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77760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6 07:37
空调装置(1)具有热泵循环(10)、加热部(20)、低温侧热介质回路(30)以及散热量调节控制部(50a)。热泵循环具有压缩机(11)、冷凝器(12)、减压部(14b)以及蒸发器(16)。加热部具有制热用热交换器(13、23)、外气散热器(22)以及散热量调节部(25)。低温侧热介质回路具有发热设备(31)。散热量调节控制部通过散热量调节部来调节外气散热器中的散热量,以使得由制热用热交换器加热后的送风空气的送风空气温度接近预定的目标温度(TAO)。近预定的目标温度(TAO)。近预定的目标温度(TAO)。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空调装置
[0001]相关申请的相互参照
[0002]本申请基于在2019年3月29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9

67628号和在2020年2月28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20

32898号,在此引用其记载内容。


[0003]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装置。

技术介绍

[0004]以往,作为与空调装置相关的技术,已知有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车辆用空调装置构成为:具有制冷回路、低水温回路、高水温回路,并能够执行车室内的制冷、制热。在专利文献1的低水温回路配置有驱动设备(电动机、逆变器)和电池,利用低水温回路的冷却水来冷却驱动设备和电池。
[0005]而且,专利文献1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利用制冷回路来汲取在低水温回路中的驱动设备等的冷却中吸收到的废热,再经由高水温回路的加热器芯,利用于作为空调对象空间的车室内的制热。即,专利文献1的车辆用空调装置通过利用驱动设备等的设备废热而实现了对空调对象空间进行制热时的节能化。
[0006]现有技术文献
[0007]专利文献
[0008]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

