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级煤泥干燥用供风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75282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2: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级煤泥干燥用供风系统,其包括上下布置的两个供风装置,所述供风装置包括第一热泵机组、第二热泵机组以及分别与煤泥干燥机的干燥腔室连接的第一空气循环管路和第二空气循环管路,所述第一空气循环管路中的来自干燥腔室的空气经第一热泵机组的冷凝器加热后返回干燥腔室用于干燥干燥腔室上部的煤泥,所述第二空气循环管路中的来自干燥腔室的空气先经第一热泵机组和第二热泵机组的蒸发器降温除湿后,再经第二热泵机组的冷凝器加热后返回干燥腔室用于从下到上依次干燥干燥腔室下部和上部的煤泥。其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多级煤泥干燥用供风系统,其结构简单,并且能耗较低。并且能耗较低。并且能耗较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级煤泥干燥用供风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煤泥干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级煤泥干燥用供风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煤泥干燥领域,通常会用到煤泥干燥机,煤泥干燥机包括干燥腔室,干燥腔室上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干燥腔室内设有网链输送机,网链输送机将煤泥从进料口输送至出料口,在煤泥输送过程中,通过供风系统向干燥腔室内通入空气(具有一定温度),空气用于干燥网链输送机上的煤泥。但是,现有的供风系统结构较为复杂,并且能耗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级煤泥干燥用供风系统,其结构简单,并且能耗较低。
[0004]本技术多级煤泥干燥用供风系统,包括上下布置的两个供风装置,所述供风装置包括第一热泵机组、第二热泵机组以及分别与煤泥干燥机的干燥腔室连接的第一空气循环管路和第二空气循环管路,所述第一空气循环管路中的来自干燥腔室的空气经第一热泵机组的冷凝器加热后返回干燥腔室用于干燥干燥腔室上部的煤泥,所述第二空气循环管路中的来自干燥腔室的空气先经第一热泵机组和第二热泵机组的蒸发器降温除湿后,再经第二热泵机组的冷凝器加热后返回干燥腔室用于从下到上依次干燥干燥腔室下部和上部的煤泥。
[0005]本技术多级煤泥干燥用供风系统,其中所述第一空气循环管路的一端连接于干燥腔室的上部,所述第一空气循环管路的另一端连接于干燥腔室的中部,所述第二空气循环管路的一端连接于干燥腔室的上部,所述第二空气循环管路的另一端连接于干燥腔室的下部。
[0006]本技术多级煤泥干燥用供风系统,其中所述第一空气循环管路的一端和第二空气循环管路的一端均通过主空气管路连接于干燥腔室的上部,所述第一空气循环管路上连接有第一风机,所述第一空气循环管路中的来自干燥腔室上部的空气经第一热泵机组的冷凝器加热后返回干燥腔室的中部,所述第二空气循环管路上连接有第二风机、表冷器和热回收器,所述表冷器通过冷却水循环管路与冷却塔和/或风冷换热器连接,所述冷却水循环管路上连接有冷却水循环泵,所述第二空气循环管路中的来自干燥腔室上部的空气依次经表冷器、热回收器以及第一热泵机组和第二热泵机组的蒸发器降温除湿后,再依次经热回收器和第二热泵机组的冷凝器加热后返回干燥腔室的下部。
[0007]本技术多级煤泥干燥用供风系统,其中所述表冷器、热回收器和第一热泵机组的冷凝器均通过换热器自动清洗装置进行清洗,所述换热器自动清洗装置包括沉淀过滤池,所述沉淀过滤池内设有清洗循环泵,所述清洗循环泵上连接有清洗给水管,所述清洗给水管上连接有清洗喷嘴,所述清洗喷嘴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一清洗喷嘴、第二清洗喷嘴和第三清洗喷嘴,所述第一清洗喷嘴用于清洗表冷器,所述第二清洗喷嘴用于清洗热回收器,所
述第三清洗喷嘴用于清洗第一热泵机组的冷凝器,所述热回收器位于第一热泵机组和第二热泵机组的蒸发器上方,所述表冷器的底部、第一热泵机组的冷凝器底部以及第一热泵机组和第二热泵机组的蒸发器底部分别通过回水管连接至沉淀过滤池。
[0008]本技术多级煤泥干燥用供风系统,其中所述第一清洗喷嘴、第二清洗喷嘴和第三清洗喷嘴均包括呈桶状的壳体,所述壳体的桶口为水流进口,所述壳体的桶底部设有水流出口,所述壳体包括上下布置的上桶体和下桶体,所述下桶体的内径大于上桶体的内径,所述壳体的上桶体内滑动密封设有导流封堵座,所述导流封堵座呈桶状,所述导流封堵座的桶口朝向壳体的桶口布置,所述导流封堵座包括底桶壁和侧桶壁,所述侧桶壁上开设有第一水流通孔,所述底桶壁的外侧连接有导向柱,所述下桶体内设有导流支撑架,所述导流支撑架上设有与所述导向柱相对应的导向孔,所述导向柱穿插于导向孔内,所述导流支撑架上开设有第二水流通孔,所述第二水流通孔沿上下方向贯穿所述导流支撑架,所述导流封堵座与导流支撑架之间连接有弹簧,所述上桶体的内桶壁下端固定设有环形卡台,所述导流封堵座滑动密封设于环形卡台内,所述导流封堵座的桶口外侧固定设有径向凸缘,所述导向柱的下端固定设有卡块,所述卡块位于导流支撑架的下方,所述上桶体的内筒壁上端设有用于连接清洗给水管的内螺纹。
