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急诊科用担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1788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1: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急诊科用担架。该急诊科用担架包括架体,架体呈楼梯状结构,架体上固定连接有安装框架,安装框架包括水平段以及倾斜段,水平段与倾斜段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水平段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垫,倾斜段上设有第二支撑垫,第一支撑垫以及第二支撑垫上分别设有沿架体宽度方向延伸的割缝,第一支撑垫上设有第一固定带,第二支撑垫上设有第二固定带,架体上设有位于安装框架两侧的扶手杆。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担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急诊科用担架能够对不能躺卧的伤员进行支撑,且第一固定带、第二固定带、扶手杆避免了伤员掉落,使用安全性更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急诊科用担架通过在架体的下端设置行走轮,有助于搬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急诊科用担架。急诊科用担架。急诊科用担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急诊科用担架


[0001]本技术属于担架
,具体涉及一种急诊科用担架。

技术介绍

[0002]担架是急诊抢救设备之一,特别是在出诊和转运病人时,担架更是必不可少的工具,现有的急诊科用的护理担架在使用时,通过将患者抬至护理担架表面,配合人工或其他运送工具将患者转移,达到指定位置后,需要再次将患者抬下;此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力,如果遇到患者体重较重时,可能无法顺利将患者抬上担架;另外,在将患者抬上及抬下担架时,极易造成对患者的二次伤害,可能会加重患者的病情。
[0003]目前,市场上的大多数担架为躺卧式担架。但是,担架使用环境多种多样,使用现有担架运送不能仰卧的伤员时,伤员只能坐在担架上,使用体验较差,甚至会对伤员造成二次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急诊科用担架,以解决现有担架使用体验差,容易造成伤员二次伤害的技术问题。
[0005]本技术的一种急诊科用担架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急诊科用担架,包括架体,所述架体呈楼梯状结构,所述架体上固定连接有安装框架,所述安装框架包括水平段以及倾斜段,所述水平段与所述倾斜段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所述水平段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垫,所述倾斜段上设有第二支撑垫,所述第一支撑垫以及所述第二支撑垫上分别设有沿所述架体宽度方向延伸的割缝,所述第一支撑垫上设有第一固定带,所述第二支撑垫上设有第二固定带,所述架体上设有位于所述安装框架两侧的扶手杆。
[0007]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水平段包括第一U形圆杆以及若干个连接在所述第一U形圆杆之间的第一圆杆,所述倾斜段包括第二U形圆杆以及若干个连接在所述第二U形圆杆之间的第二圆杆,所述第一U形圆杆与所述第二U形圆杆通过固定套固定连接。
[0008]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扶手杆的下端与所述架体固定连接。
[0009]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架体包括两个平行间隔布置的连接杆以及若干个连接在两个所述连接杆之间的支撑杆。
[0010]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两个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设有手握杆。
[0011]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两个所述连接杆的两端下侧分别固定连接有行走轮。
[001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急诊科用担架,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3]本技术的急诊科用担架使用时,对于不能躺卧的伤员,将不能躺卧的伤员的下半身放置到水平段上的第一支撑垫上,伤员的下半身靠在倾斜段的第二支撑垫上。第一
固定带将伤员的下半身固定,第二固定带将伤员的上半身固定。架体两端的扶手杆对伤员的身体进行支撑,避免了伤员从架体两侧掉落。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担架,本技术的急诊科用担架能够对不能躺卧的伤员进行支撑,且第一固定带、第二固定带、扶手杆避免了伤员掉落,使用安全性更高。
[0014]本技术的急诊科用担架中,水平段包括第一U形圆杆以及若干个连接在第一U形圆杆之间的第一圆杆,倾斜段包括第二U形圆杆以及若干个连接在第二U形圆杆之间的第二圆杆,第一U形圆杆与第二U形圆杆通过固定套固定连接。水平段和倾斜段采用该结构,且水平段和倾斜段通过固定套固定连接,结构强度高,且水平段与竖直段连接更加方便。
