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撞的内桶以及组成的地埋式垃圾桶,抗撞的内桶包括一桶身(1),桶身(1)下端上设有桶底盖(2),所述桶底盖(2)一侧铰接于桶身(1)上,另一侧与桶身(1)间设有卡扣机构(3);桶底盖(2)包括盛物层(21)和底座(22),底座(22)包括一盖层(221)以及衬设于盖层(221)底面上的支撑骨架(222),盛物层(21)设置于底座(22)的盖层(221)的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盛物层(21)上开设有两个穿孔(211),一U形螺杆(4)的两端部对应穿过盛物层(21)上的两穿孔(211)后与支撑骨架(222)固定连接,以此盛物层(21)通过U形螺杆(4)连接于盖层(221)上。螺杆(4)连接于盖层(221)上。螺杆(4)连接于盖层(221)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撞的内桶以及组成的地埋式垃圾桶
[0001]本技术涉及地埋式垃圾桶,具体涉及一种垃圾内桶以及组成的地埋式垃圾桶。
技术介绍
[0002]地埋式垃圾桶,是垃圾暂存处理的器具。市面上,有一种滚塑材质的地埋式垃圾桶套件,从结构上包括外桶和内桶,外桶固定埋设于地面下,而其上敞口;内桶置于外桶内,用于盛放垃极,在内桶底端开设倾倒口,倾倒口上带盖,当要取出垃圾时,只要吊起内桶使之底部倾倒口对准倾倒的地方,然后打开倾倒口的盖体,内桶的里的垃圾就因重力倾倒出,非常地方便。
[0003]现有的地埋式垃圾桶的内桶,具代表性的结构可参见中国专利公报专利技术专利申请CN106115113A。该内桶包括桶壁、桶底盖和内桶沿,内桶顶端敞口作为垃圾投放口;还包括上部和下部两个环箍,有吊杆组件连接桶体上部和下部的两个环箍,当向上提升吊杆组件时,吊杆组件将力传输到环箍上;所述桶底盖包括盛物层和底座,所述盛物层与底座之间形成一个盛水腔体,所述盛物层上设有漏水孔。
[0004]上述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中发现仍有以下缺陷:由于内桶是起吊倾倒的,且整个内桶很大,被吊起后不可避免地会有左右晃动,与垃圾车或地面发生撞击是常态,特别是桶底盖,在打开后它常常发生大力的碰撞,并且在使用中当桶底盖打开进行垃圾倾倒时,桶底盖上的盛物层要能自由地稍加摆动以将其上垃圾抖落,而现有技术的桶底盖的盛物层与底座之间的连接处强度不够,实际常盛物层与底座的连接处常发生断裂,盛物层发生移位甚至脱落,使用寿命短。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抗撞的内桶以及组成的地埋式垃圾桶,以增强桶底盖中的盛物层与底座之间的连接处强度,以求抗撞耐用。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内桶技术方案是:一种抗撞的内桶,包括一桶身,桶身下端上设有桶底盖,所述桶底盖一侧铰接于桶身上,另一侧与桶身间设有卡扣机构;桶底盖包括盛物层和底座,底座包括一盖层以及衬设于盖层底面上的支撑骨架,盛物层设置于底座的盖层的上方;所述盛物层上开设有两个穿孔,一U形螺杆的两端部对应穿过盛物层上的两穿孔后与支撑骨架固定连接,以此盛物层通过U形螺杆连接于盖层上。
[0007]上述方案中,所述桶底盖一侧通过一铰接件铰接于桶身上,所述铰接件包括一铰接座板、一对铰件以及一销体,铰接座板覆设于桶身底部的外侧面上,在桶身的内侧面上对应设有补强衬板,补强衬板和铰接座板内外相对将桶身的桶壁夹持,并以多个紧固件穿过铰接座板、桶壁及补强衬板以此固定连接。
[0008]上述方案中,所述桶身的底端上设有一圈向外拱起突出的底圈筋,该底圈筋为绕内桶主体底端一周的一个连续闭环体,且该闭环体在桶身的铰接处和卡扣机构处均向上折
弯绕过,以在桶身的铰接处和卡扣机构处均形成门形框结构。
[0009]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地埋式垃圾桶技术方案是:一种地埋式垃圾桶,包括内桶及外桶;内桶包括一桶身,桶身下端上设有桶底盖,所述桶底盖一侧铰接于桶身上,另一侧与桶身间设有卡扣机构;桶底盖包括盛物层和底座,底座包括一盖层以及衬设于盖层底面上的支撑骨架,盛物层设置于底座的盖层的上方;所述盛物层上开设有两个穿孔,一U形螺杆的两端部对应穿过盛物层上的两穿孔后与支撑骨架固定连接,以此盛物层通过U形螺杆连接于盖层上。
[0010]上述方案中,所述桶底盖一侧通过一铰接件铰接于桶身上,所述铰接件包括一铰接座板、一对铰件以及一销体,铰接座板覆设于桶身底部的外侧面上,在桶身的内侧面上对应设有补强衬板,补强衬板和铰接座板内外相对将桶身的桶壁夹持,并以多个紧固件穿过铰接座板、桶壁及补强衬板以此固定连接。
[0011]上述方案中,所述桶身的底端上设有一圈向外拱起突出的底圈筋,该底圈筋为绕内桶主体底端一周的一个连续闭环体,且该闭环体在桶身的铰接处和卡扣机构处均向上折弯绕过,以在桶身的铰接处和卡扣机构处均形成门形框结构。
