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范渔船碰撞的安全报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74268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1: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渔业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防范渔船碰撞的安全报警装置,包括筒体、容置槽、距离感应器、报警灯以及太阳能电池板,所述筒体包括橡胶外筒和橡胶内筒,所述橡胶外筒顶部的中心位置处开设有所述容置槽,所述第一沉槽底部的两侧皆竖直开设有所述沉孔,两个所述沉孔的内部分别镶嵌有所述距离感应器、所述报警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采用太阳能电池板独立供电,当距离感应器检测到预定范围内有物体进入,则单片机控制器控制报警灯闪烁,提醒船员注意对应方位,避免发生碰撞,从而提高了渔船行驶时的安全性,而且通过对配套组件加以改进,增强缓冲、限位以及防水效果,从而延长该装置的使用寿命。置的使用寿命。置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范渔船碰撞的安全报警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渔业设备
,具体是一种防范渔船碰撞的安全报警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渔业捕捞季节,水面上往往行驶着大量的渔船,为了尽可能地收获更多,许多船员会追随鱼情进行捕捞作业。渔船往往需要穿行一些地形复杂的水域,或者深夜才能回港。在此过程中,可能由于视线不清或操控不当导致渔船过度接近甚至发生碰撞。
[0003]为了防范此类安全事故,许多渔船的外沿上通常配备有橡胶护舷,用于缓冲减震,避免渔船相撞时发生严重损伤,但由于缺乏可靠的感应预警系统,往往不能及时把险情在安全范围内进行排除;部分渔船通过配备警示灯来达到一定的预警效果,但警示灯一般采用外部供电,当遭遇大风暴雨侵袭导致外接电源或外接线路受损时,警示灯将会失效。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防范渔船碰撞的安全报警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范渔船碰撞的安全报警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防范渔船碰撞的安全报警装置,包括筒体、容置槽、距离感应器、报警灯以及太阳能电池板,所述筒体包括橡胶外筒和橡胶内筒,所述橡胶内筒一体化设置于所述橡胶外筒的内部,所述橡胶外筒顶部的中心位置处开设有所述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包括第一沉槽、沉孔、第二沉槽以及第三沉槽,所述第一沉槽底部的两侧皆竖直开设有所述沉孔,两个所述沉孔的内部分别镶嵌有所述距离感应器、所述报警灯,所述第一沉槽底部的中心位置处开设有所述第二沉槽,且所述第二沉槽的内部镶嵌有所述太阳能电池板,所述第二沉槽底部的中心位置处开设有所述第三沉槽,且所述第三沉槽的内部镶嵌有单片机控制器。
[0007]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橡胶外筒与所述橡胶内筒皆呈“D”型结构并同心分布,用于增强所述筒体整体的缓冲效果。
[0008]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沉槽的内部镶嵌有钢化玻璃板,且所述距离感应器、所述报警灯以及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的顶端皆与所述钢化玻璃板的底端相互接触,分别对内部起到限位作用、对外部起到防碰撞作用。
[0009]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钢化玻璃板的拐角位置处皆通过螺栓与所述橡胶外筒固定连接,方便拆装。
[0010]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钢化玻璃板的边缘位置处包裹有橡胶边框,且所述橡胶边框的外侧壁皆与所述第一沉槽的内侧壁紧密接触,用于增强边缘处的密封性,防止所述容置槽中渗水。
[0011]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距离感应器与所述报警灯的外侧壁上皆套
装有阻尼圈,且所述阻尼圈的外侧壁皆与所述沉孔的内侧壁紧密接触,用于缓冲吸震,重点保护所述距离感应器和所述报警灯。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通过将筒体作为橡胶护舷安装于渔船外沿,太阳能电池板透过钢化玻璃板吸收光照并转换为电能,用于独立供电,当距离感应器检测到预定范围内有物体进入,则单片机控制器控制报警灯闪烁,提醒船员注意对应方位,及时规避,避免发生碰撞,从而提高了渔船行驶时的安全性;
[0014]2、通过同心分布且“D”型结构的橡胶外筒与橡胶内筒一体化组成筒体,用于增强缓冲效果,避免容置槽处轻易受损,同时钢化玻璃板具有内部限位、外部防碰撞的功能,配合橡胶边框,避免渗水,以及通过阻尼圈对距离感应器和报警灯构成包裹,缓冲吸震,从而延长该装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一种防范渔船碰撞的安全报警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一种防范渔船碰撞的安全报警装置中筒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一种防范渔船碰撞的安全报警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筒体;101、橡胶外筒;102、橡胶内筒;2、容置槽;201、第一沉槽;202、沉孔;203、第二沉槽;204、第三沉槽;3、钢化玻璃板;4、螺栓;5、橡胶边框;6、距离感应器;7、报警灯;8、阻尼圈;9、太阳能电池板;10、单片机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19]请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防范渔船碰撞的安全报警装置,包括筒体1、容置槽2、距离感应器6、报警灯7以及太阳能电池板9,筒体1包括橡胶外筒101和橡胶内筒102,橡胶内筒102一体化设置于橡胶外筒101的内部,橡胶外筒101顶部的中心位置处开设有容置槽2,容置槽2包括第一沉槽201、沉孔202、第二沉槽203以及第三沉槽204,第一沉槽201底部的两侧皆竖直开设有沉孔202,两个沉孔202的内部分别镶嵌有距离感应器6、报警灯7,第一沉槽201底部的中心位置处开设有第二沉槽203,且第二沉槽203的内部镶嵌有太阳能电池板9,第二沉槽203底部的中心位置处开设有第三沉槽204,且第三沉槽204的内部镶嵌有单片机控制器10。
[0020]在图2和图3中:橡胶外筒101与橡胶内筒102皆呈“D”型结构并同心分布,用于增强筒体1整体的缓冲效果;第一沉槽201的内部镶嵌有钢化玻璃板3,且距离感应器6、报警灯7以及太阳能电池板9的顶端皆与钢化玻璃板3的底端相互接触,分别对内部起到限位作用、对外部起到防碰撞作用。
[0021]在图2和图3中:钢化玻璃板3的拐角位置处皆通过螺栓4与橡胶外筒101固定连接,方便拆装;钢化玻璃板3的边缘位置处包裹有橡胶边框5,且橡胶边框5的外侧壁皆与第一沉槽201的内侧壁紧密接触,用于增强边缘处的密封性,防止容置槽2中渗水;距离感应器6与报警灯7的外侧壁上皆套装有阻尼圈8,且阻尼圈8的外侧壁皆与沉孔202的内侧壁紧密接触,用于缓冲吸震,重点保护距离感应器6和报警灯7。
[0022]该距离感应器6的型号可为E2EM

