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一种硬度和透明性优异的交联橡胶的制造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交联橡胶的制造方法是将包含含氟共聚物、交联剂和交联助剂的组合物进行交联而得到的交联橡胶的制造方法,含氟共聚物为具有基于四氟乙烯的单元和基于全氟(烷基乙烯基醚)的单元的共聚物,上述基于四氟乙烯的单元的含量相对于上述含氟共聚物的全部单元为65~90摩尔%,在组合物中,交联剂的含量相对于含氟共聚物100质量份为0.03~0.7质量份,交联助剂的含量相对于含氟共聚物100质量份为0.1~2.5质量份,所述交联橡胶的硬度为65~100。10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含氟共聚物组合物、交联橡胶及其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含氟共聚物组合物、交联橡胶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使含氟共聚物交联而得到的交联橡胶(所谓的氟橡胶)从耐热性、耐化学品性、耐油性和耐候性等优异的观点出发,作为密封材料(例如O形环、密封填料、油封、垫片)和缓冲材料而在车辆、船舶、飞机、一般机械、建筑等领域中广泛使用。
[0003]作为这种交联橡胶的制造方法,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成型品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将交联性氟系弹性体组合物进行交联成型的工序,所述交联性氟系弹性体组合物包含满足特定特性的填料和交联性氟系弹性体。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4374819号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0008]近年来,在各领域中寻求透明的交联橡胶。例如,在化工厂中使用由透明交联橡胶形成的部件时,存在如下优点:从外部的识别性提高,制造方面的异常检测、设备的维护变得容易。
[0009]另外,作为对交联橡胶要求的橡胶特性之一,可列举出硬度优异。针对这种要求,本专利技术人对如专利文献1中那样记载的交联橡胶进行了评价,结果发现:根据制造交联橡胶时使用的组合物的组成,虽然硬度优异,但透明性存在改善的余地。
[0010]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进行的,其课题在于,提供硬度和透明性优异的交联橡胶、其制造方法和含氟共聚物组合物。
[0011]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2]本专利技术人等针对上述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在将包含含氟共聚物、交联剂和交联助剂的组合物中的含氟共聚物进行交联而得到的交联橡胶中,如果将含氟共聚物的结构单元的组成设定至特定范围内,且将组合物中的交联剂和交联助剂的含量相对于含氟共聚物的含量设定至特定范围内,则能够得到硬度和透明性优异的交联橡胶,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
[0013]即,本专利技术人等发现:通过以下的构成能够解决上述课题。
[0014][1]一种含氟共聚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包含含氟共聚物、交联剂和交联助剂,
[0015]上述含氟共聚物为具有基于四氟乙烯的单元和基于全氟(烷基乙烯基醚)的单元的共聚物,
[0016]上述含氟共聚物中的基于四氟乙烯的单元的含量相对于上述含氟共聚物的全部单元为69~90摩尔%,
[0017]上述交联剂的含量相对于上述含氟共聚物100质量份为0.03~0.7质量份,
[0018]上述交联助剂的含量相对于上述含氟共聚物100质量份为0.1~2.5质量份。
[0019][2]根据[1]所述的含氟共聚物组合物,其中,上述含氟共聚物具有碘原子,
[0020]上述碘原子的含量相对于上述交联剂的含量的质量比为0.3~1.2。
[0021][3]根据[1]或[2]所述的含氟共聚物组合物,其中,上述含氟共聚物具有碘原子,
[0022]上述碘原子的含量相对于上述交联助剂的含量的质量比为0.3~1.2。
[0023][4]根据[1]~[3]中任一项的含氟共聚物组合物,其中,上述交联剂的含量相对于上述交联助剂的含量的质量比为0.4~7。
[0024][5]根据[1]~[4]中任一项的含氟共聚物组合物,其中,上述交联剂与上述交联助剂的总含量相对于上述含氟共聚物100质量份为2.0质量份以下。
[0025][6]根据[1]~[5]中任一项的含氟共聚物组合物,其中,除上述含氟共聚物之外的成分的总含量相对于上述含氟共聚物100质量份为0.5~2.0质量份。
[0026][7]根据[1]~[6]中任一项的含氟共聚物组合物,其中,上述含氟共聚物还具有基于下述式(2)的单元,且基于下述式(2)的单元的含量相对于上述含氟共聚物的全部单元为0.03~0.5摩尔%。
[0027](CR1R2=CR3)
a
R4ꢀꢀꢀꢀꢀ
(2)
[0028]式(2)中,R1、R2和R3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氟原子或甲基;a表示2~6的整数;R4表示a价的碳数1~10的全氟烃基、或者在该全氟烃基的末端或碳
‑
碳键之间具有醚性氧原子的基团。
[0029][8]一种交联橡胶,其是[1]~[7]中任一项的含氟共聚物组合物中的含氟共聚物进行交联而得到的。
