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桩基基础的地连墙码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1681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1: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桩基基础的地连墙码头结构,包括有码头面结构、上部结构和前墙结构,前墙结构包括有桩基基础和前地连墙,前地连墙浇筑在桩基基础上,上部结构设置于前地连墙上;在前墙结构的后方设有锚定结构,在锚定结构与前墙结构之间设有拉杆结构,通过拉杆结构对前墙结构拉紧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桩基基础传递水平向和竖向荷载作用,同时降低地连墙干地施工需要的降水排水成本,提高施工质量。同时可使地连墙的宽度显著减小,降低拉杆高程,增强前墙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双层拉杆可有效较小结构变形,同时降低前后轨间的相对位移。解决了传统地连墙结构形式的多种质量缺陷,降低了工程用量和开挖用量,节省了工程造价和缩短工期。价和缩短工期。价和缩短工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桩基基础的地连墙码头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港口建设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水平和垂直承载力高、施工简单,质量控制方便的地连墙码头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板桩码头在向大型化、深水化发展过程中较为落后,主要是因为当增大港池水深时板桩悬臂长度也随之加大,主动区土压力增加,板桩容易产生较大变位,拉杆拉力增大,从而导致整体稳定性难以满足要求。虽然随着高强度钢材研究的快速发展,钢板桩或者管板组合结构的强度更高、止水性能更好、稳定性和位移都能满足要求,但材料造价和施工成本较高。钢筋混凝土地连墙结构在材料造价和施工成本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但传统地连墙施工过程中存在质量控制复杂,不利影响因素较多等劣势,因此如何保证地连墙的施工质量,降低施工难度,减少工程造价成为业界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实现结构简单、可提高板桩码头承载能力、提高施工质量,降低施工难度和工程总造价的带桩基基础的地连墙码头结构。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桩基基础的地连墙码头结构,包括有码头面结构、上部结构和前墙结构,码头面结构及上部结构设置于前墙结构上,其特征在于:前墙结构包括有桩基基础和前地连墙,桩基基础插入于水底的地层中,前地连墙浇筑在桩基基础上,且前地连墙的上部伸出于水面之上,分界高程可以依据施工水位、地质条件和施工工艺灵活确定,上部结构设置于前地连墙上;在前墙结构的后方(临岸侧)还设置有锚定结构,在锚定结构与前墙结构之间设置有拉杆结构,通过拉杆结构对前墙结构拉紧固定。
[0005]进一步地,所述锚定结构包括有锚定基础和后地连墙,锚定基础插入于水底的地层中,后地连墙浇筑在锚定基础上。
[0006]进一步地,拉杆结构包括有下层拉杆和上层拉杆,下层拉杆的两端分别与桩基基础的上部及锚定基础的上部连接固定,形成对桩基基础的锚拉结构;上层拉杆的两端则分别与前地连墙及后地连墙连接固定,形成对前地连墙的锚拉结构。
[0007]进一步地,后地连墙的上部为加宽结构,其形成后轨道梁,在后轨道梁上及前地连墙上安装有轨道形成轨道设备的通行结构;所述上层拉杆的后端连接后轨道梁,前端则连接前地连墙的上部。
[0008]进一步地,前地连墙和后地连墙的底端分别设置为加宽连接部,使两者均形成上下两端宽、中间窄的结构,前、后地连墙宽度应依据受力分析和结构变形确定,前地连墙及后地连墙分别通过各自的加宽连接部与桩基基础和锚定基础连接。
[0009]进一步地,前地连墙及后地连墙均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桩基基础采用钢管桩或
者灌注桩基础,锚定基础和上部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或钢结构。
[0010]进一步地,下层拉杆和上层拉杆分别以多根平行并列的方式设置。
[0011]优选地,前墙结构的前地连墙与上部结构可通过现浇形成整体结构,锚定结构的后地连墙与后轨道梁可通过现浇形成整体结构。
[0012]进一步地,在上部结构的正面设置有橡胶护舷,用于泊靠船舶。