[0015]本技术的急诊科用担架中,通过在架体的下端设置行走轮,且在架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扶手杆,有助于搬运本技术的急诊科用担架。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的急诊科用担架的结构示意图一;
[0017]图2是本技术的急诊科用担架的结构示意图二;
[0018]图3是本技术的急诊科用担架(不含第一支撑垫、第二支撑垫)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标号:1、架体;2、连接杆;3、支撑杆;4、手握杆;5、行走轮;6、水平段;7、倾斜段;8、压板;9、扶手杆;10、第一支撑垫;11、第二支撑垫;12、第一固定带;13、第二固定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1]本技术的急诊科用担架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图2、图3所示,包括架体1,架体1呈楼梯状结构。架体1包括两个平行间隔布置的连接杆2,两个平行间隔布置的连接杆2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支撑杆3,若干个支撑杆3沿连接杆2长度方向间隔布置。
[0022]本实施例中,两个连接杆2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手握杆4,通过手握杆4有助于搬运本技术的急诊科用担架。两个架体1的两端下侧面上分别固定连接有开口朝下的U形板,U形板之间通过轴承转动安装有行走轮5。
[0023]本实施例中,架体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框架,安装框架包括水平段6以及倾斜段7。其中,水平段6包括第一U形圆杆以及若干个连接在所述第一U形圆杆之间的第一圆杆,所述倾斜段7包括第二U形圆杆以及若干个连接在所述第二U形圆杆之间的第二圆杆,所述第一U形圆杆与所述第二U形圆杆通过固定套固定连接。
[0024]本实施例中,水平段6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垫10,第一支撑垫10具有两个,两个第一支撑垫10间隔布置。倾斜段7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垫11,第一支撑垫10上开设有沿架体1宽度方向延伸的割缝,第二支撑垫11上开设有沿架体1宽度方向延伸的割缝。两个第一支撑垫10上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带12,第二支撑垫11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带13。第一固定带12和第二固定带13将伤员进行固定。
[0025]本实施例中,水平段6上覆盖有压板8,压板8沿架体1的宽度方向延伸,压板8将水平段6压紧在架体1上,并与架体1固定连接。
[0026]本实施例中,架体1上固定连接有两个位于水平段6两侧的扶手杆9,两个扶手杆9均为U形的圆杆。两个开口朝下的扶手杆9的下端分别与架体1焊接固定。
[0027]本技术的急诊科用担架使用时,对于不能躺卧的伤员,将不能躺卧的伤员的下半身放置到水平段6上的第一支撑垫10上,伤员的下半身靠在倾斜段7的第二支撑垫11上。第一固定带12将伤员的下半身固定,第二固定带13将伤员的上半身固定。架体1两端的扶手杆9对伤员的身体进行支撑,避免了伤员从架体1两侧掉落。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担架,本技术的急诊科用担架能够对不能躺卧的伤员进行支撑,且第一固定带12、第二固定带13、扶手杆9避免了伤员掉落,使用安全性更高。
[0028]本技术的急诊科用担架中,水平段6包括第一U形圆杆以及若干个连接在第一U形圆杆之间的第一圆杆,倾斜段7包括第二U形圆杆以及若干个连接在第二U形圆杆之间的第二圆杆,第一U形圆杆与第二U形圆杆通过固定套固定连接。水平段6和倾斜段7采用该结构,且水平段6和倾斜段7通过固定套固定连接,结构强度高,且水平段6与竖直段连接更加方便。
[0029]本技术的急诊科用担架中,通过在架体1的下端设置行走轮5,且在架体1的两端分别设置扶手杆9,有助于搬运本技术的急诊科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急诊科用担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架体,所述架体呈楼梯状结构,所述架体上固定连接有安装框架,所述安装框架包括水平段以及倾斜段,所述水平段与所述倾斜段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所述水平段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垫,所述倾斜段上设有第二支撑垫,所述第一支撑垫以及所述第二支撑垫上分别设有沿所述架体宽度方向延伸的割缝,所述第一支撑垫上设有第一固定带,所述第二支撑垫上设有第二固定带,所述架体上设有位于所述安装框架两侧的扶手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急诊科用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段包括第一U形圆杆以及若干个连接在所述第一U形圆杆之间的第一圆杆,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远鹏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