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酱油渣来源的发酵大豆膳食纤维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0731105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1: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酱油渣来源的发酵大豆膳食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酱油渣资源化利用领域和保健食品领域。发酵大豆膳食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1)取经过干燥、脱油处理的脱油酱油渣,粉碎至20目~60目;2)连续相变萃取3)将萃取釜中残渣取出,置于50℃~60℃烘箱中干燥,即为发酵大豆膳食纤维。动物实验表明,本方法制备的发酵大豆膳食纤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母猪的肠道菌群结构发生改变,促进了肠道中产短链脂肪酸的菌群的富集,从而提高了肠道中的短链脂肪酸尤其是丁酸的含量。的短链脂肪酸尤其是丁酸的含量。的短链脂肪酸尤其是丁酸的含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酱油渣来源的发酵大豆膳食纤维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酱油渣资源化利用领域和保健食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酱油渣来源的发酵大豆膳食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酱油渣是酱醪抽油或压榨后剩下的深棕色残渣,作为酱油加工的主要副产物,每年生产约200万吨(干重),产量很大。酱油渣中存在丰富的营养成分,酱油发酵时原料中仅有蛋白质、淀粉被部分利用,酱油渣中仍含有粗蛋白、粗脂肪、膳食纤维、亲脂性维生素和黄酮类小分子活性物等营养成分。但未处理的酱油渣盐含量达10%~25%,易引起食盐中毒;且未被发酵利用的油脂中所含的大量不饱和脂肪酸极易在高水、高酸的环境中变质为过氧化脂质,有很强的细胞毒性,无法直接食用。因此对酱油渣的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0003]膳食纤维能够提供多种生理健康功能,如减少餐后血糖,降低胰岛素反应;降低胆固醇水平,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增加饱腹感,减轻体重。同时膳食纤维能够调节肠道微生物群使其向有益的方向转变,从而调节代谢反应。哺乳动物胃肠道包含500~1000种细菌,这些微生物群的基因约是哺乳动物基因组中基因数的100倍,并可能为哺乳动物增加许多宿主缺乏的生物活性。例如,在肠道中定殖的微生物能够降解各种宿主自身无法消化分解的多糖,并提供各种代谢物,如胆汁酸、胆碱和短链脂肪酸等对宿主健康至关重要的小分子活性物。
[0004]酱油渣中含丰富的膳食纤维成分,并且是一种经微生物体外发酵的特殊膳食纤维,其物化性质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因此对酱油渣中可食用膳食纤维的制备及研究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以酱油渣为原料经连续相变萃取技术高效环保制备膳食纤维的方法及其研究应用。脱油后的酱油渣原料粉碎、干燥,用中等极性溶剂进行连续相变萃取后,去除其中的风味成分,即得发酵大豆膳食纤维。该膳食纤维含盐量低,膳食纤维含量丰富(约占60%~70%),且含有大豆蛋白,营养丰富。动物实验研究表明,用该方法制备得到的发酵大豆膳食纤维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母猪的调节肠道菌群结构,并促使肠道微生物群产生了更多对机体有益的短链脂肪酸。该提取工艺流程高效、成本低、可重复性和可操作性高,且绿色环保,能够对提取溶剂回收再利用,并能最大程度保护膳食纤维中的活性成分,可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0006]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7]一种酱油渣来源的发酵大豆膳食纤维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0008]1)取经过干燥、脱油处理的脱油酱油渣,粉碎至20目~60目。
[0009]2)将脱油酱油渣装入萃取釜中,萃取条件为:萃取温度40℃~60℃,萃取压力为0.1Mpa~5.0Mpa,连续萃取60min~200min,流速100L/h~300L/h,解析温度50℃~95℃,解
析压力

