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擦摆减隔震桥梁球形支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2076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1: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桥梁支座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摩擦摆减隔震桥梁球形支座,包括上支座板、下支座板、以及位于二者之间的球冠衬板,关键在于:所述球形支座还包括设置在上支座板上方的顶板、以及设置在顶板与上支座板之间的导向条,导向条的下端嵌装在上支座板上开设的凹槽内,导向条的上端与顶板下端面开设的滑槽形成滑动配合,滑槽的长度大于导向条的长度。顶板与上支座板配合实现正常的温变位移,球冠衬板与上支座板之间、球冠衬板与下支座板之间都存在转角,可以实现减隔震位移,将支座的温变位移与减隔震位移分开,温变效果和减隔震效果都更好。都更好。都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摩擦摆减隔震桥梁球形支座


[0001]本技术涉及桥梁支座
,具体的,涉及一种摩擦摆减隔震桥梁球形支座。

技术介绍

[0002]桥梁支座是连接桥梁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的重要结构部件,它能将桥梁上部结构的反力和变形(位移和转角)可靠地传递给桥梁下部结构,从而使结构的实际受力情况与计算的理论图式相符合。常用的桥梁支座有板式橡胶支座、盆式橡胶支座和球形支座,其中,球形支座因其承载能力大、平动能力大、转动能力大、耐久性能优等特点而得到广泛应用。现有的球形支座包括上支座板、下支座板、以及位于二者之间的球冠衬板,支座的温变位移和减隔震位移都通过球冠衬板实现,导致支座的温变效果和减隔震效果都不太好,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出一种摩擦摆减隔震桥梁球形支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支座的温变位移和减隔震位移都通过球冠衬板实现,导致支座的温变效果和减隔震效果都不太好,有待提高的问题。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摩擦摆减隔震桥梁球形支座,包括上支座板、下支座板、以及位于二者之间的球冠衬板,关键在于:所述球形支座还包括设置在上支座板上方的顶板、以及设置在顶板与上支座板之间的导向条,导向条的下端嵌装在上支座板上开设的凹槽内,导向条的上端与顶板下端面开设的滑槽形成滑动配合,滑槽的长度大于导向条的长度。
[0005]所述球形支座还包括设置在顶板与上支座板之间、且位于导向条外围的不锈钢板,不锈钢板靠近导向条的一端向上弯折延伸到滑槽内并与滑槽内壁贴合。
[0006]所述球形支座还包括设置在不锈钢板与上支座板之间的第一聚四氟乙烯板,第一聚四氟乙烯板的下端嵌装在上支座板上端面开设的安装槽内、上端凸出在上支座板上方。
[0007]所述球形支座还包括设置在上支座板与球冠衬板之间的第二聚四氟乙烯板,第二聚四氟乙烯板的下端嵌装在球冠衬板上表面开设的凹槽内、上端凸出在球冠衬板上方。
[0008]所述球形支座还包括设置在下支座板与球冠衬板之间的第三聚四氟乙烯板,第三聚四氟乙烯板的上端嵌装在球冠衬板下表面开设的凹槽内、下端凸出在球冠衬板下方。
[0009]在上支座板外壁的下端设置有第一凸环,在下支座板内壁的上端设置有第二凸环,第一凸环的外壁与第二凸环的内壁接触。
[0010]所述下支座板包括带有球形槽的第一底板、以及设置在第一底板上方且位于球形槽外围的第二底板,第二底板是位于上支座板外围的环形结构且包括由上向下依次设置的上限位板、水平板、下限位板,下限位板与第一底板上端面开设的环形槽插接,上限位板、水平板和第一底板的外壁处于同一竖直面上,第二凸环位于上限位板内侧。
[0011]所述下限位板的外壁与上限位板的内壁处于同一竖直面上或位于其内侧,下限位板内壁上设置有向内侧凸起的竖向燕尾条,第一底板的环形槽内壁上开设有竖向燕尾条,竖向燕尾条与竖向燕尾槽插接形成为第一底板与第二底板之间的加强结构。
[0012]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在上支座板上方设置顶板,顶板通过导向条和滑槽的配合可以沿导向条的长度方向滑动,顶板与上支座板配合实现正常的温变位移,球冠衬板与上支座板之间、球冠衬板与下支座板之间都存在转角,可以实现减隔震位移,将支座的温变位移与减隔震位移分开,温变效果和减隔震效果都更好。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图。
[0015]图3为图1中A的放大图。
[0016]图4为本技术中下支座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顶板,2、上支座板,3、导向条,4、球冠衬板,5、下支座板,5

