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缸四排汽H级二拖一联合循环汽轮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5293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2:06
一种三缸四排汽H级二拖一联合循环汽轮机,它涉及汽轮机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解决现有一拖一联合循环汽轮机组循环效率低、缸效率低,总体性能差,成本较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前轴承箱、后轴承箱、高中压合缸、第一低压缸、第二低压缸、转子整体、两个高压主汽调节联合阀和两个中压再热调节联合阀,高中压合缸、第一低压缸和第二低压缸由先至后顺次固定连接,高压主汽调节联合阀的出汽端与高中压合缸的主蒸汽进汽口连接,中压再热调节联合阀的出汽端与高中压合缸的再热蒸汽进汽口连通,高中压合缸通过连通管分别与第一低压缸和第二低压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蒸汽做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蒸汽做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蒸汽做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缸四排汽H级二拖一联合循环汽轮机


[0001]本技术属于汽轮机
,具体涉及一种三缸四排汽H级二拖一联合循环汽轮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工业水平的不断进步,现有汽轮机成型设计早,主汽参数低,已经无法满足于现在的工业生产,目前联合循环项目最大容量为9H级一拖一项目,机组循环效率低、缸效率低,总体性能差,成本较高,而随着市场的发展,级组容量的增大,为满足现有生产所需蒸汽需要,因此开发高参数、大容量、高效率的新型联合循环汽轮机已经刻不容缓。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一拖一联合循环汽轮机组循环效率低、缸效率低,总体性能差,成本较高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三缸四排汽H级二拖一联合循环汽轮机。
[0004]本申请为解决以上问题提出的技术方案是:
[0005]它包括前轴承箱、后轴承箱、高中压合缸、第一低压缸、第二低压缸、转子整体、两个高压主汽调节联合阀和两个中压再热调节联合阀,高中压合缸、第一低压缸和第二低压缸由先至后顺次固定连接,前轴承箱靠近高中压合缸设置,后轴承箱靠近后一个第一低压缸设置,转子整体依次设置在前轴承箱、高中压合缸、第一低压缸、第二低压缸和后轴承箱内,高中压合缸的两侧分别各设有一个高压主汽调节联合阀和一个中压再热调节联合阀,高压主汽调节联合阀的进汽端与锅炉过热器连通,高压主汽调节联合阀的出汽端与高中压合缸的主蒸汽进汽口连接,中压再热调节联合阀的进汽端与锅炉再热器连通,中压再热调节联合阀的出汽端与高中压合缸的再热蒸汽进汽口连通,高中压合缸通过连通管分别与第一低压缸和第二低压缸连通。
[0006]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07]1、机组参数提高到16.5MPa.a/600℃/600℃,从根本上提高机组通流效率。
[0008]2、机组为高中压合缸、三缸四排汽设计,降低排汽余速损失的同时缩短轴系长度,在保证机组具有高循环效率、高安全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缩短机组长度,节约空间、降低建设成本。
[0009]3、机组通流采用多级小焓降反动式设计,在根本上提高通流效率;
[0010]4、采用后加载式新型叶型,叶型攻角适应范围广,变负荷运行特性好,提高了机组额定负荷效率的同时兼顾变负荷运行时的经济性;
[0011]5、除低压末两级隔板外,其余高、中、低压全部静叶、动叶采用预扭装配式结构,与传统焊接隔板相比,装配式结构没有焊缝,避免焊接变形,更好地保证了通流精度。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的纵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的主视图;
[0014]图3是图2的俯视图;
[0015]图4是图3中的D

