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索尼公司专利>正文

数据记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72894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在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光盘上的试写区内的配置被分割成多个子配置以通过不同的多记录激光驱动功率相应的子码帧内记录测试写数据而构成子配置,从而确定最佳激光驱动功率,用以记录通过借助多激光驱动功率记录的相应的再生数据获得的非对称值的平均值,从而使超过100个的OPC操作的完成成为可能,100个是现有技术OPC操作的最大值。因而,亦在超过常规数据记录操作数目,即执行100次操作的数据记录操作的情况下,可以保持多个记录数据。(*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光记录媒体上记录数据信号的数据记录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在光记录媒体上记录数据信号的数据记录装置有通过将激光照射在盘状的记录媒体上、依次形成槽从而能记录信息的光磁盘装置,作为这种光磁盘装置,例如有以高密度盘即所谓的CD(Compact Disc)的规格为基准的CD-R(CD-Recordable可记录高密度光磁盘)驱动装置。这种CD-R驱动装置中使用的光磁盘是通过用强激光照射,使预先形成的导向槽即前置槽间的记录层的光学性质发生变化,只能记录一次信息的所谓的追记型光磁盘。这种CD-R驱动装置中使用的光磁盘的记录格式示于图1及图2。在该光磁盘上设有记录声音数据等的程序区PG,在该程序区PG的内周一侧设有包含TOC(Table of Contents)(目录)的读入区LI,而在程序区PG的外周一侧设有读出区LO。另外,在该读入区LI的内周一侧设有记录程序区PG的记录状态的程序存储区PMA、以及调节激光驱动功率用的功率控制区PCA。从该功率控制区PCA至读出区LO称为信息区IA。设该光磁盘中心为C,分别规定该光磁盘的直径R5为120mm、至读出区LO的最外周的直径R4为118mm、至读出区LO的最内周的直径R3为116mm。分别规定至程序区PG的最内周的直径R2约为50mm,至读入区LI的最内周的直径R1约为46mm。因此,读入区LI的距离L1约为4mm。至功率控制区PCA的最内周的直径R6约为44.87mm。图2所示的光磁盘的读入区LI的开始时间t3及读出区LO的开始时间t5称为ATIP(Absolute Time In Pre-groove至前置槽的绝对时间),是根据光磁盘上预先记录的绝对地址信息信号得到的时间。以该读入区LI的开始时间t3为基准,分别确定读入区LI的结束时间t4、程序存储区PMA的开始时间t2、以及功率控制区PCA的开始时间t1。设定读入区LI的开始时间t3为0分0秒0帧,且用000000表示,则功率控制区PCA的开始时间t1可用时间序列表示为(t3-003565)、程序存储区PMA的开始时间t2可表示为(t3-001365)。读入区LI的结束时间t4是从程序区PG的开始时间减1子码帧的时间后的时间,该读入区LI的结束时间t4可用995974表示。如图3所示,功率控制区PCA由试写区TA和计数区CA构成。该试写区TA及计数区CA是在数据记录之前先进行的OPC(Optimum Power Control最佳功率调节)动作即激光驱动功率的校准动作使用的区域。试写区TA相当于1500个子码帧的大小,计数区CA相当于100个子码帧的大小。上述子码帧是由同步信号、子编码、声频数据及奇偶校验构成的基准线速度为1/75秒的帧。该试写区TA被分割成100个区,各分割区称为分区。即试写区TA的1个分区由15个子码帧构成。计数区CA也和试写区TA一起被分割成100个区,各分割区称为分区。该计数区CA的1个分区就是1个子码帧大小的区域。进行OPC动作时,以试写区TA及计数区CA的各分区为单位进行。其次,说明OPC动作。在该OPC动作中,首先检测计数区CA内的分区中记录的识别数据的记录状态。即检测由前次的OPC动作记录识别数据的分区。然后,通过检测与该被检测的计数区CA的分区对应的试写区TA内的分区,检测此次OPC动作中记录试写数据的试写区TA内的分区。然后,如图4所示,在该分区内的每一帧,一边依次切换记录用的激光驱动功率的输出,一边记录从存储器读出的试写数据。进而,分别将用不同的激光驱动功率记录的试写数据再生,并根据所获得的各RF信号分别检测不对称值。从该检测的多个不对称值中选择最佳不对称值,将记录成为该最佳不对称值的试写数据时的激光驱动功率确定为记录用的最佳激光驱动功率。