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体可调控的Ag@Au核壳纳米材料增强量子点的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的构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70036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6 09:36
等离子体可调控的Ag@Au核壳纳米材料增强量子点的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的构建方法,包括步骤:制备银纳米种子,调节合成过程中Ag和Au的摩尔比,获得等离子体可调控的Ag@Au核壳纳米结构材料;利用Ag@Au纳米材料的紫外吸收光谱和量子点(QDs)的ECL发射光谱的重叠,得到有效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等离子体可调控的Ag@Au核壳纳米材料增强量子点的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的构建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贵金属纳米材料的LSPR增强QDs的ECL,具体涉及等离子体可调控的Ag@Au 核壳纳米材料增强QDs的ECL传感器的构建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电致化学发光(ECL),作为一种电致材料的光发射,是在高能量电子转移中产生的。 由于其简化的光学装置、低背景信号和良好的空间可控性,ECL已经成为一种强有力的分 析技术。不同发光体,例如半导体QDs、鲁米诺、钌联吡啶,已用于ECL体系的构建。其 中,因为独特的量子尺寸效应、高度的尺寸依赖性光学、电场和电化学性质,QDs是最有 前途的方法之一。然而,与传统发光试剂相比,QDs的ECL发射相对较弱,限制了其广泛 的分析应用。
[0003]最近,研究者设计了一些方法来提高QDs的ECL发射,包括QDs中掺杂金属离子、支 撑纳米材料表面修饰QDs、H2O2或者柠檬酸溶液中原位活化QDs和贵金属纳米颗粒对QDs 诱导的LSPR效应。在LSPR

增强的ECL体系中,贵金属纳米颗粒的自由电子集体振荡带 来电磁(EM)场增强,从而导致ECL信号明显增大。例如,Xu等发现半导体QDs的ECL 信号的猝灭或增强取决于QDs与金纳米颗粒(Au NPs)之间的距离。QDs的ECL引起AuNPs表面的LSPR效应,从而将能量转移给QDs,由此产生的能量转移会带来非辐射和辐 射衰减速率增加的现象。因此,Au NPs的LSPR效应增强了QDs的ECL[Chem.Commun. Distance

depentent quenching and enhancing of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from a CdS:Mnnanocrystal film by Au nanoparticles for highly sensitive detection of DNA.2009,8:905

907]。后 来,该课题组进一步研究了Au NPs二聚体和金纳米树突的等离子体耦合增强CdS QDs的 ECL强度[Chem.Commun.Distance mediated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enhancement of CdSthin films induced by the plasmon coupling of gold nanoparticle dimers,2016,52:14230

14233; Anal.Chem.Plasmon

enhaced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for nucleic acid detection based ongold nanodendrites,2018,90:1340

1347]。此外,Ma等发现,与传统的Au NPs相比,Fe3O4纳米球表面负载的金壳具有更好的表面等离子体耦合效应[Sens.Actuators B Chem. Magnetic

plasmonic yolk

shell nanostructure

based plasmon

enhanced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sensor,2020,319:128245

128252]。然而,大多数QDs很难与等离子体增强者之间高度光谱 重叠。鉴于QDs的固定发射光谱,开发具有可调控的强等离子体特性的ECL增强者是非常 有必要的。
[0004]为了有效地获得光场增强和理想的波长范围,金属纳米颗粒的构象、密度、形状和结构 可用于调节LSPR性质。典型地,双金属合金纳米结构通过控制元素组成及结构参数,来调节 LSPR性质。例如,在银纳米颗粒表面沉积一薄层金壳,合成Ag@Au核壳纳米结构,通过调 节Ag和Au的摩尔比例,获得可调控的LSPR性质,并广泛应用于表面增强拉曼散射领域中。 然而,到目前为止,关于双金属核壳纳米结构的LSPR增强ECL的详细研究尚未见报道。
所以,为了更好地了解纳米尺度生长特性对光学行为的影响,构建等离子体可调控的Ag@Au核壳纳米材料增强QDs的ECL传感器是非常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构建等离子体可调控的Ag@Au核壳纳米材料增强QDs的ECL传感器,实现对miRNA

21的高灵敏度检测。
[0006]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等离子体可调控的Ag@Au核壳纳米材料增强量子点的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的构建方法,包括步骤:
[0008]步骤1:将银纳米种子表面包裹一层金壳,并调节合成过程中Ag和Au的摩尔比例,以获得等离子体可调控的Ag@Au核壳纳米结构材料;
[0009]步骤2:制备不同ECL发射光谱的QDs,利用Ag@Au纳米材料的紫外吸收光谱和QDs的ECL发射光谱的重叠,构建LSPR

