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泡导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77863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6 07: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泡导流装置,包括上壳、内芯和下壳,上壳体与下壳体形成一个内芯室,内芯上下两端呈圆弧状凸起,分别契合上壳与下壳的圆弧结构,内芯自上而下有一条螺旋式水道,沿水道设置多对凸起结构,水流从下壳的进水口向上从内芯的螺旋式水道入口流入,水流中的气泡经过每对凸起结构被挤出上浮,含有气泡的水流贴合圆弧结构内壁,由出气泡口导出,经过各对凸起结构后水流从下壳的出水口流出,流出的水体不含气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装置用作水质检测设备的前端装置,处理过的水流包括无气泡的水体,从装置下方的出水口流出,出水口连接水质检测设备的进水端,使水质检测结果更加精确;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装置制造和检测成本低,适于推广应用。适于推广应用。适于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泡导流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水质检测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属于水质检测设备的前端装置的气泡导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工农业生产的飞速发展,饮用水水源污染日趋严重,河流、湖泊等地表水均受到了较严重的污染,地下水资源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饮用水水质安全形势十分严峻。常见的水质检测方法有化学法、电化学法、分光光度法,光谱法等。传统水质检测已被淘汰,操作简单、分析快速的在线水质检测设备受到环境管理者、科研院校的广泛关注。目前常见的在线检测仪器有总有机碳(TOC)和化学需氧量(COD)检测仪、氨氮检测仪、pH计、细菌总数检测仪、毒性检测仪、重金属检测仪等。
[0003]由于水流进入水质检测设备产生的气泡会影响水质检测的结果,在专利申请号为CN201720906903.5,名称为“用于水质监测的脱泡装置”的中国专利中,通过将水流经过连续蛇形回绕状的引流腔室后铺展开,与空气充分接触,有效消除水体中的微小气泡,提高了水质检测的数据检测精度。但是因引流腔室需要较大空间,该装置体积相应变大,占用空间大,且连接到水质检测设备并不方便,而且其引流和导气结构也较复杂,安装精度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技术目的:针对的不足,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气泡导流装置,其结构精巧,包括内芯室和内芯,内芯自上而下有一条螺旋式水道,沿水道设置多对凸起结构,水流沿螺旋式水道流动,能够导出含气泡的水,输出无气泡的水并应用于水质检测,提高了水质检测的精确度。
[0005]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气泡导流装置,用于水质检测装置的前端,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壳、内芯和下壳,所述上壳和下壳在竖方向上组合安装构成一个内芯室,内芯安装于内芯室内;
[0007]所述上壳的顶部设置成圆弧结构且顶部中心设有连通内芯室的气泡出口,下壳的底部设置成圆弧结构且底部设有连通内芯室的进水口和出水口;
[0008]所述内芯的上下两端呈圆弧状凸起,分别与上壳的圆弧结构、下壳的圆弧结构契合;内芯设置一条自上而下呈螺旋结构弯曲的螺旋式水道,螺旋式水道包括位于内芯的顶部外侧的水道入口,螺旋式水道沿水道入口向内芯的中心螺旋式弯曲、形成由上至下、由外向内连通且深度增加的多圈水道,螺旋式水道的水道出口位于内芯的中心且呈贯穿内芯两端圆弧状突起的中空通道结构;上壳、内芯和下壳组装后,水道出口的顶端连接上壳的气泡出口、底端连接下壳的出水口;
[0009]所述下壳的进水口与水道入口连接、出水口与水道出口连接。
[0010]优选地,所述上壳的圆弧结构和下壳的圆弧结构尺寸相同,内芯的上下两端的圆弧状凸起形状和结构相同。
[0011]优选地,所述螺旋式水道的水道出口、上壳的气泡出口和下壳的出水口在竖直方向上处于同一条中心线上,螺旋式水道为变径等螺距的螺旋结构。
[0012]优选地,所述上壳包括上壳体,上壳体的底端开口、顶端与气泡出口之间设置成圆弧结构,气泡出口设置于上壳的圆弧结构的中心且向外部延伸;
[0013]所述下壳包括下壳体,下壳体的顶端开口、底端与进水口、出水口之间设置成圆弧结构,进水口和出水口设置于下壳的圆弧结构的底部且向外延伸;
[0014]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在竖方向上组合安装构成内芯室。
[0015]优选地,所述下壳体的顶端外侧设置一条以上的O型圈卡槽,O型圈卡槽内装有用于防止漏水的O型圈。
[0016]优选地,所述上壳为包括上壳体、圆弧结构、气泡出口和卡扣的一体式结构,下壳为包括下壳体、圆弧结构、进水口、出水口和O型圈卡槽的一体式结构。
[0017]优选地,所述上壳体的底部边缘均匀设置多个卡扣,下壳体的顶部边缘设置与卡扣的位置和数量对应的卡槽,通过卡扣、卡槽的配合安装上壳体和下壳体。
[0018]优选地,所述上壳为包括上壳体、圆弧结构、气泡出口和卡扣的一体式结构,下壳为包括下壳体、圆弧结构、进水口、出水口和卡槽的一体式结构。
[0019]有益效果: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0020](1)、本技术的气泡导流装置处理过的水流可形成两种水体,即含气泡的水体和无气泡的水体,含气泡的水从装置上方的气泡出口导出,无气泡的水体从装置下方的出水口流出;
[0021](2)、本技术的气泡导流装置是水质检测设备的前端装置,在检测水体时,先在水龙头上用适配器安装本装置,出水口连接水质检测设备,设备直接检测无气泡水体,使水质检测结果更加精确;
[0022](3)、本技术的气泡导流装置结构精巧,制造成本低,在几乎不增加检测成本的同时,提高了水质检测的精确度。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气泡导流装置的立体图;
[0024]图2为图1的剖视图;
[0025]图3为图1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6]其中,1