[0012]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和效果:本技术采用了U形螺杆来连接桶底盖的盛物层和底座,使盛物层在使用中可以相对底座稍加摆动或抖动,保证垃圾不会卡在盛物层上,并且,U形螺杆的两螺杆端部是跨过一段距离的,盛物层上的受力较为分散,盛物层不易被损坏,使之能经受长期使用中的撞击,有效延长了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3]附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内桶立体示意图;
[0014]附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内桶的主视示意图;
[0015]附图3为附图2的A
‑
A向示意图;
[0016]附图4为附图2的B
‑
B向示意图;
[0017]附图5为附图3的C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8]附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一内桶的桶身立体示意图;
[0019]附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一内桶的骨架示意图。
[0020]以上附图中:
[0021]1、桶身;11、底圈筋;111、门形框结构;2、桶底盖;21、盛物层;211、穿孔;22、底座;221、盖层;222、支撑骨架;3、卡扣机构;4、U形螺杆;5、铰接件;51、铰接座板;52、对铰件;53、销体;6、补强衬板;7、桶身骨架;71、上加强环;72、弧形加强杆;73、吊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23]实施例一:参见附图1
‑
7所示:
[0024]一种抗撞的内桶,包括一桶身1,桶身1下端上设有桶底盖2,所述桶底盖2一侧铰接于桶身1上,另一侧与桶身1间设有卡扣机构3。
[0025]桶底盖2包括盛物层21和底座22,底座22包括一盖层221以及衬设于盖层221底面
上的支撑骨架222,盛物层21设置于底座22的盖层221的上方。
[0026]参见附图3和附图4以及附图5,所述盛物层21上开设有两个穿孔211,一U形螺杆4的两端部对应穿过盛物层21上的两穿孔211后与支撑骨架222固定连接,以此盛物层21通过U形螺杆4连接于盖层221上。具体,U形螺杆4的两端部上设有螺纹,它穿至支撑骨架222上螺纹连接。
[0027]所述桶底盖2一侧通过一铰接件5铰接于桶身1上,所述铰接件5包括一铰接座板51、一对铰件52以及一销体53,铰接座板51覆设于桶身1底部的外侧面上,在桶身1的内侧面上对应设有补强衬板6,补强衬板6和铰接座板51内外相对将桶身1的桶壁夹持,并以多个紧固件7穿过铰接座板51桶身的桶壁及补强衬板6以此固定连接。
[0028]参见附图6,所述桶身1的底端上设有一圈向外拱起突出的底圈筋11,该底圈筋11为绕桶身1底端一周的一个连续闭环体,且该闭环体在桶身的铰接处和卡扣机构3处均向上折弯绕过,以在桶身1的铰接处和卡扣机构3处均形成门形框结构111。
[0029]具体,参见附图7所示,本实施例桶底圈抗撞内桶还包括一桶身骨架7,该加强骨架7由上加强环71、两个弧形加强杆7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撞的内桶,包括一桶身(1),桶身(1)下端上设有桶底盖(2),所述桶底盖(2)一侧铰接于桶身(1)上,另一侧与桶身(1)间设有卡扣机构(3);桶底盖(2)包括盛物层(21)和底座(22),底座(22)包括一盖层(221)以及衬设于盖层(221)底面上的支撑骨架(222),盛物层(21)设置于底座(22)的盖层(221)的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盛物层(21)上开设有两个穿孔(211),一U形螺杆(4)的两端部对应穿过盛物层(21)上的两穿孔(211)后与支撑骨架(222)固定连接,以此盛物层(21)通过U形螺杆(4)连接于盖层(221)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抗撞的内桶,其特征在于:所述桶底盖(2)一侧通过一铰接件(5)铰接于桶身(1)上,所述铰接件(5)包括一铰接座板(51)、一对铰件(52)以及一销体(53),铰接座板(51)覆设于桶身(1)底部的外侧面上,在桶身(1)的内侧面上对应设有补强衬板(6),补强衬板(6)和铰接座板(51)内外相对将桶身(1)的桶壁夹持,并以多个紧固件(7)穿过铰接座板(51)、桶身的桶壁及补强衬板(6)以此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抗撞的内桶,其特征在于:所述桶身(1)的底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军,费长利,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爱迪滚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