0013]作为优选,所述横向龙骨包括分设于移窗本体上、下两侧的第一横龙骨和第二横龙骨,所述第一横龙骨和/或第二横龙骨上靠近移窗本体侧设置有滑轨,所述滑轨内设置有滑轮组,所述移窗本体与滑轮组连接。所述第一横龙骨与第二横龙骨分别形成窗口的上、下
沿,通过在两者其中之一或两者同时设置滑轨,配合滑轨内的滑轮组,确保移窗本体可沿模块化隔墙宽度方向顺畅移动。
[0014]作为优选,第二横龙骨上连接的滑轨内设置有润滑层,所述润滑层可采用热塑橡胶制件,由于重力作用,移窗本体的压力主要施加在第二横龙骨的滑轨上,因此润滑层在晴朗天气可降低滑轮组与滑轨底部及其侧壁的摩擦系数,以此降低移窗本体的运动阻力,同时能够降低移动时的噪音;而遇到降水,当外界雨雪不可避免的进入滑轨内后,热度橡胶具备遇水表面阻力降低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墙移窗,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块化隔墙,用于实现快速组装并呈模块化设置的隔墙;所述的模块化隔墙内设置有复合式骨架,复合式骨架两侧设置有饰面板;复合式骨架,包括支撑模块和移窗模块,所述移窗模块包括有横向龙骨,移窗模块设置于相邻支撑模块之间,所述支撑模块与移窗模块通过横向龙骨连接;所述移窗模块包括移窗本体,所述移窗本体可沿模块化隔墙宽度方向在复合式骨架内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墙移窗,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模块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龙骨和第二龙骨,所述第一龙骨与第二龙骨同向排列,且第一龙骨与第二龙骨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龙骨与第二龙骨均为C型龙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隔墙移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为三边设置有侧围,一边为敞口边的矩形盒体,敞口边插合连接第一龙骨正面,敞口边的相对边上的侧围连接第二龙骨背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墙移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移窗模块还包括若干组沿横向龙骨长度方向设置的L型龙骨组,所述L型龙骨组包括对称设置于横向龙骨两侧的两L型肋,两L型肋之间连接有第二连接件, 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横向龙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隔墙移窗,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肋包括长肋和短肋,所述长肋与支撑模块等长,所述长肋靠近移窗模块边缘设置,所述短肋设置于移窗本体上、下两侧。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隔墙移窗,其特征在于,第二连接件包括主连接部和设置于主连接部两侧的副连接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泽成周东珊王文广陈奕阊蔡帅帅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亚厦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