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黄芪明目袋泡茶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70026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6 09: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黄芪明目袋泡茶的制备方法,涉及保健饮品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以下步骤:S1:对原料黄芪、决明子、枸杞子和鲜胡萝卜进行前处理,然后将黄芪、决明子、枸杞子和鲜胡萝卜混合后用纯净水浸泡60min,再煎煮60min;S2:通过分离设备将药渣与药液分离,对药液进行超声混合,并进行浓缩处理后得到浓缩混合液,对药渣进行干燥处理,然后通过打粉机将药渣打成粉末状,并对粉末状药渣进行搅拌混合。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黄芪、决明子、枸杞子、鲜胡萝卜和普洱茶制备成黄芪明目袋泡茶,具备保健明目功能,且制备过程中采用微胶囊技术处理,可锁住黄芪等成分的功效,解决了现有的保健茶储存时间短,中药有效成分难以彻底被人体吸收,口感不理想的问题。感不理想的问题。感不理想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黄芪明目袋泡茶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保健饮品
,特别是涉及一种黄芪明目袋泡茶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黄芪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黄芪味甘,性温,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糖,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痿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可见黄芪能够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与免疫力,调节人体的平衡,对改善心肺功能、改善微循环、降血压、降血糖、保护肝肾、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以及抗病毒、抗菌等具有作用,是中药中最为常用的药材,更有良好的保健防病作用。
[0003]现代社会电脑使用率较高,人们容易出现视疲劳,导致视物不清、干眼症、白内障等,严重时导致视网膜、视神经的病变,治疗眼目疾病,或针对性内服药物,或外用眼药膏、眼药水,均为有病后的治疗方法,另外中医理论认为,肝开窍于目,肝受血而目能视,肝和则目能辨五色,也就是说,肝与目的关系最为密切,久视损耗肝血,过怒伤肝,过食辛热食物,火热内生,如肝火上炎,目赤红肿;肝血不足,目失所养,就会出现视物不清、两眼干涩等症。所以眼目的疾病常从肝治,而且要未病先防和早期治疗。故出现越来越多的明目保健茶。
[0004]但是现有的明目保健茶在实际使用中仍存在以下弊端:
[0005]1.现有的明目保健茶储存时间短,中药有效成分难以彻底被人体吸收,造成明目功效不够理想;
[0006]2.现有的明目保健茶口感、味道均不理想。
[0007]因此,现有的明目保健茶,无法满足实际使用中的需求,所以市面上迫切需要能改进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黄芪明目袋泡茶的制备方法,采用黄芪、决明子、枸杞子、鲜胡萝卜和普洱茶制备成黄芪明目袋泡茶,具备保健明目功能,且制备过程中采用微胶囊技术处理,可锁住黄芪等成分的功效,解决了现有的保健茶储存时间短,中药有效成分难以彻底被人体吸收,口感不理想的问题。
[0009]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10]本专利技术为一种黄芪明目袋泡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1]S1:对原料黄芪、决明子、枸杞子和鲜胡萝卜进行前处理,然后将黄芪、决明子、枸杞子和鲜胡萝卜混合后用纯净水浸泡60min,再煎煮60min;
[0012]S2:通过分离设备将药渣与药液分离,对药液进行超声混合,并进行浓缩处理后得到浓缩混合液,对药渣进行干燥处理,然后通过打粉机将药渣打成粉末状,并对粉末状药渣进行搅拌混合;
[0013]S3:将粉末状药渣与浓缩混合液再次进行混合,搅拌成颗粒状,并对颗粒状的混合
物干燥60min;
[0014]S4:制备微胶囊壁材溶液,并采用喷雾干燥法将壁材溶液包裹住颗粒状混合物;
[0015]S5:将普洱茶加入至混合物中并混匀;
[0016]S6:称重包装,即可制得黄芪明目袋泡茶。
