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器人用线缆固定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5486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2: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机器人用线缆固定组件,包括从机器人基座贯穿至机器人第一部件内的线缆,还包括固定部件,与机器人第一部件连接,用于将线缆固定组件、线缆一同固定在机器人上;紧固部件,用于将线缆沿机器人第一部件的中心线对称布置在固定部件上,并迫使线缆跟随机器人第一部件相对于机器人基座旋转;所述线缆至少具备第一线条体、第二线条体,所述第一线条体、第二线条体至少具体六个线芯和一个居中布置的气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有效地保护机器人线缆,防止线缆磨损,提高了机器人的可靠性和降低了维护成本。低了维护成本。低了维护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器人用线缆固定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机器人
,具体为一种机器人用线缆固定组件。

技术介绍

[0002]机器人线缆作为机器人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机器人的使用寿命,通用六轴工业用机器人,尤其针对于全密封式的机器人,机器人线缆布置于机器人本体内部,线缆从基座进入到机器人本体内,并且位于该处的线缆包括六关节机器人从第一到第六轴的线缆。
[0003]针对六关节机器人的第一关节的在应用现场的运行频率和运动范围均要高于其他轴的场合,因此如果不对此位置的机器人线缆进行合理的固定,长期的扭转会导致线缆受损,进而造成机器人报警、停机等故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机器人用线缆固定组件。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一种机器人用线缆固定组件,包括从机器人基座贯穿至机器人第一部件内的线缆,还包括:
[0007]固定部件,与机器人第一部件连接,用于将线缆固定组件、线缆一同固定在机器人上;
[0008]紧固部件,用于将线缆沿机器人第一部件的中心线对称布置在固定部件上,并迫使线缆跟随机器人第一部件相对于机器人基座旋转;
[0009]所述线缆至少具备第一线条体、第二线条体,所述第一线条体、第二线条体至少具体六个线芯和一个居中布置的气管。
[0010]进一步地,所述固定部件为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设有与机器人第一部件配合的第一安装面、第一导向面,所述第一安装面上设有用于固定座与机器人第一部件连接的第一沉头孔,所述第一导向面上设有与紧固部件连接的螺纹孔。
[0011]进一步地,所述紧固部件为外侧面为扇形面的夹紧件,所述扇形面上设有与螺纹孔适配的第二沉头孔。
[0012]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座上设有两个对称布置的第一半圆孔,所述夹紧件上设有与两个第一半圆孔相同的两个第二半圆孔,两个第一半圆孔与两个第二半圆孔对应连接后构成两个圆柱形孔,所述第一线条体、第二线条体从两个圆柱形孔内对应穿过。
[0013]进一步地,每个第一半圆孔、每个第二半圆孔内均至少设有一个沿轴向布置的条形凸台。
[0014]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座、夹紧件为尼龙材料。
[0015]进一步地,所述固定部件为两个呈L型且对称分布在机器人第一部件上的第一支架、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第二支架上均设有与机器人第一部件的中心线有一定夹角的
第二导向面、与机器人第一部件配合的第二安装面。
[00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的第二导向面上设有至少三组对称分布且与紧固部件配合的槽口。
[0017]进一步地,所述紧固部件为固定带,所述固定带依次穿过第一支架、第二支架上的槽口,以将第一线条体、第二线条体对应固定在第一支架、第二支架上。
[001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架、第二支架为低碳合金钢材料,所述固定带为尼龙材料。
[001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能够有效地保护机器人线缆,防止线缆磨损,提高了机器人的可靠性和降低了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中机器人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中线缆固定组件安装在第一部件上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中线缆固定组件与缆线安装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中线缆固定组件的爆炸视图;
[0026]图5为本技术第二实施方式中线缆固定组件安装在第一部件上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6为本技术第二实施方式中线缆固定组件与缆线安装的剖面示意图;
