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排水采气用带涡流井下节流器,所述节流器主要由中心管、连接于中心管底端处的节流嘴以及从上而下依次连接于中心管外部的涡流管、轴管套、卡瓦组件、胶筒组件和防砂罩组成,所述涡流管的外周螺旋排布有至少一道涡流槽,所述轴管套向上延伸并将所述涡流管的外周环罩,所述涡流管的底端处具有能够将所述涡流管的涡流槽与所述中心管的中心孔相连通的转流环空,所述转流环空处的轴管套上开设有能够将所述轴管套的外部环境与所述转流环空相连通的外部导流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基于节流功能与涡流功能一体化的井下作业工具,能够有效减小外部积液对涡流形成阻力,从而可靠地提升排水采气携液能力。靠地提升排水采气携液能力。靠地提升排水采气携液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排水采气用带涡流井下节流器
[0001]本技术涉及井下节流器,具体是一种排水采气用的带涡流功能的井下节流器。
技术介绍
[0002]节流器和涡流工具是排水采气工艺常用的井下工具,常见的井下节流器和井下涡流工具相互独立、且使用时分次入井。
[0003]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将井下节流器和井下涡流工具集成一体化的技术,参见名称为“井下节流涡流排水采气一体化工具”(公开号CN 111927400,公开日2020年11月13日)的专利文献。该技术主要由中心管、连接于中心管底端处的节流嘴、以及从上而下依次连接于中心管外部的涡流轴、轴管套、卡瓦组件、胶筒组件和防砂罩等组成,涡流轴的外周螺旋排布有至少一道螺旋槽,轴管套向上延伸并将涡流轴的外周环罩,涡流轴的底端与轴管套内的安装环台之间以上下位配合方式形成环空结构的水气孔,水气孔处的中心管上开设有能够将中心孔与水气孔相连通的连通孔;其作业过程是,井下不规则紊流的水气流体经防砂罩、节流嘴进入中心管的中心孔内,再经连通孔进入水气孔内,水气孔内不规则紊流的水气流体经涡流轴上的螺旋槽转化为螺旋上升的规则涡流,并在油管内分成明显的气、液两相旋流,从而增强携液能力。
[0004]然而,上述一体化工具未考虑轴管套与油管之间环空内的积液举升外排。在井下排水采气作业时,轴管套与油管之间环空内产生的积液会在涡流轴外部上侧处,对螺旋槽内螺旋上升的涡流形成较大的阻力,即对涡流形成阻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上述一体化工具的排水采气携液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技术目的在于:针对上述井下节流涡流排水采气一体化工具的特殊性及其技术不足,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减小外部积液对涡流形成阻力的排水采气用带涡流井下节流器。
[0006]本技术的技术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排水采气用带涡流井下节流器,所述节流器主要由中心管、连接于中心管底端处的节流嘴以及从上而下依次连接于中心管外部的涡流管、轴管套、卡瓦组件、胶筒组件和防砂罩组成,所述涡流管的外周螺旋排布有至少一道涡流槽,所述轴管套向上延伸并将所述涡流管的外周环罩,所述涡流管的底端处具有能够将所述涡流管的涡流槽与所述中心管的中心孔相连通的转流环空,所述转流环空处的轴管套上开设有能够将所述轴管套的外部环境与所述转流环空相连通的外部导流孔。该技术措施将井下节流器与井下涡流工具在同一中心管上进行轴向排布,形成节流功能与涡流功能一体化的井下作业工具,且在涡流管底端处的轴管套上开设能够将外部环境与转流环空连通的外部导流孔,在井下排水采气作业时,轴管套与油管之间环空内产生的积液会经外部导流孔吸入涡流管的涡流槽内进行螺旋举升,避免在涡流管外部上侧处对
涡流槽内螺旋上升的涡流形成较大阻力,即有效减小外部积液对涡流形成阻力,从而可靠地提升该节流功能与涡流功能一体化井下作业工具的排水采气携液能力。
[0007]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转流环空内设置有内导流筒,所述内导流筒处在所述涡流管的涡流槽内侧处,所述内导流筒与所述中心管和所述轴套管分别以环空间隙配合,所述内导流筒上具有能够将内侧环空与外侧环空相连通的中部导流孔,且所述中部导流孔的成型位置分别高于所述轴管套上的外部导流孔的成型位置、以及所述中心管上的内部导流孔的成型位置。该技术措施通过转流环空内的内导流筒将中心管的中心孔与涡流管的涡流槽可靠地连通,同时,通过内导流筒将中心管上的内部导流孔与轴管套上的外部导流孔进行相对的区分隔离,避免中心孔内外流的水气流体对经外部导流孔内流的水气流体造成对冲,而且中心孔内外流的水气流体对外部导流孔处形成低压抽吸效应,确保外部积液能够可靠地进外部导流孔流得进转流环空内。
[0008]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轴管套向上延伸的高度低于所述涡流管的涡流槽顶端高度,所述涡流管的涡流槽顶部区域在所述轴管套的顶端处外露。进一步的,所述涡流管的涡流槽外露长度至少为所述涡流槽环周螺旋长度的1/4。该技术措施能够使涡流槽螺旋举升的水气流体在未完全脱离涡流槽时便向油管内壁靠近,以便于气、液两相旋流在油管内壁可靠地成型,增强气、液两相旋流在油管内成型的稳定性。
