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气吸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724330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1: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氨气吸收技术领域,公开了氨气吸收装置,包括五级氨吸收模组,五级氨吸收模组包括吸收组件,进液槽侧端穿设传输管,传输管连接进液组件,混合槽下端穿设传输组件,四级氨吸收模组通过传输组件连接三级氨吸收模组,三级氨吸收模组连接二级氨吸收模组,二级氨吸收模组连接一级氨吸收模组,一级氨吸收模组的混合槽侧端穿设排气口,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化学处理不能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不使用任何化学吸收液,通过五级吸收使得尾气达标排放,采用物理膜分离法与纯水高效吸收法,利用低温超纯水吸收氨气,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实现了废物循环利用,创造了经济价值,具有较高的推广使用价值。使用价值。使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氨气吸收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氨气吸收
,具体为氨气吸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氨气是一种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在高温时会分解成氮气和氢气,有还原作用。有催化剂存在时可被氧化成一氧化氮。用于制液氮、氨水、硝酸、铵盐和胺类等。可由氮和氢直接合成而制得,能灼伤皮肤、眼睛、呼吸器官的粘膜,人吸入过多,能引起肺肿胀,以至死亡。因此在氨气排放过程中需要进行处理吸收,确保净化后的尾气达标排放。
[0003]目前,在氨气回收过程中,氨气回收系统大多为化学处理,化学处理的缺点在于废气变废液,只能暂时缓解环境压力,而不能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并且现有技术针对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主要采用吹脱、折点氯化和MAP化学沉淀等方法。吹脱法工艺简单,效果稳定,投资较低;但能耗大,有二次污染。折点氯化法处理效果稳定,不受水温影响;但运行费用高,副产物氯胺和氯代有机物会造成二次污染。化学沉淀法虽能较好的去除氨氮并且实现资源回收,但该方法的主要局限性在于沉淀药剂用量较大,从而致使处理成本较高,去除高浓度硫酸盐废水的主要途径是利用硫酸盐还原菌在厌氧条件下将硫酸盐还原成硫化氢,硫化氢若不进行回收去除会对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虽然利用脱氮硫杆菌可同时降解硫酸盐和氨氮,但这种方法必须分相进行,不能在同一反应器中同步进行,管理基建费相对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目的是提供氨气吸收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化学处理的缺点在于废气变废液,只能暂时缓解环境压力,而不能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
[0005]并且现有技术针对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主要采用吹脱、折点氯化和MAP化学沉淀等方法。吹脱法工艺简单,效果稳定,投资较低;但能耗大,有二次污染。折点氯化法处理效果稳定,不受水温影响;但运行费用高,副产物氯胺和氯代有机物会造成二次污染。化学沉淀法虽能较好的去除氨氮并且实现资源回收,但该方法的主要局限性在于沉淀药剂用量较大,从而致使处理成本较高,去除高浓度硫酸盐废水的主要途径是利用硫酸盐还原菌在厌氧条件下将硫酸盐还原成硫化氢,硫化氢若不进行回收去除会对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虽然利用脱氮硫杆菌可同时降解硫酸盐和氨氮,但这种方法必须分相进行,不能在同一反应器中同步进行,管理基建费相对较高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氨气吸收装置,包括五级氨吸收模组,所述五级氨吸收模组包括吸收组件,所述吸收组件包括进液槽与混合槽,所述混合槽上端穿设吸收液入液管,所述吸收液入液管穿设入液阀门,所述进液槽与混合槽通过脱气膜隔开,所述进液槽侧端穿设传输管,所述传输管连接进液组件,所述混合槽下端穿设传输组件,所述传输组件包括第二板式热换器,所述第二板式热换器输入端连接输出管,所述输出管穿设混合槽,所述第二板式热换器输出端连接离心泵的输入端,所述离心泵输出端穿设四级氨吸收模组,所述四级氨吸收模组通过传输组件连接三级氨吸收模组,所述三级氨
