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床式地下取水构筑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99249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6 09: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河床式地下取水构筑物,涉及地表取水技术领域,包括第一液压系统舱、第二液压系统舱、取水系统舱和坝体,第二液压系统舱和第一液压系统舱沿河流水流方向依次设置,位于河床下方;取水系统舱设置于第一液压系统舱和第二液压系统舱之间,取水系统舱的顶部开设有取水口,取水口位于河床下方,取水系统舱开设有出水口与外界连通;以及坝体分别与第一液压系统舱和第二液压系统舱连接,坝体在第一液压系统舱和第二液压系统舱驱动下,不取水时盖合取水口,取水时开打取水口,其使用不影响河道行洪、不改变河道水流状态,不会导致上游发生壅水、不会造成河水流速减慢、泥沙沉淀、河道淤积、冬季冰凌等不利情况发生。冬季冰凌等不利情况发生。冬季冰凌等不利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河床式地下取水构筑物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地表取水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河床式地下取水构筑物。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活动排放至河道的污染物种类、数量也在不断增加,由于河道的自净能力有限,人类活动排放超过河道自净能力时,河道生态系统将受到严重破坏,难以自我修复。为改善河道水质,提升河道水环境质量,恢复河道生态功能,实现河道生态修复,建设生态文明,需要对河水进行深度处理。被污染河水处理常采用的方案包括原位处理和异位强化处理等。但是现在没有一种能实现河水全部截留取水且不改变河道水流状态不利情况,并配合实现将受污染河水截取至人工处理系统内的构筑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河床式地下取水构筑物,以改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4]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河床式地下取水构筑物,包括:第一液压系统舱、第二液压系统舱、取水系统舱和坝体,所述第一液压系统舱和所述第二液压系统舱沿河流水流方向依次设置;所述取水系统舱设置于所述第一液压系统舱和所述第二液压系统舱之间,所述取水系统舱的顶部开设有取水口,所述取水口位于河流常水位状态下的河流下方,所述取水口沿河道宽度方向的最大尺寸大于或等于常水位状态下的河流宽度,所述取水系统舱开设有出水口与外界连通;以及坝体,所述坝体分别与所述第一液压系统舱和所述第二液压系统舱连接,所述坝体的上端面低于或等于河流的河床底部最低点的高度,所述坝体在所述第一液压系统舱和所述第二液压系统舱驱动下,不取水时盖合所述取水口,取水时开打取水口。
[0005]进一步地,所述坝体包括至少一个浮体坝,每个所述浮体坝包括钢制坝板和橡胶层,所述橡胶层覆盖于所述钢制坝板的外表面。
[0006]进一步地,所述钢制坝板为中空结构。
[0007]进一步地,所述钢制坝板包括坝架和板体,所述板体固定连接于所述坝架外构成中空结构的所述钢制坝板。
[0008]进一步地,所述取水系统舱内设有用于拦截水体内杂物的回转格栅组件,所述回转格栅组件横置于所述取水系统舱内并将取水系统舱分为上下两个部分,所述取水口位于所述回转格栅组件上方。
[0009]进一步地,所述回转格栅组件包括格栅骨架、格栅网、传输导轨和回转动力组件,所述格栅网固定连接在所述格栅骨架外,所述格栅骨架与所述传输导轨连接,所述传输导轨与所述回转动力组件连接;所述取水系统舱内设有隔墙,所述隔墙将所述取水系统舱底部分为栅渣区和集水区,所述取水口位于所述集水区上方,所述回转格栅组件的一端部位
于所述栅渣区的上方;所述格栅网在所述回转动力组件的传动下沿着所述传输导轨运动,并将所述格栅网上杂物运输至所述栅渣区。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液压系统舱和所述第二液压系统舱的顶部均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坝体的容纳槽,两个所述容纳槽平面均为矩形状,纵断面均为“L”形状,两个所述容纳槽的底部均设有5%的坡度,两个所述容纳槽的最低点均靠近所述取水系统舱。
[0011]进一步地,所述取水系统舱底部设有输水渠,所述输水渠沿着所述取水系统舱长度方向设置,所述输水渠通过所述出水口与外界连通,所述输水渠的横截面为弧形,所述输水渠的坡度为0.3%

2%,最低点靠近河岸。
[0012]进一步地,所述输水渠的最低点上开设有集水槽排水沟,所述集水槽排水沟沿着所述取水系统舱长度方向设置,所述集水槽排水沟通过所述出水口与外界连通。
[0013]进一步地,所述集水槽排水沟的横截面尺寸为宽200mm,高200mm;所述集水槽排水沟(28)的坡度为0.3%

2%,最低点靠近河岸。