X16MX,且距离感应器6的输出端与单片机控制器
10的输入端电性连接,该报警灯7的型号可为AD16

22D,且报警灯7的输入端与单片机控制器10的输出端电性连接,该太阳能电池板9的型号可为zhn

36,该单片机控制器10的型号可为SH69P25。
[0023]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首先将多个筒体1作为橡胶护舷安装于渔船外沿,在白天,太阳能电池板9会透过钢化玻璃板3自动吸收光照并转换为电能,用于对每组距离感应器6、报警灯7、太阳能电池板9以及单片机控制器10持续供电,当某个距离感应器6检测到预定范围内有类似渔船的较大物体进入时,则单片机控制器10立即控制报警灯7闪烁,提醒船员注意对应方位,及时规避,避免发生碰撞,从而提高了渔船行驶时的安全性;
[0024]此外,通过同心分布且“D”型结构的橡胶外筒101与橡胶内筒102一体化组成筒体1,用于增强缓冲效果,避免在风浪冲击或与其它物体触碰时导致容置槽2处轻易受损,同时钢化玻璃板3具有内部限位、外部防碰撞的功能,配合橡胶边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范渔船碰撞的安全报警装置,包括筒体(1)、容置槽(2)、距离感应器(6)、报警灯(7)以及太阳能电池板(9),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包括橡胶外筒(101)和橡胶内筒(102),所述橡胶内筒(102)一体化设置于所述橡胶外筒(101)的内部,所述橡胶外筒(101)顶部的中心位置处开设有所述容置槽(2),所述容置槽(2)包括第一沉槽(201)、沉孔(202)、第二沉槽(203)以及第三沉槽(204),所述第一沉槽(201)底部的两侧皆竖直开设有所述沉孔(202),两个所述沉孔(202)的内部分别镶嵌有所述距离感应器(6)、所述报警灯(7),所述第一沉槽(201)底部的中心位置处开设有所述第二沉槽(203),且所述第二沉槽(203)的内部镶嵌有所述太阳能电池板(9),所述第二沉槽(203)底部的中心位置处开设有所述第三沉槽(204),且所述第三沉槽(204)的内部镶嵌有单片机控制器(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范渔船碰撞的安全报警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群黄应邦马德林李伟鹏马玉洁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