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液性热封膜及涂布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4289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1:51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拒液性和热封性优异、且具有耐久性的拒液性热封膜,所述拒液性热封膜具备:涂布形成于基材的至少一个表面的树脂层;和附着在树脂层的表面的多个氧化物微粒,树脂层中,具有热封性的多个颗粒状的树脂在维持颗粒状的状态下彼此接合并且也与基材表面接合而形成有凹凸结构,上述氧化物微粒未被树脂埋没而是以露出的状态附着在上述颗粒状的树脂的表面。面。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拒液性热封膜及涂布剂
[0001]关联申请
[0002]本申请基于2019年3月29日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9

065913号要求优先权,并且援引于此。


[0003]本专利技术涉及兼具拒液性、热封性及耐久性的膜以及用于该膜的涂布剂,具体而言,涉及包装食品、药品、日用品、化妆品、工业品等的容器包装材料。

技术介绍

[0004]对于食品、药品、化妆品、日用品等生活品用容器包装材料、工业用容器包装材料要求各种功能,作为其功能之一,可列举不易附着液体、半固体、凝胶状物质等具有高粘性的内容物且内容物不易残留于接触部分。如果使用防附着功能差的容器包装材料,例如内容物若为蛋糕等的奶油、酸奶、布丁、果冻、糖浆、江米团的酱汁等食品,则会以容器包装材料上附着有这些内容物的状态被废弃,产生食品损失、妨碍塑料再循环的促进的问题。另外,还存在取出内容物时附着在容器包装材料上的内容物会弄脏手、衣服或周边物品的问题。而且若将残留有内容物的容器包装材料放置不管则会腐烂、产生异味或者招来虫子等,导致各种不良影响。因此,减少容器包装材料上的这些内容物的附着量的防附着功能非常重要。
[0005]作为表示表面的微细凹凸结构与拒液性的关系的模型,已知有Cassie

Baxter模型,非专利文献1报道了通过由二氧化硅微粒形成的凹凸结构获得了超拒水表面。该凹凸结构被称为荷叶结构等,作为仿生技术的代表已被广泛用于酸奶瓶盖等(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
[0006]另外,非专利文献2报道了通过将由微粒(粒径10nm~300nm)形成的凹凸结构设置在比其大一圈的颗粒(粒径:数μm~数十μm)、或者基于纤维或网眼
·
热熔等底层的“更大的凹凸结构”上,由此拒液性能进一步改善。在容器包装材料的表面形成“更大的凹凸结构”时,无法通过热熔来设置锐角的凹凸结构,另外,对于纤维则不能采用辊涂这种简便的方式。因此,通过将颗粒与作为粘结剂的树脂一起涂敷来设置“更大的凹凸结构”。
[0007]粘结剂是为了增强涂布对象物与颗粒间及颗粒彼此的密合性而使用的,存在“粘结剂多则凹凸结构变平滑从而拒液性差、粘结剂少则密合减弱从而颗粒容易脱落”的课题。
[0008]针对这样的问题,专利文献3介绍了一种不使用粘结剂而形成拒液性的膜的方法。具体记载了:将具有热封性的树脂(聚烯烃)制成微珠等颗粒状(平均粒径10μm),将其与二氧化硅微粒(平均粒径16nm)在溶剂中混合而制作涂料,另外将该涂料涂布于基材后进行加热,于160~180℃保持20秒而使其干燥,形成拒液性的膜。
[0009]另外,专利文献3还记载了:通过以树脂的熔点以上的温度短时间加热,颗粒状的树脂的表面的一部分发生熔融而彼此结合,由此形成连续的树脂膜,二氧化硅微粒分散、附着于树脂膜中的各树脂颗粒的表面。
[0010]如上所述,专利文献3说明了:通过由颗粒状的树脂形成“更大的凹凸结构”及利用加热干燥工序使树脂的颗粒的表面的一部分发生熔融,由此可观察到树脂彼此、树脂与基材的密合性改善,不再需要粘结剂。
[0011]现有技术文献
[0012]专利文献
[001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

