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董世豪专利>正文

涡轮式手持小风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1249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1: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手持风扇的技术领域,公开了涡轮式手持小风扇,包括手持壳和涡轮扇,手持壳具有安设腔,涡轮扇置于在安设腔,手持壳供手部手持;手持壳的顶部形成出风口,手持壳的侧部具有至少一个进风口,安设腔分别与出风口和进风口呈连通布置;涡轮扇通过进风口抽取气流导流至出风口。使用时,用户通过手部实现手持壳的手持,将出风口朝向用户自己,涡轮扇启动,抽取处于进风口周围的气流,再导流至出风口,最终通过出风口朝外排出,形成高速气流,对用于起到散热降温作用;同时,降低整体的体积,使握感更加舒适,并且,涡轮扇不切割空气,极大降低噪音,提高手持风扇的使用体验感。提高手持风扇的使用体验感。提高手持风扇的使用体验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涡轮式手持小风扇


[0001]本技术专利涉及手持风扇的
,具体而言,涉及涡轮式手持小风扇。

技术介绍

[0002]手持风扇,就是方便随身携带的风扇;适用于户外手持使用。
[0003]目前,手持风扇的叶片裸露或者通过简单的罩网进行覆盖,在使用过程中,风扇的叶片产生的旋转气流朝外吹出,实现散热。
[0004]现有技术中,手持风扇的噪音大,影响体验感。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涡轮式手持小风扇,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手持风扇使用时,噪音大的问题。
[0006]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涡轮式手持小风扇,包括手持壳和涡轮扇,所述手持壳具有安设腔,所述涡轮扇置于在所述安设腔,所述手持壳供手部手持;所述手持壳的顶部形成出风口,所述手持壳的侧部具有至少一个进风口,所述安设腔分别与所述出风口和所述进风口呈连通布置;所述涡轮扇通过所述进风口抽取气流导流至所述出风口。
[0007]进一步的,所述手持壳包括内壳和外壳,所述内壳形成所述安设腔,所述内壳与所述外壳之间形成进气通道,所述外壳具有所述进风口,所述进风口与所述进气通道呈连通布置,所述进气通道与所述安设腔呈连通布置。
[0008]进一步的,所述内壳具有内口,所述进气通道与所述安设腔通过所述内口呈连通布置;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内口呈错位布置。
[0009]进一步的,所述外壳具有多个进气口,各个所述进气口呈间隔对应布置;所述外壳包括外板,所述外板处于两个所述进气口之间,所述外板与所述内口呈对应布置,所述外板与所述内口之间形成所述进气通道。
[0010]进一步的,所述手持壳具有电源腔,所述安设腔与所述电源腔沿长度方向呈间隔对应布置,电源件安设在所述电源腔,所述电源件用于提供电源;所述电源件沿背离所述出风口方向布置。
[0011]进一步的,电路板安设所述电源腔,所述电路板分别与所述电源件和所述涡轮扇呈电性连接布置;所述电路板与所述电源件呈叠合布置;所述手持壳的底部形成充电口,所述充电口与所述电路板呈抵触连通布置,通过所述充电口实现所述电源件充电。
[0012]进一步的,所述手持壳包括安设壁,所述安设壁围合形成所述安设腔,所述安设壁具有散热口,所述散热口与所述电源腔呈对应呈连通布置。
[0013]进一步的,所述安设壁具有导流口,所述导流口与所述出风口呈连通布置,所述导流口的口径大于所述散热口的口径;所述手持壳具有导流腔,所述导流腔的内端与所述导流口呈连通布置,所述导流腔的外端与所述出风口呈连通布置,所述导流腔呈倾斜布置。
[0014]进一步的,所述手持壳包括多个导流板,各个所述导流板呈间隔对应布置,各个所
述导流板处于所述导流腔;所述导流板包括导流部和直流部,所述导流部与所述直流部呈连接布置,所述导流部沿靠近所述导流口方向布置,所述直流部沿靠近所述出风口方向布置;所述导流部呈倾斜布置,所述导流部与所述导流腔的倾斜方向呈一致布置,所述直流部呈竖直布置。
[0015]进一步的,所述手持壳包括挂设头,所述挂设头沿所述手持壳的宽度方向延伸布置,所述挂设头具有挂设腔,所述挂设腔贯通所述挂设头的两端。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涡轮式手持小风扇,使用时,用户通过手部实现手持壳的手持,将出风口朝向用户自己,涡轮扇启动,抽取处于进风口周围的气流,再导流至出风口,最终通过出风口朝外排出,形成高速气流,对用于起到散热降温作用;同时,降低整体的体积,使握感更加舒适,并且,涡轮扇不切割空气,极大降低噪音,提高手持风扇的使用体验感。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涡轮式手持小风扇的立体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涡轮式手持小风扇的主视示意图;
[0019]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涡轮式手持小风扇的A部剖面示意图;
[0020]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涡轮式手持小风扇的内壳的立体示意图;
[0021]图5是本技术提供的涡轮式手持小风扇的内壳的主视示意图;
[0022]图6是本技术提供的涡轮式手持小风扇的出风口的布局示意图;
[0023]图7是本技术提供的涡轮式手持小风扇的导流板的主视示意图;
[0024]图8是本技术提供的涡轮式手持小风扇呈佩戴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6]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0027]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0028]参照图1

