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伸缩罩的保温罩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04073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6 09: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热浸锌的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伸缩罩的保温罩壳,其包括用于对伸缩罩进行保温的保温罩本体,所述保温罩本体罩设在伸缩罩外,所述保温罩本体包括内保温罩和外保温罩,所述伸缩罩的一端与内保温罩相连,所述伸缩罩的另一端与外保温罩相连,所述内保温罩与外保温罩的悬空端相对设置,所述内保温罩与外保温罩滑移连接。本申请可提高对伸缩罩内锌蒸汽的保温效果。保温效果。保温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伸缩罩的保温罩壳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热浸锌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伸缩罩的保温罩壳。

技术介绍

[0002]热浸锌作为一种十分有效的钢材防腐技术手段,使用热浸锌的方法在钢材表面镀上一层金属或其化合物是钢材防腐蚀方法中应用最普遍,成本最低廉且效果最明显的措施。
[0003]热浸锌的流程通常如下,使用锅炉对锌进行融化,固体锌加热融化后形成锌蒸汽,锅炉上方连接有炉鼻子,锌蒸汽通过炉鼻子传送至于位于炉鼻子上方的加工设备内。由于锅炉内的锌液面会发生相对浮动,为使得锌蒸汽顺利通过炉鼻子向上传送,炉鼻子靠近锌液面的一端也需要发生相对浮动,为方便对炉鼻子相对位置进行调节,在炉鼻子与加工设备之间设置伸缩罩,通过伸缩罩将炉鼻子与加工设备相连通,通过伸缩罩的伸缩来实现对炉鼻子相对位置的调节。但伸缩罩的保温性能较差,锌蒸汽遇冷后会凝固成固体锌,凝固在伸缩罩的内表面,对伸缩罩内锌蒸汽保温性能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提高对伸缩罩内锌蒸汽的保温效果,本申请提供一种伸缩罩的保温罩壳。
[0005]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伸缩罩的保温罩壳,包括用于对伸缩罩进行保温的保温罩本体,所述保温罩本体罩设在伸缩罩外,所述保温罩本体包括内保温罩和外保温罩,所述伸缩罩的一端与内保温罩相连,所述伸缩罩的另一端与外保温罩相连,所述内保温罩与外保温罩的悬空端相对设置,所述内保温罩与外保温罩滑移连接。
[000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内保温罩与外保温罩发生相对滑移以适应伸缩罩的长度变化,保温罩对伸缩罩起到保温作用,保温罩的设置避免了伸缩罩直接与外界空气相接触,减少了伸缩罩内部与外界的热量交换,使伸缩罩内的温度保持相对稳定,降低了伸缩罩内的锌蒸汽由于受冷发生固化的可能性,提高对伸缩罩内锌蒸汽的保温效果。
[0007]可选的,所述内保温罩与外保温罩的结构完全相同,所述外保温罩包括第一罩壳以及第二罩壳,所述第二罩壳位于第一罩壳内,所述第一罩壳与第二罩壳间隔设置且与第二罩壳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罩壳与第二罩壳之间设置有加热丝,所述第一罩壳外设置有加热器以及控制器,所述第二罩壳靠近伸缩罩的一侧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以及加热器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温度传感器对保温罩本体内部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测,当温度传感器监测到伸缩罩与保温罩本体之间的间隔内的温度降低时,不满足对伸缩罩的保温要求,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器之间进行信号传输,控制器启动加热器,加热丝开始进行加热,使保温罩本体内的温度升高。
[0009]可选的所述第二罩壳内设置有第三罩壳以及第四罩壳,所述第二罩壳、第三罩壳以及第四罩壳依次间隔设置且依次固接,所述温度传感器与第四罩壳固定连接,所述第三
罩壳上开设有第一散热口,所述第四罩壳上开设有第二散热口,所述第一散热口以及第二散热口均用于供热气流通,所述第三罩壳上设置有用于调节第一散热口出气量大小的调节组件。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散热口以及第二散热口的设置使加热丝加热产生的热空气更加顺利的向靠近伸缩罩的方向流动,对伸缩罩的加热保温效果更好,根据温度的实际情况,如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温度过低时,需要增大热空气的流通量,通过调节组件增大供热气流动的缺口,快速对伸缩罩外周的温度进行提升。
[0011]可选的,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安装轴,所述安装轴的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有两组封盖片,所述封盖片与安装轴固定连接,每组所述封盖片包括两个封盖片,每组的两个所述封盖片相对设置,其中一组所述封盖片上均匀开设有若干个散热孔,所述安装轴与第三壳体转动连接。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温度降低但并未超过保温的最低温度要求时,封盖片对第一散热口进行封盖,通过加热丝的加热使保温罩本体对伸缩罩进行保温即可,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温度降低至允许的最低温度以下时,需对伸缩罩周向的温度进行快速升温,安装轴转动,使热空气通过散热孔向靠近伸缩罩的方向流动,以实现对伸缩罩周向温度的快速调节。
[0013]可选的,若干个所述第一散热口沿同一轴线设置,若干个所述安装轴通过传动轴相连,所述安装轴与传动轴固定连接,所述传动轴与第一罩壳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罩壳上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一端与传动轴的一端固定连接。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只需同一个驱动源即可实现对多个安装轴的同时转动。