[0028]图7为本技术第二实施方式中线缆固定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0029]图中:1、机器人;11、机器人基座;12、机器人第一部件;121、扇形孔;124、电机;124a、电机接头;13、第一过线套;14、机器人大臂;15、第二过线套;16、齿轮箱;17、机器人小臂;18、手腕;2、线缆;21、第一线条体;22、第二线条体;23、气管;24、动力线;25、编码线;3、固定部件;31、固定座;31a、第一安装面;311、条形凸台;312、第一导向面;313、凹形槽口;314、第一沉头孔;316、螺纹孔;32、圆柱形孔;32a、第一半圆孔;32b、第二半圆孔;34、第一支架;35、第二支架;35a、第二安装面;351、第二导向面;351a、槽口;4、紧固部件;41、夹紧件;412、扇形面;413、第二沉头孔;42、固定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阐述。
[0031]如图1所示,本技术应用在机器人1上,本技术所应用在的机器人1为六轴多关节机器人,由机器人基座11、机器人第一部件12、机器人大臂14、齿轮箱16、机器人小臂17、机器人手腕18组成。所述机器人第一部件12能够绕第一关节的轴线转动,所述机器人大臂14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在机器人第一部件12上,所述机器人大臂14的内部为空心结构;机器人第一部件12上还安装有第一过线套13,机器人大臂14能够绕第一过线套13的轴线旋转,所述机器人大臂14的上侧,设有第二过线套15,所述第二过线套15安装在齿轮箱16上,所述齿轮箱16带动第二过线套15绕机器人大臂14的上轴线旋转,所述机器人小臂17安装在
齿轮箱16的前端,所述机器人小臂17能够绕齿轮箱16的轴线旋转,所述机器人手腕18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在机器人小臂17的前端。
[0032]所述机器人第一部件12上包括有扇形孔121、电机124、电机接头124a。
[0033]本技术为一种机器人用线缆固定组件,包括从机器人基座11贯穿至机器人第一部件12内的线缆2,还包括:
[0034]固定部件3,与机器人第一部件12连接,用于将线缆固定组件、线缆2一同固定在机器人上;
[0035]紧固部件4,用于将线缆2沿机器人第一部件12的中心线对称布置在固定部件3上,并迫使线缆2跟随机器人第一部件12相对于机器人基座11旋转;
[0036]所述线缆2至少具备第一线条体21、第二线条体22,所述第一线条体21、第二线条体22至少具体六个线芯和一个居中布置的气管23。
[0037]所述第一线条体21、第二线条体22从机器人基座11经扇形孔121沿平行于第一关节的转动轴线贯穿至机器人第一部件12内,并且在机器人基座11和机器人第一部件12内对应固定。
[0038]所述第一线条体21、第二线条体22中的线芯可以为动力线24和编码线25。
[0039]具体的,本技术中的固定部件3和紧固部件4有两种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器人用线缆固定组件,包括从机器人基座(11)贯穿至机器人第一部件(12)内的线缆(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部件(3),与机器人第一部件(12)连接,用于将线缆固定组件、线缆(2)一同固定在机器人上;紧固部件(4),用于将线缆(2)沿机器人第一部件(12)的中心线对称布置在固定部件(3)上,并迫使线缆(2)跟随机器人第一部件(12)相对于机器人基座(11)旋转;所述线缆(2)至少具备第一线条体(21)、第二线条体(22),所述第一线条体(21)、第二线条体(22)至少具体六个线芯和一个居中布置的气管(2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器人用线缆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件(3)为固定座(31),所述固定座(31)上设有与机器人第一部件(12)配合的第一安装面(31a)、第一导向面(312),所述第一安装面(31a)上设有用于固定座(31)与机器人第一部件(12)连接的第一沉头孔(314),所述第一导向面(312)上设有与紧固部件(4)连接的螺纹孔(31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机器人用线缆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部件(4)为外侧面为扇形面(412)的夹紧件(41),所述扇形面(412)上设有与螺纹孔(316)适配的第二沉头孔(41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机器人用线缆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31)上设有两个对称布置的第一半圆孔(32a),所述夹紧件(41)上设有与两个第一半圆孔(32a)相同的两个第二半圆孔(32b),两个第一半圆孔(32a)与两个第二半圆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凯徐成克刘志虎章林肖永强赵从虎汪思迪陈启勇
申请(专利权)人:埃夫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