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工烟酰胺辅因子介导的酶法降解二苯并噻吩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70349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6 09: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人工烟酰胺辅因子介导的酶法降解二苯并噻吩的方法,将二苯并噻吩在二苯并噻吩单加氧酶、黄素单核苷酸、人工烟酰胺辅因子和过氧化氢酶催化反应下生成二苯并噻吩砜。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避免使用昂贵的天然辅因子来催化反应,使用容易合成的廉价类烟酰胺辅因子帮助酶催化反应,降低了成本;与天然辅因子相比,人工烟酰胺辅因子更加稳定,适用范围广泛;且人工辅因子7b供氢能力优于天然辅因子,催化反应的转化率在4h之后可达90%以上。达90%以上。达90%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人工烟酰胺辅因子介导的酶法降解二苯并噻吩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利用合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人工烟酰胺辅因子介导的酶法降解二苯并噻吩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硫在原油中的平均含量在0.05%

5%之间,在重油中的含量甚至可以高达14%,是含量仅次于C和H的第三大元素。原油中70%以上的硫以二苯并噻吩及其衍生物的形式存在,这些化合物在环境中可以稳定存在三年以上。随着燃油泄漏,具有致突变性的二苯并噻吩释放到环境中,生态系统中生物造成很大影响。生物脱硫因其费用低、条件温和、利于环保,而且对传统的加氢脱硫难以去除的二苯并噻吩等化合物具有很好的脱除效果而受到人们的重视。由于二苯并噻吩及其衍生物是原油中硫的主要存在形式,因而生物脱硫通常以DBT作为模式化合物。目前报道的微生物代谢有机硫的途径有三条,碳碳键裂解途径、硫氧化途径和硫专一性代谢途径。
[0003]碳碳键裂解途径和硫氧化途径是细菌的代谢途径,而不是脱硫途径。这两条途径破坏碳骨架而损失了燃烧值,因而其对于石油及其产品的生物脱硫并不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硫专一性代谢途径能够专一性脱除有机硫并且不会因破坏碳骨架而损失燃烧值。在硫专一性代谢途径中,涉及到一种黄素依赖性双组份单加氧酶

二苯并噻吩单加氧酶,这种酶由黄素还原酶DszD和加氧酶DszC组成。在催化反应的过程中需要用到烟酰胺辅因子和黄素FMN。
[0004]烟酰胺辅因子在催化过程中会与底物发生化学反应,并转化为相应的还原或氧化形式,因为不能再生,将其量化并用于实际的大规模合成的成本太高。目前解决这一问题主要是实现辅因子的再生或者合成廉价的人工辅因子来取代天然辅因子。合成人工辅因子的技术已经相对比较成熟,在和酶的结合使用上也有很多前人做过各种各样的尝试,人工烟酰胺辅因子可以代替天然烟酰胺辅因子来充当氢供体。虽然很多人工辅因子转移电子的效率比不上天然的辅因子,但这是有效解决天然辅酶不稳定不经济的手段之一。
[0005]目前用于辅因子再生的四种方法分别是酶法再生、化学法再生、电化学法再生、光化学法再生。酶法一般用到一个或者多个酶,酶级联反应的效率较低,易发生解耦连。化学法需要有机贵金属配合物来做催化剂,成本高且污染较大。电化学法易导致酶失活,光化学法受限于缺乏高效的光催化剂,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人工烟酰胺辅因子介导的酶法降解二苯并噻吩的方法。
[0007]专利技术思路:本专利技术旨在合成人工烟酰胺辅因子,替代天然的黄素还原酶和昂贵的NADH,为黄素单核苷酸(FMN)供氢生成还原型黄素单核苷酸(FMNH2)来参与后续氧化反应,催化二苯并噻吩单加氧酶氧化二苯并噻吩生成二苯并噻吩砜。
[0008]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人工烟酰胺辅因子介导的酶法降解二苯并噻吩的方法,二苯并噻吩(DBT)在二苯并噻吩单加氧酶、黄素单核苷酸(FMN)、人工烟酰胺辅因子(mNADHs)和过氧化氢酶催化反应下生成二苯并噻吩砜(DBTO2)。
[0009]其中,所述反应是在氧气氛围下,或空气氛围下反应。
[0010]其中,如图2所示,所述人工烟酰胺辅因子还原FMN,生成FMNH2,参与下一步氧化酶催化的氧化底物反应(DBT氧化为DBTO2)。
[0011]其中,所述人工烟酰胺辅因子如式I所示:
[0012][0013]其中,
[0014]R1选自氢或甲基;
[0015]R2选自

