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沉可控的增氧装置及控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76896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2: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浮沉可控的增氧装置及控制方法,属于水体增氧设备技术领域,本装置包括曝气泵,曝气泵设于第一浮块上部,曝气外管,曝气外管为柱筒状结构其上端部与第一浮块底部连接,曝气外管底端出口处配设有叶轮,曝气外管内设有穿过第一浮块与曝气泵出气口连接的曝气连接管体,辅助连接环体,辅助连接环体设于叶轮下方,辅助连接环体与叶轮之间具有间隔距离且辅助连接环体内环直径大于曝气外管外径,辅助连接环体通过辅助支撑架与曝气外管外壁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传统的增氧设备、叶轮式增氧装置与曝气增氧装置存在的曝气效率不高、不够精准、浪费资源等问题。浪费资源等问题。浪费资源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浮沉可控的增氧装置及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水体增氧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浮沉可控的增氧装置及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本部分的描述仅提供与本申请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而不构成现有技术。
[0003]生物系统必须保证水中有一定量的溶解氧存在,曝气充氧是修复受污染河道的重要技术,传统的增氧设备主要作用是增加水中的氧气含量以确保水中的鱼类不会缺氧,同时也能抑制水中厌氧菌的生长,防止池水变质威胁鱼类生存环境。增氧设备一般是靠其自带的空气泵将空气打入水中,以此来实现增加水中氧气含量的目的。
[0004]传统的增氧设备包括叶轮式增氧装置与曝气增氧装置,存在曝气效率不高、不够精准、浪费资源等问题,另外设备沉浮普遍利用绳索工具,不够便捷。
[0005]应该注意,上面对技术背景的介绍只是为了方便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并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而阐述的。不能仅仅因为这些方案在本申请的
技术介绍
部分进行了阐述而认为上述技术方案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浮沉可控的增氧装置及控制方法,解决传统的增氧设备、叶轮式增氧装置与曝气增氧装置存在的曝气效率不高、不够精准、浪费资源等问题。
[0007]本专利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8]浮沉可控的增氧装置,包括:
[0009]曝气泵,曝气泵设于第一浮块上部,
[0010]曝气外管,曝气外管为柱筒状结构其上端部与第一浮块底部连接,曝气外管底端出口处配设有叶轮,曝气外管内设有穿过第一浮块与曝气泵出气口连接的曝气连接管体,
[0011]辅助连接环体,辅助连接环体设于叶轮下方,辅助连接环体与叶轮之间具有间隔距离且辅助连接环体内环直径大于曝气外管外径,辅助连接环体通过辅助支撑架与曝气外管外壁连接,
[0012]辅助连接环体上环绕布设有辅助曝气件,辅助曝气件具有两端贯通的孔体,两端贯通的孔体与叶轮方向相对设置且具有间隔距离,且两端贯通的孔体流通路径与水平面倾斜设置。
[0013]本案通过第一浮块将曝气泵设于浮体上部,这样能够避免设备长期与水体接触产生不良反应或漏电等,当然第一浮块上部还能用于放置其他电器设备,同时第一浮块的设计有利于水面快速定位曝气设备位置以及规划曝气范围。
[0014]通过控制曝气外管的装配长度即可控制曝气设备在水体中的曝气深度,实现曝气深度的控制,在配合配重块的情况下可进一步调控装置整体相对水体深度曝气范围,且根据曝气泵的曝气功率可调控向下曝气流量,曝气的气流通过叶轮排出,对水体底层进行曝
气处理,其中从叶轮方向排出气流向水体下方流动,能够延缓或避免曝气气流的直接向上流动,这样可提高气流在水中的停留时间,同时曝气排出的气流在向下排出的过程中能够向辅助曝气件方向流动,利用曝气辅助件的导流,实现曝气气流多方向曝气且这样对曝气过程中叶轮附近的水流同时起到搅动作用,另降低了从叶轮方向曝气排出的气流直接冲击水域底部淤泥的可能性,使曝气气流分流,曝气的气流在流经曝气辅助件的时候曝气的气泡可能产生破裂,进而可引起曝气辅助件的震动进一步提高通过曝气辅助件以及其附近气泡的破裂速度,以保证曝气气体溶氧效果,通过曝气辅助件的气流以及气泡破裂效果根据顶部气泵输出功率调整。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叶轮包括:浮力调节件,浮力调节件具有中空的壳套,壳套一端部设有出气箱体,壳套另一端设有装配连接基体,
[0016]装配连接基体中部开设有与曝气连接管体装配的曝气进口a,装配连接基体侧面与曝气外管端部管体内壁配设且配设处设有密封圈,曝气连接管体穿过壳套与出气箱体连通。在第一浮体上部可设置水泵,而壳套内部可设置水体容置腔室,通过水泵与壳套来实现调控壳套内部的水体容置腔室内水体量实现控制叶轮方向的重量调控,进而进一步实现浮力调控。
