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各类机电设备安装的就位、定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73903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1: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用于各类机电设备安装的就位、定位装置,涉及机电设备安装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基台装置、移动装置、横拉装置、升降装置、动力装置以及固定装置,基台装置包括基座,移动装置包括滚轮以及连接柱,滚轮与基座滑动配合,横拉装置包括底板以及卡槽,连接柱与底板连接,升降装置包括辅助杆以及升降块,辅助杆与卡槽连接,动力装置包括电机支架,电机支架与卡槽连接,固定装置包括固定盘,固定盘与升降块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用于各类机电设备安装的就位、定位装置,移动装置能够带动其他装置移动,横拉螺杆以及升降螺杆能够对机电设备进行上下左右移动,固定装置将机电设备固定在升降装置上。固定在升降装置上。固定在升降装置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各类机电设备安装的就位、定位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机电设备安装
,特别涉及用于各类机电设备安装的就位、定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机电设备一般指机械、电器及电气自动化设备,在建筑中多指除土工、木工、钢筋、泥水之外的机械、管道设备的统称,它不同于五金,多指能实现一定功能的成品,机电设备分类。机电设备种类繁多,分类方法也多种多样,《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对机电设备有细致的分类,这种分类方法常用于行业设备资产管理、机电产品目录资料手册的编目等,另外,机电设备按用途可分为三大类,即产业类机电设备、信息类机电设备和民生类机电设备,所以现在机械领域,机电设备使用广泛,因此机电设备在与外界设备连接时经常用到安装的就位、定位装置。
[0003]但是现有的就位、定位装置存在容易出现偏差,操作不方便的缺点,为此,我们提出用于各类机电设备安装的就位、定位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用于各类机电设备安装的就位、定位装置,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但是现有的就位、定位装置存在容易出现偏差,操作不方便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用于各类机电设备安装的就位、定位装置,包括基台装置、移动装置、横拉装置、升降装置、动力装置以及固定装置,所述基台装置包括基座、轨道挡板以及装载柱,所述轨道外表面与基座外表面连接,所述挡板外表面与轨道一端连接,所述装载柱一端与基座外表面连接,所述移动装置包括滑动柱、滚动筒、限位头、连接柱、旋转头、旋转槽、移动槽以及轮杆,两个所述滑动柱一端分别与两个限位头一端连接,两个所述滑动柱外表面分别与两个滚动筒内表面滑动配合,若干所述连接柱一端分别与若干旋转头一端连接,若干所述旋转头外表面分别与若干旋转槽滑动配合,若干所述移动槽外表面分别与若干旋转槽外表面连接,若干所述轮杆两端均与若干移动槽内表面连接,所述横拉装置包括底板、槽板、卡槽、支撑块、滑动块以及横拉螺杆,所述底板外表面与连接柱另一端连接,两个所述槽板外表面均与底板外表面连接,所述卡槽外表面与槽板内表面滑动配合,两个所述支撑块外表面均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滑动块外表面设有第一螺纹孔,两个所述支撑块外表面均与底板外表面连接,所述横拉螺杆外表面与第一螺纹孔内表面滑动配合,所述升降装置包括辅助杆、限位杆、升降螺杆以及升降块,两个所述辅助杆一端均与卡槽外表面连接,所述限位杆两端均设有圆形滑动通孔,两个所述辅助杆外表面分别与两个圆形滑动通孔内表面滑动配合,所述升降块外表面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升降螺杆外表面与第二螺纹孔内表面滑动配合,所述动力装置包括电机支架、动力电机、主动轮以及皮带,所述电机支架一端与卡槽外表面连接,所述电机支架另一端与动力电机连接,所述动力电机外表面设有电机轴,所述电机轴一端与主动轮外表面旋转配合,所述
主动轮外表面与皮带内表面滑动配合,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盘、固定块、固定螺杆、旋转把手,所述固定盘外表面与升降块外表面连接,若干所述固定块外表面均与固定盘外表面连接,若干所述固定块外表面均设有第三螺纹孔,若干所述固定螺杆外表面分别与若干第三螺纹孔内表面滑动配合,若干所述旋转把手外表面分别与若干固定螺杆一端连接,其中,连接柱的个数为四个,连接柱的主要作用为连接移动装置与横拉装置,旋转头的个数为四个,旋转头的主要作用为配合旋转槽实现滚轮旋转,轮杆的个数为四个,轮杆的主要作用为支撑滚轮,固定块的个数为四个,固定块的主要作用为实现固定螺杆的运动,固定螺杆的个数为四个,固定螺杆的主要作用为推动固定板,旋转把手的个数为四个,旋转把手的主要作用为省力。
[0006]优选地,所述基台装置还包括承载台,所述承载台外表面与装载柱另一端连接,其中,承载台的主要作用为放置机电设备其余部件。
[0007]优选地,所述移动装置还包括滚轮,若干所述滚轮外表面均设有圆形滚动通孔,若干所述圆形滚动通孔内表面分别与若干轮杆外表面滑动配合,其中,滚轮的个数为四个,滚轮的主要作用为移动横拉装置省力。
