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蚓床通气加温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728644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1: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蚓床通气加温系统,包括处理室,所述处理室的内部呈等距铺设有蚓床,所述蚓床的外侧设有通气加温装置。该蚓床通气加温系统,通过氧纳米管置于蚓床中部并两端铺设,使得向蚓床通气时,可使增氧纳米管中气体温和、均匀输送到蚓床内部,蚓床内部物料受热、增氧均匀,效果明显,可控性强,对室温和蚓床料内温度进行测试,从而计算出达到蚯蚓生长适宜温度所需通气的时间,通过定时开关准确设定通气时间,进而为蚯蚓提供更加适宜的生长环境,适合蚯蚓存活,同时进一步提升可控性,蚓床料内湿度不佳的情况下,使得蚓床内湿度更加稳定,为蚯蚓提供更加适宜的湿度环境,为人们使用提升便利。使用提升便利。使用提升便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蚓床通气加温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蚓床通气加温系统
,具体为一种蚓床通气加温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针对制约蚯蚓高效处理农业有机废弃物的料床环境因子,如温度、通气情况、湿度等,我国农业专家学者,自上世纪80年代起,开展了相关研究,先后研究出露天半地下池、大棚养殖、大棚温床半地下池等技术方法,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蚯蚓处理农业有机废弃物的能力及产出品数量、质量,促进了该研究领域及相关产业的发展。然现有技术仍存在,技术使用投入成本高、因场地变动而新增的投入产本及损失、技术使用效果可操控性不完善等问题。
[0003]但现有的蚓床通气系统仍存在物料受热增温及通气增氧不均匀,通气、增温效果难以控制的问题,且不便于计算出达到蚯蚓生长适宜温度所需通气的时间,无法快速为蚯蚓提供更加适宜的生长环境,可控性进一步降低,同时蚓床内湿度无法良好的控制,无法为蚯蚓提供更加适宜的湿度环境,给人们使用造成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蚓床通气加温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现有的蚓床通气系统仍存在物料受热增温及通气增氧不均匀,通气、增温效果难以控制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蚓床通气加温系统,包括处理室,所述处理室的内部呈等距铺设有蚓床,所述蚓床的外侧设有通气加温装置;
[0006]所述通气加温装置包括鼓风机、电热扇、控制开关、PVC管、第一支管、第二支管、第三支管和增氧纳米管;
[0007]所述鼓风机和电热扇分别安装于处理室的内部右侧,所述鼓风机和电热扇均电性连接有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安装于处理室的内部侧壁上,所述鼓风机的出风端连通有PVC管,所述PVC管的末端连通有第一支管,所述第一支管的外壁通过三通接头连通有多个第二支管,所述第二支管的外壁下方通过垂直接头连通有第三支管,所述第三支管的外壁贯穿蚓床的一侧并延伸至其内部,所述第三支管的末端通过三通接头连通有两个增氧纳米管。这样设计使得向蚓床通气时,可使增氧纳米管中气体温和、均匀输送到蚓床内部,蚓床内部物料受热、增氧均匀,效果明显,可控性强。
[0008]优选的,所述增氧纳米管置于蚓床中部并向蚓床的内部两端铺设。这样设计可提升增氧的均匀程度。
[0009]优选的,所述鼓风机的进风端与电热扇的前端相向设置。这样设计可保证鼓风机可稳定吸入热气。
[0010]优选的,所述处理室的内部设有调试装置;
[0011]所述调试装置包括固定件、第一温度计和第二温度计;
[0012]所述第一温度计通过固定件安装于处理室的内部侧壁上,所述第一温度计的一侧
设有多个第二温度计,所述第二温度计通过固定件安装于蚓床的内部侧壁上。这样设计可通过同一位置通气后料温与初始料温差值,及室温变化差值,判断通气情况,依据两差值温度差,及鼓风机通气时间,可知蚓床每升高℃所需的时间,从而计算出达到蚯蚓生长适宜温度所需通气的时间,通过定时开关准确设定通气时间。
[0013]优选的,所述第一温度计和第二温度计均与控制开关电性连接。这样设计使得定时开关可对第一温度计和第二温度计进行控制。
[0014]优选的,所述处理室的内部设有加水系统;
[0015]所述加水系统包括水箱、水泵、导流管和喷头;
[0016]所述水箱安装于处理室的内部左侧,所述水箱的顶部安装有水泵,所述水泵的吸水管与水箱相连通,所述水泵的出水端连通有导流管,所述导流管的外壁正面连通有多个喷头,且喷头均位于蚓床的上方。这样设计可对蚓床内物料起到加湿作用,进而使其内部湿度更加稳定。