[0017]本案所设计的浮力调节件能够在装置底部提供叶轮相关部件安装基体,并限制从曝气外管向外排出气体方向,具体通过装配连接基体将曝气连接管体与叶轮的出气箱体连通,以控制在水体中的曝气方向。
[0018]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壳套内设有与曝气连接管体外侧面配设的装配轴承。装配轴承的设计用于对曝气连接管体形成支撑以及相对的限位。
[0019]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出气箱体为柱状中空箱体结构其内部具有柱状中空腔室,曝气连接管体与柱状中空腔室连通,出气箱体侧壁环绕开设有装配腰槽,装配腰槽配设有叶片a,
[0020]其中,叶片a内部中空设置且叶片a侧面开设第二空气排放孔,叶片a与装配腰槽接触部分设有曝气连通板,曝气连通板和装配腰槽上开设有用于与出气箱体内部连通的第一空气排放孔a。
[0021]在气体进入到出气箱体后能够通过第一二空气排放孔排出进入到水体中,曝气的气流在进入到水体中在曝气的同时能够实现对水体形成相对的搅动,这样能够给获得水流与曝气气流混合的效果,其中曝气的气体在进入到出气箱体内之后,气体在出气箱体内堆积部分气体从第一二空气排放孔排出,这样出气箱体内部的气体压力较大,而排出的气体在气压作用下其曝气射出范围得到扩大,且延长了曝气气流在水体中的停留时间,在曝气后由于气流从叶片a侧面开设第二空气排放孔排出,能够对曝气部件周围水体起到搅动作用,这样还能够实现利用搅动水流来对上下水层水体起到混合效果均衡水温有利于氧气的转移,另对于曝气气流从第二空气排放孔向下排出气流而言对于水域底部水体具有搅动及下推作用,进而曝气气流能够给适当阻挡部分污物上浮也利于将气体送入到水体底部,降低底泥中的氨氮含量。
[0022]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曝气外管内设有与其同轴设置的曝气内管,曝气内管套设于曝气外管内的曝气连接管外部,曝气内管上端与第一浮块底面连接,曝气内管下端与装配连接基体连接。曝气内管的设计用于实现对曝气外管内部的曝气连接管起到防护作
用,曝气外管在水中长时间的使用可能存在生物攻击或铁丝划破等情况,通过设有的曝气内管起到再防护的作用,保证曝气气流能够正常进入到叶轮。
[0023]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辅助连接环体下方连接有配重块。第一浮块与配重块的相互配合,浮力与重力相互作用,合理自动进行设备的升降。
[0024]根据浮沉可控的增氧装置的控制方法,步骤如下:
[0025]1)打开开关启动曝气泵1,开关分三档,每一档充气速度不同,曝气泵1充气进入曝气连接管体3,气体通过曝气外管4送入到叶轮800方向;
[0026]2)气体进入到出气箱体23后从侧方的第一空气排放孔22进入到叶片20a中空内部且从叶片20a侧方的第二空气排放孔802排出。
[00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8]1.本专利技术解决了传统的增氧设备、叶轮式增氧装置与曝气增氧装置存在的曝气效率不高、不够精准、浪费资源等问题。
[0029]2.本案通过第一浮块2将曝气泵1设于浮体上部,这样能够避免设备长期与水体接触产生不良反应或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浮沉可控的增氧装置,包括:曝气泵(1),所述曝气泵(1)设于第一浮块(2)上部,曝气外管(4),所述曝气外管(4)为柱筒状结构其上端部与第一浮块(2)底部连接,所述曝气外管(4)底端出口处配设有叶轮(800),所述曝气外管(4)内设有穿过第一浮块(2)与曝气泵(1)出气口连接的曝气连接管体(3),辅助连接环体(9),所述辅助连接环体(9)设于叶轮(800)下方,所述辅助连接环体(9)与叶轮(800)之间具有间隔距离且所述辅助连接环体(9)内环直径大于曝气外管(4)外径,所述辅助连接环体(9)通过辅助支撑架(6)与曝气外管(4)外壁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连接环体(9)上环绕布设有辅助曝气件(121),所述辅助曝气件(121)具有两端贯通的孔体,所述两端贯通的孔体与叶轮(800)方向相对设置且具有间隔距离,且所述两端贯通的孔体流通路径与水平面倾斜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沉可控的增氧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叶轮(800)包括:浮力调节件(10),所述浮力调节件(10)具有中空的壳套(11),所述壳套(11)一端部设有出气箱体(23),所述壳套(11)另一端设有装配连接基体(14),所述装配连接基体(14)中部开设有与曝气连接管体(3)装配的曝气进口(14a),所述装配连接基体(14)侧面与曝气外管(4)端部管体内壁配设且配设处设有密封圈,所述曝气连接管体(3)穿过壳套(11)与出气箱体(23)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浮沉可控的增氧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壳套(11)内设有与曝气连接管体(3)外侧面配设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朋唐伟尧徐冬冬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