增强ECL传感平台;
[0010]步骤3:将QDs滴涂到玻碳电极表面,干燥后得到QDs修饰的玻碳电极;
[0011]步骤4:将步骤3得到的电极依次浸泡在S1和Ag@Au纳米材料功能化修饰的发卡S2中,调整QDs与Ag@Au纳米材料之间的距离为8nm,12nm,16nm或20nm;
[0012]步骤5:将步骤3得到的电极浸泡在捕获探针发卡DNA(H1)溶液中,过夜,其中捕获DNA的序列为5
′‑
SH

TCAACATCAGTCTGATAAGCTACCATGTGTAGATACTGCTTATCAGACTCCTTGTA
‑3′
(SEQIDNO.1);
[0013]步骤6:将步骤5中得到的电极浸入含有目标miRNA

21和H2

Ag@Au的混合溶液中反应,得到催化发卡组装信号放大的ECL传感器;其中,所述miRNA

21的序列为5
′‑
UAGCUUAUCAGACUGAUGUUGA
‑3′
(SEQIDNO.2),所述H2的序列为5
′‑
ATAAGCAGTATCTACACATGGTAGCTTATCAGACTTGTGTAGATA

SH
‑3′
(SEQIDNO.3);
[0014]步骤7:将步骤6得到的工作电极、饱和甘汞电极和铂电极构成三电极体系,置于过硫酸钾溶液中进行检测。
[0015]优选的,所述步骤1包括:将AgNO3和柠檬酸钠混合,在持续搅拌下,快速加入NaBH4还原剂,生成银纳米种子;将盐酸羟胺和AuCl4‑
缓慢注入银纳米种子中,生成Ag核金壳纳米材料;调节Ag和Au的摩尔比例,得到不同银核粒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等离子体可调控的Ag@Au核壳纳米材料增强量子点的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步骤1:将银纳米种子表面包裹一层金壳,并调节合成过程中Ag和Au的摩尔比例,以获得等离子体可调控的Ag@Au核壳纳米结构材料;步骤2:制备不同ECL发射光谱的QDs,利用Ag@Au纳米材料的紫外吸收光谱和QDs的ECL发射光谱的重叠,构建LSPR

增强ECL传感平台;步骤3:将QDs滴涂到玻碳电极表面,干燥后得到QDs修饰的玻碳电极;步骤4:将步骤3得到的电极依次浸泡在S1和Ag@Au纳米材料功能化修饰的发卡S2中,调整QDs与Ag@Au纳米材料之间的距离为8nm,12nm,16nm或20nm;步骤5:将步骤3得到的电极浸泡在捕获探针发卡DNA(H1)溶液中,过夜,其中捕获DNA的序列为5
′‑
SH

TCAACATCAGTCTGATAAGCTACCATGTGTAGATACTGCTTATCAGACTCCTTGTA
‑3′
;步骤6:将步骤5中得到的电极浸入含有目标miRNA

21和H2

Ag@Au的混合溶液中反应,得到催化发卡组装信号放大的ECL传感器;其中,所述miRNA

21的序列为5
′‑
UAGCUUAUCAGACUGAUGUUGA
‑3′
,所述H2的序列为5
′‑
ATAAGCAGTATCTACACATGGTAGCTTATCAGACTTGTGTAGATA

SH
‑3′
;步骤7:将步骤6得到的工作电极、饱和甘汞电极和铂电极构成三电极体系,置于过硫酸钾溶液中进行检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包括:将AgNO3和柠檬酸钠混合,在持续搅拌下,快速加入NaBH4还原剂,生成银纳米种子;将盐酸羟胺和AuCl4‑
缓慢注入银纳米种子中,生成Ag核金壳纳米材料;调节Ag和Au的摩尔比例,得到不同银核粒径和金壳厚度得Ag@Au纳米材料,实现表面等离子体的调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包括:将新制备的S2‑
快速加入Cd
2+
溶液中,70℃反应3h,三次离心,得到ECL发射光谱位于520nm的CdS QDs;将Cd
2+
和N

乙酰

L

半胱氨酸溶液混合,NaOH调节pH=10,加入NaHTe溶液,200℃反应70min,得到ECL发射光谱位于540nm的CdTe QDs;合成吸收光谱和QDs的发射光谱相匹配的Ag@Au纳米材料,构建LSPR

增强ECL信号的传感平台。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包括:取CdS QDs和CdTe QDs溶液,分别滴涂到玻碳电极表面,并于室温下在空气中自然避光干燥,得不同ECL发射光谱CdS QDs和CdTe QDs修饰的玻碳电极。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包括:将步骤3得到的电极浸泡在S1溶液中,4℃过夜,洗涤后浸入Ag@Au纳米材料功能化修饰的发卡S...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秋梅秦莉吴涛王颇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