186989号公报
[0009]但是,在专利文献1那样的结构中,驱动设备、电池是附带性地发热的部分,因此设备废热的热量根据设备的动作状况而随时变动。另外,在专利文献1的结构中,设备废热通过制冷回路从低水温回路被汲取,然后在高水温回路的加热器芯中用于对送风空气的加热。也就是说,可设想如下情况:如果设备废热的热量变动,则会成为制热时的送风空气的温度变动的主要原因,使空调对象空间的舒适性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10]本专利技术鉴于这些问题而做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如下的空调装置:在进行利用了设备废热的制热时,能够抑制发热设备的发热量的影响而确保空调对象空间的舒适性。
[0011]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式所涉及的空调装置具有热泵循环、加热部、低温侧热介质回路以及散热量调节控制部。热泵循环具有压缩机、冷凝器、减压部以及蒸发器。
[0012]压缩机压缩并排出制冷剂。冷凝器通过热交换使由压缩机压缩后的高压制冷剂冷凝。减压部使从冷凝器流出的制冷剂减压。蒸发器使由减压部减压后的低压制冷剂与低温侧热介质进行热交换而使制冷剂蒸发。
[0013]加热部具有制热用热交换器、外气散热器以及散热量调节部。制热用热交换器以高压制冷剂所具有的热为热源对向空调对象空间吹送的送风空气进行加热。外气散热器使高压制冷剂所具有的热向外气散热。散热量调节部对高压制冷剂所具有的热中的在外气散
热器向外气散热的散热量进行调节。
[0014]低温侧热介质回路构成为供通过蒸发器中的热交换而被吸热的低温侧热介质循环。而且,低温侧热介质回路具有发热设备,该发热设备配置成能够通过与低温侧热介质的热交换来进行冷却。另外,散热量调节控制部控制散热量调节部的工作。
[0015]而且,散热量调节控制部利用散热量调节部来调节外气散热器中的散热量,以使得由制热用热交换器加热后的送风空气的送风空气温度接近预定的目标温度。
[0016]由此,通过使热泵循环、加热部和低温侧热介质回路协同动作,能够经由低温侧热介质对发热设备进行冷却,并且通过热泵循环来汲取发热设备的废热后利用于加热部中的对送风空气的加热。即,空调装置能够在进行发热设备的冷却的同时,实现利用了发热设备的废热的空调对象空间的空气调节。
[0017]另外,通过利用散热量调节部来调节外气散热器中的散热量,能够调节在制热用热交换器向送风空气散热的高压制冷剂所具有的热的热量。因此,通过利用散热量调节部来调节外气散热器中的散热量,从而能够调节发热设备的发热量对向空调对象空间供给的送风空气的温度的影响,以使得送风空气温度接近预定的目标温度。即,空调装置在进行利用了发热设备的废热的空调对象空间的空气调节时,能够与发热设备的发热量无关地提高空调对象空间的舒适性。
[0018]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式所涉及的空调装置具有热泵循环、加热部、低温侧热介质回路以及热交换量调节控制部。热泵循环具有压缩机、冷凝器、减压部以及蒸发器。
[0019]压缩机压缩并排出制冷剂。冷凝器通过热交换使由压缩机压缩后的高压制冷剂冷凝。减压部使从冷凝器流出的制冷剂减压。蒸发器使由减压部减压后的低压制冷剂与低温侧热介质进行热交换而使所述制冷剂蒸发。加热部具有制热用热交换器,该制热用热交换器以高压制冷剂所具有的热为热源对向空调对象空间吹送的送风空气进行加热。
[0020]低温侧热介质回路构成为供通过蒸发器中的热交换而被吸热的低温侧热介质循环。而且,低温侧热介质回路具有发热设备、外气热交换器和热交换量调节部。发热设备配置为能够通过与低温侧热介质的热交换来进行冷却。外气热交换器使低温侧热介质与所述外气进行热交换。热交换量调节部调节发热设备中的热交换量和外气热交换器中的热交换量。而且,热交换量调节控制部控制热交换量调节部的工作。
[0021]而且,热交换量调节控制部在保持通过发热设备与低温侧热介质的热交换而产生的冷却能力的状态下调节外气热交换器中的热交换量,以使得由制热用热交换器加热后的送风空气的送风空气温度接近预定的目标温度。
[0022]由此,通过使热泵循环、加热部和低温侧热介质回路协同动作,能够经由低温侧热介质对发热设备进行冷却,并且通过热泵循环来汲取发热设备的废热后利用于加热部中的对送风空气的加热。也就是说,空调装置能够在进行发热设备的冷却的同时,实现利用了发热设备的废热的空调对象空间的空气调节。
[0023]另外,利用热交换量调节部来调节外气热交换器中的热交换量,从而能够调节从低温侧热介质回路吸收的热的总量。由此,空调装置能够对在制热用热交换器向送风空气散热的高压制冷剂所具有的热的热量进行调节。
[0024]而且,在保持通过发热设备与低温侧热介质的热交换而产生的冷却能力的状态下,调节外气热交换器中的热交换量,以使得送风空气温度接近预定的目标温度。由此,能
够一边适当地进行发热设备的冷却,一边调节发热设备的发热量对向空调对象空间供给的送风空气的温度的影响。即,空调装置在进行利用了发热设备的废热的空调对象空间的空气调节时,能够与发热设备的发热量无关地提高空调对象空间的舒适性。
[0025]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式所涉及的空调装置具有热泵循环、低温侧热介质回路以及设备冷却控制部。热泵循环具有压缩机、冷凝器、减压部以及蒸发器。
[0026]压缩机压缩并排出制冷剂。冷凝器通过热交换来使由压缩机压缩后的高压制冷剂冷凝。减压部使从冷凝器流出的制冷剂减压。蒸发器使由减压部减压后的低压制冷剂与低温侧热介质进行热交换而使所述制冷剂蒸发。
[0027]低温侧热介质回路构成为供通过蒸发器中的热交换而被吸热的低温侧热介质循环。而且,低温侧热介质回路具有发热设备,该发热设备配置成能够通过与低温侧热介质的热交换来进行冷却。