[0009]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轴管套上开设的外部导流孔为环周均匀排布的多组。该技术措施对外部积液内吸相对均衡、效果好。
[0010]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轴管套由轴向对接组合在一起的外导流筒和连接套组成,所述外导流筒处在所述连接套的上侧处。进一步的,所述外导流筒与所述连接套之间的连接部位处在转流环空底部处,且所述连接套的上接头处在所述外导流筒的下接头内侧处,所述连接套的顶端面构成所述转流环空的底面。该技术措施既便于轴管套加工成型,亦便于内导流筒在转流环空内组装。
[0011]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涡流管的上部具有打捞颈,所述打捞颈处在所述涡流管的涡流槽上方处。
[0012]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是:上述技术措施将井下节流器与井下涡流工具在同一中心管上进行轴向排布,形成节流功能与涡流功能一体化集成的井下作业工具,且在涡流管底端处的轴管套上开设能够将外部环境与转流环空连通的外部导流孔,在井下排水采气作业时,轴管套与油管之间环空内产生的积液会经外部导流孔吸入涡流管的涡流槽内进行螺旋举升,避免在涡流管外部上侧处对涡流槽内螺旋上升的涡流形成较大阻力,即有效减小外部积液对涡流形成阻力,从而可靠地提升该节流功能与涡流功能一体化井下作业工具的排水采气携液能力;此外,通过转流环空内的内导流筒能够将中心管上的内部导流孔与轴管套上的外部导流孔进行相对的区分隔离,避免中心孔内外流的水气流体对经外部导流孔内流的水气流体造成对冲,而且中心孔内外流的水气流体对外部导流孔处形成低压抽吸效应,确保外部积液能够可靠地进外部导流孔流得进转流环空内。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代号含义:1—中心管;2—涡流管;3—外导流筒;4—连接套;5—卡瓦组件;
6—胶筒组件;7—防砂罩;8—节流嘴;9—内部导流孔;10—中部导流孔;11—外部导流孔;12—转流环空;13—涡流槽;14—打捞颈;15—中心孔;16—内导流筒。
具体实施方式
[0015]本技术涉及井下节流器,具体是一种排水采气用的带涡流功能的井下节流器,下面以多个实施例对本技术的主体
技术实现思路
进行详细说明。其中,实施例1结合说明书附图
‑
即图1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内容进行清楚、详细的阐释;其它实施例虽未单独绘制附图,但其主体结构仍可参照实施例1的附图。
[0016]在此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技术的附图是示意性的,其为了清楚本技术的技术目的已经简化了不必要的细节,以避免模糊了本技术贡献于现有技术的技术方案。
[0017]实施例1
[0018]参见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中心管1、连接于中心管1底端处的节流嘴8、以及从上而下依次连接于中心管1外部的打捞颈14、涡流管2、轴管套、卡瓦组件5、胶筒组件6和防砂罩7等。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排水采气用带涡流井下节流器,所述节流器主要由中心管(1)、连接于中心管(1)底端处的节流嘴(8)以及从上而下依次连接于中心管(1)外部的涡流管(2)、轴管套、卡瓦组件(5)、胶筒组件(6)和防砂罩(7)组成,所述涡流管(2)的外周螺旋排布有至少一道涡流槽(13),所述轴管套向上延伸并将所述涡流管(2)的外周环罩,所述涡流管(2)的底端处具有能够将所述涡流管(2)的涡流槽(13)与所述中心管(1)的中心孔(15)相连通的转流环空(12),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流环空(12)处的轴管套上开设有能够将所述轴管套的外部环境与所述转流环空(12)相连通的外部导流孔(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排水采气用带涡流井下节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流环空(12)内设置有内导流筒(16),所述内导流筒(16)处在所述涡流管(2)的涡流槽(13)内侧处,所述内导流筒(16)与所述中心管(1)和所述轴管套分别以环空间隙配合,所述内导流筒(16)上具有能够将内侧环空与外侧环空相连通的中部导流孔(10),且所述中部导流孔(10)的成型位置分别高于所述轴管套上的外部导流孔(11)的成型位置、以及所述中心管(1)上的内部导流孔(9)的成型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排水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晓章,
申请(专利权)人:广汉市丰业石油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