[0009]本技术多级煤泥干燥用供风系统,其中所述清洗给水管的连接清洗喷嘴一端连接有第一分给水管、第二分给水管和第三分给水管,所述第一分给水管与第一清洗喷嘴连接,所述第一分给水管上设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二分给水管与第二清洗喷嘴连接,所述第二分给水管上设有第二阀门,所述第三分给水管与第三清洗喷嘴连接,所述第三分给水管上设有第三阀门。
[0010]本技术多级煤泥干燥用供风系统在使用的时候,其为设有两个干燥腔室的煤泥干燥机供风,并且两个干燥腔室上下串联布置,所谓“串联布置”指的是煤泥从上到下依次经过两个干燥腔室进行干燥。本技术中的两个供风装置分别给上述两个干燥腔室进行供风。下面仅以一个供风装置为例进行说明。第一空气循环管路中的来自干燥腔室的空气经第一热泵机组的冷凝器加热后返回干燥腔室用于干燥干燥腔室上部的煤泥,第二空气循环管路中的来自干燥腔室的空气先经第一热泵机组和第二热泵机组的蒸发器降温除湿后,再经第二热泵机组的冷凝器加热后返回干燥腔室用于从下到上依次干燥干燥腔室下部和上部的煤泥。由此可见,从干燥腔室出来的空气分为两路,一路进入第一空气循环管路,并经第一空气循环管路返回干燥腔室;另一路进入第二空气循环管路,并经第二空气循环管路返回干燥腔室。综上所述,本技术结构简单,并且能耗较低。
[001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多级煤泥干燥用供风系统的使用状态图;
[0013]图2为本技术多级煤泥干燥用供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中清洗喷嘴的主视图;
[0015]图4为本技术中清洗喷嘴的主视剖视图(导流封堵座处于封堵位置);
[0016]图5为本技术中清洗喷嘴的主视剖视图(导流封堵座处于导通位置);
[0017]图6为本技术中导流封堵座的主视图;
[0018]图7为本技术中导流封堵座的俯视图;
[0019]图8为本技术中导流支撑架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如图1所示,使用本技术的煤泥干燥机包括上下布置的两个干燥腔室6,并且两个干燥腔室6上下串联布置,所谓“串联布置”指的是煤泥从上到下依次经过两个干燥腔室6进行干燥。所述干燥腔室6的上方设有进料口,所述干燥腔室6的下方设有出料口,上方干燥腔室的出料口与下方干燥腔室的进料口上下相对布置。所述干燥腔室6内从上到下依次设有上网链输送机8和下网链输送机17。
[0021]如图2所示,并结合图1所示,本技术多级煤泥干燥用供风系统包括上下布置的两个供风装置,所述供风装置包括第一热泵机组49、第二热泵机组52以及分别与干燥腔室6连接的第一空气循环管路26和第二空气循环管路29,所述第一空气循环管路26中的来自干燥腔室6的空气经第一热泵机组49的冷凝器27加热后返回干燥腔室6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级煤泥干燥用供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布置的两个供风装置,所述供风装置包括第一热泵机组、第二热泵机组以及分别与煤泥干燥机的干燥腔室连接的第一空气循环管路和第二空气循环管路,所述第一空气循环管路中的来自干燥腔室的空气经第一热泵机组的冷凝器加热后返回干燥腔室用于干燥干燥腔室上部的煤泥,所述第二空气循环管路中的来自干燥腔室的空气先经第一热泵机组和第二热泵机组的蒸发器降温除湿后,再经第二热泵机组的冷凝器加热后返回干燥腔室用于从下到上依次干燥干燥腔室下部和上部的煤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煤泥干燥用供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气循环管路的一端连接于干燥腔室的上部,所述第一空气循环管路的另一端连接于干燥腔室的中部,所述第二空气循环管路的一端连接于干燥腔室的上部,所述第二空气循环管路的另一端连接于干燥腔室的下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级煤泥干燥用供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气循环管路的一端和第二空气循环管路的一端均通过主空气管路连接于干燥腔室的上部,所述第一空气循环管路上连接有第一风机,所述第一空气循环管路中的来自干燥腔室上部的空气经第一热泵机组的冷凝器加热后返回干燥腔室的中部,所述第二空气循环管路上连接有第二风机、表冷器和热回收器,所述表冷器通过冷却水循环管路与冷却塔和/或风冷换热器连接,所述冷却水循环管路上连接有冷却水循环泵,所述第二空气循环管路中的来自干燥腔室上部的空气依次经表冷器、热回收器以及第一热泵机组和第二热泵机组的蒸发器降温除湿后,再依次经热回收器和第二热泵机组的冷凝器加热后返回干燥腔室的下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级煤泥干燥用供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冷器、热回收器和第一热泵机组的冷凝器均通过换热器自动清洗装置进行清洗,所述换热器自动清洗装置包括沉淀过滤池,所述沉淀过滤池内设有清洗循环泵,所述清洗循环泵上连接有清洗给水管,所述清洗给水管上连接有清洗喷嘴,所述清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世果张立忠张峰刘戈杨惠茹黄伟赵廷江马鑫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矿博能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