CONH2、氢或甲基;
[0016]R3选自苄基、正丁基、正辛基、对甲基苯甲酸酯基或对甲氧基苯甲基。
[0017]优选地,所述人工烟酰胺辅因子为1

苄基

1,4

二氢吡啶
‑3‑
甲酰胺(1b)、1

苄基
‑5‑
甲基

1,4

二氢吡啶
‑3‑
甲酰胺(2b)、1

丁基

1,4

二氢吡啶
‑3‑
甲酰胺(3b)、1

丁基
‑5‑
甲基

1,4

二氢吡啶
‑3‑
甲酰胺(4b)、1

辛基

1,4

二氢吡啶
‑3‑
甲酰胺(5b)、4

((3

氨基甲酰基吡啶

1(4H)

基)甲基)苯甲酸(6b)、1

苄基
‑3‑
甲基

1,4

二氢吡啶(7b)和1

(4

甲氧基苄基)
‑5‑
甲基

1,4

二氢吡啶
‑3‑
甲酰胺(8b)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组合;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人工烟酰胺辅因子为1

丁基

1,4

二氢吡啶
‑3‑
甲酰胺(3b)、1

丁基
‑5‑
甲基

1,4

二氢吡啶
‑3‑
甲酰胺(4b)、1

苄基
‑3‑
甲基

1,4

二氢吡啶(7b)和1

(4

甲氧基苄基)
‑5‑
甲基

1,4

二氢吡啶
‑3‑
甲酰胺(8b)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组合;最优选地,所述人工烟酰胺辅因子为1

苄基
‑3‑
甲基

1,4

二氢吡啶(7b)。
[0018][0019]其中,本专利技术所述人工烟酰胺辅因子均可参考现有公开的文献自行合成。
[0020]其中,所述反应体系中以缓冲液为溶剂;优选地,以Tris

HCl缓冲液为溶剂;进一步优选地,以pH 7

8的Tris

HCl缓冲液为溶剂。
[0021]其中,反应体系中,所述二苯并噻吩的浓度为0.5

2.0mM;优选地,所述二苯并噻吩的浓度为1mM。
[0022]其中,反应体系中,所述二苯并噻吩单加氧酶的浓度为1

5U/mL反应体系;优选地,所述二苯并噻吩单加氧酶的浓度为3U/mL反应体系。
[0023]其中,所述二苯并噻吩单加氧酶为DszC酶(EU527978)和/或DszD酶(EU15499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工烟酰胺辅因子介导的酶法降解二苯并噻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二苯并噻吩在二苯并噻吩单加氧酶、黄素单核苷酸、人工烟酰胺辅因子和过氧化氢酶催化反应下生成二苯并噻吩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烟酰胺辅因子如式I所示:其中,R1选自氢或甲基;R2选自

CONH2、氢或甲基;R3选自苄基、正丁基、正辛基、对甲基苯甲酸酯基或对甲氧基苯甲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烟酰胺辅因子为1

苄基

1,4

二氢吡啶
‑3‑
甲酰胺、1

苄基
‑5‑
甲基

1,4

二氢吡啶
‑3‑
甲酰胺、1

丁基

1,4

二氢吡啶
‑3‑
甲酰胺、1

丁基
‑5‑
甲基

1,4

二氢吡啶
‑3‑
甲酰胺、1

辛基

1,4

二氢吡啶
‑3‑
甲酰胺、4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应汉杰齐思雨谭卓涛欧阳平凯朱晨杰庄伟许敬亮王志刘金乐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