[0017]进一步地,所述黄芪、决明子、枸杞子、鲜胡萝卜和普洱茶的质量比设置为4:4:4:1:2。
[0018]进一步地,所述S1中原料前处理具体为:挑拣黄芪、决明子、枸杞子和鲜胡萝卜,除去其中的杂质,然后采用超声清洗设备进行清洗,最后用饮用水进行冲洗,并对鲜胡萝卜进行切片处理。
[0019]进一步地,所述S2中粉末状药渣的目数设置为100

140目。
[0020]进一步地,所述S4中微胶囊壁材采用紫胶、明胶中的一种,紫胶、明胶均无毒,无刺激,且稳定性好,色泽明亮,制得的黄芪明目袋泡茶成品光泽好,且可长期保持。
[0021]进一步地,所述S6中内包装采用PA/PE复合透明膜袋包装,外包装采用硬纸盒包装,且包装规格为15袋/盒,每袋剔除复合透明膜袋后的净重为5.0g
±
5.0%。
[0022]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3]1、本专利技术采用黄芪、决明子、枸杞子、鲜胡萝卜和普洱茶制备成黄芪明目袋泡茶,该茶具备保健明目、缓解视觉疲劳的功能,口感醇润,味道微酸微甘,轻微黄芪味,气味芬芳清香,适用于目赤肿痛、羞明多累、目喑不明的人群,也可用于长期对电脑、手机的上班人士或者读书的学生。
[0024]2、本专利技术在药渣、药液分离后,通过超声设备对药液进行混合处理,使得各部分成分能更加彻底的融合在一起,提高成品的质量。
[0025]3、本专利技术采用微胶囊技术对颗粒状混合物进行包裹处理,可锁住黄芪等成分的功效,避免该保健茶在储存过程中有效成分的流失,提高保质期,且在泡茶过程中,可控制释放,能够延长茶水的释放时间,使得茶水味道平稳、持续,且壁材可防止受潮,避免结块现象,赋予该保健茶明亮的光泽,提高食品质量。
附图说明
[00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7]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9]请参阅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为一种黄芪明目袋泡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0]S1:挑拣黄芪、决明子、枸杞子和鲜胡萝卜,除去其中的杂质,然后采用超声清洗设备进行清洗,最后用饮用水进行冲洗,并对鲜胡萝卜进行切片处理备用,然后将600g黄芪、
600g决明子、600g枸杞子和150g鲜胡萝卜混合后用纯净水浸泡60min,再煎煮60min;
[0031]S2:通过分离设备将药渣与药液分离,对药液进行超声混合,并进行浓缩处理后得到浓缩混合液150mL,对药渣进行干燥处理,然后通过打粉机将药渣打成粉末状,粉末状药渣的目数设置为100

140目,并对粉末状药渣进行搅拌混合;
[0032]S3:将粉末状药渣与浓缩混合液再次进行混合,搅拌成颗粒状,并对颗粒状的混合物干燥60min;
[0033]S4:制备微胶囊壁材溶液,其中壁材采用紫胶、明胶中的一种,并采用喷雾干燥法将壁材溶液包裹住颗粒状混合物;
[0034]S5:将300g普洱茶加入至混合物中并混匀;
[0035]S6:称重包装,即可制得黄芪明目袋泡茶,其中,内包装采用PA/PE复合透明膜袋包装,外包装采用硬纸盒包装,且包装规格为15袋/盒,每袋剔除复合透明膜袋后的净重为5.0g
±
5.0%。
[0036]本专利技术采用黄芪、决明子、枸杞子、鲜胡萝卜和普洱茶制备成黄芪明目袋泡茶,该茶具备保健明目、缓解视觉疲劳的功能,口感醇润,味道微酸微甘,轻微黄芪味,气味芬芳清香,适用于目赤肿痛、羞明多累、目喑不明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黄芪明目袋泡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对原料黄芪、决明子、枸杞子和鲜胡萝卜进行前处理,然后将黄芪、决明子、枸杞子和鲜胡萝卜混合后用纯净水浸泡60min,再煎煮60min;S2:通过分离设备将药渣与药液分离,对药液进行超声混合,并进行浓缩处理后得到浓缩混合液,对药渣进行干燥处理,然后通过打粉机将药渣打成粉末状,并对粉末状药渣进行搅拌混合;S3:将粉末状药渣与浓缩混合液再次进行混合,搅拌成颗粒状,并对颗粒状的混合物干燥60min;S4:制备微胶囊壁材溶液,并采用喷雾干燥法将壁材溶液包裹住颗粒状混合物;S5:将普洱茶加入至混合物中并混匀;S6:称重包装,即可制得黄芪明目袋泡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黄芪明目袋泡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黄芪、决明子、枸杞子、鲜胡萝卜和普洱茶的质量比设置为4:4: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丽娟王青张希春李艳彦施怀生殷金珠马存根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中医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