[00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5]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取水口在河流下方,实现在不筑堤、筑坝的前提下,河道水全部截留取水,修筑后不影响河道行洪,不会导致取水构筑物上游发生壅水,不会造成河水流动状态改变,不致因此造成河水流速减慢、泥沙沉淀、河道淤积、冬季冰凌等不利情况发生。
[0016]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18]图1为实施例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实施例1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实施例1的取水系统舱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实施例1的检修舱、集水舱和液压系统舱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实施例2的第一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实施例2的第二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4]图7为实施例2的第三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5]图8为实施例2的第四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标记:1、第一液压系统舱;2、取水系统舱;3、第二液压系统舱;4、集水系统舱;5、出水舱;6、出渣舱;7、检修舱;9、液压油缸;10、液压泵;11、液压油管;12、液压杆;13、基座;15、柔性防水套管;16、支撑底座;17、浮体坝;18、钢制坝板;19、橡胶层;20、液位监视系统;21、监视系统;22、通风系统;23、照明系统;24、消防系统;25、空气探测系统;26、格栅网;27、输水渠;28、集水槽排水沟;29、传输导轨;30、回转动力组件;31、第一密闭闸板设备;32、第二密闭闸板设备;33、隔墙;34、延伸沟。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同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9]传统的河道取水工程设施包括岸边式取水构筑物,如合建式岸边取水构筑物、分建式岸边取水构筑物等;河床式取水构筑物,如虹吸管取水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床式地下取水构筑物,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液压系统舱(1);第二液压系统舱(3),所述第二液压系统舱(3)和所述第一液压系统舱(1)沿河流水流方向依次设置;取水系统舱(2),所述取水系统舱(2)设置于所述第一液压系统舱(1)和所述第二液压系统舱(3)之间,所述取水系统舱(2)的顶部开设有取水口,所述取水口位于河流常水位状态下的河流下方,所述取水口沿河道宽度方向的最大尺寸大于或等于常水位状态下的河流宽度,所述取水系统舱(2)开设有出水口与外界连通;以及坝体,所述坝体分别与所述第一液压系统舱(1)和所述第二液压系统舱(3)连接,所述坝体的上端面低于或等于河流的河床底部最低点的高度,所述坝体在所述第一液压系统舱(1)和所述第二液压系统舱(3)驱动下,不取水时盖合所述取水口,取水时开打取水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床式地下取水构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坝体包括至少一个浮体坝(17),每个所述浮体坝(17)包括钢制坝板(18)和橡胶层(19),所述橡胶层(19)覆盖于所述钢制坝板(18)的外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河床式地下取水构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制坝板(18)为中空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河床式地下取水构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制坝板(18)包括坝架和板体,所述板体固定连接于所述坝架外构成中空结构的所述钢制坝板(18)。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床式地下取水构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水系统舱(2)内设有用于拦截水体内杂物的回转格栅组件,所述回转格栅组件横置于所述取水系统舱(2)内并将取水系统舱(2)分为上下两个部分,所述取水口位于所述回转格栅组件上方。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河床式地下取水构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格栅组件包括格栅网(26)、传输导轨(29)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瑞华邢军朝童晶晶王中友解亚涛阴俊霞张琦梁铭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