[0028]设备冷却控制部进行与发热设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热泵循环(10),该热泵循环具有压缩机(11)、冷凝器(12)、减压部(14b)以及蒸发器(16),该压缩机压缩并排出制冷剂,该冷凝器通过热交换而使由所述压缩机压缩后的高压制冷剂冷凝,该减压部使从所述冷凝器流出的制冷剂减压,该蒸发器使由所述减压部减压后的低压制冷剂与低温侧热介质进行热交换而使所述制冷剂蒸发;加热部(20),该加热部具有制热用热交换器(13、23)、外气散热器(22)以及散热量调节部(25),该制热用热交换器以所述高压制冷剂所具有的热为热源对向空调对象空间吹送的送风空气进行加热,该外气散热器使所述高压制冷剂所具有的热向外气散热,该散热量调节部对所述高压制冷剂所具有的热中的在所述外气散热器向外气散热的散热量进行调节;低温侧热介质回路(30),该低温侧热介质回路构成为供通过所述蒸发器中的热交换而被吸热的所述低温侧热介质循环,并具有发热设备(31),该发热设备配置成能够通过与所述低温侧热介质的热交换来进行冷却;以及散热量调节控制部(50a),该散热量调节控制部对所述散热量调节部的工作进行控制,所述散热量调节控制部通过所述散热量调节部来调节所述外气散热器中的散热量,以使得由所述制热用热交换器加热后的所述送风空气的送风空气温度接近预定的目标温度(TAO)。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送风空气温度相对于所述目标温度过量的情况下,所述散热量调节控制部开始所述散热量调节部对所述外气散热器中的散热量的调节。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气散热器的热交换能力比所述制热用热交换器的热交换能力高。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通过使高温侧热介质与所述高压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而使所述高压制冷剂冷凝,所述加热部由高温侧热介质回路(21)构成,该高温侧热介质回路供通过所述冷凝器中的热交换而被加热后的所述高温侧热介质循环,并具有:所述制热用热交换器(23),该制热用热交换器使所述高温侧热介质的热向所述送风空气散热而对所述送风空气进行加热;所述外气散热器(22),该外气散热器与所述制热用热交换器并联连接,使所述高温侧热介质的热向所述外气散热;以及所述散热量调节部(25),该散热量调节部调节所述制热用热交换器中的散热量和所述外气散热器中的散热量。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量调节部由流量调节阀构成,该流量调节阀在所述高温侧热介质回路中对所述高温侧热介质流向所述制热用热交换器的流量与所述高温侧热介质流向所述外气散热器的流量的流量比例连续地进行调节。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侧热介质回路具有:加热装置(24),该加热装置能够以任意的热量加热所述高温侧热介质;以及加热装置控制部(50b),该加热装置控制部对所述加热装置的工作进行控制,所述加热装置控制部调节所述加热装置的发热量,以使得所述送风空气温度接近所述
目标温度。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送风空气温度相对于所述目标温度不足的情况下,所述加热装置控制部开始所述加热装置对所述高温侧热介质的加热。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通过所述散热量调节部而使所述外气散热器中的散热量降低至预定的基准以下的状态且所述送风空气温度相对于所述目标温度不足的情况下,所述加热装置控制部开始所述加热装置对所述高温侧热介质的加热。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加热装置的发热量为预定的阈值以下的状态且所述送风空气温度相对于所述目标温度过量的情况下,所述散热量调节控制部开始所述散热量调节部对所述外气散热器的散热量的调节。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温侧热介质回路具有:外气热交换器(32),该外气热交换器使所述低温侧热介质与所述外气进行热交换;以及热交换量调节部(33),该热交换量调节部调节所述发热设备中的热交换量和所述外气热交换器中的热交换量,所述空调装置还具备热交换量调节控制部(50c),该热交换量调节控制部控制所述热交换量调节部的工作,所述热交换量调节控制部在保持通过所述发热设备与所述低温侧热介质的热交换所产生的冷却能力的状态下,调节所述外气热交换器中的热交换量,以使得所述送风空气温度接近所述目标温度。11.一种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热泵循环(10),该热泵循环具有:压缩机(11)、冷凝器(12)、减压部(14b)以及蒸发器(16),该压缩机压缩并排出制冷剂,该冷凝器通过热交换而使由所述压缩机压缩后的高压制冷剂冷凝,该减压部使从所述冷凝器流出的制冷剂减压,该蒸发器使由所述减压部减压后的低压制冷剂与低温侧热介质进行热交换而使所述制冷剂蒸发;加热部(20),该加热部具有制热用热交换器(23),该制热用热交换器以所述高压制冷剂所具有的热为热源而对向空调对象空间吹送的送风空气进行加热;低温侧热介质回路(30),该低温侧热介质回路构成为供通过所述蒸发器中的热交换而被吸热的所述低温侧热介质循环,并具有:发热设备(31)、外气热交换器(32)以及热交换量调节部(33),该发热设备配置成能够通过与所述低温侧热介质的热交换来进行冷却,该外气热交换器使所述低温侧热介质与外气进行热交换,该热交换量调节部调节所述发热设备中的热交换量和所述外气热交换器中的热交换量;以及热交换量调节控制部(50c),该热交换量调节控制部控制所述热交换量调节部的工作,所述热交换量调节控制部在保持通过所述发热设备与所述低温侧热介质的热交换所产生的冷却能力的状态下调节所述外气热交换器中的热交换量,以使得由所述制热用热交换器加热后的所述送风空气的送风空气温度接近预定的目标温度(TAO)。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量调节部由流量调节阀构成,该流量调节阀在所述低温侧热介质回路中对
所述低温侧热介质流向所述发热设备的流量与所述低温侧热介质流向所述外气热交换器的流量的流量比例连续地进行调节。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泵循环具有:制冷用蒸发器(15、15a),该制冷用蒸发器与所述蒸发器并联连接,通过热交换对所述送风空气进行冷却;以及制冷用减压部(14a),该制冷用减压部配置于所述制冷用蒸发器的制冷剂入口侧,使从所述冷凝器流出的所述制冷剂减压。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用蒸发器是蓄冷热交换器(15a),该蓄冷热交换器构成为:具有储存由所述制冷用减压部减压后的所述制冷剂所具有的冷热的蓄冷部(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三浦功嗣河野纮明山口素弘谷口和也加藤吉毅牧原正径前田隆宏谷冈邦义冈村徹牧本直也山田淳司芽野健太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电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