241943号公报
[0014]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4348401号
[0015]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4878650号
[0016]非专利文献
[0017]非专利文献1:“Ultra

water

repellent surface:fabrication of complicated structure of SiO2 nanoparticles by electrostatic self

assembled films”、Applied Surface Science、2004年9月11日、第237卷、p.543

547
[0018]非专利文献2:“Super

hydrophobic surfaces of layer

by

layer structured film

coated electrospun nanofibrous membranes”、Nanotechnology、2007年3月23日、第18卷、第16号(165607)、p.1
‑8
技术实现思路

[0019]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0020]为了使将容器包装材料加工成容器状的操作或者填充内容物后的密封操作更高效,通常需要对容器包装材料赋予热封性。并且在对容器包装材料赋予上述那样的拒液性的情况下,如果该拒液性的膜本身具有热封性,则可得到具备拒液性和热封性这两者的膜。
[0021]但是,专利文献3那样的不使用粘结剂的拒液性的膜中,使用有热封性的树脂,利用涂布后的干燥工序加热到树脂的熔点以上,由此形成颗粒状的树脂的表面的一部分发生熔融的状态。在将暂时熔融的树脂冷却固化时,物性会因冷却固化条件而改变,物性的控制会非常难。通常,若骤冷则结晶度小,若缓冷则结晶度变大,但是也取决于距离表面的深度等条件。因此可以说,使暂时熔融的树脂冷却固化的方法会大幅影响热封性。
[0022]另外,专利文献3中,使用将颗粒状的树脂和二氧化硅微粒在溶剂混合而成的涂料,通过涂布后的干燥而使树脂颗粒的表面的一部分发生熔融而形成树脂层。因此,二氧化硅微粒虽然分散附着于各树脂颗粒的表面,但是冷却固化后有可能形成二氧化硅微粒被熔融树脂覆盖的状态、埋没的状态。因此,不使用粘结剂的现有的拒液性的膜在拒液性方面仍有改良的余地。
[0023]另外,对现有的拒液性的膜而言,在其表面受到物理性外力作用时是否也能维持高拒液性、即耐久性方面仍有改良的余地。
[002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拒液性和热封性优异、且具有耐久性的膜。另外,提供能够形成热封性和耐久性优异的膜的涂布剂。
[0025]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26]为了解决上述课题,专利技术人等进行了使用下述那样的浆料状的涂料的拒液性热封膜的开发。即,使具有热封性的树脂溶解于溶剂后,使该溶剂不溶化,由此半熔融状态的树脂以颗粒状析出和分散,得到稳定的浆料状的涂料。将该浆料状的涂料涂布在基材上,以低
于该树脂的熔点的加热温度进行干燥处理,结果树脂彼此在维持各颗粒形状的状态下发生接合,并且树脂与基材的接合状态也良好,得到具有较大凹凸结构的热封性的锚固涂层。然后在热封性的锚固涂层上形成包含氧化物微粒的面涂层,从而得到拒液性、热封性及耐久性优异的膜,由此完成了本专利技术。
[0027]即,本专利技术的拒液性热封膜的特征在于,具备:
[0028]涂布形成于基材的至少一个表面的树脂层;和
[0029]附着在上述树脂层的表面的多个氧化物微粒,
[0030]上述树脂层中,具有热封性的多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拒液性热封膜,其特征在于,具备:涂布形成于基材的至少一个表面的树脂层;和附着在所述树脂层的表面的多个氧化物微粒,所述树脂层中,具有热封性的多个颗粒状的树脂在维持颗粒状的状态下彼此接合并且也与所述基材表面接合而形成有凹凸结构,所述氧化物微粒未被树脂埋没而是以露出的状态附着在所述颗粒状的树脂的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拒液性热封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颗粒状的树脂为在涂料阶段暂时溶解在溶剂中的树脂以颗粒状析出、分散而成的,在维持颗粒状的状态下堆积、固化在所述基材上。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拒液性热封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为改性烯烃树脂。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拒液性热封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森进一郎白鸟世明
申请(专利权)人:大和制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