[0030][9]一种交联橡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包含含氟共聚物、交联剂和交联助剂的组合物中的含氟共聚物进行交联而得到交联橡胶,
[0031]上述含氟共聚物为具有基于四氟乙烯的单元和基于全氟(烷基乙烯基醚)的单元的共聚物,
[0032]上述含氟共聚物中的上述基于四氟乙烯的单元的含量相对于上述含氟共聚物的全部单元为69~90摩尔%,
[0033]上述组合物中,上述交联剂的含量相对于上述含氟共聚物100质量份为0.03~0.7质量份,
[0034]上述组合物中,上述交联助剂的含量相对于上述含氟共聚物100质量份为0.1~2.5质量份,
[0035]所述交联橡胶的硬度为65~100。
[0036][10]根据[9]所述的交联橡胶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交联橡胶的总透光率为70~100%。
[0037][11]根据[9]或[10]所述的交联橡胶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含氟共聚物具有碘原子,
[0038]上述组合物中,上述碘原子的含量相对于上述交联剂的含量的质量比为0.3~1.2。
[0039][12]根据[9]~[11]中任一项的交联橡胶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含氟共聚物具有
碘原子,
[0040]上述组合物中,上述碘原子的含量相对于上述交联助剂的含量的质量比为0.3~1.2。
[0041][13]根据[9]~[12]中任一项的交联橡胶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组合物中,上述交联剂的含量相对于上述交联助剂的含量的质量比为0.4~7。
[0042][14]根据[9]~[13]中任一项的交联橡胶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组合物中,上述交联剂与上述交联助剂的总含量相对于上述含氟共聚物100质量份为2.0质量份以下。
[0043][15]根据[9]~[14]中任一项的交联橡胶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组合物中,除上述含氟共聚物之外的成分的总含量相对于上述含氟共聚物100质量份为0.5~2.0质量份。
[0044]专利技术的效果
[0045]根据本专利技术,可提供硬度和透明性优异的交联橡胶、其制造方法和含氟共聚物组合物。
具体实施方式
[0046]本专利技术中的术语的含义如下所示。
[0047]共聚物中的“单元”是指:单体进行聚合而直接形成的、源自1分子上述单体的原子团和将上述原子团的一部分进行化学转换而得到的原子团的总称。以下也将“基于单体的单元”简称为“单元”。
[0048]“橡胶”是指显示基于JIS K 6200(2008)定义的性质的橡胶,其与“树脂”相区别。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含氟共聚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包含含氟共聚物、交联剂和交联助剂,所述含氟共聚物为具有基于四氟乙烯的单元和基于全氟(烷基乙烯基醚)的单元的共聚物,所述含氟共聚物中的基于四氟乙烯的单元的含量相对于所述含氟共聚物的全部单元为69~90摩尔%,所述交联剂的含量相对于所述含氟共聚物100质量份为0.03~0.7质量份,所述交联助剂的含量相对于所述含氟共聚物100质量份为0.1~2.5质量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氟共聚物组合物,其中,所述含氟共聚物具有碘原子,所述碘原子的含量相对于所述交联剂的含量的质量比为0.3~1.2。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含氟共聚物组合物,其中,所述含氟共聚物具有碘原子,所述碘原子的含量相对于所述交联助剂的含量的质量比为0.3~1.2。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含氟共聚物组合物,其中,所述交联剂的含量相对于所述交联助剂的含量的质量比为0.4~7。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含氟共聚物组合物,其中,所述交联剂与所述交联助剂的总含量相对于所述含氟共聚物100质量份为2.0质量份以下。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含氟共聚物组合物,其中,除所述含氟共聚物之外的成分的总含量相对于所述含氟共聚物100质量份为0.5~2.0质量份。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含氟共聚物组合物,其中,所述含氟共聚物还具有基于下述式(2)的单元,且基于下述式(2)的单元的含量相对于所述含氟共聚物的全部单元为0.03~0.5摩尔%,(CR1R2=CR3)
a
R4ꢀꢀꢀ
(2)式(2)中,R1、R2和R3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氟原子或甲基;a表示2~6的整数;R4表示a价的碳数1~10的全氟烃基、或者在该全氟烃基的末端或碳
‑
碳键之间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服部裕纪子,河合刚,山田武志,巨势丈裕,
申请(专利权)人:AGC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