0.1Mpa~0.5Mpa,在始终低于萃取剂的临界压力和临界温度的条件下,高压泵将萃取剂压缩为液体,以一定流速流经萃取釜萃取茶油,进入解析釜中,通过加热、减压使萃取剂相变为气体,再通过即时压缩,变为液体流经萃取釜,对物料再次萃取,如此循环多次,所述萃取剂是指50~90%乙醇、乙酸乙酯。
[0010]3)将萃取釜中残渣取出,置于50℃~60℃烘箱中干燥,使其水分含量≦10%,即为发酵大豆膳食纤维。
[0011]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萃取剂为75%乙醇,萃取条件为:萃取温度60℃,萃取压力为0.5Mpa,连续萃取120min,流速100L/h,解析温度75℃,解析压力0.2Mpa。
[0012]优选的,步骤2)所述萃取剂为80%乙醇,萃取条件为:萃取温度50℃,萃取压力为0.5Mpa,连续萃取100min,流速120L/h,解析温度70℃,解析压力0.2Mpa。
[0013]优选的,步骤2)所述萃取剂为乙酸乙酯,萃取条件为:萃取温度55℃,萃取压力为0.5Mpa,连续萃取110min,流速100L/h,解析温度70℃,解析压力0.5Mpa。
[001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发酵大豆膳食纤维在调节母猪肠道菌群及其产物短链脂肪酸方面的作用及相关应用。
[0015]本专利技术采用的连续相变萃取技术,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连续相变萃取技术是指萃取剂在低于其临界压力和临界温度条件下压缩成液体,流经萃取釜对物料进行萃取后,在解析釜中相变为气体,其中萃取得到的物质落入解析釜中,解析后的气体再经过压缩成液体,再次流经萃取釜,对物料进行反复萃取的过程,可连续多次对物料进行动态、高效萃取。与传统的溶剂、超临界萃取技术及亚临界萃取技术相比,连续相变萃取既具超临界萃取与亚临界萃取的高效、产品无溶剂残留、香气成分保留率高的优点,而且萃取压力和解析压力比超临界低,同时又具有常规溶剂萃取容积大、批处理量大、生产成本低等特点。另外,连续相变萃取还存在萃取时间短,可以实现即时连续萃取的过程,溶剂需求较少,溶剂回收等优势,且整个萃取过程在密闭绝氧、低压的条件下进行,可最大程度保留物料的活性成分。
[001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发酵大豆膳食纤维,它是由下述方法制备的:脱油酱油渣粉粹、干燥;连续相变溶剂萃取去除风味物质及杂质;物料过滤并干燥即得发酵大豆膳食纤维。以含该发酵大豆膳食纤维的饲料喂食的母猪作为实验组(DF),空白对照组(CK)喂食普通饲料。分别收集两组的母猪粪便样品,通过16SrDNA测序技术研究母猪肠道菌群结构的变化,并通过GC

MS测定粪便中短链脂肪酸含量,Welch

s t

test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喂食发酵大豆膳食纤维后母猪肠道菌群中史雷克氏菌属(slackia)的丰度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增大(p<0.05);LEfSe结果发现Clostridium IV和δ

变形菌纲(Deltaproteobacteri)为实验组中丰度较高的两个差异物种。喂食发酵大豆膳食纤维后,粪便中各短链脂肪酸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尤其是丁酸含量显著增多(p<0.05)。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发酵大豆膳食纤维在一定程度上使母猪的肠道菌群结构发生改变,促进了肠道中产短链脂肪酸的菌群的富集,从而提高了肠道中的短链脂肪酸尤其是丁酸的含量。
附图说明
[0017]图1OUT分布Venn图
[0018]图2母猪肠道菌群的Alpha指数箱式图
[0019]图3属水平上采用Welch

s t

test进行丰度差异比较的误差线图
[0020]图4LEfSe分析图
[0021]图5所有样本基于OUT的PCA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0023]实施例1发酵大豆膳食纤维的制备
[0024]一种高效从酱油渣中得到大豆膳食纤维的分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5](1)将酱油渣在55℃温度下烘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酱油渣来源的发酵大豆膳食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取经过干燥、脱油处理的脱油酱油渣,粉碎至20目~60目;(2)将脱油酱油渣装入萃取釜中,萃取条件为:萃取温度40 ℃~60 ℃,萃取压力为0.1 Mpa~5.0 Mpa,连续萃取60 min ~200in,流速100 L/h~300 L/h,解析温度50 ℃~95 ℃,解析压力

0.1 Mpa~0.5 Mpa,在始终低于萃取剂的临界压力和临界温度的条件下,高压泵将萃取剂压缩为液体,以一定流速流经萃取釜萃取茶油,进入解析釜中,通过加热、减压使萃取剂相变为气体,再通过即时压缩,变为液体流经萃取釜,对物料再次萃取,如此循环多次,所述萃取剂是指50~90%乙醇、乙酸乙酯;(3)将萃取釜中残渣取出,置于50 ℃~60 ℃烘箱中干燥,使其水分含量≦10%,即为发酵大豆膳食纤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相变萃取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泳静曹庸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