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线束的捆扎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71045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1: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线束的捆扎固定装置,包括外壳,设于外壳内壁上的固线器以及嵌设于外壳和固线器之间的复位弹簧组;其中,外壳内壁上设有折叠槽,该折叠槽连接于外壳和固线器之间;固线器包括第一固线槽及设于第一固线槽与折叠槽之间的第二固线槽;复位弹簧组包括位于外壳之间的轴套,连接于轴套内部的转子以及连接于轴套外表面上的弹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固定装置使得线束能够一一嵌入固线槽中,且通过复位弹簧组的弹力作用使得外壳不会在汽车行驶途中打开,也不会因为受到挤压而碎裂,既能够有效对线束进行分类捆扎,同时又能够适用于不同规格的线束,不费时费力即可将线束穿入固线器的线孔,有效节省了线束捆扎的时间。间。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线束的捆扎固定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汽车线束
,尤其涉及一种汽车线束的捆扎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汽车线束是汽车电路的网络主体,没有线束也就不存在汽车电路,线束是指由铜材冲制而成的接触件端子与电线电缆压接后,外面再塑压绝缘体或外加金属壳体等,以线束捆扎形成连接电路的组件。
[0003]现有的公开技术中,汽车线束的捆扎固定器种类繁多,但是一般一种固定器只适用于一种规格的线束,而汽车线束规格多,数量大,在进行捆扎固定时需要一根根穿入捆扎固定器,如果遇到较粗的线束,固定器的穿孔直径较小无法穿入时,则需要另外更换固定器,同时线束的穿孔也十分麻烦,影响捆扎进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技术目的: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便捷地固定汽车线束的固定装置。
[0005]技术方案:汽车线束的捆扎固定装置,装置包括外壳,设于外壳内壁上的固线器以及嵌设于外壳和固线器之间的复位弹簧组;
[0006]其中,外壳内壁上设有折叠槽,该折叠槽连接于外壳和固线器之间;固线器包括第一固线槽及设于第一固线槽与折叠槽之间的第二固线槽;
[0007]复位弹簧组包括位于外壳之间的轴套,连接于轴套内部的转子以及连接于轴套外表面上的弹簧。
[0008]优选的,本技术固定装置的外壳为筒形状。
[0009]进一步说,本技术固定装置的折叠槽的一端连接设有开口槽,另一端连接设有折痕部,所述开口槽和折痕部均设于外壳的内壁上,开口槽用于配合折叠槽进行打开,折痕部用于配合外壳进行打开。优选的,折叠槽的横截面可为菱形状,折痕部的厚度为 0.3

0.6mm。
[0010]再进一步说,本技术固定装置的第一固线槽和第二固线槽均为圆形状凹槽,且两者的直径相等,第一固线槽与第二固线槽适用于不同规格的线束。
[0011]更进一步说,本技术固定装置的轴套的外表面上设有翼板,轴套用于带动外壳、固线器进行展开或闭合,翼板用于嵌入外壳,带动外壳进行展开或闭合。
[0012]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为:该固定装置通过复位弹簧组带动固线器进行开启或关闭,使得线束能够一一嵌入固线槽中,且通过复位弹簧组的弹力作用使得外壳不会在汽车行驶途中打开,也不会因为受到挤压而碎裂,通过这种捆扎固定方式既能够有效对线束进行分类捆扎,同时又能够适用于不同规格的线束,不费时费力即可将线束穿入固线器的线孔,有效节省了线束捆扎的时间。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固线器展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固线器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复位弹簧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7]图5为本技术折叠槽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外壳1、固线器2、复位弹簧组3、折叠槽4、第一固线槽5、第二固线槽6、轴套7、转子8、弹簧9、开口槽10、折痕11、翼板12。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0]如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汽车线束的捆扎固定装置,包括PVC材质筒形状的外壳1、固线器2及复位弹簧组3,固线器2通过注塑熔接于外壳1内壁上,复位弹簧组 3嵌设于外壳1之间。
[0021]其中,外壳1内壁上设有折叠槽4,该折叠槽4连接于外壳1和固线器2之间。折叠槽4设有开口槽10和折痕部11,开口槽10设于外壳1内壁上,折痕部11连接于折叠槽4与外壳1之间,折叠槽4横截面为菱形结构,折痕部11为PVC材质,折痕部11的厚度为0.3

0.6mm。
[0022]固线器2为PVC材质,包括第一固线槽5和第二固线槽6,第二固线槽6嵌设于第一固线槽5与折叠槽4之间。固线器2为七组,用于配合外壳进行展开或闭合,对线束进行捆扎固定。第一固线槽5为圆形结构凹槽,第一固线槽5直径与第二固线槽6直径相等。
[0023]复位弹簧组3包括转子8、圆形管状结构金属材质的轴套7和弹簧9,转子8通过过渡配合连接于轴套7内部,轴套7嵌设于外壳1之间,弹簧9过渡配合连接于轴套7外表面上。轴套7设有翼板12,翼板12焊接于轴套7外表面上,翼板12为金属材质,翼板12为两个,分别嵌设于外壳1上,对应的,外壳1上设有与翼板12相配合的凹槽。
[0024]工作原理:当进行线束捆扎时,通过掰开外壳1内部的固线器2,使得固线器2在复位弹簧组3的配合下进行打开,在外壳1打开的时候,折叠槽4上的开口槽10也随着打开,辅助外壳1展开接近300
°‑
360
°
的角度,折叠槽4上的折痕11同时配合外壳1的打开进行折叠;在固线器2打开时,固线器2内部的第一固线槽5和第二固线槽6也进行打开,只需要将线束一一嵌入第一固线槽5和第二固线槽6中,将线束分类固定住,线束固定好后,通过复位弹簧组3上的转子8和轴套7相配合,轴套7上的翼板12在弹簧9的复位弹力作用下,带动外壳1进行迅速关闭,同时复位弹簧组3带动外壳1进行紧闭,非外力作用下不会打开。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线束的捆扎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外壳(1),设于外壳(1)内壁上的固线器(2)以及嵌设于外壳(1)之间的复位弹簧组(3);其中,外壳(1)内壁上设有折叠槽(4),该折叠槽(4)连接于外壳(1)和固线器(2)之间;固线器(2)包括第一固线槽(5)及设于第一固线槽(5)与折叠槽(4)之间的第二固线槽(6);复位弹簧组(3)包括位于外壳(1)之间的轴套(7),连接于轴套(7)内部的转子(8)以及连接于轴套(7)外表面上的弹簧(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汽车线束的捆扎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为筒形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汽车线束的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义君姚仕阳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市特霸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