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转子滚花轴的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70105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6 09: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机转子滚花轴的检测装置,转子滚花轴悬挂在转盘机构上且随着转盘机构一起周向运动;第一视觉系统对随着转盘机构运动的转子滚花轴进行扫描,以采集转子滚花轴一端的内孔和外圆数据;工控机根据第一视觉系统提供的数据判断转子滚花轴内孔与外圆的同轴度;经过第一视觉系统采集数据后的转子滚花轴继续随着转盘机构一起周向运动时被释放到第一直线传送机构上;第一顶杆机构将随着第一直线传送机构运动且同轴度不合格的转子滚花轴推入到第一废品收纳容器中;第三顶杆机构将随着第一直线传送机构运动且同轴度合格的转子滚花轴推入到第一合格品收纳容器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自动装配方法具有合格率高的优点。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机转子滚花轴的检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机
,具体涉及一种电机转子滚花轴的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CN106300828B公开了一种汽车马达转子自动装配线,该自动装配线的工作过程为:通过送料结构将铁芯部分、绕线放入转动壳体的半成品送入至产品输送线上的空位托盘,之后产品输送线运转带动半成品分别运动至熔接工位、轴向压入工位、铜线整形工位、车削工位、清扫工位、动平衡测试工位、特性检查工位、后轴承压入工位,在每个工位分别被对应的挡片结构挡住后被垂直向气缸抬升结构抬升,使得对应工位的产品可以脱离产品输送线进行操作,经过对应工位的设备操作后,半成品回归至对应工位的托盘上,垂直向气缸抬升结构下落、挡片结构放行,产品输送线将对应托盘分别输送至下一个工位,直至半成品在后轴承压入工位被后轴承压入机装入轴承成为产品,产品经过后轴承压入工位后被取出托盘,托盘经过后端过渡结构进入回料线的后端,托盘通过回料线前端的前端过渡结构被输送进入产品输送线的初始位置,进入下一循环。
[0003]虽然在上述马达转子自动装配线中公开了通过轴向压入工位将轴压入到转动壳体中,但是上述自动装配线中没有披露相应的检测环节,对于装配前和装配后的环节,均没有相应的检测环节,马达在装配成成品后属于合格品还是非合格品,均不得而知。对于汽车马达来说,其本身的体积就很小,如果电机的精度达不到相应的要求,通过肉眼是很难发现的,因此目前的马达装配的合格率无法得到保证。
[0004]对于马达的组成而言,转子是其中的重要部分。而对于转子轴与转子铁芯装配的精度无法达到的,例如转子轴与转子铁芯的同轴度以及转子铁芯外圆如果无法达到相应要求,会直接影响马达的性能,以及转子在与定子等其他零件装配时产生干涉。据申请人的了解,目前转子轴和转子铁芯在机加工完成后,通常采用千分尺检测转子轴是否合格,而这种手动的检测方式往往由于人为的因素导致检测不准确,例如千分尺夹持的部位是否是正确的,或者夹持的力度是否合适等,这些因素都决定着零件的精度,而对于转子铁芯的检测,其内孔和外圆的同轴度是无法手动检测的,因此,目前采用方式是采用投影仪进行抽检,投影仪的检测方式是通过人工取点再测量,这种检测的效率是非常低的,而抽检的方式无法避免其余未被检测的产品存在问题,因此现有的方式导致马达装配后实际的合格率不但低,并且通过人工的检测方式使得整体的检测效率也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合格率高的电机转子滚花轴的检测装置。
[0006]电机转子滚花轴的检测装置,包括:
[0007]转盘机构,转子滚花轴悬挂在转盘机构上且随着转盘机构一起周向运动;
[0008]第一视觉系统,第一视觉系统对随着转盘机构运动的转子滚花轴进行扫描,以采集转子滚花轴一端的内孔和外圆数据;
[0009]工控机,工控机根据第一视觉系统提供的数据判断转子滚花轴内孔与外圆的同轴度;
[0010]第一直线传送机构,经过第一视觉系统采集数据后的转子滚花轴继续随着转盘机构一起周向运动时被释放到第一直线传送机构上;
[0011]第一顶杆机构、第一废品收纳容器,第一顶杆机构将随着第一直线传送机构运动且同轴度不合格的转子滚花轴推入到第一废品收纳容器中;
[0012]第三顶杆机构、第一废品收纳容器,第三顶杆机构将随着第一直线传送机构运动且同轴度合格的转子滚花轴推入到第一合格品收纳容器中。