[0017]所述处理室属于非露天的环境,可以为烤烟房、大棚(温室大棚、塑料大棚等)、改造的养殖场(包括养鸡场、养鸭场、养猪场、养牛场等等),只要是非露天的场地均可。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蚓床通气加温系统,通过处理室、蚓床和通气加温装置的配合,使得该装置在使用时,可通过鼓风机的进风端与电热扇的前端相对、且近距离设置,使得鼓风机可对热气进行吸入,并通过PVC管、第一支管、第二支管和第三支管使其排出至增氧纳米管内,通过氧纳米管置于蚓床中部并两端铺设,使得向蚓床通气时,可使增氧纳米管中气体温和、均匀输送到蚓床内部,蚓床内部物料受热、增氧均匀,效果明显,可控性强;
[0019]通过处理室、蚓床和调试装置的配合,使得该装置在使用时,可通过第一温度计和第二温度计的设置,可同时对室温和蚓床料内温度进行测试,通过同一位置通气后料温与初始料温差值,及室温变化差值,判断通气情况,依据两差值温度差,及鼓风机通气时间,可知蚓床每升高1℃所需的时间,从而计算出达到蚯蚓生长适宜温度所需通气的时间,通过定时开关准确设定通气时间,进而为蚯蚓提供更加适宜的生长环境,适合蚯蚓存活,同时进一步提升可控性;
[0020]通过处理室、蚓床和加水系统的配合,使得该装置在使用时,可通过喷头位于蚓床的上方,使得蚓床料内湿度不佳的情况下,可通过水泵将水箱内水向导流管内导入并通过喷头准确排出蚓床内,进而使得蚓床内湿度更加稳定,为蚯蚓提供更加适宜的湿度环境,为人们使用提升便利。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图1的局部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图1中水箱、水泵和导流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图1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1、处理室,2、蚓床,3、通气加温装置,301、鼓风机,302、电热扇,303、控制开关,304、PVC管,305、第一支管,306、第二支管,307、第三支管,308、增氧纳米管,4、调试装置,401、固定件,402、第一温度计,403、第二温度计,5、加水系统,501、水箱,502、水泵,503、
导流管,504、喷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蚓床通气加温系统,包括处理室1,处理室1的内部呈等距铺设有蚓床2,蚓床2宽1m、高0.5m、蚓床间距1m,长度视处理室1室内长度而定,蚓床2的外侧设有通气加温装置3。
[0028]通气加温装置3包括鼓风机301、电热扇302、控制开关303、PVC管304、第一支管305、第二支管306、第三支管307和增氧纳米管308,鼓风机301和电热扇302分别安装于处理室1的内部右侧,鼓风机301的进风端与电热扇302的前端相向设置,这样设计可保证鼓风机301可稳定吸入热气,鼓风机301和电热扇302均电性连接有控制开关303,控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蚓床通气加温系统,包括处理室(1),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室(1)的内部呈等距铺设有蚓床(2),所述蚓床(2)的外侧设有通气加温装置(3);所述通气加温装置(3)包括鼓风机(301)、电热扇(302)、控制开关(303)、PVC管(304)、第一支管(305)、第二支管(306)、第三支管(307)和增氧纳米管(308);所述鼓风机(301)和电热扇(302)分别安装于处理室(1)的内部右侧,所述鼓风机(301)和电热扇(302)均电性连接有控制开关(303),所述控制开关(303)安装于处理室(1)的内部侧壁上,所述鼓风机(301)的出风端连通有PVC管(304),所述PVC管(304)的末端连通有第一支管(305),所述第一支管(305)的外壁通过三通接头连通有多个第二支管(306),所述第二支管(306)的外壁下方通过垂直接头连通有第三支管(307),所述第三支管(307)的外壁贯穿蚓床(2)的一侧并延伸至其内部,所述第三支管(307)的末端通过三通接头连通有两个增氧纳米管(30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蚓床通气加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氧纳米管(308)置于蚓床(2)中部并向蚓床(2)的内部两端铺设。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蚓床通气加温系统,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升明张艳连静刘义文杨福强杨金辉高宇科侯崇正曹云向琳娜李玲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