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入式盘加载装置的机芯避震组件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77289 阅读:2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一种吸入式盘加载装置的机芯避震组件,具有3至4组避震组件,每组机芯避震组件具有避震垫、避震连接座和两个避震连接头;避震垫为弹性材料制成的一体件,其基本形状为柱形或鼓形,且其内部设有空腔;避震连接座具有安装体、连接体和定位体;避震连接头为阶梯圆柱体,具有固定部和嵌接体;安装座连接有光拾取器驱动部件;安装座通过避震组件弹性连接在吸入式盘加载装置的基座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良好的避震效果,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外观尺寸小、成本较低、使用寿命长。(*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盘加载装置的机芯避震组件。
技术介绍
现有的吸入式盘加载装置的避震组件有3至4组,每组避震组件由避震压簧、避震座和油脂避震垫组成,基座的底板上设有避震组件安装座,光拾取器驱动部件的底座设有与避震组件的组数相同的避震连接柱;避震座分别固定在基座底板上的与避震座相对应的避震组件安装座上,油脂避震垫固定粘接在避震座上,光拾取器驱动部件的底座由其各个连接柱向下伸入相应的油脂避震垫的中央孔中,各避震压簧套在相应的避震垫外且其下端与相应的避震座相接触,上端与光拾取器驱动部件的底座的下端面相接触。该吸入式盘加载装置在机芯按照水平方向放置时,避震组件能使光拾取器驱动部件处于悬浮状态,对光拾取器驱动部件实行弹性支撑,而起到避震作用;但是这种防震连接组件的结构较为复杂,油脂避震垫的成本也相对较高,并且若机芯竖立放置或相对于水平方向以一个较大的倾斜角度放置时,由于重力的作用会使光拾取器驱动部件偏离原来在基座中的位置,从而使机芯避震组件失去避震功能,使盘加载装置无法正常工作;另外在遇到持续震动的场合,即便机芯按照水平方向放置,但因颠簸也会使光拾取器驱动部件偏离原来在基座中的位置,同样有可能使盘加载装置无法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外观尺寸较小、安装方便、成本较低、避震效果较好、使用寿命长的吸入式盘加载装置的机芯避震组件。实现本技术目的中的提供一种吸入式盘加载装置的机芯避震装置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吸入式盘加载装置的机芯避震组件,具有避震垫;所述机芯避震组件还具有避震连接座和两个避震连接头;避震连接座具有安装体、连接体和定位体;避震连接头为阶梯圆柱体,具有固定部和嵌接体;避震垫为弹性材料制成的一体件,其基本形状为柱形或鼓形,且其内部设有空腔;避震垫的上下端分别开有与内部空腔相连的通孔;避震连接座的安装体是使用时可安装在盘加载装置的基座上的部位;一个避震连接头的固定部固定在避震连接座的连接体上,其嵌接体在使用时可通过避震垫的一端的通孔嵌接在避震垫的内部空腔中,从而可使避震垫弹性连接在避震连接头上;另一个避震连接头可由其嵌接体通过避震垫的另一端的通孔嵌接在避震垫内部空腔中,从而可使避震垫同时弹性连接在两个避震连接头之间;另一个避震连接头的固定部在使用时可固定连接在光拾取器驱动装置底座或光拾取器驱动装置的安装座上。上述吸入式盘加载装置的机芯避震组件的避震连接头的嵌接体由嵌接头部和嵌接颈部组成;嵌接头部的直径大于嵌接颈部的直径,其轴向外端设有倒角;两个避震连接头中的一个由其固定部固定连接在避震连接座上;避震垫的上下端的通孔内径与避震连接头的嵌接颈部的直径相配。上述吸入式盘加载装置的机芯避震组件的避震垫的基本形状为柱形;避震垫的内壁靠近上下端面的部位分别设有内环槽,内环槽的内径与避震连接头的嵌接体的直径相配;避震连接头的嵌接体的嵌接头部可通过避震垫的通孔嵌接在避震垫的内环槽中。上述吸入式盘加载装置的机芯避震组件的避震垫的基本形状为鼓形;避震垫的内部空腔为鼓形空腔;避震连接头的嵌接体的嵌接头部可通过避震垫的通孔嵌接在避震垫的鼓形空腔中。本技术具有积极的效果(1)本技术的机芯避震组件的避震垫为弹性材料一体件,内部设有空腔,避震垫的两端各嵌接一只金属的避震连接头,其中一只避震连接头固定在光拾取器驱动装置部件的底座或光拾取器驱动装置部件的安装座上,另一只避震连接头通过避震连接座固定在吸入式盘加载装置的基座上,从而使光拾取器驱动部件弹性设置在吸入式盘加载装置的基座上,可以更好地发挥其避震效果,特别是采用本技术的鼓形避震垫时,对于特殊要求的吸入式盘加载装置,例如需要将吸入式盘加载装置直立放置或相对于水平方向以一个较大的倾斜角度放置时,均可以很好地发挥其避震效果,保证吸入式盘加载装置在使用时可以达到稳定的工作状态,从而使吸入式盘加载装置拥有更广泛的应用空间。(2)当本技术的机芯避震组件的避震连接头的嵌接头部的轴向外端面设置有倒角时,则在安装使用时避震垫可很方便地套在避震连接头的嵌接头上。(3)本技术的设计合理,成本较低,使用寿命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为从图2后下方观察时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柱形避震垫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图4中A-A向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的鼓形避震垫的立体示意图。