[0013]本技术的优点为:转子滚花轴在线输送过程中,通过第一视觉系统以及第二视觉系统的检测,并由工控机对第一和第二视觉系统提供的数据进行判断,以确定机加工后的转子滚花轴是否为合格件,如果为不合格件,则分别通过第一顶杆机构和第二顶杆机构推送到第一废品收纳容器中,如果为合格件,则通过第三顶杆机构推送到第一合格品收纳容器中。同样地,转子铁芯在线输送过程中,通过第三视觉系统进行检测,并由工控机对第三视觉系统提供的数据进行判断,以确定机加工后的转子铁芯是否为合格件,如果为不合格件,则通过第四顶杆机构推送到第二废品收纳容器中,如果为合格件,则通过第五顶杆机构推送到第二合格品收纳容器中。由此可见,通过上述检测过程,将不合格件和合格件分别推送到指定的容器中,在后续将转子滚花轴和转子铁芯进行装配时,只需从合格品收纳容器中提取即可,这样完全避免了将机加工不合格的转子滚花轴和/或转子铁芯进行装配,显然,本技术能够明显提升装配的合格率。
[0014]根据申请人统计,采用本技术的方法使不合格率降低至千分之一以下。另外,本技术同时实现了转子滚花轴与转子铁芯的在线检测,并且在线检测与装配进行结合,形成连贯且不间断的生产,使得生产效率获得提高。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用于转子滚花轴与转子铁芯装配线的总装图。
[0016]图2为转子滚花轴的输送与检测的示意图。
[0017]图3为图2中P1处的放大图。
[0018]图4为振动发生装置的示意图。
[0019]图5为转盘机构与第一直线传送机构的示意图。
[0020]图6为转盘机构与送料槽和导向块配合的示意图。
[0021]图7为转子铁芯的输送与检测的示意图。
[0022]图8为转子滚花轴与转子铁芯被检测部位的示意图。
[0023]图9为第一机器人抓取转子滚花轴以及第二机器人抓取转子铁芯时的示意图。
[0024]图10为压装机的示意图。
[0025]图11为图10中P2处的放大图。
[0026]图12为在图10的基础上隐藏部分零件后从正面观察压装机的示意图。
[0027]图13为图12中P3处的放大图。
[0028]图14为转子组件自动检测系统的示意图。
[0029]图15为转子组件被检测部位的示意图。
[0030]图16为翻转机构的示意图。
[0031]附图中的标记:
[0032]转子滚花轴A,第一轴承挡A1,第一轴承挡外圆直径d1,滚花外圆A2,滚花外圆的外径d2,转子滚花轴内孔A3,第一直径D1,第二轴承挡A4,第二轴承挡外圆直径d5,挡肩A5,挡肩的外径d6,第二直径D2,转子铁芯B,转子铁芯的内孔直径D3,转子铁芯外圆直径d3,转子铁芯另一端的外圆直径d4,转盘机构C,第一视觉系统E,第一直线传送机构F,第一顶杆机构G,第一废品收纳容器H,第二视觉系统I,第二顶杆机构J,第三顶杆机构K,第一料斗L,第一合格品收纳容器M,第三视觉系统N,第二直线传送机构O,第四顶杆机构P,第二废品收纳容器Q,第五顶杆机构R,第二合格品收纳容器S,压装机T,第一振动送料机构U,第一机器人V,第一3D深度相机W,第二振动送料机构X,第二机器人Y,第二3D深度相机Z。
[0033]旋转驱动器1,盘状部件2,凹槽3,振动发生装置4,料斗5,输料槽6,送料槽7,导向块8,侧面8a,释放挡块9,表面9a,第一皮带传送机构10,辅助工装11,第一传感器12,下压机构13,第一驱动器14,第二传感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电机转子滚花轴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转盘机构(C),转子滚花轴(A)悬挂在转盘机构(C)上且随着转盘机构(C)一起周向运动;第一视觉系统(E),第一视觉系统(E)对随着转盘机构(C)运动的转子滚花轴(A)进行扫描,以采集转子滚花轴(A)一端的内孔和外圆数据;工控机,工控机根据第一视觉系统(E)提供的数据判断转子滚花轴(A)内孔与外圆的同轴度;第一直线传送机构(F),经过第一视觉系统(E)采集数据后的转子滚花轴(A)继续随着转盘机构(C)一起周向运动时被释放到第一直线传送机构(F)上;第一顶杆机构(G)、第一废品收纳容器(H),第一顶杆机构(G)将随着第一直线传送机构(F)运动且同轴度不合格的转子滚花轴(A)推入到第一废品收纳容器(H)中;第三顶杆机构(K)、第一废品收纳容器(H),第三顶杆机构(K)将随着第一直线传送机构(F)运动且同轴度合格的转子滚花轴(A)推入到第一合格品收纳容器(M)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转子滚花轴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视觉系统(I),第二视觉系统(I)对随着第一直线传送机构(F)移动的转子滚花轴(A)进行扫描,将采集转子滚花轴(A)另一端的内孔和外圆数据反馈给工控机进行同轴度判断;第二顶杆机构(J),第二顶杆机构(J)将随着第一直线传送机构(F)运动且同轴度不合格的转子滚花轴(A)推入到第一废品收纳容器(H)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转子滚花轴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转盘机构(C)包括旋转驱动器(1)、盘状部件(2),盘状部件(2)与旋转驱动器(1)的扭矩输出端连接,盘状部件(2)的周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娟娟唐小峰杨晓斌
申请(专利权)人:海顿直线电机常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