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雾栽培的根部和叶片给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71779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1: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雾栽培的根部和叶片给肥装置,包括多层结构的种植架,种植层的中部设置有雾化装置,雾化装置包括电机,电机上下两侧对应中种植层的上下侧壁均设置有套管,套管中均设置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与套管旋转配合,进水管对应支管的连通处开设有进水孔,进水管的另一端设置有喷头。位于两个支管之间为电机,电机同时驱动上下的进水管轴线转动,进水管的侧壁开设有进水孔并对准支管的连通处,当进水管转动的过程中,并不影响叶面肥的供给,转动的喷头将雾化的叶面肥洒向更加广大的区域,并使喷出的叶面肥雾滴具有横向移动的特性,便于叶面肥充分的与叶片接触,提高接触面积。接触面积。接触面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雾栽培的根部和叶片给肥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无土栽培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气雾栽培的根部和叶片给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现代植物种植技术的提升,规模化种植已经步入了成熟阶段,配套种植系统是我国生产技术落后的一个重要环节,现代农业种植中温室大棚、花卉苗圃、食用菌类培养,温室栽培等运用广泛。但是由于在密闭的空间中,比如集装箱无土栽培技术,应该尽量避免使用蓄积式营养液的种植方式,该方式容易滋生细菌并发生恶臭,重要的是植物容易死亡。
[0003]气雾种植避免了营养液的蓄积吸收,将营养液以小颗粒的方式喷洒至植物叶片表面和根系,可以防止细菌滋生,促进营养液的吸收,同时有利于植被气雾根的生长。因此,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是由于植物集装箱封闭无土栽培,采用营养液蓄积供水供肥导致植物容易死亡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雾栽培的根部和叶片给肥装置,主要解决的是由于植物集装箱封闭无土栽培,采用营养液蓄积供水供肥导致植物容易死亡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一种气雾栽培的根部和叶片给肥装置,包括多层结构的种植架,所述种植架设置有多个种植层,所述种植层的中部设置有雾化装置,所述雾化装置均连通有水管,所述水管均并联于同一总管;
[0007]所述雾化装置包括电机,所述电机上下两侧对应中种植层的上下侧壁均设置有套管,所述水管通过支管与套管的侧壁连通,所述套管中均设置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与套管旋转配合,所述进水管对应支管的连通处开设有进水孔,所述进水管一端与电机的机轴同轴并固接,所述进水管的另一端设置有喷头。
[0008]进一步地,所述水管均串接有第一阀门,所述总管串接有第二阀门。
[0009]进一步地,所述喷头的输出端设置有多个喷嘴。
[0010]进一步地,所述种植层的底部均连通有回水管。
[0011]进一步地,所述进水管与套管的衔接处设置有密封垫圈。
[0012]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3]位于两个支管之间为电机,电机同时驱动上下的进水管轴线转动,进水管的侧壁开设有进水孔并对准支管的连通处,当进水管转动的过程中,并不影响叶面肥的供给,转动的喷头将雾化的叶面肥洒向更加广大的区域,并使喷出的叶面肥雾滴具有横向移动的特性,便于叶面肥充分的与叶片接触,提高接触面积。
[0014]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本技术雾化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19]种植架1、种植层2、雾化装置3、水管4、总管5、电机31、套管43、支管42、进水管32、进水孔33、喷头6、第一阀门41、第二阀门51、喷嘴61、回水管11、密封垫圈7。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开孔”、“上”、“下”、“厚度”、“顶”、“中”、“长度”、“内”、“四周”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2]如图1

2所示:一种气雾栽培的根部和叶片给肥装置,包括多层结构的种植架1,种植架安装在集装箱中,进行密闭的无土栽培使用,所述种植架1设置有多个种植层2,种植层间隔层设置有种植孔,种植孔中放置有种植架,果蔬放置在种植架中生长,所述种植层2的中部设置有雾化装置3,所述雾化装置3均连通有水管4,所述水管4均并联于同一总管5;
[0023]所述雾化装置3包括电机31,所述电机31上下两侧对应中种植层2的上下侧壁均设置有套管43,所述水管4通过支管42与套管43的侧壁连通,所述套管43中均设置有进水管32,所述进水管32与套管43旋转配合,所述进水管32对应支管42的连通处开设有进水孔33,进水孔为多个并环绕进水管轴线均匀开设。所述进水管32一端与电机31的机轴同轴并固接,所述进水管32的另一端设置有喷头6。
[0024]本技术中,果蔬个体放置在种植架上的时候,其上部为叶片而下部为根系,雾化装置设置的喷头分别对应叶片和根系,当雾化装置工作时,分别对叶片和根系进行喷雾施肥。
[0025]需要注意的是,位于两个支管之间为电机,电机同时驱动上下的进水管轴线转动,进水管的侧壁开设有进水孔并对准支管的连通处,当进水管转动的过程中,并不影响叶面肥的供给,转动的喷头将雾化的叶面肥洒向更加广大的区域,并使喷出的叶面肥雾滴具有横向移动的特性,便于叶面肥充分的与叶片接触,提高接触面积。
[0026]如图1所示:所述水管4均串接有第一阀门41,所述总管5串接有第二阀门51。用于单体控制水管的开关,当种植层的果蔬移开后,可以关闭该部分阀门,防止叶面肥浪费。
[0027]如图2所示:所述喷头6的输出端设置有多个喷嘴61。旋转后喷嘴朝四周均匀喷雾,
可以提高雾滴射出的距离。
[0028]如图1所示:所述种植层2的底部均连通有回水管11。用于回收多余成股流下的液态叶面肥,防止浪费。
[0029]如图2所示:所述进水管32与套管43的衔接处设置有密封垫圈7。防止高压叶面肥在衔接处泄露。
[0030]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0031]以上公开的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技术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
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技术。本技术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雾栽培的根部和叶片给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层结构的种植架(1),所述种植架(1)设置有多个种植层(2),所述种植层(2)的中部设置有雾化装置(3),所述雾化装置(3)均连通有水管(4),所述水管(4)均并联于同一总管(5);所述雾化装置(3)包括电机(31),所述电机(31)上下两侧对应中种植层(2)的上下侧壁均设置有套管(43),所述水管(4)通过支管(42)与套管(43)的侧壁连通,所述套管(43)中均设置有进水管(32),所述进水管(32)与套管(43)旋转配合,所述进水管(32)对应支管(42)的连通处开设有进水孔(33),所述进水管(32)一端与电机(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崎李小鹿郑士朝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国鸣农业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