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在线分离双驱设备的工作系统及其力矩传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720455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1: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力矩传递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力矩传递装置,包括力矩传动棘轮;所述力矩传动棘轮包括外圈,与外圈转动配合的内圈,及同步机构;所述力矩传动棘轮设置有制动以解除外圈、内圈同步转动的制动机构。还公开了一种可在线分离双驱设备的工作系统,包括负载设备;动力输入轴的两端均连接有如上所述的力矩传递装置;一台所述力矩传递装置上连接有第一电机,另一台所述力矩传递装置上连接有第二电机。本力矩传递装置,运行时不发热,制动力矩小发热量低,可靠性高。同步机构使得外圈配合内圈同步转动时可以实现力矩传递的作用;而制动机构制动后,可以解除外圈、内圈同步转动,此时力矩传递中断,可进行后续的设备维护和拆装操作。作。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在线分离双驱设备的工作系统及其力矩传递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力矩传递
,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在线分离双驱设备的工作系统及其力矩传递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驱动轴系力矩逐级传递系统中,一般只有运行和停止两种状态,但在某些重要应用场所,比如在运行期间负载设备不允许停机的应用中,需采用一备一用的双电机来驱动负载设备,即双驱设备,见图1。负载设备与双电机始终保持连轴状态:当电机一为驱动电机时,负载设备和电机二处于被驱动状态,力矩由驱动电机一通过联轴器和轴系传递到负载设备端和电机二(的转子)上,此时电机二不施加外部电源,其转子由轴系带动作被动空转;当驱动的电机一出现故障时,系统自动切换至电机二运行,由电机二充当负载设备的驱动力矩(即动力源),而故障的电机一由于处于旋转状态将无法分离检修或更换,只能等待检修周期到来才能进行检修和更换,如果此时电机二发生故障,那该类系统将被迫停机。
[0003]目前市场上尚无可以在系统运行时,可快速并在线拆卸和更换故障驱动电机的产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可在线分离双驱设备的工作系统及其力矩传递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驱动设备不可在线拆卸、更换的上述技术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力矩传递装置,包括力矩传动棘轮;所述力矩传动棘轮包括外圈,与外圈转动配合的内圈,及设于外圈和内圈之间并用于同步外圈、内圈转动的同步机构;所述力矩传动棘轮设置有制动以解除外圈、内圈同步转动的制动机构。
[0007]优选的,所述同步机构包括固定在外圈和内圈之间的座体;所述座体设有多个,且均匀间隔沿内圈环状分布;相临两个所述座体之间的间隙内设有滚柱,且滚柱与外圈、内圈为滚动配合;所述座体的第一端设为限制滚柱自转的斜面,座体的第二端设为顶推滚柱自转的顶推面。
[0008]优选的,所述座体的第二端设有盲孔,盲孔内插入弹簧和伸缩的推动杆;所述推动杆的第一端连接弹簧,推动杆的第二端伸出盲孔顶推滚柱自转。
[0009]优选的,所述制动机构包括连接在外圈上的摩擦盘,及配合摩擦盘的制动组。
[0010]该力矩传递装置,还包括固定在外圈外周上的组装件;所述摩擦盘连接组装件,并通过组装件与外圈传动连接;所述组装件、力矩传动棘轮外罩设有外壳,且外壳对应力矩传动棘轮的两端开设有开孔。
[0011]该力矩传递装置,又包括动力输入单元和动力输出单元;所述动力输入单元连接内圈,动力输出单元连接外圈。
[0012]优选的,所述动力输出单元连接所述组装件,并通过组装件与外圈传动连接。
[0013]优选的,所述动力输出单元包括联轴器组件,及与联轴器组件传动连接的负载设备;所述动力输入单元包括输入轴套,及与输入轴套传动连接的驱动设备。
[0014]本技术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为:
[0015]一种可在线分离双驱设备的工作系统,包括负载设备;所述负载设备具有动力输入轴;所述动力输入轴的两端均传动连接有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力矩传递装置;一台所述力矩传递装置上传动连接有第一电机,另一台所述力矩传递装置上传动连接有第二电机。
[0016]优选的,两台所述力矩传递装置关于负载设备呈对称布置。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8]本力矩传递装置,其结构设计紧凑,即装即用,简便实用;运行时不发热,制动力矩小发热量低,可靠性高。同步机构使得外圈配合内圈同步转动时可以实现力矩传递的作用;而制动机构制动后,可以解除外圈、内圈同步转动,此时力矩传递中断,可进行后续的设备维护和拆装操作,安全快捷。