1、第一底板,5

2、第二底板,5
‑2‑
1、上限位板、5
‑2‑
2、水平板、5
‑2‑
3、下限位板,5

3、球形槽,6、滑槽,7、不锈钢板,8、第一聚四氟乙烯板,9、第二聚四氟乙烯板,10、第三聚四氟乙烯板,11、第一凸环,12、第二凸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详细说明。
[0019]具体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摩擦摆减隔震桥梁球形支座,包括上支座板2、下支座板5、以及位于二者之间的球冠衬板4,球冠衬板4的球面半径根据工程的隔震周期确定,从而实现减隔震效果,球形支座还包括设置在上支座板2上方的顶板1、以及设置在顶板1与上支座板2之间的导向条3,导向条3的下端嵌装在上支座板2上开设的凹槽内,导向条3的上端与顶板1下端面开设的滑槽6形成滑动配合,滑槽6的长度大于导向条3的长度。顶板1与上支座板2配合实现正常的温变位移,球冠衬板4与上支座板2之间、球冠衬板4与下支座板5之间都存在转角,可以实现减隔震位移,将支座的温变位移与减隔震位移分开,温变效果和减隔震效果都更好。
[0020]作为对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球形支座还包括设置在顶板1与上支座板2之间、且位于导向条3外围的不锈钢板7,不锈钢板7靠近导向条3的一端向上弯折延伸到滑槽6内并与滑槽6内壁贴合。如图1和图2所示,不锈钢板7可以减小顶板1与上支座板2之间的摩擦力,缓冲减震效果更好。
[0021]作为对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球形支座还包括设置在不锈钢板7与上支座板2之间的第一聚四氟乙烯板8,第一聚四氟乙烯板8的下端嵌装在上支座板2上端面开设的安装槽内、上端凸出在上支座板2上方。如图1所示,第一聚四氟乙烯板8可以起到缓冲减震作用。
[0022]作为对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球形支座还包括设置在上支座板2与球冠衬板4之间的第二聚四氟乙烯板9,第二聚四氟乙烯板9的下端嵌装在球冠衬板4上表面开设的凹槽内、上端凸出在球冠衬板4上方。如图1和图2所示,可以减小球冠衬板4转动时与上支座板
2之间的摩擦力,同时可以起到缓冲减震作用。
[0023]作为对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球形支座还包括设置在下支座板5与球冠衬板4之间的第三聚四氟乙烯板10,第三聚四氟乙烯板10的上端嵌装在球冠衬板4下表面开设的凹槽内、下端凸出在球冠衬板4下方。如图1和图2所示,可以减小球冠衬板4转动时与下支座板5之间的摩擦力,同时可以起到缓冲减震作用。
[0024]作为对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上支座板2外壁的下端设置有第一凸环11,在下支座板5内壁的上端设置有第二凸环12,第一凸环11的外壁与第二凸环12的内壁接触。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第一凸环11与第二凸环12相互配合,在未发生地震时限制隔震效果产生,当支座受到地震时,水平力会剪断下支座板5四周的第二凸环12,此时支座利用球冠衬板4的双曲面实现支座的隔震位移,达到减隔震的作用。
[0025]作为对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下支座板5包括带有球形槽5

3的第一底板5

1、以及设置在第一底板5

1上方且位于球形槽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摩擦摆减隔震桥梁球形支座,包括上支座板(2)、下支座板(5)、以及位于二者之间的球冠衬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形支座还包括设置在上支座板(2)上方的顶板(1)、以及设置在顶板(1)与上支座板(2)之间的导向条(3),导向条(3)的下端嵌装在上支座板(2)上开设的凹槽内,导向条(3)的上端与顶板(1)下端面开设的滑槽(6)形成滑动配合,滑槽(6)的长度大于导向条(3)的长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擦摆减隔震桥梁球形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形支座还包括设置在顶板(1)与上支座板(2)之间、且位于导向条(3)外围的不锈钢板(7),不锈钢板(7)靠近导向条(3)的一端向上弯折延伸到滑槽(6)内并与滑槽(6)内壁贴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摩擦摆减隔震桥梁球形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形支座还包括设置在不锈钢板(7)与上支座板(2)之间的第一聚四氟乙烯板(8),第一聚四氟乙烯板(8)的下端嵌装在上支座板(2)上端面开设的安装槽内、上端凸出在上支座板(2)上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擦摆减隔震桥梁球形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形支座还包括设置在上支座板(2)与球冠衬板(4)之间的第二聚四氟乙烯板(9),第二聚四氟乙烯板(9)的下端嵌装在球冠衬板(4)上表面开设的凹槽内、上端凸出在球冠衬板(4)上方。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擦摆减隔震桥梁球形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形支座还包括设置在下支座板(5)与球冠衬板(4)之间的第三聚四氟乙烯板(10),第三聚四氟乙烯板(10)的上端嵌装在球冠衬板(4)下表面开设的凹槽内、下端凸出在球冠衬板(4)下方。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擦摆减隔震桥梁球形支座,其特征在于:在上支座板(2)外壁的下端设置有第一凸环(11),在下支座板(5)内壁的上端设置有第二凸环(12),第一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英升睿张培培张娅娅宋怀康尤海鱼董鹏张敬刘振泼贾明明孙兵王福民彭云祥
申请(专利权)人:衡水泰威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