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多式联运的船舶与堆场间无人集卡调度优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75310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2: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式联运的船舶与堆场间无人集卡调度优化方法,包括:步骤一:根据作业计划,结合无人集卡满载行驶次数以及岸桥与场桥的装卸次数,以及运输节点间距离,以运输成本最低为优化目标,构建无人集卡调度模型;步骤二:设置无人集卡在进港船舶和出港船舶间的行走次数,进一步简化模型,采用动态规划算法,进行求解获得无人集卡的作业计划动态规划数据;步骤三:通过实际作业运营进行多次校验、优化,获得无人集卡的最优路线。该方法针对封闭场景下船舶与堆场间无人集卡调度进行优化,以自动化码头常见的公水联运为背景,解决了场站内的无人集卡调度问题,对模型进行验证分析,验证了本方法的可实施性、可操作性,具有重要意义。要意义。要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式联运的船舶与堆场间无人集卡调度优化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封闭场景下无人集卡应用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多式联运的船舶与堆场间无人集卡调度优化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自动化码头的发展使基于“作业面”的集卡调度模式有了实现的基础,而无人驾驶技术的应用则能更好地提高调度效率与准确性。目前常见的自动化码头的集装箱船舶装卸的主要流程为:进港船舶的待卸集装箱通过岸桥搬运至无人集卡,由无人集卡运送至作业计划指定堆场进口箱区,之后空载回到岸边或者到出口箱区通过场桥取箱运至出港船舶处装船。待集装箱装船后,此时无人集卡可选择继续前往出口箱区取箱或者返回进港船舶处取箱。通过上述分析,基于“作业面”动态调度的无人集卡在进行水平运输作业时有多种路线选择:
[0003](1)无人集卡由岸桥装载一个进口箱,运送至作业计划指定堆场进口箱区,然后空箱返回泊位;(2)无人集卡由岸桥装载一个进口箱,运送至作业计划指定堆场进口箱区,然后前往出口箱区取箱,运送至出港船舶泊位装船;(3)无人集卡在堆场出口箱区装载一个出口箱至出港船舶装船,然后空箱返回堆场;(4)无人集卡在堆场出口箱区装载一个出口箱至出港船舶装船,然后空箱前往进港船舶泊位。
[0004]船舶进港后,卸下的集装箱通过岸桥搬运至无人集卡,无人集卡将集装箱运送至堆场后空箱返回泊位或取箱后返回泊位,该过程构成无人集卡在港内进行水平运输的行走回路。另外,目前众多堆场都清晰地划分了进、出口箱区,更便于无人集卡按箱区编号进行调度。但是目前,船舶与堆场间的集卡调度问题仍然是最为常见的自动化码头内部水平运输作业调度问题,也是衔接以港口为枢纽的公水联运的重要环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专利技术目的:为了解决现有的存在封闭场景下船舶与堆场间的无人集卡调度问题,通过减少集卡行驶的总距离,减少集卡运输作业的总时间,降低运营成本,以达到无人集卡的运营成本最小为优化目标,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式联运的船舶与堆场间无人集卡调度优化方法。
[0006]技术方案: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式联运的船舶与堆场间无人集卡调度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步骤一:根据作业计划,结合无人集卡满载行驶次数以及岸桥与场桥的装卸次数,以及运输节点间距离,以运输成本最低为优化目标,构建无人集卡调度模型;
[0008]步骤二:设置无人集卡在进港船舶和出港船舶间的行走次数,进一步简化模型,采用动态规划算法,进行求解获得无人集卡的作业计划动态规划数据;
[0009]步骤三:通过实际作业运营进行多次校验、优化,获得无人集卡的最优路线。
[0010]进一步的,步骤一中,以运输成本最低为优化目标,构建无人集卡调度模型,设置
无人集卡空载形式的总时间最短为目标函数Z,具体见公式(1

1):
[0011][0012]其中,A表示集装箱船舶集合;E表示集装箱进口堆场箱区集合;D
ef
、D
ae
、D
bf
、D
ba
表示节点e与f、节点a与e、节点b与f、节点b与a间的距离;v
d
表示无人集卡空载时的速度;Q
ef
表示无人集卡从进口箱区e至出口箱区f空载运输作业次数;Q
ea
表示无人集卡从进口箱区e至进港船舶a空载运输作业次数;Q
bf
表示无人集卡从出港船舶b至出口箱区f空载运输作业次数;Q
ba
表示无人集卡从出港船舶b至进港船舶a空载运输作业次数。
[0013]进一步的,步骤二中,进行简化模型时,具体的方法为:
[0014]设置当无人集卡在进港船舶和出港船舶间的行走次数为:Q
ba
=min(M,N)时,目标函数Z简化为:
[0015][0016]其中M表示进港船舶a需要卸载的集装箱数量,N表示堆场箱区中需要装载到出港船舶b的集装箱数量。
[0017]进一步的,目标函数Z的约束条件设置为
[0018]∑
e∈E
Q
ae
=M
ꢀꢀ
(1