[0019]原驱动轴系结构中一用一备电机的传动轴都处于旋转状态,且在负载设备工作期间无法进行替换,若两台电机都出现问题而无法使用时,该类系统将被迫停机。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将力矩传递装置安装到驱动轴系结构中后,直接替代原联轴器,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可以在轴系中的任一时刻进行快速拆装,而负载设备依然不受影响可以正常工作,大幅度提升了该应用系统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备一用双电机驱动负载设备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技术可在线分离双驱设备的工作系统之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是本技术力矩传递装置之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是力矩传动棘轮的剖面示意图;
[0024]图5是力矩传动棘轮之外圈和内圈同转的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
[0026]输入轴套1、轴承2、外壳3、组装件4、力矩传动棘轮5、制动组6、摩擦盘7、端盖8、弹性联轴器A 9、联轴器B 10、滚柱11、弹簧12、推动杆13、内圈14、外圈15、座体16、第一电机21、力矩传递装置22、第二电机23。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0028]请参阅附图。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
[0029]实施例一
[0030]请参阅图3

图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力矩传递装置22,包括力矩传动棘轮5;所述力矩传动棘轮5包括外圈15,与外圈15转动配合的内圈14,及设于外圈15和内圈14之间并用于同步外圈15、内圈14转动的同步机构;所述力矩传动棘轮5设置有制动以解除外圈15、内圈14同步转动的制动机构。
[0031]本力矩传递装置22进一步有如下的改进:
[0032]其中,同步机构包括固定在外圈15和内圈14之间的座体16;所述座体16设有多个,且均匀间隔沿内圈14环状分布;相临两个所述座体16之间的间隙内设有滚柱11,且滚柱11与外圈15、内圈14为滚动配合;所述座体16的第一端设为限制滚柱11自转的斜面,座体16的第二端设为顶推滚柱11自转的顶推面。
[0033]所述座体16的第二端设有盲孔,盲孔内插入弹簧12和伸缩的推动杆13;所述推动杆13的第一端连接弹簧12,推动杆13的第二端伸出盲孔顶推滚柱11自转。
[0034]其中,制动机构包括连接在外圈15上的摩擦盘7,及配合摩擦盘7的制动组6。当然,制动机构也可以设置为连接在内圈14上。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力矩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力矩传动棘轮;所述力矩传动棘轮包括外圈,与外圈转动配合的内圈,及设于外圈和内圈之间并用于同步外圈、内圈转动的同步机构;所述力矩传动棘轮设置有制动以解除外圈、内圈同步转动的制动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力矩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机构包括固定在外圈和内圈之间的座体;所述座体设有多个,且均匀间隔沿内圈环状分布;相临两个所述座体之间的间隙内设有滚柱,且滚柱与外圈、内圈为滚动配合;所述座体的第一端设为限制滚柱自转的斜面,座体的第二端设为顶推滚柱自转的顶推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力矩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的第二端设有盲孔,盲孔内插入弹簧和伸缩的推动杆;所述推动杆的第一端连接弹簧,推动杆的第二端伸出盲孔顶推滚柱自转。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力矩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机构包括连接在外圈上的摩擦盘,及配合摩擦盘的制动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力矩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在外圈外周上的组装件;所述摩擦盘连接组装件,并通过组装件与外圈传动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迪奋黄定忠罗进城李国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东缘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