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回吸式撞针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1883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1: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回吸式撞针阀,包括阀体、撞针以及撞针驱动机构,阀体内依次形成有相连通的进胶口、进胶腔、回吸腔和出胶嘴,进胶腔和回吸腔之间还设有一密封块,密封块具有一连通进胶腔和回吸腔的流通过道,流通过道具有一定长度且等径设置;撞针密封穿设于阀体内并进入进胶腔,且撞针的头部通过一细柱连接有呈等径设置的密封柱,密封柱的直径与流通过道的内径相同,撞针驱动机构驱动连接撞针,并能够驱动撞针头部的密封柱在进胶腔、流通过道和回吸腔之间往复移动。具有密封性好、无残胶流出的特点。的特点。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回吸式撞针阀


[0001]本技术涉及点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点胶的回吸式撞针阀。

技术介绍

[0002]点胶系统是一种广泛应用在产品生产领域的工艺设备,其使用范围覆盖了产品的粘接、灌封、涂层、密封、填充、点滴、划线涂胶等工艺。点胶阀是点胶系统的核心部件,点胶阀对施胶的流量、流速、外观等都有决定性的影响。撞针阀属于点胶阀的一种,现有的撞针阀如CN201521129327公开的名称为撞针阀的中国专利文献所示,其撞针的封堵方式是通过针阀头部直接顶住出胶嘴入口,密封面积小,容易发生泄漏情况。同时,常规的撞针阀停止出胶后,也会出现残胶继续流出的情况,影响点胶。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回吸式撞针阀,能够有效的提高断胶时的密封性;同时,也具备避免断胶后残胶继续流出的情况。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回吸式撞针阀,包括阀体、撞针以及撞针驱动机构,所述阀体内依次形成有相连通的进胶口、进胶腔、回吸腔和出胶嘴,所述进胶腔和回吸腔之间还设有一密封块,所述密封块具有一连通进胶腔和回吸腔的流通过道,所述流通过道具有一定长度且等径设置;所述撞针密封穿设于阀体内并进入所述进胶腔,且撞针的头部通过一细柱连接有呈等径设置的密封柱,所述密封柱的直径与流通过道的内径相同,所述撞针驱动机构驱动连接撞针,并能够驱动撞针头部的密封柱在进胶腔、流通过道和回吸腔之间往复移动。
[0006]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块在靠近进胶腔的一端还形成有连通流通过道的第一流量调节孔,所述第一流量调节孔为从流通过道到进胶腔方向的孔径逐渐增大的锥形孔。
[0007]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块在靠近回吸腔的一端还形成有连通流通过道的第二流量调节孔,所述第二流量调节孔为从流通过道到回吸腔方向的孔径逐渐增大的锥形孔。
[0008]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块是由位于中间位置的中间密封块以及位于中间密封块两端的第一流量调节块和第二流量调节块组成;所述中间密封块形成所述流通过道,所述第一流量调节块朝向进胶腔,并形成有连通流通过道的第一流量调节孔,所述第一流量调节孔为从流通过道到进胶腔方向的孔径逐渐增大的锥形孔;所述第二流量调节块朝向回吸腔,并形成有连通流通过道的第二流量调节孔,所述第二流量调节孔为从流通过道到回吸腔方向的孔径逐渐增大的锥形孔。
[0009]进一步的,所述密封柱的前后端部均形成有倾斜导向面。
[0010]进一步的,所述阀体包括依次连接的出胶块、回吸块、进胶块和后盖,所述出胶块形成所述出胶嘴,所述回吸块形成有所述回吸腔,所述回吸腔和出胶嘴之间设置有一用于密封出胶块和回吸块之间的连接缝隙的密封垫;进胶块形成有所述进胶口和进胶腔,所述密封块设置于回吸块和进胶块之间的连接缝隙位置;所述后盖和进胶块还开设有相连通并
贯通至进胶腔的通孔,所述通孔内装配有撞针导向块,所述撞针导向块形成有导向孔并位于进胶块和后盖之间的连接缝隙位置,所述撞针经后盖穿入通孔内,并与撞针导向块的导向孔形成导向配合。
[0011]进一步的,所述撞针导向块还形成有连通导向孔的润滑腔,所述后盖和撞针导向块上还开设有相连通并贯通至润滑腔的进油孔。
[0012]进一步的,所述撞针驱动机构为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通过联轴器连接所述撞针。
[0013]进一步的,还包括底座,所述阀体和撞针驱动机构均装配于底座上。
[0014]通过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5]该装置具有二种工作状态:1.密封柱在进胶腔内并与密封块分离时,处于正常出胶状态,随着密封柱伸出靠近流通过道移动直至进入流通过道内,实现与密封块的密封配合,进而封堵胶水的流通,实现断胶,密封柱与流通过道具有较长的密封配合面,密封效果更好,不易泄漏;2.密封柱在回吸腔内并与密封块分离时,处于正常出胶状态,随着密封柱回缩靠近流通过道移动直至进入流通过道内,实现与密封块的密封配合,进而封堵胶水的流通,实现断胶,密封柱的继续回缩使得回吸腔内形成负压,从而回吸出胶嘴内的残胶。具有密封性好、无残胶流出的特点。