3),
[0019]∑
f∈F
Q
fb
=N
ꢀꢀ
(1

4),
[0020]M+N=Q
ꢀꢀ
(1

5);
[0021]公式(1

3),表示为无人集卡将进港船舶a卸下的集装箱运送到进口箱区的次数等于该进港船舶待卸的集装箱数量;M表示进港船舶a需要卸载的集装箱数量;
[0022]公式(1

4),表示无人集卡从堆场出口箱区将待装船集装箱运送到出港船舶b的次数等于出港船舶b需要装载的集装箱数量;N表示堆场箱区中需要装载到出港船舶b的集装箱数量;
[0023]公式(1

5),表示无人集卡运输作业的总箱量即为进港船舶a需要卸载的集装箱数量与出港船舶b需要装载的集装箱数量之和;Q表示无人集卡运输作业的总箱量。
[0024]进一步的,步骤二中,在动态规划算法获得动态规划数据时,具体步骤为:
[0025](1)设定无人集卡的作业计划,是要依序完成n个作业任务或n个阶段,记状态变量s
k
为k阶段任务起始时的无人集卡分布状态,决策变量x
k
为完成k阶段任务的无人集卡,决策集为V
k
,k=1,2,3,...,n;
[0026](2)当k阶段状态变量s
k
的值确定后,按照状态转移方程即公式(1

6),完成k阶段任务后的无人集卡分布状态;公式为
[0027][0028]其中表示k阶段状态转移;s
k+1
表示完成k阶段任务后的无人集卡分布状态;
[0029](3)再通过无人集卡空驶至任务点的时间记为k阶段效应函数(1

7),获得目标函数公式(1

8),公式为
[0030][0031][0032]其中v
k
表示k阶段的阶段效应,即空驶时间;D
i
表示节点间的距离,i表示空驶节点对,i∈{ae,ef,bf};v
d
表示无人集卡空载时的速度;
[0033](4)获得作业计划中动态规划的基本方程(1

9),按照动态规划的数据进行n阶段的作业,其中,公式为:
[0034][0035]其中s0表示初始状态变量;f0(s0)表示初始状态变量条件下的目标函数值。
[0036]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出了封闭场景下船舶与堆场间无人集卡调度优化方法,以自动化码头最为常见的公水联运为背景,解决了场站内的无人集卡调度问题。具体的是,一方面,通过问题分析,以运输成本最低为优化目标建立模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式联运的船舶与堆场间无人集卡调度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步骤一:根据作业计划,结合无人集卡满载行驶次数以及岸桥与场桥的装卸次数,以及运输节点间距离,以运输成本最低为优化目标,构建无人集卡调度模型;步骤二:设置无人集卡在进港船舶和出港船舶间的行走次数,进一步简化模型,采用动态规划算法,进行求解获得无人集卡的作业计划动态规划数据;步骤三:通过实际作业运营进行多次校验、优化,获得无人集卡的最优路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式联运的船舶与堆场间无人集卡调度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以运输成本最低为优化目标,构建无人集卡调度模型,设置无人集卡空载形式的总时间最短为目标函数Z,具体见公式(1

1):其中,A表示集装箱船舶集合;E表示集装箱进口堆场箱区集合;D
ef
、D
ae
、D
bf
、D
ba
表示节点e与f、节点a与e、节点b与f、节点b与a间的距离;v
d
表示无人集卡空载时的速度;Q
ef
表示无人集卡从进口箱区e至出口箱区f空载运输作业次数;Q
ea
表示无人集卡从进口箱区e至进港船舶a空载运输作业次数;Q
bf
表示无人集卡从出港船舶b至出口箱区f空载运输作业次数;Q
ba
表示无人集卡从出港船舶b至进港船舶a空载运输作业次数。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多式联运的船舶与堆场间无人集卡调度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进行简化模型时,具体的方法为:设置当无人集卡在进港船舶和出港船舶间的行走次数为:Q
ba
=min(M,N)时,目标函数Z简化为:其中M表示进港船舶a需要卸载的集装箱数量,N表示堆场箱区中需要装载到出港船舶b的集装箱数量。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多式联运的船舶与堆场间无人集卡调度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目标函数Z的约束条件设置为∑
e∈E
Q
ae
=M
ꢀꢀꢀꢀ
(1

3),∑
f∈F
Q
fb
=N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吴光涛赵越周博见鲍香台
申请(专利权)人:东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