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物取样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2551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1: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沉积物取样器,包括:主体:一端开口,一端封闭;所述主体包括腔体底板,沿腔体底板设置有截面为弧形腔体侧板,所述腔体侧板连接腔体底板的两侧,形成采样腔体;所述主体包括主体身部和主体尾部,腔底底板端在主体的封闭端由主体身部向主体尾部呈弧形过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仿生学的沉积物取样器,结构简单,重量轻,取样器开口端向封闭端主体呈流线型,入水阻力小,可保证取样器在水中大角度向海床俯冲,开口端顺利接触海床底,顺利取样。尤其适用于小型船舶近海采样使用。样使用。样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沉积物取样器


[0001]本技术涉及海洋勘测
,涉及一种沉积物取样器。

技术介绍

[0002]前海砂质海床的表层沉积物取样往往依托小型木质渔船,取样工具一般是重力式抓泥斗。存在如下缺陷:(1)由于抓泥斗在接触海床后不能完全闭合,导致表层沉积物样品获取成功率较低;(2)重力式抓泥斗在海流较大的情况下,抓斗开口往往不能垂直接触海床,导致不能获取样品;(3)重力式抓泥斗自重较大,前海木质渔船依赖人工操作,导致使用不便,安全性低。
[0003]以上因素影响了近海砂质海床的海洋勘测。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适用于砂质海床表层沉积物取样的取样器。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沉积物取样器,包括:
[0007]主体:一端开口,一端封闭;
[0008]所述主体包括腔体底板,沿腔体底板设置有截面为弧形腔体侧板,所述腔体侧板连接腔体底板的两侧,形成采样腔体;
[0009]所述主体包括主体身部和主体尾部,腔底底板端在主体的封闭端由主体身部向主体尾部呈弧形过渡。
[0010]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腔体底板包括:
[0011]底板主体,底板主体开口端设置有一空缺板位,所述空缺板位处设置有轨道槽,所述轨道槽沿腔体底板长度方向设置,在靠近主体开口端一侧设置有限制件;
[0012]滑动板:与空缺板位的形状匹配,所述滑动板与轨道槽匹配安装,可沿轨道槽滑动,沿滑动板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限制结构位于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制件之间,第一限制件相对限制结构位于靠近主体开口端一侧,当所述滑动板填充所述空缺板位后,第一限制件可卡在限位结构处,当所述滑动板脱出所述空缺板位后,第二限制件可卡在限制件处,限制滑动板的脱出;
[0013]所述空缺板位处间隔设置有导流孔。
[0014]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滑动板上安装有配重。
[0015]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腔体侧板截面呈抛物线状,在腔体侧板的顶部设置有背翼。
[0016]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取样器进一步包括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包括螺旋桨,所述螺旋桨连接动力源。
[0017]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动力源包括:
[0018]发条:连接一动力手柄,并连接发条动力输出轴;
[0019]主动齿轮:连接至发条动力输出轴;
[0020]所述主动齿轮与螺旋桨驱动齿轮啮合。
[0021]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动力机构设置在腔体侧板的顶部,所述螺旋桨动力输出轴穿过背翼。
[0022]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主体的封闭端设置有尾翼,所述尾翼由主体开口端向封闭端的方向呈向后倾斜设置。
[0023]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沿取样器轴线方向,在腔体侧板的两端对称设置有侧翼,所述侧翼由主体开口端向主体封闭端成向上倾斜设置。
[0024]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主体的开口端设置有绳索,用于提升取样器。
[0025]本技术提供的沉积物取样器,其有益效果在于:
[0026]提供了一种基于仿生学的沉积物取样器,结构简单,重量轻,一端开口,一端封闭,取样器开口端向封闭端主体呈流线型,底部前端平直,入水阻力小,可保证取样器在水中大角度向海床俯冲,开口端顺利接触海床底,顺利取样。尤其适用于小型船舶近海采样使用。
附图说明
[00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8]图1为取样器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2为取样器俯视结构示意图。
[0030]图3为取样器仰视结构示意图。
[0031]1‑
腔体底板,101

底板主体,102

滑动板,1021

第一限位件,1022

第二限制件,103

导流孔;
[0032]2‑
腔体侧板;
[0033]3‑
配重;
[0034]4‑
背翼;
[0035]5‑
螺旋桨;
[0036]6‑
导流罩;
[0037]7‑
手柄;
[0038]8‑
发条;
[0039]9‑
发条动力输出轴;
[0040]10

尾翼;
[0041]11

侧翼;
[0042]12

绳索。
具体实施方式
[0043]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
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44]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在”,“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不用于暗指相对重要性。
[0045]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46]本技术提供一种沉积物取样器,用于海底沉积物取样,尤其适用于砂质海床的沉积物取样。
[0047]取样器,结构参考图1至图3,包括:
[0048]主体:一端开口,一端封闭;
[0049]所述主体包括腔体底板1,沿腔体底板1设置有截面为弧形腔体侧板2,所述腔体侧板2连接腔体底板1的两侧,形成采样腔体;
[0050]所述主体包括主体身部和主体尾部,腔底底板端在主体的封闭端由主体身部向主体尾部呈弧形过渡。
[0051]腔体底板1的前端呈平直状,包括两侧边,弧形的腔体侧板2连接腔体底板1的两侧边。本实施例中,腔体侧板2纵向截面呈抛物线状,形成一个高峰顶部。在腔体侧板的顶部设置背翼4,增强引流效果。腔体采用弧线形设计,减小取样器的入水阻力;主体的封闭端由主体身部向主体尾部呈弧形过渡,形成一种近似鱼尾的仿生结构,可进一步减小取样器的入水阻力。参考图2,在主体开口端,腔体侧板2形成向后的倾斜,腔体底板1相对腔体侧板2形成一插入端。当取样器投放至水中后,开口端头部俯冲进入水底,顺利与海床接触。主体的开口端设置有绳索12,取样结束后,可通过绳索12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沉积物取样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一端开口,一端封闭;所述主体包括腔体底板,沿腔体底板设置有截面为弧形腔体侧板,所述腔体侧板连接腔体底板的两侧,形成采样腔体;所述主体包括主体身部和主体尾部,腔底底板端在主体的封闭端由主体身部向主体尾部呈弧形过渡。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积物取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底板包括:底板主体,沿底板主体开口端设置有一空缺板位,所述空缺板位处设置有轨道槽,所述轨道槽沿腔体底板长度方向设置,在靠近主体开口端一侧设置有限制件;滑动板:与空缺板位的形状匹配,所述滑动板与轨道槽匹配安装,可沿轨道槽滑动,沿滑动板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限制结构位于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制件之间,第一限制件相对限制结构位于靠近主体开口端一侧,当所述滑动板填充所述空缺板位后,第一限制件可卡在限位结构处,当所述滑动板脱出所述空缺板位后,第二限制件可卡在限制件处,限制滑动板的脱出;所述空缺板位处设置有导流孔。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沉积物取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板上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勇智张尧杜军夏鹏
申请(专利权)人: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