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良的上颌窦冲洗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4761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1:58
一种改良的上颌窦冲洗导管,包括连接在导管头上的导管弯部和连接在导管尾上的导管直部四部分。导管直部为中空的单腔金属圆柱结构,近侧末端安装导管尾,远侧连接导管弯部,导管弯部包括单向弯和S弯,管腔由近至远逐渐变细,单向弯远侧连接S弯反部,S弯反部远端连接S弯顺部,S弯顺部末端延伸为导管尾,导管尾末端设有流入口,外下开设有流出口。解决鼻窦炎患者术前和术后开展非穿刺性生理盐水冲洗时,如何方便且准确将导管头置于上颌窦窦口处,及冲洗操作时进入的生理盐水与排出的生理盐水炎性物质混合物如何分流的问题,提高上颌窦生理盐水冲洗的效果和效率。盐水冲洗的效果和效率。盐水冲洗的效果和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良的上颌窦冲洗导管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改良的上颌窦冲洗导管。

技术介绍

[0002]上颌窦炎患者临床上需要进行生理盐水冲洗治疗,在已经公开的上颌窦冲洗器或冲洗导管的技术方案中,一部分方案是解决经上颌窦壁穿刺将冲洗导管置入窦腔进行穿刺冲洗的问题或在上颌窦壁部分切除术后将冲洗导管留置于窦腔进行留置冲洗的问题,另一部分技术方案提供可塑形材料制作的单弯管或硬质塑料制作双弯管对上颌窦进行冲洗的问题,但对于非穿刺冲洗和上颌窦壁完整患者,如何有效将冲洗导管末端置于上颌窦口位置仍然存在较大难度。未行手术开放窦口和钩突切除开放窦口的患者,由于上颌窦口的特殊解剖结构,临床上使用的单弯导管头很难经中鼻道绕过钩突到达窦口,无法进行有效的上颌窦冲洗操作;行窦口打开和钩突切除的术后患者,单弯导管头可到达上颌窦开口开展冲洗操作,但圆形的导管头封闭窦口后,经导管进入上颌窦用以冲洗的生理盐水和窦腔内的炎性分泌物在压力作用下,逆向再流向被到导管头堵住的窦口,即不利于炎性物质排出,又易造成导管头脱落,导致上颌窦冲洗操作效果不佳和失败。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上颌窦冲洗操作的有效开展,且难以保障冲洗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改良的上颌窦冲洗导管,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辅助医疗器械,解决鼻窦炎患者术前和术后开展非穿刺性生理盐水冲洗时,如何方便且准确将导管头置于上颌窦窦口处,且在生理盐水冲洗操作时,进入的生理盐水与排出的生理盐水炎性物质混合物如何分流的问题,进而提高上颌窦生理盐水冲洗的效果和效率,降低医疗风险。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改良的上颌窦冲洗导管,包括导管头、连接在导管头上的导管弯部和导管尾、连接在导管尾上的导管直部四部分。
[0005]导管直部为中空的单腔金属圆柱结构,近侧末端安装有轻微膨大的导管尾,适配连接注射器乳头,远侧连接导管弯部。
[0006]导管弯部包括单向弯和S弯,为中空金属单腔结构,管腔由近至远逐渐变细,近端连接导管直部,远端连接导管尾。
[0007]单向弯为向外的一段圆弧形管道结构,近侧连接导管直部,远侧连接S弯反部。
[0008]S弯包括S弯反部和S弯顺部,S弯反部远端连接S弯顺部。
[0009]S弯顺部末端延伸为导管尾,导管尾末端的流入口采用非圆形设计,流入口外下壁采用三角形凹陷设计,外下开设有流出口,流入口和流出口被凹入的管壁隔开,形成各自独立的通道。
[0010]本技术的提供的一种改良的上颌窦冲洗导管,导管直部连接的导管尾与注射器适配,有利于注射器配合使用抽取生理盐水对上颌窦腔进行冲洗;导管直部远端安装有
导管弯部,有利益将导管头经中鼻道置于上颌窦开口处;导管弯部包括单向弯和S弯两部分,单向弯有利于进入鼻前庭的导管向外侧伸入中鼻道;S弯包括S弯反部和S弯顺部,S弯反部结构有助于导管头绕过中鼻甲前伸,S弯顺部结构有助于导管头绕过钩突且将导管流入口垂直对准上颌窦口;导管弯部是包括单向弯和S弯的中空金属单腔结构,管腔由近至远逐渐变细,有利于形成较细的液柱和较大的冲洗压力,提升生理盐水对上颌窦腔的冲洗效果。导管头末端的开口采取流入口与流出口的分流设计,有助于冲洗过程中的生理盐水进入上颌窦腔和生理盐水炎性物质混合物经流出口排出,提高冲洗效率和质量,也有利维持导管头位置的稳定。
附图说明
[001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示意图;
[0013]图中1.导管头,2.S弯反部,3.单向弯,4.导管尾,5.流入口,6.流出口,7.S弯顺部,8.导管直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14]如图1所示,一种改良的上颌窦冲洗导管。
[0015]一种改良的上颌窦冲洗导管,包括导管头1、连接在导管头1上的导管弯部和导管尾4、连接在导管尾4上的导管直部8四部分。
[0016]导管直部8为中空的单腔金属圆柱结构,近侧末端安装有轻微膨大的导管尾4,适配连接注射器乳头,远侧连接导管弯部。
[0017]导管弯部包括单向弯3和S弯,为中空金属单腔结构,管腔由近至远逐渐变细,近端连接导管直部8,远端连接导管尾4。
[0018]单向弯3近侧连接导管直部8,远侧连接S弯反部2。
[0019]S弯内,近侧的S弯反部2远端连接S弯顺部7。
[0020]S弯顺部7末端延伸为导管尾4,导管尾4末端的流入口5采用非圆形设计,流入口5外下壁采用三角形凹陷设计,外下开设有流出口6,流入口5和流出口6被凹入的管壁隔开,形成各自独立的通道。
[0021]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与工作过程如下:
[0022]工作时,患侧鼻腔喷入麻黄素收敛鼻粘膜并行表面麻醉后,持导管直部8将单向弯3经鼻前庭置入中鼻道内,S弯反部2绕管中鼻甲到达钩突前方,S弯顺部7弧形回转后置于钩突前下方,导管头1垂直指向上颌窦口,流入口5与上颌窦口对接、固定,然后将导管尾4与吸入生理盐水的注射器乳头对接,推动注射器活塞,生理盐水经导管弯部加压后经流入口5和上颌窦口喷射进入上颌窦腔冲洗,炎性物质与生理盐水混合物则经上颌窦口、流出口6流出,反复冲洗操作完成后,循次逆行退出导管。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良的上颌窦冲洗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管头(1)、连接在导管头(1)上的导管弯部和导管尾(4)、连接在导管尾(4)上的导管直部(8)四部分,导管直部(8)为中空的单腔金属圆柱结构,近侧末端安装有轻微膨大的导管尾(4),适配连接注射器乳头,远侧连接导管弯部,导管弯部包括单向弯(3)和S弯,为中空金属单腔结构,管腔由近至远逐渐变细,近端连接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庆华赵红艳方明儒黄梅方俊华张有为
申请(专利权)人:枝江市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