附图说明
[0016]图1所示为实施例中回吸式撞针阀的外观示意图;
[0017]图2所示为实施例中回吸式撞针阀的剖视图;
[0018]图3所示为实施例中回吸式撞针阀作业状态示意图一;
[0019]图4所示为实施例中回吸式撞针阀作业状态示意图二;
[0020]图5所示为实施例中回吸式撞针阀作业状态示意图三;
[0021]图6所示为实施例中回吸式撞针阀作业状态示意图四;
[0022]图7所示为实施例中回吸式撞针阀作业状态示意图五;
[0023]图8所示为实施例中回吸式撞针阀作业状态示意图六。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技术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技术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技术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0025]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6]参照图1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回吸式撞针阀,包括阀体10、撞针40以及撞针驱动机构50,所述阀体10内依次形成有相连通的进胶口101、进胶腔102、回吸腔103和出胶嘴104,所述进胶腔102和回吸腔103之间还设有一密封块20,所述密封块20具有一连通进胶腔102和回吸腔103的流通过道 201,所述流通过道201具有一定长度且等径设置;所述撞针40密封穿设于阀体10内并进入所述进胶腔102,且撞针40的头部通过一细柱42连接有呈等径设置的密封柱41,细柱42的直径小于密封柱41。再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撞针40、细柱
42和密封柱41为一体成型设置的,当然的,在其它实施例中也不局限于此。所述密封柱41的直径与流通过道201的内径相同,所述撞针驱动机构50驱动连接撞针40,并能够驱动撞针40头部的密封柱41在进胶腔102、流通过道201和回吸腔103之间往复移动。
[0027]该装置具有二种工作状态:1.密封柱41在进胶腔102内并与密封块分离时(如图3、图4所示),处于正常出胶状态,随着密封柱41伸出靠近流通过道201移动直至进入流通过道201内,实现与密封块20的密封配合,进而封堵胶水的流通(如图5所示),实现断胶,密封柱41与流通过道201具有较长的密封配合面,密封效果更好,不易泄漏;2.密封柱41在回吸腔103内并与密封块20分离时,处于正常出胶状态(如图6、图7所示),随着密封柱41回缩靠近流通过道201移动直至进入流通过道201内,实现与密封块20的密封配合,进而封堵胶水的流通(如图5所示),实现断胶,密封柱41的继续回缩(即在图5的基础上继续回缩至图8所示状态)使得回吸腔103内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回吸式撞针阀,包括阀体、撞针以及撞针驱动机构,所述阀体内依次形成有相连通的进胶口、进胶腔、回吸腔和出胶嘴,其特征在于:所述进胶腔和回吸腔之间还设有一密封块,所述密封块具有一连通进胶腔和回吸腔的流通过道,所述流通过道具有一定长度且等径设置;所述撞针密封穿设于阀体内并进入所述进胶腔,且撞针的头部通过一细柱连接有呈等径设置的密封柱,所述密封柱的直径与流通过道的内径相同,所述撞针驱动机构驱动连接撞针,并能够驱动撞针头部的密封柱在进胶腔、流通过道和回吸腔之间往复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吸式撞针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块在靠近进胶腔的一端还形成有连通流通过道的第一流量调节孔,所述第一流量调节孔为从流通过道到进胶腔方向的孔径逐渐增大的锥形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吸式撞针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块在靠近回吸腔的一端还形成有连通流通过道的第二流量调节孔,所述第二流量调节孔为从流通过道到回吸腔方向的孔径逐渐增大的锥形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吸式撞针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块是由位于中间位置的中间密封块以及位于中间密封块两端的第一流量调节块和第二流量调节块组成;所述中间密封块形成所述流通过道,所述第一流量调节块朝向进胶腔,并形成有连通流通过道的第一流量调节孔,所述第一流量调节孔为从流通过道到进胶腔方向的孔径逐渐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志伟杨鹏陈炳庆陈勇庆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丛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