D向视图;
[0016]图5是图3中的E

E向视图;
[0017]图6是本技术中高中压合缸5的主视图;
[0018]图7是本技术中第一低压缸6和第二低压缸7的主视图。
[0019]其中箭头的方向表示气体流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具体实施方式一:参照图1至图7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三缸四排汽H级二拖一联合循环汽轮机,它包括前轴承箱1、后轴承箱2、高中压合缸5、第一低压缸6、第二低压缸7、转子整体8、两个高压主汽调节联合阀3和两个中压再热调节联合阀4,高中压合缸5、第一低压缸6和第二低压缸7由先至后顺次固定连接,前轴承箱 1靠近高中压合缸5设置,后轴承箱2靠近后一个第一低压缸6设置,转子整体8依次设置在前轴承箱1、高中压合缸5、第一低压缸6、第二低压缸7和后轴承箱2内,高中压合缸5的两侧分别各设有一个高压主汽调节联合阀3和一个中压再热调节联合阀4,高压主汽调节联合阀3的进汽端与锅炉过热器连通,高压主汽调节联合阀3的出汽端与高中压合缸5的主蒸汽进汽口连接,中压再热调节联合阀4的进汽端与锅炉再热器连通,中压再热调节联合阀4的出汽端与高中压合缸5的再热蒸汽进汽口连通,高中压合缸5通过连通管9分别与第一低压缸6和第二低压缸7连通。
[0021]本实施方式中高中压合缸5上设有高压排汽口26和供热抽汽口27,第一低压缸6和第二低压缸7上均设有低压缸排汽口。
[0022]本实施方式的一种新型高参数、大容量、反动式、三缸四排汽H级二拖一联合循环汽轮机,在设计过程中采用最优化设计,并将具有丰富运行业绩、在多台具有相近蒸汽参数和相近功率的机组上得到验证的先进技术进行组合。该机组具有优良的热力性能和通流效率,较高的产品可靠性,机组启停灵活、运行安全可靠、检修维护简便,提高机组市场竞争力。
[0023]采用反动式通流设计,采用高效后加载式叶型,叶型攻角适应范围大,机组负荷变化时级效率基本不降低。采用预扭装配式隔板,避免隔板焊接带来的变形,保证加工精度。采用三缸四排汽设计,降低排汽余速损失的同时缩短轴系长度。
[0024]本实施方式采用高中压合缸、三缸四排汽设计,降低排汽余速损失的同时缩短轴系长度,在保证机组具有高循环效率、高安全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缩短机组长度,节约空间、降低建设成本。
[0025]本实施方式采用多级小焓降反动式设计,在根本上提高通流效率。动式隔板厚度小,可以多布置级数,重热系数大,利用增加重热系数来提高通流部分效率;同时在增加级数的同时大大降低叶片的根径(顶径),减小静叶根部和动叶顶部漏汽面积,且反动式级不存在平衡孔漏汽,泄露损失小,可提高机组效率。
[0026]本实施方式采用后加载式新型叶型,叶型攻角适应范围广,变负荷运行特性好,提高了机组额定负荷效率的同时兼顾变负荷运行时的经济性。
[0027]具体实施方式二:参照图1至图7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三缸四排汽H级二拖一联合循环汽轮机,所述高压主汽调节联合阀3通过两个高压进汽导气管10 与高中压合缸5连通,一个高压进汽导气管10与高中压合缸5的顶部连通,另一个高压进汽导气管10与高中压合缸5的底部连通,中压再热调节联合阀4通过两个中压进汽导气管11与高中压合缸5连通,一个中压进汽导气管11与高中压合缸5的顶部连通,另一个中压进汽导气管11与高中压合缸5的底部连通。其它组成及连接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0028]具体实施方式三:参照图1至图7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三缸四排汽H级二拖一联合循环汽轮机,所述连通管9的进汽端与高中压合缸5的后侧连接,连通管9的出汽端分别与第一低压缸6的中部和第二低压缸7的中部连接。其它组成及连接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二相同。
[0029]本实施方式高中压缸采用三平衡鼓推力平衡系统,高压平衡鼓平衡高压部分级组产生的推力,中、压平衡鼓平衡中压部分级组产生的推力,保证高、中压部分推力各自平衡,机组整体推力一直在推力轴承可承受的范围内。
[0030]具体实施方式四:参照图1至图7说明本实施方式,本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三缸四排汽H级二拖一联合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缸四排汽H级二拖一联合循环汽轮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前轴承箱(1)、后轴承箱(2)、高中压合缸(5)、第一低压缸(6)、第二低压缸(7)、转子整体(8)、两个高压主汽调节联合阀(3)和两个中压再热调节联合阀(4),高中压合缸(5)、第一低压缸(6)和第二低压缸(7)由先至后顺次固定连接,前轴承箱(1)靠近高中压合缸(5)设置,后轴承箱(2)靠近后一个第一低压缸(6)设置,转子整体(8)依次设置在前轴承箱(1)、高中压合缸(5)、第一低压缸(6)、第二低压缸(7)和后轴承箱(2)内,高中压合缸(5)的两侧分别各设有一个高压主汽调节联合阀(3)和一个中压再热调节联合阀(4),高压主汽调节联合阀(3)的进汽端与锅炉过热器连通,高压主汽调节联合阀(3)的出汽端与高中压合缸(5)的主蒸汽进汽口连接,中压再热调节联合阀(4)的进汽端与锅炉再热器连通,中压再热调节联合阀(4)的出汽端与高中压合缸(5)的再热蒸汽进汽口连通,高中压合缸(5)通过连通管(9)分别与第一低压缸(6)和第二低压缸(7)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三缸四排汽H级二拖一联合循环汽轮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主汽调节联合阀(3)通过两个高压进汽导气管(10)与高中压合缸(5)连通,一个高压进汽导气管(10)与高中压合缸(5)的顶部连通,另一个高压进汽导气管(10)与高中压合缸(5)的底部连通,中压再热调节联合阀(4)通过两个中压进汽导气管(11)与高中压合缸(5)连通,一个中压进汽导气管(11)与高中压合缸(5)的顶部连通,另一个中压进汽导气管(11)与高中压合缸(5)的底部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三缸四排汽H级二拖一联合循环汽轮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管(9)的进汽端与高中压合缸(5)的后侧连接,连通管(9)的出汽端分别与第一低压缸(6)的中部和第二低压缸(7)的中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三缸四排汽H级二拖一联合循环汽轮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高中压合缸(5)包括高中压合缸外缸(12)、高中压合缸内缸(13)、高压通流(14)、中压通流(15)、高压进汽蜗壳(16)和中压进汽蜗壳(17),高中压合缸外缸(12)设置在高中压合缸内缸(13)的外侧,高中压合缸内缸(13)与转子整体(8)之间由先至后依次设有高压通流(14)和中压通流(15),高中压合缸内缸(13)的中部设有高压进汽蜗壳(16)和中压进汽蜗壳(17),高压进汽蜗壳(16)设置在靠近高压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龙洋李功文孙嘉刘瑶李文超黄智敏张世伟樊晓溪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