8所示,为本技术提供的较佳实施例。
[0029]涡轮式手持小风扇,包括手持壳1和涡轮扇2,手持壳1具有安设腔,涡轮扇2置于在安设腔,手持壳1供手部手持;手持壳1的顶部形成出风口12,手持壳1的侧部具有至少一个进风口11,安设腔分别与出风口12和进风口11呈连通布置;涡轮扇2通过进风口11抽取气流导流至出风口12。
[0030]上述的涡轮式手持小风扇,使用时,用户通过手部实现手持壳1的手持,将出风口
12朝向用户自己,涡轮扇2启动,抽取处于进风口11周围的气流,再导流至出风口12,最终通过出风口12朝外排出,形成高速气流,对用于起到散热降温作用;同时,降低整体的体积,使握感更加舒适,并且,涡轮扇2不切割空气,极大降低噪音,提高手持风扇的使用体验感。
[0031]涡轮扇2旋转时,利用离心力,实现气流的导流,实现将手持壳1两侧的气流导向至顶部的出风口12输出。
[0032]涡轮扇2包括主轴和多个扇叶,各个扇叶与旋转面垂直,且各个扇叶呈环形排列布置,在工作过程中,空气由轴向进入环形扇叶所包围的空间;之后,被扇叶旋转带动的离心效应沿径向甩出,在扇叶外围形成一道漩涡状散射气流,再受到安设壁的导流作用,从出风口12吹出。
[0033]手持壳1包括内壳和外壳,内壳形成安设腔,内壳与外壳之间形成进气通道 13,外壳具有进风口11,进风口11与进气通道13呈连通布置,进气通道13与安设腔呈连通布置;这样,使用时,抽取气流时,进风口11周围在负压状态下,通过井风口进入进气通道13,在导流至出风口12,实现用户的散热和降温。
[0034]内壳和外壳呈套设布置,可以是过盈配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涡轮式手持小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持壳和涡轮扇,所述手持壳具有安设腔,所述涡轮扇置于在所述安设腔,所述手持壳供手部手持;所述手持壳的顶部形成出风口,所述手持壳的侧部具有至少一个进风口,所述安设腔分别与所述出风口和所述进风口呈连通布置;所述涡轮扇通过所述进风口抽取气流导流至所述出风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轮式手持小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壳包括内壳和外壳,所述内壳形成所述安设腔,所述内壳与所述外壳之间形成进气通道,所述外壳具有所述进风口,所述进风口与所述进气通道呈连通布置,所述进气通道与所述安设腔呈连通布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涡轮式手持小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具有内口,所述进气通道与所述安设腔通过所述内口呈连通布置;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内口呈错位布置。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涡轮式手持小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具有多个进气口,各个所述进气口呈间隔对应布置;所述外壳包括外板,所述外板处于两个所述进气口之间,所述外板与所述内口呈对应布置,所述外板与所述内口之间形成所述进气通道。5.如权利要求1

4任意一项所述的涡轮式手持小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壳具有电源腔,所述安设腔与所述电源腔沿长度方向呈间隔对应布置,电源件安设在所述电源腔,所述电源件用于提供电源;所述电源件沿背离所述出风口方向布置。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涡轮式手持小风扇,其特征在于,电路板安设所述电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世豪李木林侯启雯韦光宏
申请(专利权)人:董世豪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