图7为图6中B-B向剖视图。图8为本技术的避震头与避震连接座的立体分解图。图9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的剖面示意图。图10为使用本技术的吸入式盘加载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11为从图10后下方观察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见图1至图9,本实施例的机芯避震组件8具有避震垫81、避震连接座82和两个避震连接头83;避震连接座82具有安装体822、连接体821和定位体823;避震连接头83为阶梯圆柱体,具有固定部831和嵌接体832;嵌接体832由嵌接头部832-1和嵌接颈部832-2组成;嵌接头部832-1的直径大于嵌接颈部832-2的直径,其轴向外端设有倒角832-3;固定部831具有阶梯圆柱头。避震垫81为弹性材料制成的一体件,其基本形状为柱形或鼓形,且其内部设有空腔;避震垫81的上下端分别开有与内部空腔相连的通孔,通孔内径与避震连接头83的嵌接颈部832-2的直径相配;避震连接座82的安装体822是使用时可安装在盘加载装置的基座上的部位;一个避震连接头83的固定部831固定在避震连接座82的连接体821上,其嵌接体832在使用时可通过避震垫81的一端的通孔嵌接在避震垫81的内部空腔中,从而可使避震垫81弹性连接在避震连接头83上;另一个避震连接头83可由其嵌接体832通过避震垫81的另一端的通孔嵌接在避震垫81内部空腔中,从而可使避震垫81同时弹性连接在两个避震连接头83之间;另一个避震连接头83的固定部831在使用时可固定连接在光拾取器驱动装置底座或光拾取器驱动装置的安装座上。见图4、图5及图9,吸入式盘加载装置的机芯避震组件的避震垫81基本形状为柱形;避震垫81的内壁靠近上下端面的部位分别设有内环槽811,内环槽811的内径与避震连接头83的嵌接体832的直径相配;避震连接头83的嵌接体832的嵌接头部832-1可通过避震垫81的通孔嵌接在避震垫81的内环槽811中。见图6及图7,吸入式盘加载装置的机芯避震组件的避震垫81基本形状也可以是鼓形。(应用例1)见图9至图11,吸入式盘加载装置具有基座11、安装座12、光拾取器驱动部件3和实施例1所得到的三组避震组件8;光拾取器驱动部件3固定连接在安装座12上;上述吸入式盘加载装置的每组机芯避震组件的两个避震连接头83中的一个固定连接在安装座12上,另一个固定在避震连接座82上,避震连接座82固定连接在基座11上,各避震组件8的避震垫81嵌接在相应的两个避震连接头83之间,而使各避震组件8弹性连接在安装座12与基座11之间;从而使光拾取器驱动部件3通过安装座12以及的各避震组件8弹性设置在吸入式盘加载装置的基座11上,从而可对光拾取器驱动部件3起到较好的避震作用。特别是需要将吸入式盘加载装置直立放置或相对于水平方向以一个较大的倾斜角度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吸入式盘加载装置的机芯避震组件,具有避震垫(81);其特征在于:还具有避震连接座(82)和两个避震连接头(83);避震连接座(82)具有安装体(822)、连接体(821)和定位体(823);避震连接头(83)为阶梯圆柱体,具有固定部(831)和嵌接体(832);避震垫(81)为弹性材料制成的一体件,其基本形状为柱形或鼓形,且其内部设有空腔;避震垫(81)的上下端分别开有与内部空腔相连的通孔;避震连接座(82)的安装体(822)是使用时可安装在盘加载装置的基座上的部位;一个避震连接头(83)的固定部(831)固定在避震连接座(82)的连接体(821)上,其嵌接体(832)在使用时可通过避震垫(81)的一端的通孔嵌接在避震垫(81)的内部空腔中,从而可使避震垫(81)弹性连接在避震连接头(83)上;另一个避震连接头(83)可由其嵌接体(832)通过避震垫(81)的另一端的通孔嵌接在避震垫(81)内部空腔中,从而可使避震垫(81)同时弹性连接在两个避震连接头(83)之间;另一个避震连接头(83)的固定部(831)在使用时可固定连接在光拾取器驱动装置底座或光拾取器驱动装置的安装座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入式盘加载装置的机芯避震组件,具有避震垫(81);其特征在于还具有避震连接座(82)和两个避震连接头(83);避震连接座(82)具有安装体(822)、连接体(821)和定位体(823);避震连接头(83)为阶梯圆柱体,具有固定部(831)和嵌接体(832);避震垫(81)为弹性材料制成的一体件,其基本形状为柱形或鼓形,且其内部设有空腔;避震垫(81)的上下端分别开有与内部空腔相连的通孔;避震连接座(82)的安装体(822)是使用时可安装在盘加载装置的基座上的部位;一个避震连接头(83)的固定部(831)固定在避震连接座(82)的连接体(821)上,其嵌接体(832)在使用时可通过避震垫(81)的一端的通孔嵌接在避震垫(81)的内部空腔中,从而可使避震垫(81)弹性连接在避震连接头(83)上;另一个避震连接头(83)可由其嵌接体(832)通过避震垫(81)的另一端的通孔嵌接在避震垫(81)内部空腔中,从而可使避震垫(81)同时弹性连接在两个避震连接头(83)之间;另一个避震连接头(83)的固定部(831)在使用时可固定连接在光拾取器驱动装置底座或光拾取器驱动装置的安装座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谈捷沈军建嵇一平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新科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