[0015]可选的,所述第一罩壳外设置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固定端与其中一个第一罩壳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杆的另一端与另一个第一罩壳固定连接。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伸缩杆为内保温罩与外保温罩的相对滑动提供了导向和限位,使内保温罩以及外保温罩发生相对滑动的过程中更加稳定,同时也避免了内保温罩与外保温罩相脱离,提高了设备整体的稳定性。
[0017]可选的,所述内保温罩外设置有用于防止碰撞电机的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板以及缓冲块,所述限位板与第一罩壳固定连接,所述缓冲块与限位板固定连接。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组件的设置可以避免内保温罩以及外保温罩发生相对滑动的过程中,对电机产生碰撞,可对电机起到保护作用。
[0019]可选的,所述第一罩壳外贴合设置有保温层。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温层可以起到保温作用,降低内保温罩以及外保温罩与外界的热量交换,提高对伸缩罩的保温效果。
[0021]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内保温罩与外保温罩发生相对滑移以使用伸缩罩的长度变化,保温罩对伸缩罩起到保温作用,保温罩的设置避免了伸缩罩直接与外界空气相接触,减少了伸缩罩内部与外界的热量交换,使伸缩罩内的温度保持相对稳定,降低了伸缩罩内的锌蒸汽由于受冷发生固化的可能性,提高对伸缩罩内锌蒸汽的保温效果;2.温度传感器监测到伸缩罩与保温罩本体之间的间隔内的温度降低时,不满足对伸缩罩的保温要求,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器之间进行信号传输,控制器启动加热器,加热丝开
始进行加热,使保温罩本体内的温度升高;3.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温度降低但并未超过保温的最低温度要求时,封盖片对第一散热口进行封盖,通过加热丝的加热使保温罩本体对伸缩罩进行保温即可,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温度降低至允许的最低温度以下时,需对伸缩罩周向的温度进行快速升温,安装轴转动,使热空气通过散热孔向靠近伸缩罩的方向流动,以实现对伸缩罩周向温度的快速调节。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用于体现本实施例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0023]图2是用于体现本实施例整体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0024]图3是用于体现加热组件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0025]图4是用于体现外保温罩结构的俯视图。
[0026]图5是用于体现调节组件结构的示意图。
[0027]图6是用于体现限位组件结构的示意图。
[0028]附图标记说明:1、保温罩本体;011、内保温罩;012、外保温罩;121、第一罩壳;122、第二罩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伸缩罩的保温罩壳,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对伸缩罩(10)进行保温的保温罩本体(1),所述保温罩本体(1)罩设在伸缩罩(10)外,所述保温罩本体(1)包括内保温罩(011)和外保温罩(012),所述伸缩罩(10)的一端与内保温罩(011)相连,所述伸缩罩(10)的另一端与外保温罩(012)相连,所述内保温罩(011)与外保温罩(012)的悬空端相对设置,所述内保温罩(011)与外保温罩(012)滑移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伸缩罩的保温罩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保温罩(011)与外保温罩(012)的结构完全相同,所述外保温罩(012)包括第一罩壳(121)以及第二罩壳(122),所述第二罩壳(122)位于第一罩壳(121)内,所述第一罩壳(121)与第二罩壳(122)间隔设置且与第二罩壳(12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罩壳(121)与第二罩壳(122)之间设置有加热丝(21),所述第一罩壳(121)外设置有加热器(22)以及控制器(5),所述第二罩壳(122)靠近伸缩罩(10)的一侧设置有温度传感器(4),所述温度传感器(4)以及加热器(22)均与控制器(5)电性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伸缩罩的保温罩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罩壳(122)内设置有第三罩壳(123)以及第四罩壳(124),所述第二罩壳(122)、第三罩壳(123)以及第四罩壳(124)依次间隔设置且依次固接,所述温度传感器(4)与第四罩壳(124)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罩壳(123)上开设有第一散热口(1231),所述第四罩壳(124)上开设有第二散热口(1241),所述第一散热口(1231)以及第二散热口(1241)均用于供热气流通,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浩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晟昌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