此后,将随机数据作为识别数据记录在与记录了上述试写数据的试写区TA内的分区对应的计数区CA内的分区中。在对上述试写区TA及计数区CA内的各分区进行数据记录时,从光磁盘的内周侧向外周侧记录数据。如图3所示,例如通过该OPC动作,当识别数据一直被记录到计数区CA内的第3分区时,便一直检测到试写区TA内的第3分区,检测试验数据即试写数据是否被记录使用完。这时,设读入区LI的开始时间为TS1用(TS1-000000)表示时,则计数区CA表示为(TS1-001325)~(TS1-001505)、试写区TA表示为(TS1-001505)~(TS1-003565)、计数区CA的第1分区表示为(TS1-001355)、计数区CA的第3分区表示为(TS1-001358)、试写区TA的第1分区表示为(TS1-001535)、试写区TA的第3分区表示为(TS1-001605)。程序存储区PMA表示为(TS1-000000)~(TS1-001325),在该程序存储区PMA中,表示试写区TA及计数区CA处于上述记录状态时的程序区内的数据记录完的区域为(TS1-001250)~(TS1-001325)。这样,计数区内的各分区与试写区TA内的各分区一一对应,通过一次OPC动作,使用试写区TA及计数区CA内的一个分区,如果在计数区CA内的某个分区中数据已记录完,就表示与该分区对应的试写区TA内的分区也已使用完。下面说明数据记录时及再生时具体的信号生成方法。在进行数据记录时,通过对记录数据进行EFM(Eight toFourteen Modulation8至14个调制),如图5A所示,生成逻辑0及1的发生概率相等的调制信号B1。以该调制信号B1为基准,从激光二极管射出激光,对应于该调制信号B1的逻辑电平,激光间歇地照射在光磁盘上。从而在前置槽之间的记录层上形成反射率低的区域,即形成槽。这时用高输出功率驱动激光二极管。该调制信号B1以基准周期T为基准,在周期3T~11T的范围内连续生成高电平及低电平。因此,如图5B所示,依次形成槽P,记录数据。未形成槽P的反射率高的区域称为槽脊。另外,在进行数据再生时用低输出功率驱动激光二极管。将射出的激光照射在光磁盘上。用光电探测器接收来自被激光照射的光磁盘的反射光。如图5C所示,获得信号电平随该反射光的光量变化的再生信号、即RF信号。然后,以限幅电平SL为基准,通过检测RF信号电平,检测图5D所示的再生数据D1。这时,利用EFM生成调制信号B1,由于逻辑0及1的发生概率相等,所以在再生数据D1中也选择使逻辑0及1的发生概率相等的限幅电平SL。与此不同,在进行数据记录时,以一定的功率驱动激光二极管,射出激光后,槽的大小也能随周围温度的变化及激光波长的变化等而变化。因此,在进行数据记录时,如上所述,在OPC动作中,依次切换激光二极管的驱动功率,将试写数据记录在光磁盘的试写区TA中,再生该试写数据,检测各激光驱动功率时的不对称值ASy。该不对称值ASy使用不对称检测电路可以很容易地进行检测。然后,从这些检测到的不对称值ASy中选择与预先确定的不对称值ASy最接近的不对称值ASy。由此确定获得所选择的不对称值ASy时的驱动功率作为激光二极管的驱动功率的最佳值。这里所说的不对称值,表示槽与槽脊的时间平均比。具体地说,从光磁盘再生的RF信号变成图6所示的波形,用逻辑0及1的发生概率相等的限幅电平SL与再生信号的峰值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数据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备有将激光束照射在光记录媒体上的激光照射装置;驱动上述激光照射装置的激光驱动装置;使上述激光照射装置相对于上述光记录媒体移动的移动装置;以及控制上述激光驱动装置及上述移动装置的控制装置,以便由上述激光照射装置在上述光记录媒体内的由多个子码帧构成的试写区的各子码帧内,用不同的多个激光驱动功率记录试写数据。

【技术特征摘要】
JP 1994-5-31 141109/941.一种数据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备有将激光束照射在光记录媒体上的激光照射装置;驱动上述激光照射装置的激光驱动装置;使上述激光照射装置相对于上述光记录媒体移动的移动装置;以及控制上述激光驱动装置及上述移动装置的控制装置,以便由上述激光照射装置在上述光记录媒体内的由多个子码帧构成的试写区的各子码帧内,用不同的多个激光驱动功率记录试写数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试写区有多个分区,每一分区由多个子码帧构成,上述光记录媒体还备有分别与上述试写区的多个分区对应的由多个子区构成的计数区,当在上述试写区内的某个分区内记录了即使很少量的试写数据时,上述控制装置也控制上述激光驱动装置及上述移动装置,以便将表示上述分区已使用完的识别数据记录在与记录上述试写数据的分区对应的上述计数区内的子区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构成上述计数区的各子区是上述1个子码帧的区域。