[0013]本技术利用桩基基础传递水平向和竖向荷载作用,同时降低地连墙干地施工需要的降水排水成本,有效控制地连墙施工过程,避免鼓包、漏筋、夹泥等缺陷,提高施工质量。同时还充分发挥了不同结构形式的力学特性,使地连墙的宽度显著减小,尽可能地降低拉杆高程,增强前墙结构的整体稳定性,而双层拉杆可以有效较小结构变形,同时降低前后轨间的相对位移。既解决了传统地连墙结构形式的多种质量缺陷,又降低了工程用量和开挖用量,有效节省工程造价,缩短工期,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断面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平面布置示意图。
[0016]图中,1为桩基基础,2为前地连墙,21为加宽连接部,3为锚定基础,4 为下层拉杆,5为上层拉杆,6为码头面结构,7为后地连墙,71为加宽连接部, 8为后轨道梁,9为轨道,10为橡胶护弦,11为上部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0018]本实施例中,参照图1

图2,所述带桩基基础的地连墙码头结构,包括有码头面结构6、上部结构11和前墙结构,码头面结构6及上部结构11设置于前墙结构上;前墙结构包括有桩基基础1和前地连墙2,桩基基础1插入于水底的地层(持力层)中,前地连墙2浇筑在桩基基础1上,且前地连墙2的上部伸出于水面之上,分界高程可以依据施工水位、地质条件和施工工艺灵活确定,上部结构11设置于前地连墙2上;在前墙结构的后方还设置有锚定结构,在锚定结构与前墙结构之间设置有拉杆结构,通过拉杆结构对前墙结构拉紧固定。
[0019]所述锚定结构包括有锚定基础3和后地连墙7,锚定基础3插入于水底的地层(持力层)中,后地连墙7浇筑在锚定基础上。
[0020]拉杆结构包括有下层拉杆4和上层拉杆5,下层拉杆4的两端分别与桩基基础1的上部及锚定基础3的上部连接固定,形成对桩基基础1的锚拉结构;上层拉杆5的两端则分别与前地连墙2及后地连墙7连接固定,形成对前地连墙2 的锚拉结构。
[0021]后地连墙7的上部为加宽结构,其形成后轨道梁8,在后轨道梁8上及前地连墙上安装有轨道9形成轨道设备的通行结构;所述上层拉杆5的后端连接后轨道梁8,前端则连接前地连墙2的上部。
[0022]前地连墙2和后地连墙7的底端分别设置为加宽连接部21、71,使两者均形成上下两端宽、中间窄的结构,前、后地连墙宽度应依据受力分析和结构变形确定,前地连墙2及后地连墙7分别通过各自的加宽连接部21、71与桩基基础1和锚定基础3连接。
[0023]前地连墙2及后地连墙7均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桩基基础1采用钢管桩或者灌注
桩基础,锚定基础3和上部结构11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或钢结构。
[0024]下层拉杆4和上层拉杆5分别以多根平行并列的方式设置。
[0025]前墙结构的前地连墙2与上部结构11可通过现浇形成整体结构,锚定结构的后地连墙7与后轨道梁8可通过现浇形成整体结构。
[0026]在上部结构11的正面设置有橡胶护舷10,用于泊靠船舶。
[0027]以上已将本技术做一详细说明,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限定本申请实施范围,即凡依本申请范围所作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技术涵盖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桩基基础的地连墙码头结构,包括有码头面结构、上部结构和前墙结构,码头面结构及上部结构设置于前墙结构上,其特征在于:前墙结构包括有桩基基础和前地连墙,桩基基础插入于水底的地层中,前地连墙浇筑在桩基基础上,且前地连墙的上部伸出于水面之上,上部结构设置于前地连墙上;在前墙结构的后方还设置有锚定结构,在锚定结构与前墙结构之间设置有拉杆结构,通过拉杆结构对前墙结构拉紧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桩基基础的地连墙码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定结构包括有锚定基础和后地连墙,锚定基础插入于水底的地层中,后地连墙浇筑在锚定基础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桩基基础的地连墙码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拉杆结构包括有下层拉杆和上层拉杆,下层拉杆的两端分别与桩基基础的上部及锚定基础的上部连接固定,形成对桩基基础的锚拉结构;上层拉杆的两端则分别与前地连墙及后地连墙连接固定,形成对前地连墙的锚拉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桩基基础的地连墙码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后地连墙的上部为加宽结构,其形成后轨道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建军陈墨翟邓涛王军颜靖杨武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