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项目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758172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2: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工程建设项目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对工程建设项目事故数据进行全面采集,构建了工程建设项目安全事故案例库,并从中提取了事故致因因素。在此基础上,本发明专利技术进一步利用统计学方法对事故致因因素进行筛选,获取其中的关键指标作为风险评价指标,并采用基于最小偏差原则的网络层次分析法和灰色关联法对风险评价指标进行组合赋权,不仅解决了评价人员的主观判断的问题,而且还解决了评价指标不确定性和模糊性的问题,从而构建出具有代表性的工程建设项目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对工程建设项目的安全风险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全风险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全风险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工程建设项目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设项目安全风险评价
,尤其涉及一种工程建设项目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阶段国内工程项目的建设处于全面推进阶段,且工程项目的建设具有投资大、周期久、交叉项目多、技术复杂等特点,在建设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不确定、模糊性的因素,很多安全风险因素不易察觉,从而导致工程建设项目事故发生,造成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等问题,带来很多社会负面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工程建设项目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价。
[0003]在对工程建设项目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价时,关键问题就是要确定合适的安全风险评价指标。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不仅是实时安全监测的基础,也是构建工程建设项目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在工程建设项目安全风险评价体系中,如果提取的评价指标不是一套具备完整性和系统性的体系,不管提取的指标数据如何反映安全风险态势,还是运用的算法多么智能,预测的结果多么精确,最终都会偏离评价的目标。在现有的工程建设项目安全风险管控中,由于指标体系的不完整性、不系统性,得到的评价结果不会在实际中起到提升管控效果的作用,反而会造成负面的管控效果。因此,要结合工程建设项目的特点,在选择指标时必须要综合考量,要不断提炼最核心的指标,构建一套具有代表性的工程建设项目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0004]公开号为CN112488565A的专利提供了一种基于物元可拓的海外工程项目风险评价方法,该专利通过对风险因素的分析,建立了海外工程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再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相结合的方法来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物元可拓的风险评价模型,从而通过该模型进行风险评价。然而,该方法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过程存在较大的主观性,其采用的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相结合的方法在确定各指标权重时仍存在相对较大的偏差,进而影响了后续模型的构建及其风险评价的准确性。为了减小偏差,研究者已经开始研究基于最小偏差的组合赋权模型的构建,然而,现有的这类模型在计算主观权重时大多采用层次分析法,且后续的客观权重计算过程与主观权重计算过程完全独立,忽略了各指标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而影响了最终得到的权重指标的准确性。
[0005]有鉴于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改进的工程建设项目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程建设项目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通过对工程建设项目事故数据进行全面采集,构建工程建设项目安全事故案例库,并从中提取了事故致因因素;再进一步利用统计学方法对事故致因因素进行筛选,获取其中的关键指标作为风险评价指标,并采用基于最小偏差原则的网络层次分析法和灰色关联法对风险评价指标进行组合赋权,从而构建出具有代表性的工程建设项
目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对工程建设项目的安全风险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工程建设项目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8]S1、采集工程建设项目事故数据,构建工程建设项目安全事故案例库;
[0009]S2、对步骤S1构建的所述事故案例库中的事故案例进行分析,提取事故致因因素;
[0010]S3、对步骤S2提取的所述事故致因因素进行筛选,得到风险评价指标;
[0011]S4、采用基于最小偏差原则的网络层次分析法和灰色关联法的组合赋权算法为步骤S3得到的所述风险评价指标进行赋权,完成工程建设项目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步骤S4中,采用所述基于最小偏差原则的网络层次分析法和灰色关联法的组合赋权算法进行赋权时,包括如下步骤:
[0013]S41、采用网络层次分析法计算主观权重;
[0014]S42、根据步骤S41得到的主观权重计算结果确定母指标,再按照灰色关联分析法计算客观权重;
[0015]S43、构建基于最小偏差原则的组合权重模型,对步骤S41得到的所述主观权重和步骤S42得到的所述客观权重进行组合计算,得到组合权重。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步骤S41中,所述采用网络层次分析法计算主观权重包括构造超矩阵、构造加权超矩阵以及主观权重计算。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步骤S42中,所述灰色关联分析法计算客观权重包括关联系数计算、关联度计算以及客观权重计算。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步骤S43中,所述构建基于最小偏差原则的组合权重模型包括构建组合优化模型以及构建指标权重对应的拉格朗日函数。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步骤S3中,对所述事故致因因素的筛选采用专家打分法进行,包括对意见集中程度和意见协调程度的统计与计算;所述意见集中程度由均数和满分频率进行衡量,所述意见协调程度由变异系数和协调系数进行衡量。
[002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步骤S3中,所述风险评价指标根据所述均数、满分频率和变异系数的计算值筛选得到。
[002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步骤S2中,所述事故致因因素包括人因层、组织管理层、机械设备材料层和作业环境层四个层面。
[002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步骤S1中,所述工程建设项目安全事故案例库的构建包括采用框架表示法建立安全事故案例框架以及采用面向对象表示法将安全事故案例组织模型存储于案例库中。
[002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步骤S1中,所述工程建设项目事故数据采用网络爬虫技术进行采集。
[002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5](1)本专利技术通过对工程建设项目事故数据进行全面采集,构建了工程建设项目安全事故案例库,并从中提取了事故致因因素。在此基础上,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利用统计学方法对事故致因因素进行筛选,获取其中的关键指标作为风险评价指标,并采用基于最小偏差原则的网络层次分析法和灰色关联法对风险评价指标进行组合赋权,不仅解决了评价人员的
主观判断的问题,而且还解决了评价指标不确定性和模糊性的问题,从而构建出具有代表性的工程建设项目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对工程建设项目的安全风险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0026](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工程建设项目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在对事故致因因素的筛选过程中,采用专家打分法对各指标进行量化后,进一步对各专家的意见集中程度和意见协调程度进行了统计与计算,有效提高了筛选过程的客观性和可信度,从而更加准确有效的剔除了一些非关键性指标,使筛选后的风险评价指标具有显著性,为后续步骤中构建具有代表性的工程建设项目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奠定了基础。
[0027](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工程建设项目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在筛选出准确可靠的风险评价指标的基础上,通过采用基于最小偏差原则的网络层次分析法和灰色关联法对风险评价指标进行组合赋权,不仅能够有效将主观权重方法与客观权重方法相结合,在避免评价人员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程建设项目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采集工程建设项目事故数据,构建工程建设项目安全事故案例库;S2、对步骤S1构建的所述事故案例库中的事故案例进行分析,提取事故致因因素;S3、对步骤S2提取的所述事故致因因素进行筛选,得到风险评价指标;S4、采用基于最小偏差原则的网络层次分析法和灰色关联法的组合赋权算法为步骤S3得到的所述风险评价指标进行赋权,完成工程建设项目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建设项目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4中,采用所述基于最小偏差原则的网络层次分析法和灰色关联法的组合赋权算法进行赋权时,包括如下步骤:S41、采用网络层次分析法计算主观权重;S42、根据步骤S41得到的主观权重计算结果确定母指标,再按照灰色关联分析法计算客观权重;S43、构建基于最小偏差原则的组合权重模型,对步骤S41得到的所述主观权重和步骤S42得到的所述客观权重进行组合计算,得到组合权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程建设项目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41中,所述采用网络层次分析法计算主观权重包括构造超矩阵、构造加权超矩阵以及主观权重计算。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程建设项目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42中,所述灰色关联分析法计算客观权重包括关联系数计算、关联度计算以及客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军高宁泉文春林王海琳张晓
申请(专利权)人:宁夏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