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式连接的装配式楼层架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4767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1: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干式连接的装配式楼层架构,包括预制梁、预制柱和预制楼板,预制梁长度方向上的两端以及其上端、预制柱的上侧壁均埋设有第一预埋件;第一预埋件包括第一预埋板和第一螺杆,第一螺杆与第一预埋板连接;预制梁和预制柱之间通过第一连接件连接,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翼缘、第二翼缘和第一肋板,第一翼缘和第二翼缘分别与预制梁和预制柱抵接。使用本干式连接系统,相较于使用湿式连接,只需通过旋动螺母,使第一预埋件和第一连接件相对固定或使第一预埋件与预制楼板相对固定,即可对两个预制结构件进行连接,本干式连接系统相较于湿式连接,能大大缩短施工时连接两个预制结构件的时间。制结构件的时间。制结构件的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干式连接的装配式楼层架构


[0001]本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结构
,特别是一种干式连接的装配式楼层架构。

技术介绍

[0002]传统土木工程施工
面临资源浪费严重,施工进度及施工质量难以把控,且标准化程度不高的问题。现有的装配式结构的施工技术改变了现有的施工技术,是建筑走向工业化、信息化至关重要的一步。其中,装配式建筑具有提高质量、缩短工期、节约能源、减少消耗、清洁生产等许多优点。
[0003]目前,“等同原则”是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运用的一大核心,等同原则即: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应基本达到或接近与现浇混凝土结构等同的效果,尤其是连接方式的等同效果。工厂制作的构件精良,做到预制构件的强度等同与现浇混凝土轻而易举,但连接节点强度的保证却是一大难题。
[0004]现有装配整体式建筑结构的连接方式以“湿式连接”为主,也就是通过后浇混凝土使预制构件间连接在一起。此连接方式虽然整体性能好,但在施工工程中存在许多不确定性,施工工艺复杂,操作繁琐,施工完后需养护至设计强度方可承受荷载,施工质量难以保证。并且湿式连接所需的施工时间较长,不利于施工的快速进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干式连接的装配式楼层架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或创造条件。
[0006]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
[0007]一种干式连接的装配式楼层架构,包括预制梁、预制柱和预制楼板,所述预制梁长度方向上的两端以及其上端、所述预制柱的上侧壁均埋设有第一预埋件;所述第一预埋件包括第一预埋板和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与第一预埋板连接,所述第一预埋板以及第一螺杆靠近第一预埋板的部分埋设于预制梁/预制柱中;所述预制梁和预制柱之间通过第一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翼缘、第二翼缘和第一肋板,所述第一翼缘和第二翼缘平行设置,所述第一肋板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翼缘和第二翼缘连接,所述第一翼缘和第二翼缘分别与预制梁和预制柱抵接,所述预制梁上的第一螺杆和所述预制柱上的第一螺杆分别穿过第一翼缘和第二翼缘后分别与螺母螺纹连接,所述预制梁上的第一螺杆穿过预制楼板后与螺母螺纹连接。
[0008]通过上述方案,使用本干式连接系统,相较于使用湿式连接,只需通过旋动螺母,使第一预埋件和第一连接件相对固定或使第一预埋件与预制楼板相对固定,即可对两个预制结构件进行连接,本干式连接系统相较于湿式连接,能大大缩短施工时连接两个预制结构件的时间。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位于同一所述第一预埋件的第一螺杆设置有四
个,四个所述第一螺杆矩形分布。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预制楼板包括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和中间支撑结构,所述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平行设置,所述中间支撑结构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连接。
[0011]通过上述方案,这样设置的预制楼板形成自重较轻、抵抗力大的空心楼板,直接使用空心楼板和柱子就可以承载大荷载,不需要梁板体系,减少构件数量,从而提高组装效率。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中间支撑结构包括若干支撑条,若干所述支撑条等距间隔设置,所述支撑条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固定连接。
[00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三翼缘、第四翼缘和第二肋板;所述第三翼缘和第四翼缘平行设置,所述第三翼缘和第四翼缘通过第二肋板连接;所述第三翼缘和第四翼缘分别与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抵接;所述预制柱的上端和/或下端埋设有第二预埋件,所述第二预埋件包括第二预制板和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与第二预制板连接,所述第二预制板以及第二螺杆靠近第二预制板的部分埋设于预制梁的上端/下端,所述预制柱的上端/下端与第一板体抵接,所述第二螺杆穿过第一板体以及第三翼缘后与螺母螺纹连接。
[0014]通过上述方案,通过将第二连接件这样设置于空心楼板中,能起到使结构更加简单的效果,更加便于安装。并且第二连接件放在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之间,便于更换,某个构件损坏可以直接更换。连接件结构简单,便于工业化统一生产。
[00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肋板的两端分别与第三翼缘的中部以及第四翼缘的中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呈“工”字型的构造。
[00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肋板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翼缘的中部以及第二翼缘的中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呈“工”字型的构造。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本干式连接系统,相较于使用湿式连接,只需通过旋动螺母,使第一预埋件和第一连接件相对固定或使第一预埋件与预制楼板相对固定,即可对两个预制结构件进行连接,本干式连接系统相较于湿式连接,能大大缩短施工时连接两个预制结构件的时间。
[0018]本技术用于干式连接系统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0020]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空心楼板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第二预埋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第二连接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100、空心楼板;110、第一板体;120、第二板体;130、支撑条;200、第二连接件;210、第三翼缘;220、第四翼缘;230、第二肋板;300、第二预埋件;310、第二预埋板;320、第二螺杆;400、实心楼板;500、预制梁;600、预制柱;700、第一预埋件;800、第一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专利技术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0027]实施例一:
[0028]参照图1,一种干式连接的装配式楼层架构,包括预制梁500、预制柱600和预制楼板。在本实施例中,预制楼板为实心楼板400。预制梁500长度方向上的两端以及其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干式连接的装配式楼层架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梁(500)、预制柱(600)和预制楼板,所述预制梁(500)长度方向上的两端以及其上端、所述预制柱(600)的上侧壁均埋设有第一预埋件(700);所述第一预埋件(700)包括第一预埋板和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与第一预埋板连接,所述第一预埋板以及第一螺杆靠近第一预埋板的部分埋设于预制梁(500)/预制柱(600)中;所述预制梁(500)和预制柱(600)之间通过第一连接件(800)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800)包括第一翼缘、第二翼缘和第一肋板,所述第一翼缘和第二翼缘平行设置,所述第一肋板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翼缘和第二翼缘连接,所述第一翼缘和第二翼缘分别与预制梁(500)和预制柱(600)抵接,所述预制梁(500)上的第一螺杆和所述预制柱(600)上的第一螺杆分别穿过第一翼缘和第二翼缘后分别与螺母螺纹连接,所述预制梁(500)上的第一螺杆穿过预制楼板后与螺母螺纹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干式连接的装配式楼层架构,其特征在于:位于同一所述第一预埋件(700)的第一螺杆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第一螺杆矩形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干式连接的装配式楼层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楼板包括第一板体(110)、第二板体(120)和中间支撑结构,所述第一板体(110)和第二板体(120)平行设置,所述中间支撑结构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第一板体(110)和第二板体(120)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干式连接的装配式楼层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支撑结构包括若干支撑条(130),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匡成钢曹科肖兵邓俊海邓健康林海棠陈睦锋罗昊杰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城市资源开发利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