[0008]优选地,所述横拉装置包括摇把,所述摇把一端与横拉螺杆一端连接,其中,摇把的主要作用为方便旋转横拉螺杆。
[0009]优选地,所述升降装置还包括转动槽,所述转动槽一端与卡槽连接,所述转动槽内表面与升降螺杆外表面滑动配合,其中,转动槽的主要作用为固定升降螺杆。
[0010]优选地,所述动力装置还包括从动轮,所述从动轮内表面与升降螺杆外表面连接,所述从动轮外表面与皮带内表面滑动配合,其中,从动轮的主要作用为实现升降螺杆的旋转。
[0011]优选地,所述固定装置还包括固定板,若干所述固定板外表面分别与若干固定螺杆另一端连接,其中,固定板的主要作用为固定机电设备。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3]1.本技术中,通过设置基台装置以及移动装置,轨道以及滚动筒能够保持装置移动过程中不偏向,承载台能够承载机电设备。
[0014]2.本技术中,通过设置横拉装置以及升降装置,横拉螺杆以及升降螺杆能够实现对机电部件的左右上下移动杆。
[0015]3.本技术中,通过设置运动装置以及固定装置,动力电机为装置提供动力,固定板能够固定机电设备。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用于各类机电设备安装的就位、定位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用于各类机电设备安装的就位、定位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用于各类机电设备安装的就位、定位装置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图3中B

B处的内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00、基台装置;101、基座;102、轨道;103、挡板;104、装载柱;105、承载台;200、移动装置;201、滑动柱;202、滚动筒;203、限位头;204、连接柱;205、旋转头;206、旋转
槽;207、移动槽;208、轮杆;300、横拉装置;301、底板;302、槽板;303、卡槽;304、支撑块;305、滑动块;306、横拉螺杆;307、摇把;400、升降装置;401、辅助杆;402、限位杆;403、升降螺杆;404、升降块;405、转动槽;500、动力装置;501、电机支架;502、动力电机;503、主动轮;504、皮带;505、从动轮;600、固定装置;601、固定盘;602、固定块;603、固定螺杆;604、旋转把手;605、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3]请参照图1

5所示,本技术为用于各类机电设备安装的就位、定位装置,包括基台装置100、移动装置200、横拉装置300、升降装置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各类机电设备安装的就位、定位装置,包括基台装置(100)、移动装置(200)、横拉装置(300)、升降装置(400)、动力装置(500)以及固定装置(600),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台装置(100)包括基座(101)、轨道(102)挡板(103)以及装载柱(104),所述轨道(102)外表面与基座(101)外表面连接,所述挡板(103)外表面与轨道(102)一端连接,所述装载柱(104)一端与基座(101)外表面连接,所述移动装置(200)包括滑动柱(201)、滚动筒(202)、限位头(203)、连接柱(204)、旋转头(205)、旋转槽(206)、移动槽(207)以及轮杆(208),两个所述滑动柱(201)一端分别与两个限位头(203)一端连接,两个所述滑动柱(201)外表面分别与两个滚动筒(202)内表面滑动配合,若干所述连接柱(204)一端分别与若干旋转头(205)一端连接,若干所述旋转头(205)外表面分别与若干旋转槽(206)滑动配合,若干所述移动槽(207)外表面分别与若干旋转槽(206)外表面连接,若干所述轮杆(208)两端均与若干移动槽(207)内表面连接,所述横拉装置(300)包括底板(301)、槽板(302)、卡槽(303)、支撑块(304)、滑动块(305)以及横拉螺杆(306),所述底板(301)外表面与连接柱(204)另一端连接,两个所述槽板(302)外表面均与底板(301)外表面连接,所述卡槽(303)外表面与槽板(302)内表面滑动配合,两个所述支撑块(304)外表面均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滑动块(305)外表面设有第一螺纹孔,两个所述支撑块(304)外表面均与底板(301)外表面连接,所述横拉螺杆(306)外表面与第一螺纹孔内表面滑动配合,所述升降装置(400)包括辅助杆(401)、限位杆(402)、升降螺杆(403)以及升降块(404),两个所述辅助杆(401)一端均与卡槽(303)外表面连接,所述限位杆(402)两端均设有圆形滑动通孔,两个所述辅助杆(401)外表面分别与两个圆形滑动通孔内表面滑动配合,所述升降块(404)外表面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升降螺杆(403)外表面与第二螺纹孔内表面滑动配合,所述动力装置(500)包括电机支架(501)、动力电机(502)、主动轮(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宝来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省宝川机电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