上壳、2

下壳、3

气泡出口、4

进水口、5

出水口、6

圆弧结构、7

卡扣、8

卡槽、9

内芯、10

O型圈、11

O型圈卡槽、12

内芯室、13

螺旋式水道、14

水道入口、15

凸起结构、16

水道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
[0028]如图1至图3所示为本实用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泡导流装置,包括上壳1、内芯9、O型圈10和下壳2,整个上壳1为一体式结构,由气泡出口3、上壳体和4个卡扣7组成,气泡出口3与上壳体之间直接用一个圆弧结构6连接,4个卡扣7呈十字交叉式分布。
[0029]整个下壳2也是一体式结构,由两个O型圈卡槽11、4个卡槽8、圆弧结构6、进水口4
和出水口5组成,两个O型圈卡槽11、4个卡槽8和圆弧结构构成下壳体,两个O型圈11放入两个O型圈卡槽8,防止通水时整个装置漏水。上壳1的4个卡扣7对应卡入下壳2的四个卡槽8内,上壳体与下壳体形成一个内芯室12。内芯9的两端设置贴合上壳1、下壳2的圆弧结构。
[0030]内芯9上下两端呈圆弧状凸起,分别契合上壳1与下壳2的圆弧结构,内芯9自上而下有一条螺旋式水道13,螺旋式水道13为变径等螺距的螺旋结构,即螺旋式水道13沿水道入口14向下方倾斜、向内芯9的中心螺旋式弯曲、形成由上至下、由外向内连通且深度增加的多圈水道,螺旋式水道13的水道出口16位于内芯9的中心且此时水道深度达到最大,呈贯穿内芯9两端圆弧状突起的中空通道结构。上壳1、内芯9和下壳2组装后,位于内芯9中心处的呈中空通道结构的水道出口16,其顶端连接上壳1的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泡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壳(1)、内芯(9)和下壳(2),所述上壳(1)和下壳(2)在竖方向上组合安装构成一个内芯室(12),内芯(9)安装于内芯室(12)内;所述上壳(1)的顶部设置成圆弧结构(6)且顶部中心设有连通内芯室(12)的气泡出口(3),下壳(2)的底部设置成圆弧结构(6)且底部设有连通内芯室(12)的进水口(4)和出水口(5);所述内芯(9)的上下两端呈圆弧状凸起,分别与上壳(1)的圆弧结构(6)、下壳(2)的圆弧结构(6)契合;内芯(9)设置一条自上而下呈螺旋结构弯曲的螺旋式水道(13),螺旋式水道(13)包括位于内芯(9)的顶部外侧的水道入口(14),螺旋式水道(13)沿水道入口(14)向内芯(9)的中心螺旋式弯曲、形成由上至下、由外向内连通且深度增加的多圈水道,螺旋式水道(13)的水道出口(15)位于内芯(9)的中心且呈贯穿内芯(9)两端圆弧状突起的中空通道结构;上壳(1)、内芯(9)和下壳(2)组装后,水道出口(15)的顶端连接上壳(1)的气泡出口(3)、底端连接下壳(2)的出水口(5);所述下壳(2)的进水口(4)与水道入口(14)连接、出水口(5)与水道出口(15)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泡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1)的圆弧结构(6)和下壳(2)的圆弧结构(6)尺寸相同,内芯(9)的上下两端的圆弧状凸起形状和结构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泡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式水道(13)的水道出口(15)、上壳(1)的气泡出口(3)和下壳(2)的出水口(5)在竖直方向上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智强吴钊宣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一目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