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备有接收从上述光记录媒体反射的激光束的光接收装置、以及根据上述光接收装置的输出信号检测上述计数区有无识别数据的记录的检测装置,上述控制装置根据上述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控制上述激光驱动装置及上述移动装置,以便将试写数据记录在上述试写区的未记录的子区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据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向上述试写区内的某一子码帧记录试写数据之前,由上述检测装置检测在与包含上述子码帧的分区对应的上述计数区内的子区中是否记录了识别数据,当上述子区内未记录识别数据时,上述控制装置控制上述激光驱动装置及上述移动装置,以便将识别数据记录在与包含记录试写数据的子码帧的分区对应的计数区内的子区中。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试写区的分区由多个子分区构成,另外还备有存储装置,用来检测上述计数区内的子区中识别数据的记录状态,并根据上述检测的记录状态检测上述试写区的分区内的子分区的使用状况,且存储上述检测的子分区的使用状况。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装置在试写数据被记录在某个子码帧之后,控制上述激光驱动装置和移动装置,以便将识别数据记录在与包含上述子码帧的分区对应的上述计数区内的子区中。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有接收从上述光记录媒体反射的激光束的光接收装置,以及根据上述光接收装置的输出信号使上述光记录媒体中每规定单位记录的同步信号及上述光记录媒体中记录的数据再生的再生装置,上述控制装置根据上述再生装置的输出信号,控制上述激光驱动装置,以便使激光驱动功率以连续的2个同步信号之间间隔的约1/N(N为2以上的整数)的间隔呈台阶式的变化。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数据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从上述再生装置获得的同步信号包含在预先记录在上述光记录媒体上的绝对地址信号内。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数据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装置根据从上述再生装置获得的同步信号的标记时间,使激光驱动功率的可变标记时间清零。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有接收从上述光记录媒体反射的激光束的光接收装置,以及根据上述光接收装置的记录在试写区的试写数据的输出,检测上述试写数据的不对称值的不对称检测装置,在将数据记录在光记录媒体上时,上述控制装置根据上述不对称检测装置的输出信号,控制送给上述激光驱动装置的激光驱动功率。12.一种数据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备有将激光束照射在光记录媒体上的激光照射装置,该光记录媒体有由多个分区构成的试写区,上述各分区则分别由多个子分区构成;驱动上述激光照射装置的激光驱动装置;使上述激光照射装置相对于光记录媒体移动的移动装置;以及控制上述激光驱动装置及上述移动装置的控制装置,以便由上述激光照射装置用互不相同的多个激光驱动功率将试写数据记录在由试写区内的多个子分区构成的1个分区的各子分区内。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数据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光记录媒体还备有由分别与上述试写区的多个分区对应的多个子区构成的计数区,当在上述试写区内的某个分区内记录了即使很少量的试写数据时,上述控制装置也控制上述激光驱动装置及上述移动装置,以便将表示上述分区已使用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宇田川治
申请(专利权)人:索尼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