吸收模组连接二级氨吸收模组,所述二级氨吸收模组连接一级氨吸收模组,所述一级氨吸收模组的混合槽侧端穿设排气口。
[0007]优选的,所述进液组件包括集气管道,所述集气管道连接增压风机进风端,所述增压风机排风端连接气体过滤器,所述气体过滤器连接第一板式热换器,所述第一板式热换器与气体过滤器连接处穿设吸收液入液管,所述第一板式热换器输出端连接传输管,所述传输管穿设电动阀门。
[0008]优选的,所述进液槽下端穿设出液阀门。
[0009]优选的,所述四级氨吸收模组、三级氨吸收模组、二级氨吸收模组和一级氨吸收模组内均设有吸收组件。
[0010]优选的,所述吸收液进液管道和吸收液入液管均使用低温高纯水作为吸收液。
[0011]优选的,所述装置本体材料均考虑氨水的腐蚀性。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本技术为氨气吸收装置,设置的吸收组件,使用时由于脱气膜亲气而疏水的特性,使得氨气透过膜进入另一侧的吸收液中并迅速溶合成氨水,而吸收液却不能进入氨气流动一侧。
[0014](2)本技术为氨气吸收装置,设置的进液组件,使用时含氨废气通过集气管道收集后由增压风机吸气增压,然后进入第一板式换热器进行热交换,降温后的含氨废气进入五级氨吸收模组。
[0015](3)本技术为氨气吸收装置,设置的传输组件,使用时第二板式换热器带走氨气溶解于吸收液时产生的大量反应热,控制溶液在较低的温度,提高溶解度,从而提高氨水浓度,提升吸收效率。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图1中A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图1中B处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中:1、五级氨吸收模组;2、进液槽;3、混合槽;4、出液阀门;5、脱气膜;6、集气管道;7、增压风机;8、气体过滤器;9、吸收液进液管道;10、第一板式热换器;11、传输管;12、电动阀门;13、吸收液入液管;14、入液阀门;15、输出管;16、第二板式热换器;17、离心泵;18、四级氨吸收模组;19、三级氨吸收模组;20、二级氨吸收模组;21、一级氨吸收模组;22、排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实施例
[0022]请参阅图1

3所示,本技术提供氨气吸收装置技术方案:包括五级氨吸收模组
1,五级氨吸收模组1包括吸收组件,吸收组件包括进液槽2与混合槽3,混合槽3上端穿设吸收液入液管13,吸收液入液管13穿设入液阀门14,进液槽2与混合槽3通过脱气膜5隔开,进液槽2侧端穿设传输管11,传输管11连接进液组件,混合槽3下端穿设传输组件,传输组件包括第二板式热换器16,第二板式热换器16输入端连接输出管15,输出管15穿设混合槽3,第二板式热换器16输出端连接离心泵17的输入端,离心泵17输出端穿设四级氨吸收模组18,四级氨吸收模组18通过传输组件连接三级氨吸收模组19,三级氨吸收模组19连接二级氨吸收模组20,二级氨吸收模组20连接一级氨吸收模组21,一级氨吸收模组21的混合槽3侧端穿设排气口22。
[0023]进一步的,进液组件包括集气管道6,集气管道6连接增压风机7进风端,增压风机7排风端连接气体过滤器8,气体过滤器8连接第一板式热换器10,第一板式热换器10与气体过滤器8连接处穿设吸收液入液管13,第一板式热换器10输出端连接传输管11,传输管11穿设电动阀门12。
[0024]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气体过滤器8将通过增压风机7的含氨废气进行过滤,再经过第一板式热换器10进行热交换,降温后的含氨废气进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氨气吸收装置,包括五级氨吸收模组(1),其特征在于,所述五级氨吸收模组(1)包括吸收组件,所述吸收组件包括进液槽(2)与混合槽(3),所述混合槽(3)上端穿设吸收液入液管(13),所述吸收液入液管(13)穿设入液阀门(14),所述进液槽(2)与混合槽(3)通过脱气膜(5)隔开,所述进液槽(2)侧端穿设传输管(11),所述传输管(11)连接进液组件,所述混合槽(3)下端穿设传输组件,所述传输组件包括第二板式热换器(16),所述第二板式热换器(16)输入端连接输出管(15),所述输出管(15)穿设混合槽(3),所述第二板式热换器(16)输出端连接离心泵(17)的输入端,所述离心泵(17)输出端穿设四级氨吸收模组(18),所述四级氨吸收模组(18)通过传输组件连接三级氨吸收模组(19),所述三级氨吸收模组(19)连接二级氨吸收模组(20),所述二级氨吸收模组(20)连接一级氨吸收模组(21),所述一级氨吸收模组(21)的混合槽(3)侧端穿设排气口(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祝有法王振东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市格绿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